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狐狸一个贴,想起来的。
翻案风年年都有,原因不外乎四种:1、书读百遍,见解自生;2、道听途说,误信传言;3、借古讽今,指桑骂槐;4、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前两种无论正误,皆出于真心,无可厚非,后两种则属于别有用心,不可测也。
是无法论正误。特别是,对于一知半解的非专业人士而言,正误之辩只能是纸上谈兵,意气之争。既无佐证,又无相关知识储备作为后盾,读了两本历史小说,便振振有词当作证据,徒增笑谈。
另一方面,历史也没什么定论之说。所谓盖棺论定,往往是学者们的一厢情愿。尧是否幽囚?舜可曾野死?盖棺千载,尚无法说个明白,何况那些尸骨未寒。放眼望去,历史长河中点点不灭,皆是生而含冤、死而负屈的灵魂。他们中的一些,注定永不为人所知,永远得不到抚慰,且不会被祭奠。
这就是为什么真相并不重要。至少对于活人而言,关于死者的真相没有那么重要。争论将一直持续下去,为了一些极端无聊的理由。人对于历史的“认识”,并非静止,而是不同观点不同派别相互碰撞的结果。是动词,而非名词;是此消彼长,而不是非此即彼。
世上事,只这无凭二字。
翻案风年年都有,原因不外乎四种:1、书读百遍,见解自生;2、道听途说,误信传言;3、借古讽今,指桑骂槐;4、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前两种无论正误,皆出于真心,无可厚非,后两种则属于别有用心,不可测也。
是无法论正误。特别是,对于一知半解的非专业人士而言,正误之辩只能是纸上谈兵,意气之争。既无佐证,又无相关知识储备作为后盾,读了两本历史小说,便振振有词当作证据,徒增笑谈。
另一方面,历史也没什么定论之说。所谓盖棺论定,往往是学者们的一厢情愿。尧是否幽囚?舜可曾野死?盖棺千载,尚无法说个明白,何况那些尸骨未寒。放眼望去,历史长河中点点不灭,皆是生而含冤、死而负屈的灵魂。他们中的一些,注定永不为人所知,永远得不到抚慰,且不会被祭奠。
这就是为什么真相并不重要。至少对于活人而言,关于死者的真相没有那么重要。争论将一直持续下去,为了一些极端无聊的理由。人对于历史的“认识”,并非静止,而是不同观点不同派别相互碰撞的结果。是动词,而非名词;是此消彼长,而不是非此即彼。
世上事,只这无凭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