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出生率的问题,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中国主流媒体报道,一件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需要足够重视,而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中央电视台《两会1+1》节目也谈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草案”中的“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让话题迅速冲上热搜榜,成为两会期间的话题焦点之一。
1
中国出生率问题多严峻?
在中国,一般事情到不了中央的高度,引发中央强烈关注的问题一定是非常紧迫的问题了,让一位中央政府部长亲自撰文的问题更是紧之又紧的问题,而中国出生率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辅导读本中,民政部部长李纪恒撰写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一文。
《建议》提出,要“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面对“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问题,他更是用了严厉的措辞“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一旦这种措辞出现就是发出预警,到了不得不采取措施的时候了。而“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新增了“加强家庭建设”专节,体现了对家庭建设的高度重视,其中包括: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推动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释放生育政策潜力;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2
为什么适龄夫妇生育意愿低?
从2016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来,中国出生人口数量低于预期,从2017年至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已经“三连降”。而根据公安部2月8日公布的数据,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同口径对比,2019年这一数据为1179万。
当然,中国适龄夫妇生育意愿低是多方面的原因:
1、养老:本来就是“计划生育”人口的80后、90后、00后独生子女一代,承担沉重的养老压力,这就导致生育二孩谨慎很多。
2、房价:中国结婚要房子的传统遇上高企的房价,导致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结婚延后,相应的生育期也会延后,而房贷也会二孩新的竞争压力。
3、物价:面对高昂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就是指医疗费用、奶粉费用、学习费用等支出,就算想生也得掂量钱袋子。
4、歧视:适龄妇女面临职场的生育期问题,选择生育就要做出事业的牺牲,这也会影响适龄妇女的生育意愿。
以上可能只是一部分原因,有些难以快速解决,有些却是有良好解决方案的问题,如解决孩子没人带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也需要出台父母育儿假政策,切实解决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让育龄夫妇可以在不离职的情况下抚养孩子,从而提升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中国现行产假政策包括针对女性的产假和针对男性的护理假(部分省份称之为陪产假)。如果仅仅延长女性产假,会导致女性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上受到歧视。而出台父母育儿假,既可以让男性分担一部分的育儿责任,也有利于保障女性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上的权益,纠正就业中性别歧视的现象。
3
呼吁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参与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生育是一件家庭大事,若非遇到难言之隐,中国家庭断然不会轻易放弃生育,所以,中国出生率问题是暂时问题,疏解了生育障碍,问题自然可以得到解决。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9年曾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大对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支持力度,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其中也提到,支持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
到目前为止,我国一些地方已出台文件探索建立育儿假制度。例如,去年2月,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广州市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全面落实产假制度,开展单位试点,探索建立育儿假制度和在职父母的弹性工作制度”。同年9月,湖北咸宁也提出实行“育儿假”,在落实已有产休假政策基础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可自主探索实施。
宁夏自治区于2019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女权益保障条例》,提出鼓励用人单位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在子女0至3周岁期间,每年给予夫妻双方各10天共同育儿假。
对于国家来讲,中国的出生率意味着未来劳动力,决定未来中国发展的持久动力,政府有必要进行行政干预保障中国未来的发展,兼顾企业、员工利益,提升生产力也有助于提高税基,弥补优惠政策带来的损失,推出“父母育儿假”就是措施选项之一。
对于企业来讲,中国进入现代职场时代,双向选择决定企业和员工是一种共赢关系,告别996、福报……压榨时代,推出“父母育儿假”,解决员工育儿后顾之忧,一心工作,激发员工内在动力,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稳定。
1
中国出生率问题多严峻?
在中国,一般事情到不了中央的高度,引发中央强烈关注的问题一定是非常紧迫的问题了,让一位中央政府部长亲自撰文的问题更是紧之又紧的问题,而中国出生率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辅导读本中,民政部部长李纪恒撰写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一文。
《建议》提出,要“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面对“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问题,他更是用了严厉的措辞“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一旦这种措辞出现就是发出预警,到了不得不采取措施的时候了。而“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新增了“加强家庭建设”专节,体现了对家庭建设的高度重视,其中包括: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推动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释放生育政策潜力;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2
为什么适龄夫妇生育意愿低?
从2016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来,中国出生人口数量低于预期,从2017年至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已经“三连降”。而根据公安部2月8日公布的数据,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同口径对比,2019年这一数据为1179万。
当然,中国适龄夫妇生育意愿低是多方面的原因:
1、养老:本来就是“计划生育”人口的80后、90后、00后独生子女一代,承担沉重的养老压力,这就导致生育二孩谨慎很多。
2、房价:中国结婚要房子的传统遇上高企的房价,导致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结婚延后,相应的生育期也会延后,而房贷也会二孩新的竞争压力。
3、物价:面对高昂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就是指医疗费用、奶粉费用、学习费用等支出,就算想生也得掂量钱袋子。
4、歧视:适龄妇女面临职场的生育期问题,选择生育就要做出事业的牺牲,这也会影响适龄妇女的生育意愿。
以上可能只是一部分原因,有些难以快速解决,有些却是有良好解决方案的问题,如解决孩子没人带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也需要出台父母育儿假政策,切实解决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让育龄夫妇可以在不离职的情况下抚养孩子,从而提升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中国现行产假政策包括针对女性的产假和针对男性的护理假(部分省份称之为陪产假)。如果仅仅延长女性产假,会导致女性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上受到歧视。而出台父母育儿假,既可以让男性分担一部分的育儿责任,也有利于保障女性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上的权益,纠正就业中性别歧视的现象。
3
呼吁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参与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生育是一件家庭大事,若非遇到难言之隐,中国家庭断然不会轻易放弃生育,所以,中国出生率问题是暂时问题,疏解了生育障碍,问题自然可以得到解决。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9年曾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大对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支持力度,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其中也提到,支持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
到目前为止,我国一些地方已出台文件探索建立育儿假制度。例如,去年2月,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广州市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全面落实产假制度,开展单位试点,探索建立育儿假制度和在职父母的弹性工作制度”。同年9月,湖北咸宁也提出实行“育儿假”,在落实已有产休假政策基础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可自主探索实施。
宁夏自治区于2019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女权益保障条例》,提出鼓励用人单位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在子女0至3周岁期间,每年给予夫妻双方各10天共同育儿假。
对于国家来讲,中国的出生率意味着未来劳动力,决定未来中国发展的持久动力,政府有必要进行行政干预保障中国未来的发展,兼顾企业、员工利益,提升生产力也有助于提高税基,弥补优惠政策带来的损失,推出“父母育儿假”就是措施选项之一。
对于企业来讲,中国进入现代职场时代,双向选择决定企业和员工是一种共赢关系,告别996、福报……压榨时代,推出“父母育儿假”,解决员工育儿后顾之忧,一心工作,激发员工内在动力,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