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芬吧 关注:2,219贴子:11,814
  • 0回复贴,共1

杨幂晒“漫画腰”,被6亿网友骂上热搜:是谁在贩卖身材焦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源:张德芬空间
前段时间,杨幂因为漫画腰上了热搜,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而后迫于舆论压力,杨幂又迅速道歉,表示漫画腰的动作,如果没有专业老师指导,可能会有损身体健康。
一上午的时间,“漫画腰”两次席卷热搜,实实在在的抓了一把眼球。
近年来,“漫画腰”、“锁骨放硬币”、“反手摸肚脐”、“A4腰”这样的身材挑战向来层出不穷,身材打卡的热度也是有增无减。
看似是游戏之举,其实背后被点燃的,是对完美身材的自我苛责。
一项研究发现:有63%的女性认为,体重是决定了她们对自己感受的重要因素,拥有“曼妙”的身材,是90%女性的愿望。
仿佛只有那样,我们才更值得被爱。
我们为什么不能坦然面对自己的本来的样子呢?那些抓取你的焦虑感,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不喜欢我的身体”
在女性独白剧《听见她说》中,齐溪所饰演的角色,是一位饱受容貌焦虑折磨的女孩子:
她为了维持在大家眼中的完美形象,每天花费2个多小时化妆。
为自己涂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粉底,遮盖自己不够白嫩的皮肤;
为了让自己扁塌的鼻子挺一些往鼻孔里塞鼻撑;
为自己戴上假发,弥补自己不够浓密的头发;
双眼皮贴、假睫毛也一个都不能少......
她每天照镜子的时间是2小时37分钟,一遍又一遍的在脸上绘制出更加“完美”的面孔,描摹出大家期待的美好样子。
她说:“化妆的过程我很失望,我不是对镜子失望,镜子是无辜的,我是对自己失望。”
影片最后,她洗掉一脸烟熏妆,崩溃地问道:
女孩一定要巴掌脸吗?一定得是九头身吗?一定得是筷子腿吗?一定得高吗?一定得白吗?一定得有胸有屁股还得瘦吗?
是啊,为什么我们会对身体有这么多的要求呢?为什么它不能得到纯然的爱呢?
我们会发现,无论是20岁,30岁,还是40岁,甚至是10几岁小女孩,都被无形之中被“焦虑”裹挟了。
影视剧《青年医生》中就有这样的一幕,女孩小月因为太想做演员而吃减肥药导致肾衰竭。医生们打开她的箱子,里面竟然是一整箱的减肥药。
我们都渴望成为更好的自己,但无奈的是:我们正在用一种跟内在对抗的方式,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这是一场女性和身材的战争,更是女性和自我的战争。
“关于身体的记忆,都是糟糕的”
我们不敢面对自己的身体,害怕它不完美。因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听到了太多具有偏见的社会声音:
“好女不过百,不是平胸就是矮”
“女人不减肥,天天都倒霉”
甚至连发个朋友圈都要被评判美丑胖瘦。
渐渐的,为了得到更多的认可与支持,这些充满了苛责的声音混淆成了你内在的声音,难以厘清。
它变成了一种深深的羞耻感,种在了你的身体里。
而女性对于身体的羞耻感,似乎从出生就开始了。
细数一下,从小到大女孩要经历多少羞耻才能长大:发育羞耻、月经羞耻、恋爱羞耻、身材羞耻、性羞耻、怀孕羞耻,母乳喂养羞耻、离婚羞耻。
第一次发育,你忍着生长的痛感紧紧地勒住胸部。
初次来月经时,妈妈对你说:这种事千万不要跟别人说啊,做女孩要知羞!
