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始吧 关注:550贴子:1,094
  • 6回复贴,共1

谈凝神入气穴见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凝神入气穴并不简单,需要漫长的积累才能做到;所谓凝神:需要积累一定程度才会凝,凝也是功到自然成,不得意念干预;诸同学,专心坚持静功“虚之极而静之极”的锻炼下,精气自化,神从气生;静就是为了不干预其自然变化的过程,让神气自然相抱,不去损耗;神多觉明,待积累一定程度,神气相合的过程感知就会愈发清晰。从开始静做静卧到入定过程就会愈发熟练,进入状态的时间就愈发短;这个入定养神的过程,就是“凝神入气穴”:静下身心意,明觉赫然起,周遭元气聚,如神入雾里。明觉起于何处,气聚于何处,如陈抟老祖睡功云“龙归元海”,卧龙处即是元海,“明觉”即“卧龙” 即“凝神”。
所以实践凝神入气穴,当以静功为首要,以《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 执其养神之机,待他日神气自聚自凝;若过程以意念观守执其机,则神未积而耗,终难自凝,养得一丝精神终化梦幻泡影,流连其中。所以,建议诸同学,切记切记,心灵景象正确对待,诸般喻相应当割舍。


IP属地:浙江1楼2021-02-02 15:34回复
    气、神、念其量不同,识觉不同;气因精而盈,神因气而盈,觉因神而明;识伴念而生,觉亦伴识而生此觉为观,观念化之形:
    气多,念多,神无为梦;主消耗,
    气多,念多,神多为清明梦;觉明,主识觉观,主消耗
    气多,念少,神多为幻境;主觉明,有识觉观,主消耗,有积累
    气多,念无,神多为定境;主觉明,无识觉观,有消耗,主积累。
    神与气因念而衰变化其量。神气自有生以来自是相合,因其量不同,干扰不同,激烈程度,觉观,觉明不同。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02-05 11:4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读文始,谈用意和凝神的区别,以及与识观觉的关系理解。
      吾辈同学,在静功探索一路心存憧憬,有很多德功(德行/静功)齐修踏入实践,也有很多陷入困境舍源求流、无时得源、舍本就末,无时得本而不自知。受阻之因,多为用意与凝神不分,所见所感的识、观、觉概念关系不明。
      在此见解一二:
      识:应念而观之觉;识觉。(文始中以五行具有魂有识,五识并驰,其数不同以演化万千诸相诸念)。
      观:神动意生,气应之所化之景,主所见。
      觉:(元神、本源、灵动能量)的觉知属性。
      念:爱,观,言,思,逐的主动表现。
      用意:
      念起,神气应之而耗,成念所求之识;身若已静,属于心未静,入梦境、幻境。如若身未静,身触未断,身体机能应念而动,感而随同。(动词)
      凝神:
      身已静,心已静,意已静;五行回环,因无念而意不生;神不动,减少消耗进行积累;观为神,观之无识即为本觉如灯之照,故不见一物。神气本自相合产生一种具备觉知的本源能量,其因神盈而盈,故觉因神而明,其亦会因神衰而衰。此物所成之时,未有外界,意念干预;对周遭元气的自凝自聚现象,可称为“凝神”。(名词)以虚极静极执其机。
      顽空:属于昏沉,无觉明;神气不足,精神内虚疲劳之相,同于睡觉,甚至做梦都记不住。 用意过度,熬夜过度,意守搬运过度,入幻境过度,皆会大伤神气,疲劳精神以至于落入此状。


      IP属地:浙江3楼2021-02-25 14:45
      收起回复
        仁则轻魂,信则意坚,善则助于澄心谴欲成就无忧。


        IP属地:浙江4楼2021-02-25 14:59
        回复
          入门见解篇至此,诸同学共勉。


          IP属地:浙江5楼2021-02-25 15:06
          回复
            请教一下,练到高境界有何功能,比如出阳神之类的有吗


            IP属地:海南6楼2022-08-28 22: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