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芷若吧 关注:198,311贴子:6,171,866

闲论张无忌对周芷若,兼论金庸的“偏要勉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闲论张无忌对周芷若的“又敬又怕”与“并肩而行”,兼论金庸在“周赵之争”上的“偏要勉强”
张无忌对周芷若到底是什么样的感情呢?
金庸总结了四个字:“敬重爱慕”。这是比较贴切的。
自始至终,张无忌对周芷若都在这个里面打转。
至于“又敬又怕”,也没错,不过仅限于对“爱妻周芷若”。张无忌说这句话的时候,是;说出来之后,就不见得是了。
张无忌真正做到完全对周芷若“又敬又怕”,以及明确渴望与其“并肩而行”的时候,已经是小说结尾的事了。


1楼2021-04-24 17:26回复
    对于周芷若,张无忌几乎没起过邪念。通观全书,只见情,不见色。
    是因为周芷若不够美吗?绝不是。
    整部小说里,只有在张无忌眼里,周芷若是“姿容甚美”。而在其他人眼里,却大不相同。
    比如张三丰:【那女孩约莫十岁左右,衣衫敝旧,赤着双足,虽是船家贫女,但容颜秀丽,十足是个绝色的美人胚子。】
    比如韩林儿:【周姑娘犹似天人一般,小人能跟你说几句话,已是前生修来的福气。】
    比如周芷若自己:【她自知容色清丽,青年男子遇到自己无不心摇神驰。】
    比如赵敏:【你这小妞儿想必自负花容月貌,以致这般骄傲。】
    还有,整部小说里,张无忌曾几次比较过女人的容貌。不过,无论哪一次,周芷若都是名列前茅。
    可见,在张无忌眼里,周芷若的容貌不输于任何人。
    那为什么从不对其起邪念呢?这就是:只见情,不见色。
    张无忌对于周芷若,从来都是灵魂层面的“敬重爱慕”居多,是早就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是纯粹的情。至于色相,不在主要考虑之列。
    倒是周芷若对于张无忌,颇有些爱恨缠绵,不能自拔的意思。
    为什么金庸要将张无忌眼里周芷若的容貌从“容色极美”改成“姿容甚美”呢?不做评断。
    不过很明显的是,“容色极美”是着眼于“色”,而“姿容甚美”,则是着眼于“姿”。“色”者,相也;“姿”者,灵也。清浊高下,一目了然。
    这么一改,张无忌与周芷若的重逢,在情感上立马变得纯粹了。


    2楼2021-04-24 17:28
    回复

      既然周芷若在张无忌眼里这么好,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其她人呢?
      其实不然。
      从张无忌与周芷若重逢的第一天起,张无忌潜意识里就想和周芷若在一起。直到小说最后一幕,这个想法都没有变过。
      这就是所说的“并肩而行”。并肩者,齐也;齐者,妻也。
      在古代,直至近代,无血缘关系的一男一女并肩而行,通常只能是夫妻,否则就属违礼。张无忌想与周芷若“并肩而行”,就是想与她做夫妻。
      可叹的是,张无忌对于周芷若,始终是灵魂层面的“敬重爱慕”居多,有时候会在“色欲”及“爱欲”上被别人比下去。
      所谓“色欲”及“爱欲”,着眼点都在一个“欲”字上。而“欲”,就是想得到的意思。就是说,喜欢了,爱了,就要得到,说什么都要得到,哪怕是粉身碎骨,背国弃家,舍弃灵魂,也一定要得到。
      听上去,是不是像极了所谓的“爱情”?
      把所谓的“爱情”捧这么高,以此来作为某种判定标准,只能用无耻来形容。为了一己之私欲,不顾伦常道德,以所谓“爱”之名,行苟且龌蹉之事,甚至进行道德绑架。世上无耻之事,甚于此的能有几何?
      所谓“爱情”,必须要有框架,就算不能做到于人于己皆有利,起码不能损人利己。否则,就是耍流氓,就是无耻。
      张无忌就是被这种无耻的所谓“恩义”迷惑了,竟然觉得不知该如何相报。简直可笑。
      在情与欲的对抗中,张无忌几乎从来都没能保持清醒。
      所以,张无忌的选择,只说明了他是个普通人,而且还是个思想觉悟极其不过关的人。他会被这些表象所蒙蔽,以致做出因小爱而弃大义这种事情来,倒也是情理之中。
      只见情,不见色,固然很高尚。但太高尚了,反而难染凡尘。人生天地间,本就是凡尘之物,又有多少能出尘绝相的呢?


