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吧 关注:205,307贴子:1,431,935

李泰真够悲剧的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承乾后来变得那么荒唐,李泰作为皇位第二继承人对太子之位起觊觎之心实在是太正常了,不起根本就不是一个正常人了
而且即便起了觊觎之心,李泰也并没有做什么出格之事,唯一的一点只不过是以编撰《括地志》为名向李世民请求设立文学馆
搬入武德殿也是李世民下的旨,李泰除了空高兴一场实在的什么也没拿到
但就这样李承乾居然就派人要暗杀李泰,李泰到李世民那告状之后李世民也迟迟没有对李承乾有任何动作
直到李承乾要直接谋反要对李世民动手才最终触怒了李世民
到了这个时候太子之位理所当然的应该归李泰所有,但李世民却迟迟不做决定,逼得李泰说出自己百年之后会杀掉儿子将皇位传给李治的话结果被人抓住把柄断送了太子之路


IP属地:澳大利亚1楼2021-01-11 15:50回复
    但李治就真的比李泰更有仁孝之心吗,看看他即位之后都干了些什么
    李世民驾崩之后,皇子们都能回京伏丧,但李治却不让李泰回长安,结果李泰仅仅不到三年就凄凉地死于藩地,成为唐朝皇室唯一一个没有葬于关中的成员
    到了永徽四年,又借着房遗爱谋反案将李元景、李恪、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全部杀掉
    经此一案,唐朝皇室中能对李治有威胁的及房玄龄家族几乎被一网打尽,只剩下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
    但长孙无忌也没得意几天,没几年李治又借口有人告长孙无忌谋反将长孙无忌流放并在路上逼其自尽,铲除了长孙家族
    这里李泰是李治同父同母的亲哥哥,李恪是李治的三哥,高阳公主是李治的妹妹,长孙无忌是亲手扶李治上台,受先皇遗命辅佐李治对其恩重如山的亲舅舅
    实在看不出李治有什么仁孝之心


    IP属地:澳大利亚2楼2021-01-11 15:51
    收起回复
      所以太宗立储之事一直为千古所叹息,李治在后人评价他也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李治一生机关算计自认为很聪明,可到最后却成了笑话,有女主武氏的存在,就是在过一千年他的评价名声也不会变好,毕竟是半个亡国之君。甚至有人拿李治和司马衷对比(这专家也够损的),骂他是**皇帝毕竟能让皇后垂帘听政的帝制二千年,就此二例(李显就不说他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1-12 09:24
      收起回复
        至于李泰,他是太宗最喜欢的儿子,如果毫无才能太宗也不可能那么喜欢他。要怪就怪他实在太心急,玄武门之变一直是太宗心里的伤,他就算在再渴望帝位这个时候也应该忍着,李承乾密谋造反被废,他最好应该跪在地上哭,然后拼命给承乾求情,而对面的李承乾竟然人暗杀弟弟,这么一对比高下立判。最好拉拢好长孙无忌明里暗里告诉舅舅我是很欣赏你的。其余的什么都不要做,毕竟太宗是什么人,有什么事能瞒过他的眼睛。如果太宗跟他提太子的事就在那哭,什么都不要说。其实李泰就是被自己的一时失言给害的,估计英年早逝也是给郁闷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1-12 09:57
        收起回复
          确定李泰没有图谋夺嫡?或者罪不至废?有人逼他发誓杀儿子了还是威胁李治了?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1-01-13 09:25
          收起回复
            如果你是唐太宗知道后面李承乾继位会发生那么多事还会给他当吗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1-14 10:30
            收起回复
              骊歌行里的胖韩王对魏王李泰的还原还是挺好的