纪录片《寻找乳房》带大家探索了我们对于“身体羞耻感”的奥秘。
这部纪录片采访了各行各业中的30位女性,在镜头下,她们缓缓讲述了关于自我、关于身体、关于性的故事。
“我妈从小就教育我,胸部平的,婚姻会不顺”
“腋毛需要剃掉,但自己也搞不清楚是社会价值观要求的还是自己要这样做”
“我不喜欢自己的身体,更不知道如何跟它相处”
她们袒露了自己身体的创伤记忆,发现这些记忆竟然都来自于一处:社会的观念。
我们带着这种自我苛责的观念长大,那种隐匿在灵魂深处的羞耻感,在不知不觉中绑架了我们所有人。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无法学会爱上自己身体,而是在外界的评判声中,把他人的评价与目光凝结成了对自我的评判。
“亲爱的,你真的比自己想象的完美”
临床心理学家格森·考夫曼曾经在书中写道:
羞耻感是灵魂的疾病,它是自我体会到的、关于自我的一种最令人心碎的体验。
羞耻是我们体内感受到的伤口,它把我们和自己分开,同时也把我们与他人分开。
羞耻感对于自我的攻击性是极其强大的,它会迅速的承接所有不好的负面评价,使我们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我们越是对身体苛刻,越是焦虑,羞耻感就拥有更多的养料去壮大它的“黑恶势力”。
你会渐渐地被羞耻感所吞噬,失去了和身体的链接,然后变成一个眼里只能看到自己“缺点”的自卑患者。
你看待自己的目光,少了爱与接纳,取而代之的全是苛责与要求。
一路以来,我们都被主流审美牵着走。可实际上,这是一种“自我的幻觉”。
在《听见她说》中,直到整容医院的医生对她说了一句话,才唤醒了她:长得很漂亮啊,为什么要改呢?
她终于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丑,而是盲目地陷入了容貌焦虑的阴影,甚至可以说:完全是一场妄自菲薄的思维骗局。
也许在成长过程中,也有很多人对她说过这句话,可她都选择了无视,因为我们对于自己的负面印象已经根深蒂固了。
“这个世界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条条框框,就是为了告诉你不必格格都入。”
亲爱的,走出你的“负面幻觉”吧,你真的比自己想象的完美。
“当你看见真实的自己,那些声音就会消失”
德芬空间曾有一位来访者,是个20几岁的小姑娘,体重大概有180斤左右,因为始终无法接纳自己身体,陷入了抑郁。
在咨询室里,她流着泪说:“为什么我这么没用,每一次减肥失败,我都更讨厌自己一点。
我每天洗澡的时候,看着自己身上的肉,我自己都觉得很恶心。我为什么就不可以像其他的女孩子一样,有美丽迷人的身体。”
“我讨厌这样的自己,也讨厌自己的自卑、怯懦、不坚定。
但我越讨厌自己,那些讨厌的感觉仿佛越不愿意离开我,我的身体也越来越重......"
图片来源:纪录片《寻找乳房》
这样的感觉我们似乎也曾经历过。
我们都活在对自己的批判里,无法面对最真实的自己,对自己充满了评判。
“你不够好”“不够美”“不够优秀”......
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词汇:病态完美主义,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总是容易抓着自己的缺点,盲目指责,自卑,充满了对内的攻击:
“如果我有个完美的外表,工作不出任何差池,生活完美无瑕,那么我就能够避免所有的羞愧感、指责和来自他人的指指点点。”
实际上,当我们如此要求自己的时候,就中了羞耻的圈套。
我们总是对于自身的缺陷太过敏感,这种感觉有可能来自于我们过往的经历,也可能来自于我们自己本身的人格特质。但无论如何,我们终究要学会处理这种“伤害自己的敏感”。
女性想解放自己,先要解放自己的内在。
当我们拥有恒定的能量,就能以己为中心,不被他人牵着走。
正如复旦大学教授陈果所说:我们大可以活成我们自己,活得更本色一点,更真实一点,这才是对自己的真诚与善待。
女性之美,可以美在柔情,美在妖娆,美在丰腴,但绝不能美在唯一。
我们不该弱化审美的多元性,局限于单一的审美,更不该把自己框在别人的审美里。
亲爱的,不要再局限在别人的眼光里了,你完全可以走出别人的眼光,活出全然的自己,绽放你独一无二的女性魅力。


1楼2021-04-12 16:0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