      3楼2021-04-24 17:30
      回复
        通观全书,张无忌对周芷若的情,从来都是以要与她“并肩而行”为出发点的。
        二人久别重逢,张无忌就在心里暗想与她“并肩而行”。到了小说最后一幕,果然与她“并肩而行”。一前一后,相互呼应,金庸在此说明了,张无忌对周芷若的情从没变过。
        可以说,张无忌对于周芷若有且仅有的梦想,就是要与她“并肩而行”。
        有人说,在张无忌眼里,周芷若就像是“女神”一样。所以无论周芷若做了什么错事,张无忌都会原谅她。
        其实,这么说不太准确。在张无忌眼里,周芷若从来不是“女神”。
        诚然,张无忌对周芷若“又敬又怕”,也有些“高山仰止”,但是却从没有把周芷若当成过神明。从始至终,张无忌都是把周芷若当成一个女人。
        把周芷若当成“女神”的,是韩林儿。韩林儿看待周芷若的方式,才是对待女神的态度。
        之外,还有一个宋青书,为了周芷若可以不顾一切。这一点,和某人对待张无忌差不多。
        其实,在张无忌眼里,周芷若是一位“神女”,是一个自带“神光”的女人。虽然张无忌很“敬重爱慕”周芷若,但他和周芷若从来都是平视的。
        周芷若的“神光”来自于当年的汉水之畔。那是张无忌前二十年少有的深刻记忆。在张无忌心灰意冷的时候,是周芷若给了他温暖。虽然只是“一饭之恩”,足以让张无忌“永不敢忘”。
        张无忌对周芷若的感情,是因“心存感激,永不敢忘”而起的,【“芷若,你才真正是我永远永远的亲人。你一直待我很好。”】周芷若从来都是张无忌的亲人,这就是前期张无忌对周芷若感情的本质。
        张无忌对于周芷若的爱情,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而越来越深刻的,一开始并不强烈。
        二人重逢时的希望与她“并肩而行”与小说结尾的“并肩而行”,其情感的热烈程度比较下来,可说是天壤之别。


        4楼2021-04-24 17:32
        回复
          张无忌与殷离刚订婚,周芷若就出现了。通过殷离的衬托,张无忌对周芷若的情溢于言表。
          先是殷离眼中的“失魂落魄”,后是望着脚印想着与她“并肩而行”。最重要的是,对于殷离他始终没有吐露身份,却直接告诉了周芷若。
          如此毫无理由的信任,只能说在他心里,周芷若就是“自己人”。
          有必要说一说殷离。
          倚天诸美中,最适合张无忌的,是不悔妹子。既然有缘无分,那就算了。
          接下来,就是殷离。二人品貌合,家世合,又是表兄妹,又有婚姻之约;又没有欺骗,又没有道德绑架;又不用高山仰止,又不用背国弃家。不知道有多合适!
          可惜,金庸有私心,硬要拆散他们,只能徒叹奈何了。


          5楼2021-04-24 17:33
          回复
            接着说张无忌。
            张无忌在灭绝师太的倚天剑下救了明教教众之后,遇到了殷野王。
            殷野王是谁?殷素素的亲哥哥,也就是张无忌的亲娘舅。张无忌父母双亡,又没有兄弟姐妹,在血缘上,殷野王就是他最亲近的人,比殷离都亲。
            可他却好几次都没与殷野王相认。哪怕殷野王要杀他的未婚妻殷离,他也只是想以武力保护,宁愿挨顿打,就是不认亲。
            这就有意思了。别人不可信,自己的亲舅舅也不可信吗?有什么不能认的呢?
            可张无忌就偏偏不认。要么是张无忌六亲不认,要么就另有原因。
            这就需要从金庸和张无忌两方面来说。
            金庸方面。张无忌认了殷野王,殷野王一高兴,冲着他的面子,肯定不会杀殷离。接着,张无忌就只能跟着殷野王去见殷天正,然后看着六大派和明教火并。没有张无忌出手,成昆会全歼明教高层。张无忌九阳神功未大成,又没练乾坤大挪移,强行出头,大概会死。然后故事就结束了。
            这样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只能让张无忌不认。这就有些太过“偏要勉强”了。
            其实要避开这个“偏要勉强”也有其它的办法。比如说,让韦一笑直接把张无忌和殷离全部抓走。不过,要在张无忌强行不认亲之前才合理。
            韦一笑是有充足理由的,抓张无忌可以收服五行旗,抓殷离可以牵制天鹰教,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但是要在殷离与殷野王相认之后才行。
            然后再让韦一笑遇上金花婆婆,韦一笑寒毒发作,金花婆婆一出手,殷离被救走。韦一笑把张无忌交给说不得,故事依然按原定脉络发展,简直两全其美。
            可是金庸没这么做,而是让张无忌强行不认。如果这样的话,从金庸方面就说不通了。
            那就只能从张无忌方面说说。
            至于后面的故事发展,张无忌作为局内人,自然是不知道的。所以,张无忌的行为逻辑只能以彼时彼刻的情况来判断。
            张无忌难道真的不想与殷野王相认吗?看他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描写,客观上他是想认的。可他却几次欲言又止,这说明在潜意识里他觉得不能认。
            为什么不能认?在张无忌的潜意识里,认了殷野王之后,会怎么样呢?
            那就有意思了。张无忌认了亲,殷离就不用死了,表兄妹二人相见,殷离自然就知道他是张无忌。然后会发生什么?
            没错,殷离会缠上张无忌。
            别忘了,他们二人可是正儿八经有婚约的。不要说什么曾阿牛关张无忌什么事?张无忌就是曾阿牛,曾阿牛就是张无忌。不管怎么说,这就是事实。
            殷离虽然不爱曾阿牛,可她爱张无忌。要是殷离让张无忌娶她怎么办?可以这么说,有殷天正在,张无忌极有可能会和殷离完婚的。
            张无忌愿意娶殷离吗?周芷若没出现之前,他是愿意的,要不然就不会有婚约了。周芷若出现之后,那可就未必了。
            所以,张无忌明明很想与殷野王相认,却几次三番强行忍住不认。
            这是在不修改故事的前提下,唯一合理的理由。