              IP属地:澳大利亚7楼2021-05-20 19:19
              收起回复
                总体上,长孙所出的几个儿子,最能看的确实只有荔枝,李承乾几乎完全不能看,简直毫无zz能力,做事冲动,不沉稳,各种丑闻,跟后面号称阿武生的李贤很像,李贤就是李承乾2.0;李泰心机深沉,但是心太狠,居然理所当然说出,杀掉自己儿子传位给弟弟的话,令人不寒而栗,他目测很可能是个狠角儿,至少在猜忌滥杀宗室大臣方面可能隋炀帝2.0;荔枝性格比较软,这点李二是最不满意的,曾经因此反悔想改立李恪,是长孙无忌死活不同意才作罢,但是相对两个哥哥,他确实是最优选择,他比较沉稳,做事思虑,也没有滥杀倾向,能保全兄弟,这点非常非常重要,因为自相残杀而加速灭亡的例子太多了,前有西晋八王之乱,近有宇文护隋炀帝自毁。
                从后面历史看,个人也认为李恪几乎肯定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李恪一系是宗室里面最繁盛的,人才辈出,李恪也被太宗评价为最像自己。但是李二依靠长孙无忌太深,毕竟是从10多岁到50多岁一直最为倚重,亲密无间,一起走过无数艰难,早就成为彼此生命中的一部分,这份情意信任,无可替代啊,离不开了,所以有长孙无忌,必须只能是荔枝啊,最开始提立荔枝的也是长孙无忌,后面一直保他的也是长孙无忌。也许长孙无忌也看重了荔枝的软,好方便他擅权。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5-31 02:32
                收起回复
                  李泰不是什么好货,李承乾谋反失败后跟李二见面,坦诚相待,他说自己贵为太子没有什么好期待的了,但是李泰逼他太狠了,逼得他去死,他没有办法,为自保只好谋反。
                  其实李二当初又何尝不是这样对大哥,大哥又何尝不是这样对李二?因果报应啊。
                  李泰就是李二的翻版,当初开始觊觎太子之位,不断逼大哥的就是李二,但是李二比李泰心软一点。
                  父亲更偏爱看重大哥,虽然也很喜欢李二,但从来没想过让李二接班,不论李二做了多少动作,最终父亲还是选择大哥,逼得李二只能玄武门,是李二心中永远的痛,所以他才如此无理性又奇怪地偏爱跟他相似的李泰,一个死胖子,才华品行也不是特别出众,各方面都相对平庸,远比不上当年的李二,那样偏爱他能有什么理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5-31 02:51
                  收起回复
                    好多人说李泰心机阴沉,逼李承乾太紧,但朝看李泰事迹除了借编撰括地志为名请求设立文学馆实在没看出有什么出格之举
                    而且那句死后杀了儿子传位弟弟的话反而更证明了李泰缺乏心机,并没有对夺取储位进行周密谋划,否则不可能说出这样授人以柄的话,因为经历了李承乾谋反,太宗询问他怎么对待兄弟是非常大几率的,如果李泰对夺储做了周密准备肯定会对这个问题有所准备


                    IP属地:澳大利亚14楼2021-12-25 12:38
                    收起回复
                      李泰倒霉的地方还在于他后代不太给力,李泰后代跟唐玄宗王皇后结了亲家,王皇后失宠被废,李泰后人跟着被贬,导致李泰及其后代墓葬一直在湖北丹江口没迁回来。现在鄂西北和豫西南有很多李姓人自称是李泰的后代。反观李承乾和李恪后人在唐玄宗时期收到重用,所以祖先也跟着长脸。


                      15楼2022-01-08 17:59
                      回复
                        而且资治通鉴说李承乾被废后仅仅过了7天唐太宗就下旨立李治为太子。如果司马光写的时间点是对的,那唐太宗就是以最快速度下决心立李治为太子,根本没给李泰太多时间来周旋和争位,这倒是符合李世民雷厉风行的作风。因为时间太仓促,所以李泰才慌不择路去威胁李治和说“杀子传弟”这种不过脑子的蠢话。


                        16楼2022-01-08 18:08
                        收起回复
                          没有李泰的咄咄逼人,李承乾会变成神经病?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2-08-12 00: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