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学友90年代的国语专辑,我想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心中所属。路人粉的心目中估计应该会是《吻别》或者《真爱》这样的神专。
在这里说一下我个人最爱的两张90年代的国语专辑。首先




1997年完成了在香港42场音乐剧的学友,在11月底发行了国语专辑《想和你去吹吹风》。当时的主打歌《想和你去吹吹风》《三天两夜》以及天与地乌龙茶的广告歌《纽约的司机驾着北京的梦》在电台播放率极高。初听这张专辑的时候并没有把它作为自己的最爱,可能和当时路人一样只对当时的主打歌感兴趣。隔了几年过后,心目中对于这张专辑的热爱已经超越了《吻别》《祝福》这些早期的专辑。
主打《想和你去吹吹风》刚开始听会觉得这是学友一贯的情歌路线,直到后来了解到原来这是一首唱给父亲的歌曲,有一天陪同事到KTV唱歌,点这首歌是另一个版本的MV刚开始觉得很奇怪不是原版,后来从MV的画面以及歌词所表达的情感才真正了解到这首歌的精髓。
这张专辑本人推荐《纽约的司机驾着北京的梦》《台北不是伤心地》《火花》《自由》。
《纽约的司机驾着北京的梦》初次听到这首是因为当时电视上播的天与地乌龙茶的广告,才了解到。学友剪了个板寸头,坐在沙滩上抱着吉他背景音乐就是这首,于是对这首记忆犹新。
当我听完整首歌我仿佛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叫《北京人在纽约》,一个为了音乐梦想的北京男人为了圆梦毅然决然的离开自己熟悉的北京来到国外,在不熟悉的环境下面对不熟悉的人有时还会遇到种族歧视等等不公平待遇,会回想自己做的这个决定到底是对是错。
学友的这首歌我觉得对于当时甚至现在的现实环境都是一种诠释这在以往的专辑中很少出现,我个人很爱这一类的歌。
至于《台北不是伤心地》以及《火花》我觉得是被遗忘的冷门好歌,初听这两首的时候没有感觉会觉得两首歌跌宕起伏的频率太多不太适应。等经历了那份情感以后再回头听这两首歌的时候才能够深刻了解到其中的寓意。
《自由》和《微尘》一样都是电视剧《真命小和尚》的片头片尾,我想很多85后甚至90后初次对于学友的认识应该是从这两首歌开始的,《自由》的编曲很吸引人开头的节奏就仿佛然人进入一种奇幻的空间当中结合当时电视剧所讲的剧情可以说配合的天衣无缝。
接着要说的这张可能也是很多人的最爱




《走过1999》在1999年的11月11日这天发行的专辑,算是对20世纪做一个总结。
不知道这是唱片公司的小心思还是学友自己的想法,选在光棍节当天发行正好主打就是《心如刀割》。这张专辑的主打与以往不同,是两首截然不同曲风的《心如刀割》和《你好毒》反而可以造成一个句子,在这个晴空万里的天气里你却突然对我说:我们分手吧!顿时晴天霹雳,我的心就像刀割一样。嘴里面振振有词说出一句:你好毒!
《你好毒》这首现在很多年轻的歌迷不会想到这是学友的歌,放到现在的话绝对属于“神曲”。可在当时这首可以说人人都会哼几句,仿佛就成了口头禅。MV的制作也很有感觉运用台湾布袋戏的背景,编曲运用雷鬼以及电子音乐合成在当时听上去还挺流行的。
此专本人推荐《她来听我的演唱会》《二分之一的幸福》《放弃你》《女人香》
《她来听我的演唱会》大家都知道是讲述歌迷的故事从小女生到女人再到家庭妇女这几十年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很感人,但在当时可能主打歌的渲染下这首被冷落了,于是这首就和《李香兰》一样成为后期演唱会必唱曲硬是演唱会唱红了。当了解到歌词所讲述的故事再听这首的时候心里面五味杂陈。记得看学友的演唱会时,每次唱到这首大屏幕会出现一对对恋人的脸庞,当摄影机对到一对情侣的时候男方会主动的亲吻女方那个画面全场惊声尖叫起哄。
《二分之一的幸福》我觉得这首是最被低估的情歌,说老实话这首的质量以及歌曲演绎来讲不亚于《心如刀割》甚至要更加耐听,家里当时买了完全学友演唱会的DVD就被这首歌吸引了。后来再次购买04年出的《黑与白》新歌+精选,再次收录《二分之一的幸福》钢琴与小提琴以及吹奏乐器的编曲,节奏跌宕起伏心里面也随着那份情感流下了眼泪。
《女人香》这首曲风偏向民谣,但编曲还是属于流行。学友用一种比较低沉的嗓音诠释词曲,使得整首歌有一种画面感。
在这里说一下我个人最爱的两张90年代的国语专辑。首先