            6楼2021-04-24 17:35
            回复
              希望与周芷若“并肩而行”,若说是二人重逢时才有的想法,似乎不太确切。
              这应该也来自于当年的汉水之畔。
              原文:【次日天明,张三丰携同周芷若,与常遇春、张无忌分手。
               无忌自父母死后,视张三丰如亲祖父一般,见他就要离去,不由得泪如泉涌。张三丰温言道:“无忌,乖孩儿,你病好之后,常大哥便带你回武当山。分别数月,不用悲伤。”无忌眼泪仍不断涌流。周芷若从怀中取出一块小手帕,给他抹去了眼泪,对他微微一笑,将手帕塞在他衣襟之中,这才上岸。
                无忌目送太师父带同周芷若西去,见周芷若不断回头扬手,直走到一排杨柳背后,这才不见。他霎时间只觉孤单寂寞,凄凉伤感,忍不住又哭了起来。】
              这种依依惜别,恋恋不舍的感觉,该有多么深刻。彼时彼刻,张无忌心里最想的,应该就是追上去,与周芷若“并肩而行”。
              巧的是,自从二人重逢后,张无忌一直都在追着周芷若,要与周芷若“并肩而行”。
              张无忌和周芷若的缘分及命运,应该就是在那一刻注定了的。
              对于张无忌来说,周芷若就是自己的美好记忆。所以他才时不时地就会提到汉水之畔。在张无忌的心里,周芷若从来就是需要被报答的。所以,张无忌才会处处维护周芷若,不管她犯过多少错。
              不过,“一饭之恩”及“并肩而行”虽足以让张无忌对周芷若处处关心,但若产生爱情,还需要一点别的东西。
              于是,在光明顶上,周芷若用倚天剑刺了张无忌一剑。
              大功告成。
              这一剑简直就是神来之笔。不仅改写了当时的情势,还改写了好几个人的命运,顺便影响了以后的故事发展。
              从后面的故事里可以看出,周芷若就是从刺了这一剑之后,才真正爱上张无忌的;而张无忌也是从这一剑开始爱上周芷若的。
              简直就是一剑定情。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光明顶上,张无忌独力当六强,成了明教教主。随后解救六大派,建立抗蒙统一战线,成为武林至尊,号令天下。如果他最后没有因小爱而弃大义的话,倒也可以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来称赞他,真是可惜,可叹。
              周芷若用倚天剑刺了张无忌一剑,差点杀了张无忌。
              有人说,是这一件斩断了张无忌和周芷若的可能性。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这一剑,才让张无忌和周芷若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正是因为这一剑,让全天下人都知道了张无忌喜欢周芷若。正因为这样,灭绝师太才会让周芷若去“色诱”张无忌,才会有废园风波,才会有灵蛇岛之行,才会有无名岛谜案,才会有濠州闹剧,才会有屠狮大会。没有这一剑,后面的故事都要改写。
              正是因为这一剑,周芷若爱上了张无忌,从此难以自拔,才会在无名岛上不忍心下手,才会因爱生恨在屠狮大会上大开杀戒。
              正是因为这一剑,让张无忌从此对周芷若“又敬又怕”。不是因为怕周芷若再杀他,而是让他明白了,在周芷若心里,有比他张无忌更重要的东西。这也就是张无忌始终对周芷若相敬如宾的原因。
              后来,张无忌对周芷若说:“这一剑是你刺的!你越刺得我深,我越爱你。”这是句真话。


              7楼2021-04-24 17:38
              回复
                从万安寺开始,到无名岛这段期间,张无忌被某人一步步地“带坏”了,本来纯情侠义的他,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堪。
                这里本可详加论述,但此处多是张无忌与第三者之事,故只略加描述。
                大概就是:张无忌万安寺再遇敌女,望脚生念,开始堕入欲壑;随后饮敌女残酒,“口没遮拦”“讨好”敌女,孟浪之形尽显;废园几次被敌女支配,置周芷若及峨嵋门人生死于不顾;灵蛇岛上,误信敌女妖言,不与谢逊相认,间接害得殷离重伤;明知金花婆婆不在,却不先救周芷若,害得周芷若差点儿葬身火海;四女同舟时,被敌女情话感动,当众与敌女“情致缠绵”。
                总结就是:张无忌逐渐被敌女支配,并慢慢地被“带坏”了,在“情”与“欲”之间,已经开始向“欲”靠拢。
                对于周芷若而言,张无忌明显变得越来越不能信任。
                且不说灭绝师太是怎么定位张无忌的,只看张无忌自己在干什么:带六大派和明教的敌人去借屠龙刀,与敌女拉拉扯扯言语放浪。这一切看在周芷若眼里,怀疑他要投敌都是理所当然。
                从灵蛇岛开始,周芷若对张无忌充满了戒心,虽然仍是情意绵绵,但有很多话已经不对张无忌说了。
                二人的感情也从此刻开始,不断出现波动。
                直到无名岛之前,金庸在张周和张赵两条感情线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妥之处。
                自从上了无名岛,金庸的“偏要勉强”就显露无疑。
                从无名岛开始,小昭离开,殷离假死,四女里面只剩下了周芷若和赵敏。周赵之争也从此刻拉开帷幕。


