一 辽帝国的领土范围
为了考证《辽史》中“永州”及“白马淀”具体的地点,我们先了解一下辽朝的大致领土。这里不讨论西辽的历史,因为《辽史》中的“捺钵”与西辽无关。到了辽太宗耶律德光时期,辽国的领土面积四至,基本形成了大致的轮廓。
对辽朝的领土,《辽史》卷三十七有以下记载:“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这里的幅员万里,是指幅面的宽窄,两边最短的距离,也就是说,辽朝的领土面积,最小边也要接近一万里。这就是《辽史》中对大辽帝国领土的基本描述,真是“太祖匹马一麾,斥地万里”。“太祖奋自荒陬,驰驱中夏。涨幽燕而胡尘,吞八部以高啸,雄亦盛矣”(引自《契丹国志》卷一)。对辽国的领土《契丹国志》卷二十二“四至邻国地里远近”也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下面我们按东西南北的顺序,来讨论大辽帝国的领土范围以及东西南北大致所到的地点。
(一)东至于海
这里的“东至于海”主要是指今天的日本海,还有黄海和我国的渤海。辽朝最兴盛时期,朝鲜半岛政权都是其属国,所以有“属国六十”的史料记载。其“东至于海”大致是从黑龙江入海口处以北起,南至今天的渤海湾黄河入海口处。
西至金山,暨于流沙
早期的金山,是由“阿尔金山”而得名。因为人类认知的局限性,辽代历史上认为西部大山都是连在一起的,随着地勘学的进步,才逐步把“阿尔金山”与“阿尔泰山”分开。所以早期的阿尔金山,包括阿尔泰山。辽帝国的“金山”是今天西起哈萨克斯坦的东部,沿新疆中蒙边界的阿尔泰山向北,这是大辽帝国的西部边界,此边界不包括西辽的领土范围。
因为辽帝国的西南方还有西夏,当年的夏国主要占有黄河流域的河套地区,辽帝国的领土南部西段没有超过宁夏黄河。所以“金山”的所在地要越过黄河河套的西段再向西,否则无法解释西夏王国的存在。由今天的阿尔金山向西,再由阿尔泰山西麓沿着今哈萨克斯坦东部往北至鄂毕河以东的领土,都是大辽帝国的领土范围。所以西“暨于流沙”是指河套向西北延伸的蒙古高原一带沙漠地区。在游牧草原,是以部族的归属来划分边界的,游牧部族的所到之地,就是边界,这是游牧生产方式的特点所决定的。辽朝的领土应该到达欧洲地区边界,才能满足“幅员万里”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