1997年完成了在香港42场音乐剧的学友,在11月底发行了国语专辑《想和你去吹吹风》。当时的主打歌《想和你去吹吹风》《三天两夜》以及天与地乌龙茶的广告歌《纽约的司机驾着北京的梦》在电台播放率极高。初听这张专辑的时候并没有把它作为自己的最爱,可能和当时路人一样只对当时的主打歌感兴趣。隔了几年过后,心目中对于这张专辑的热爱已经超越了《吻别》《祝福》这些早期的专辑。
主打《想和你去吹吹风》刚开始听会觉得这是学友一贯的情歌路线,直到后来了解到原来这是一首唱给父亲的歌曲,有一天陪同事到KTV唱歌,点这首歌是另一个版本的MV刚开始觉得很奇怪不是原版,后来从MV的画面以及歌词所表达的情感才真正了解到这首歌的精髓。
这张专辑本人推荐《纽约的司机驾着北京的梦》《台北不是伤心地》《火花》《自由》。
《纽约的司机驾着北京的梦》初次听到这首是因为当时电视上播的天与地乌龙茶的广告,才了解到。学友剪了个板寸头,坐在沙滩上抱着吉他背景音乐就是这首,于是对这首记忆犹新。
当我听完整首歌我仿佛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叫《北京人在纽约》,一个为了音乐梦想的北京男人为了圆梦毅然决然的离开自己熟悉的北京来到国外,在不熟悉的环境下面对不熟悉的人有时还会遇到种族歧视等等不公平待遇,会回想自己做的这个决定到底是对是错。
学友的这首歌我觉得对于当时甚至现在的现实环境都是一种诠释这在以往的专辑中很少出现,我个人很爱这一类的歌。
至于《台北不是伤心地》以及《火花》我觉得是被遗忘的冷门好歌,初听这两首的时候没有感觉会觉得两首歌跌宕起伏的频率太多不太适应。等经历了那份情感以后再回头听这两首歌的时候才能够深刻了解到其中的寓意。
《自由》和《微尘》一样都是电视剧《真命小和尚》的片头片尾,我想很多85后甚至90后初次对于学友的认识应该是从这两首歌开始的,《自由》的编曲很吸引人开头的节奏就仿佛然人进入一种奇幻的空间当中结合当时电视剧所讲的剧情可以说配合的天衣无缝。
接着要说的这张可能也是很多人的最爱




《走过1999》在1999年的11月11日这天发行的专辑,算是对20世纪做一个总结。
不知道这是唱片公司的小心思还是学友自己的想法,选在光棍节当天发行正好主打就是《心如刀割》。这张专辑的主打与以往不同,是两首截然不同曲风的《心如刀割》和《你好毒》反而可以造成一个句子,在这个晴空万里的天气里你却突然对我说:我们分手吧!顿时晴天霹雳,我的心就像刀割一样。嘴里面振振有词说出一句:你好毒!
《你好毒》这首现在很多年轻的歌迷不会想到这是学友的歌,放到现在的话绝对属于“神曲”。可在当时这首可以说人人都会哼几句,仿佛就成了口头禅。MV的制作也很有感觉运用台湾布袋戏的背景,编曲运用雷鬼以及电子音乐合成在当时听上去还挺流行的。
此专本人推荐《她来听我的演唱会》《二分之一的幸福》《放弃你》《女人香》
《她来听我的演唱会》大家都知道是讲述歌迷的故事从小女生到女人再到家庭妇女这几十年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很感人,但在当时可能主打歌的渲染下这首被冷落了,于是这首就和《李香兰》一样成为后期演唱会必唱曲硬是演唱会唱红了。当了解到歌词所讲述的故事再听这首的时候心里面五味杂陈。记得看学友的演唱会时,每次唱到这首大屏幕会出现一对对恋人的脸庞,当摄影机对到一对情侣的时候男方会主动的亲吻女方那个画面全场惊声尖叫起哄。
《二分之一的幸福》我觉得这首是最被低估的情歌,说老实话这首的质量以及歌曲演绎来讲不亚于《心如刀割》甚至要更加耐听,家里当时买了完全学友演唱会的DVD就被这首歌吸引了。后来再次购买04年出的《黑与白》新歌+精选,再次收录《二分之一的幸福》钢琴与小提琴以及吹奏乐器的编曲,节奏跌宕起伏心里面也随着那份情感流下了眼泪。
《女人香》这首曲风偏向民谣,但编曲还是属于流行。学友用一种比较低沉的嗓音诠释词曲,使得整首歌有一种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