                8楼2021-04-24 17:40
                回复
                  直到无名岛之前,金庸在张周和张赵两条感情线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妥之处。
                  自从上了无名岛,金庸的“偏要勉强”就显露无疑。
                  从无名岛开始,小昭离开,殷离假死,四女里面只剩下了周芷若和赵敏。周赵之争也从此刻拉开帷幕。
                  先说说这个漏洞百出的“无名岛谜案”。
                  周芷若为了盗取屠龙剑和倚天剑,给众人下了十香软筋散,“解决”了殷离和赵敏,随后自伤假装无辜。
                  关于周芷若处理殷离和赵敏的方式,三联版和新修版说法不一。
                  三联版里,周芷若是划伤了殷离,把赵敏扔上了船,逼迫船工离开。
                  新修版里,周芷若是划伤了殷离,然后把殷离和赵敏一块儿扔进了海里。
                  三联版的处理方式,虽然有很多不合理之处,但从结果来看,最起码在张无忌眼里,赵敏杀人夺刀的事实还是勉强可信的。
                  可是新修版的处理方式,让这个结果十分不可信。
                  原因就在于,周芷若可以把赵敏和殷离都扔进海里,而赵敏却没有理由只扔殷离不扔周芷若。
                  周芷若杀殷离和赵敏理由充分,殷离是横在她和张无忌中间的障碍,赵敏既是仇人又是嫁祸工具。
                  可从赵敏这边就变得牵强了。赵敏没有理由只杀殷离,而不杀周芷若。她要独占张无忌,周殷二女都是障碍,没有理由只杀一个。
                  如果不杀周芷若,就没有任何理由杀殷离。毕竟周芷若和张无忌没有血缘关系,也不是实质上的情侣,杀她与张无忌结不成死仇,比杀殷离风险小得多。
                  殷离可是张无忌的亲姑舅表妹,又和张无忌有婚约,即便没有婚约,杀了殷离之后,与张无忌之间也是死仇。
                  更何况,张周二人之间的感情,赵敏看在眼里,之前就明里暗里说过几次张无忌对周芷若有意思。那为什么杀人的时候不选周芷若?
                  三联版的处理方式,可以勉强解释为,赵敏嚣张傲慢,既夺刀又毁二女容貌,既能达到目的,又不与张无忌结成死仇;毕竟殷离是因伤而死,不是直接被杀。从赵敏的角度,勉强说得过去。
                  而在新修版里,殷离被扔进了海里,这是赤裸裸地要置其于死地;对于周芷若,却只是毁了“不明显的”容。这件事情,怎么看怎么是周芷若做的。因为,这从赵敏的角度怎么看怎么不合理,只有从周芷若的角度才合理。
                  周芷若如此聪明的人,会做出如此漏洞百出、不合逻辑的事情么?如果这样都能瞒过张无忌,只能说张无忌的人设被更加弱化了。
                  三联版里,只有周芷若的做法不合理;新修版里,张无忌和周赵二人的人设都不合理。


                  9楼2021-04-24 17:43
                  收起回复

                    周芷若要夺刀,又想嫁给张无忌,只好杀了殷离嫁祸赵敏。这是合情合理的。
                    可是接下来的定亲,就是“偏要勉强”了。
                    首先看一下定亲的理由:因为给周芷若驱毒需要突破男女之防。
                    理由充分吗?说充分也充分,说不充分也不充分。
                    其实根本没必要这么麻烦,完全可以让谢逊主动提亲,而且婚约肯定能成。因为不论是谢逊还是周芷若,都是相当充分的理由做成这件事,根本就不需要这个“男女之防”。
                    周芷若这边:周芷若肯定是想嫁给张无忌的,不然没必要杀殷离。峨眉与明教有血仇,在万安寺,灭绝师太宁死不让张无忌救,并在临死前严令周芷若不准嫁给张无忌。
                    看看周芷若是如何看待师命的?谢逊一提婚约,周芷若就顺水推舟答应了,几乎没有任何推脱,可见有多渴望。关于灭绝师太的遗命,一个前提条件本就错误的遗言,不遵守也不为过。
                    光大峨嵋、驱除鞑虏是所有峨嵋人的心愿,与义军首领联姻,本身就是实现这两件使命的最好手段,是大义所在。更何况,周芷若本身又喜欢张无忌,于公于私,答应婚约都是最明智的选择。
                    谢逊这边:谢逊文武双全,对张无忌的关爱又无以复加。他肯定明白,张无忌身为明教教主,与六大派掌门联姻,对于张无忌的地位以及明教的形象与大业有多重要。所以,他才会主动提出婚约。
                    还有,就算谢逊知道杀人夺刀是周芷若做的,相信也会促成这段姻缘。从后面的情节来看,杀人夺刀这两件事,谢逊一个字都没有再提过。而且,谢逊很有可能从一开始就知道真相,因为这件事逻辑漏洞实在是太大了。
                    关于殷离之死,于张无忌而言,是个心结;于周芷若而言,是个心劫;而于谢逊而言,可能不算什么大事儿。早在王盘山的时候,他就想杀了殷素素。殷素素是谁?他顶头兄长殷天正的亲生女儿。这种关系他都不眨一下眼,更何况又隔了一层的殷离呢?还有,在灵蛇岛上,他还曾打算亲自杀了殷离。
                    为什么一定要用“男女之防”这个理由呢?
                    因为,金庸要为张无忌开脱。
                    在定亲这件事里,张无忌的行为是不合逻辑的。
                    张无忌当时真的想娶周芷若吗?就在张无忌答应婚约的前一刻,他还在心里想着另一个人。
                    原文:【张无忌心中一片迷惘,想起赵敏盈盈笑语、种种动人之处,只觉若能娶赵敏为妻,长自和她相伴,那才是生平至福】
                    可见,张无忌的心里,还是些许有些矛盾的。
                    既然矛盾,为什么还要痛快答应呢?又不是没有推脱的理由。
                    比如,张无忌和殷离可是患难夫妻,生死之交,张无忌用墓碑给她正了名分。妻子殷离刚刚离世,张无忌不应该鳏居一段时间以示哀悼吗?就算逝者已矣,也不必要变得这么快,转脸就另结新欢吧?怎么能马上又订婚呢?岂不是“但见新人笑”,旧人一边撂?这样也好意思?相信摆出这一点,周芷若和谢逊也无话可说。
                    关于男女之防,张无忌可以这么说:“事急从权。想必周姑娘不会拘泥小节,毕竟我们问心无愧。现在蛛儿尸骨未寒,倚天剑和屠龙刀又被妖女盗去,鞑子定然会借此兴风作浪。周姑娘,如果你真愿意下嫁张无忌,待我们回归中土,报了蛛儿血仇,取回刀剑,在下定然亲上峨嵋提亲,绝不会让任何人说闲话。你看可好?还有,待在下为姑娘运功时,定会蒙上双目,绝不敢私窥,请周姑娘务必放心。”
                    可是,张无忌并没有做任何一点反对,直接就同意了,还发誓一定会杀了妖女。张无忌这么做,要么说明他更爱周芷若,要么说明他不爱赵敏,要么说明他是个无所谓的人。
                    因为这个婚约,张无忌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他前面刚给了殷离“爱妻”名分,又觉得娶某人才是“生平至福”,还要与小昭一块儿跳海,同生共死。可一转眼,就答应了和周芷若的婚约,甚至连心理活动都没有。
                    金庸,你是嫌张无忌不够虚伪吗?
                    男女之防是很重要,可凡事总有例外,比如应当事急从权的时候。
                    而在无名岛上,就属于这种情况。
                    周芷若方面:周芷若杀人夺刀为了什么?若是驱不了毒,一切都毫无意义。事关健康甚至生命,周芷若身为江湖儿女,没有必要死守男女之防,更何况她又是个善于隐忍的性格,这不符合她的人设。
                    张无忌方面:张无忌给殷离疗过几次伤,不客气地说,殷离全身他也摸得差不多了;张无忌还和某人共用一个杯子喝酒,还要互相咬手,还给其疗伤;更何况,他还抱着小昭亲了几口。可见,张无忌在很多时候不是太在乎男女之防的。
                    张无忌以为周芷若在可以事急从权的时候,会拘泥礼节吗?他要是这么想,就侮辱了他们二人那份神圣的感情。可张无忌偏偏这么想了。
                    要说张无忌只在乎周芷若的名节,倒也说得过去。其她三个:一个是血亲表妹,亲近点说得过去;一个是贴身丫鬟,说不上男女之防;一个是粘上来的,张无忌想防也防不住。周芷若毕竟不同,一个自尊自爱的清白良家女子,一个名门正派的掌门,区别对待也很正常。
                    无论怎么看,以男女之防这种理由来促成张无忌和周芷若之间的婚事,都显得张无忌要么很混乱,要么很虚伪,满心想娶周芷若,趁机配合周芷若和谢逊演戏,以此达到目的。
                    张无忌没有推脱,人设多少有崩溃之嫌。
                    为什么没有推脱?因为不能推脱。通过后面抢婚时周芷若的反应来看,她是个很要强的人,被人当面拒婚,拂了心意,依她的性格,是断然不会再答应的,这个婚约就订不了的。
                    若是订不了婚,后面的抢婚大戏还怎么唱?没有抢婚大戏的刺激,周芷若如何能彻底与张无忌反目,再后面的屠狮大会哪还会有那么精彩的戏码。
                    所以,这个婚约必须要有,不定亲又怎么抢亲呢?
                    从小说最后十回的脉络来看,杀人夺刀,谢逊被抓,濠州抢亲,以及屠狮大会,这四场是早就预定好的戏码。
                    于是乎,金庸就强行修改了张无忌的人设,“偏要勉强”了一个婚约出来。
                    在张无忌和周芷若定亲这件事里,男女之防这个理由是不充分的,这只是谢逊为了撮合张无忌和周芷若打出来的幌子。婚约也是不必要有的,这只是金庸为了给后面的重头戏铺路,“偏要勉强”出来的。
                    这一路下来,透着一股怪异。金庸,这样你不觉得有毁了张无忌的嫌疑么?如果说,这是张无忌和谢逊做的局,诱骗周芷若嫁给张无忌,这样就合理了,可张无忌的人设也完了。
                    实际上,抢婚这个戏码,完全可以安给殷离,既合情又合理,又不会真正影响周芷若的戏份。
                    可是,金庸为了所谓的戏剧冲突,强行让小三上位,实在是无耻。


                    10楼2021-04-24 17:48
                    收起回复
                      有了婚约之后,张无忌和周芷若总算可以“并肩而行”了。
                      二人开始搂搂抱抱,情话绵绵,天上的月亮都在全程见证。当然,还有“爱妻珠儿殷离”也在亲眼见证。
                      看上去,美满姻缘已经完成了。
                      可金庸并不想这么干。为了给某人加戏,金庸强行让其不死,还将其送到了张无忌身边。
                      不久后,三人回到中土,周芷若和谢逊被抓,张无忌和赵敏重逢。
                      周芷若救出来后,一天黄昏,和张无忌在一起谈心。正说到情浓时,被赵敏冷笑了两声。之后到了大都,张无忌在小酒馆“偶遇”赵敏,周芷若又冷笑了回去,随即走了。
                      看看这段:【张无忌点燃了烛火,悄立小店之中,昏黄烛光下,眼望板桌上的酒壶酒杯、四碟没动过的菜肴、相对而摆的筷子座位,回味着赵敏那既苦涩又甜美的一吻,自己对她委实难舍难分,不由得一阵怅惘,跟着便是剧烈伤痛。料想周芷若必定怨怪自己偷偷约了赵敏到此相会,这是冤枉了,势必分辩为难,但若今生须得与赵敏就此永别、不再相见,心中实千万个不舍得,言念及此,只觉周芷若是否冤枉自己,也不如何要紧了。当即奔出小酒店,跃上屋顶一阵奔驰,却已不见赵敏的踪影,只得怅然回到客店。】
                      这里就已经埋下了张无忌日后弃婚私奔的动机。
                      接着,张无忌追到了定海,向周芷若赔礼,将婚约提前。
                      所以说,张无忌是个虚伪的家伙。不舍别人,何必将婚约提前?既将婚约提前,后面为何又弃婚私奔?


                      11楼2021-04-24 17:50
                      收起回复

                        接下来就是濠州抢婚的大戏。
                        关于张无忌和周芷若的婚礼,不可等闲视之。表面上看,这只是张无忌和周芷若两人的婚礼。实际上,这是六大派和明教之间的联姻,也是义军与江湖人士之间的联姻,是抗蒙统一战线的证明与保证。
                        这场婚礼对于明教与义军有多重要,显而易见。
                        不管怎么看,濠州抢亲这场戏都有些“偏要勉强”。整个过程,就更可笑了。
                        堂堂义军首领的婚礼,安保方面竟然形同虚设,敌方妖女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开什么玩笑,在场明教和六大派的人有多少认识赵敏的?万安寺的事没发生过吗?
                        就算他们当时都没注意,让赵敏出现了,那又怎么样?作为对头,立马扣下行不行?张无忌会违逆众人之意吗?
                        可是在场居然没有人有动作,不仅如此,还创造条件让她说话,难道他们都叛变了?
                        在赵敏拿出谢逊的头发之前,不管怎么看,她都是来闹场的。就算她拿出了谢逊的头发,对张无忌进行道德绑架,也只有张无忌一个人知道。就凭这,也想闹成事儿?义军的脸真是让在场的人都丢尽了。
                        赵敏手里有谢逊的头发,不管在谁看来,最大的可能,就是谢逊在她手里。那么,扣下她行不行?有赵敏在手,还担心换不到人吗?总比张无忌单枪匹马去救人强吧?
                        有人会说,要是赵敏死不松口呢?如果那样的话,谢逊生死安危的责任,就推到了赵敏那里。她要是真爱张无忌,就没有理由不换人;她要是不换人,就说明她不爱张无忌。怎么着都对她没好处。
                        就算再退一步,张无忌硬要跟她走,走之前在周芷若耳根前说上一句:“芷若,义父在她手里,我现在必须要去救他,但又不能让别人知道。你在这里等我回来。要不然,你悄悄跟过去,咱们一块儿去救义父。”这样也不至于让周芷若太过尴尬。
                        张无忌顶着明教教主的头衔与峨嵋掌门周芷若成亲,却在婚礼上私奔而去。会造成多严重的后果,他有没有考虑过?如此因私废公,也算是侠义所为?
                        就算张无忌真的要走,他真的能走得了吗?殷天正在不在?武当三侠在不在?濠州城难道不是义军的根据地?这可是明教和峨嵋的联姻,其意义有多重大,张无忌不知道,其他人不知道吗?
                        张无忌居然就这么走了,简直就像笑话一样。金庸的这个“偏要勉强”,未免也太“勉强”了些。
                        可能有人会说,张无忌濠州弃婚,是为了救义父,尽孝道,不是私奔。
                        真的吗?
                        看原文:【不知如何,张无忌此刻心中甚感喜乐,除了挂念谢逊安危之外,比之将要与周芷若拜堂成亲那时更加平安舒畅,到底是什么原因,却也说不上来,然而要他承认欢喜赵敏搅坏了喜事,可又说不出口,只得道:“我自然怪你。日后你与哪一位英雄潇洒的郡马爷拜堂之时,我也来大大捣乱一场,决不让你太太平平地做新娘子。”
                          赵敏苍白的脸上一红,笑道:“你来捣乱,我一剑杀了你。”张无忌忽然叹了口气,黯然不语。赵敏道:“你叹什么气?”张无忌道:“不知道那位郡马爷前生做了什么大善事,修来这样的好福气。”赵敏笑道:“你现下再修,也还来得及。”张无忌心中评然一动,问道:“什么?”】
                        看看,救义父只是其中一个理由,敢说张无忌没有私奔的想法?
                        要说尽孝道,婚礼现场明明有殷天正和武当三侠在,怎么不尽尽孝道,先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就算是谢逊知道了,应该都会阻止他尽这个孝道,更何况还夹杂着私心,一点儿都不纯粹。
                        张无忌这么一走,必然会激怒周芷若。所以,周芷若“素手裂红裳”,回去准备报仇了。


                        12楼2021-04-24 17:53
                        回复
                          接下来是屠狮大会。
                          整个屠狮大会,在几股势力的作用下,精彩纷呈。
                          张无忌和明教的目的:救谢逊;
                          周芷若和峨嵋的目的:立威,复仇,取得谢逊的处置权;
                          少林的目的:巩固江湖地位;
                          成昆及其党羽的目的:通过控制少林当上武林盟主;
                          其他门派的目的:浑水摸鱼;
                          蒙元的目的:一举歼灭武林人士。
                          至于成昆和蒙元在这件事情上有没有暗中勾结,小说里没明说,不做评断。
                          过程不再赘述,看一下结果:
                          张无忌和明教,间接救出了谢逊,目的达成;并趁势得到了多数门派的拥戴,做了武林盟主,超出预期。
                          周芷若和峨嵋,立威达成,复仇不好评断,借张无忌得到了处置权,又被黄衫女拿去了处置权。
                          少林发生内乱又快速平息,目的虽没达成,但三渡的亮相多少加点分。
                          其他门派浑水摸鱼,凑热闹而已。
                          成昆及其党羽全军覆灭。
                          蒙元功亏一篑。
                          整体看来,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


                          14楼2021-04-24 17:58
                          回复
                            从弃婚私奔开始,张无忌就彻底被某人“带坏”了。后面他干的那些破事,简直可以用无耻来形容。
                            和一个没给任何名分的女人(敌女)搂搂抱抱,言语放浪,彻夜共处一室,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收容敌女,把蒙元所做之恶揽到明教身上,公器私用,用明教之力为敌女洗刷。
                            包庇敌女,将明教高层置于尴尬境地,几乎寒了义军军心。
                            张无忌,你是有多“爱”这个把你变成败类的女人?既然这么“爱”她,为什么最后连个名分都不给呢?
                            张无忌,你实在是“好样”的。
                            金庸,这就是你所塑造的“侠客”?还说【他于这个“侠”字,却发挥得很充分。】把忠孝节义抛诸脑后,沉迷色欲,这也叫侠?根本就是个无耻之徒。
                            于是乎,因为某人的无理加入,张周二人之间的矛盾更大了。
                            张无忌和周芷若从开始的“卿卿我我”,转变为“貌合神离”,继而“大打出手”,接着“咫尺天涯”,最后“十年八年”。
                            金庸,强行让第三者上位,很有意思吗?


                            15楼2021-04-24 18:01
                            回复
                              金庸,这就是你所塑造的“侠客”?还说【他于这个“侠”字,却发挥得很充分。】把忠孝节义抛诸脑后,沉迷色欲,这也叫侠?根本就是个无耻之徒。
                              于是乎,因为某人的无理加入,张周二人之间的矛盾更大了。
                              张无忌和周芷若从开始的“卿卿我我”,转变为“貌合神离”,继而“大打出手”,接着“咫尺天涯”,最后“十年八年”。
                              金庸,强行让第三者上位,很有意思吗?
                              周芷若被张无忌弃婚后,想必是很伤心的。不仅在天下英雄面前被抢了爱人,还堕了峨嵋派的名声,这两样,可是她生命里最重要的。
                              两根支柱同时倒塌,任谁也不会轻易干休。
                              在屠狮大会前,有这么一段:【张无忌见茅舍之门半掩,便伸手推开,摇了摇身子,抖去些水湿,踏步进去,忽然间闻到一阵血腥气。他心下一惊,左手反掌将赵敏推到门外,黑暗中忽地有人伸手抓来。这一抓无声无息,快捷无伦,待得惊觉,手指已触到面颊。张无忌不及闪避,左足疾飞,径踢那人胸口,那人反手勾转,肘锤打向他腿上环跳穴,招数狠辣已极。张无忌只须缩腿避让,敌人左手就挖去了他一对眼珠,当即提手虚抓,他料敌奇准,这么抓去,刚好将敌人左手拿在掌中,便在此时,环跳穴上麻疼,立足不定,右腿跪倒。
                              他正要乘势扭断敌人手腕,只觉所握住的手掌温软柔滑,乃女子之手,心中一动,没下重手,顺势抓住那人往外甩去,噗的一声,右肩剧痛,已中了一刀。
                                那人急跃出屋,挥掌向赵敏脸上拍去。张无忌情知赵敏决然挡不了,忍痛纵起,也即挥掌拍出。双掌相交。那人身子晃动,脚下踉跄,借着这对掌之力,纵出数丈之外,便在黑暗中隐没不见。】
                              对比一下濠州:【 张无忌回过头来,见周芷若亭亭而立,心中歉疚无已,待要向她解释几句,却见赵敏又向外走去,眼前之事紧急万分,须得当机立断,一咬牙,便追向赵敏身后。
                                张无忌刚追到大门边,突然间身旁红影闪动,一人迫到了赵敏身后,红袖中伸出纤纤素手,五根手指向赵敏头顶疾插而落。这一下兔起鹘落,迅捷无比,出手的正是新娘周芷若。
                                张无忌心念一动:“这一招好厉害!芷若从何处学得如此精妙的功夫?”眼见她手掌已将赵敏顶门罩住、五指插落,立是破脑之祸,不及细想,蹿上前去便扣周芷若的脉门。周芷若左手手肘倏地撞来,波的一声轻响,正中他胸口。张无忌体内九阳神功立时发动,卸去了这一撞劲力,但已感胸腹间血气翻涌,脚下微一踉跄。
                                范遥眼见危急,心念旧主,不忍任她顶破脑裂,伸掌向周芷若肩头推去。周芷若左手微挥,轻轻一拂,范遥手腕一阵酸麻,这一掌便推不出去。
                                但这么一阻,赵敏已向前抢了半步,避开了脑门要害,只感肩头一阵剧痛,周芷若右手五指已插入她右肩近颈之处。张无忌“啊”的一声,伸掌向周芷若推去。
                                周芷若头上所罩红布并未揭去,听风辨形,左掌回转,便斩他手腕。张无忌绝不想和她动手,只是见她招数太过凌厉,一招间便能要了赵敏性命,迫于无奈,只有招架劝阻。周芷若上身不动,下身不移,双手连施八下险招。张无忌使出乾坤大挪移心法,这才挡住八攻攻八守,在电光石火般的一瞬之间便即过去。大厅上群豪屏气凝息,无不惊得呆了。
                                赵敏肩受重伤,摔倒在地,五个伤孔中血如泉涌,登时便染红了半边衣裳。
                                周芷若霍地住手不攻,说道:“张无忌,你受这妖女迷惑,竟要舍我而去么?”张无忌道:“芷若,请你谅解我的苦衷。咱俩婚姻之约,张无忌决不反悔,只稍迟数日……”周芷若冷冷地道:“你去了便休再回来,只盼你日后不要反悔!”
                                赵敏咬牙站起,一言不发地向外便走,肩头鲜血,点滴溅开,满地都是。
                                群豪虽见过江湖上不少异事,但今日亲见二女争夫,血溅华堂,新娘子头遮红巾,而以神奇之极的武功毁伤情敌,无不神眩心惊,谁也说不出话来。
                                张无忌一顿足,说道:“义父于我恩重如山,芷若,芷若,盼你体谅。”】
                              看看,濠州之时,张无忌对于周芷若还都是被动反应,没有一招一式占了上风。
                              而到了茅屋遭遇战,在意识到来人可能是周芷若的情况下,张无忌做了两个动作:
                              第一,张无忌把她甩了出去,这是潜意识里不愿与她相见;
                              第二,为了护某人,张无忌竟然与她对掌,将她震退。
                              先是“甩出”,再是“震退”,什么意思,不是很明显吗?
                              这才过了多长时间,张无忌就敢直接逼退周芷若了。
                              这时候的张无忌,对周芷若哪还有“敬”?哪还有“怕”?
                              再看看这一段:【两人心下均知,若不是赵敏听到张无忌啸声,大雨中奔出去迎接,因而逃过大难,那么此刻死在屋角中的已不是两人而是三人了。张无忌轻拍她背脊,柔声安慰。赵敏道:“那人要杀的是我,先把杜氏夫妇杀了,躲在这里对我暗算,决不是想伤你。”张无忌道:“这几日中,你千万不可离开我身边。”沉吟片刻,又道:“不到一年之间,内力武功怎能进展如此迅速?当世除我之外,只怕无人能护得你周全。”】
                              多么清楚,张无忌已经将周芷若当成“敌人”了。不是因为周芷若刚才差点儿“杀”了他,而是因为周芷若可能会杀了某人。
                              只能说,此时的张无忌变心了。为了一个把他“爱妻”变成笑柄,把他自己变成败类的人,他变心了。
                              张无忌,真是“好样”的。
                              张周二人走到这里,实质上已经决裂。别说“并肩而行”了,背道而驰还差不多。
                              可笑的是,张无忌直到此时,还在想着“一双两好”,把他“爱妻”当成什么人了?把他自己当成什么人了?
                              看看周芷若和张无忌的那“三招两式”:
                              第一招,剜他眼,是说他有眼无珠,看不出谁才是最适合他的人;
                              第二招,打他腿,是怨他弃婚私奔,离她而去;
                              第三招,砍他肩,既然靠不住,还留它(张无忌的肩膀)何用?
                              看看张无忌是如何反应的:
                              第一招,抓她手,表示他眼没瞎,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
                              第二招,右腿跪倒,请求原谅?
                              第三招,硬挨一刀,算他活该。
                              对于周芷若来说,当时杀不杀得了某人,尚在其次,最主要的是张无忌的态度。
                              张无忌是什么态度呢?抓手“甩出”,挨刀“震退”,与决裂有何区别?
                              难怪周芷若要宣布她与宋青书的“婚事”,一报还一报而已。
                              如果张无忌没有变心,他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意识到来人可能是周芷若后,立即把她制服,然后解释原委,再请求原谅。
                              周芷若会原谅吗?绝对会。如果她不想原谅张无忌,就不会来杀某人了。
                              那么,张无忌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很简单,张无忌很清楚这样做的“后果”,或许他早就已经盘算过了。
                              什么后果?推演一下:
                              张无忌制服了周芷若,二人相见,周芷若必会责骂张无忌弃婚私奔。
                              张无忌怎么办?说事出有因,为救义父。
                              那好,周芷若原谅他。现在,义父的下落知道了,该处理一下某人了吧?
                              只要张无忌还想和周芷若和好,只要周芷若不愿意,他就没有任何理由再把某人留在身边。那,张无忌的小算盘就全落空了。
                              这是张无忌希望看到的吗?绝不会。因为,他已经变心了。


                              16楼2021-04-24 18: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