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该女子为何要维权?
今年2月,维权的张女士和她的家人外出游玩,并由她父亲驾驶一辆特斯拉Model 3,其间发生了交通事故,追尾前方多车,而她认为事故是由于“刹车失灵”导致的,并希望特斯拉能提供车辆发生事故前半小时的完整行车数据。可特斯拉方面调查认定,车主是超速才会造成事故的,自己也做到了“仁至义尽”,是车主在“无理取闹”。此外,由于担心数据被当事人用来炒作宣传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拒绝提供相关数据。
事后特斯拉发布了一个声明说:维权的车主之前超速发生了事故,然后找特斯拉退车。特斯拉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但是车主就是不接受。
看完之后是不是觉得特斯拉很无辜,被维权的车主碰瓷了?
这就是特斯拉的高明之处,首先占领道德制高点,给人以“我们被碰瓷”的印象,以此来博得舆论的同情。
特斯拉在处理这起事件之中的做法,实在是有点趁人之危。而且,事情没闹大前不像人们质疑的那样“傲慢”,反而是在有意无意地在装无辜,特斯拉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女车主超速、拒绝赔偿的事情,但是针对维权女车主真正的诉求却只字未提!女车主向特斯拉提出的诉求有两点,一是退车,二是合理赔偿损失,其中包括精神损失、医疗费、误工费,从没有提过金额,何来高额赔偿一说。
2.事件发生后,特斯拉中国高管陶琳公开表示,怀疑女子背后有人指使,还称“对不合理诉求不妥协”。此类言论被普遍解读是特斯拉傲慢、强硬的表现,顿时引爆社交舆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央视媒体、委员等多方发声,敦促特斯拉主动提供数据和资料,依法处理消费纠纷。注意这里是依法而不是像美对我们企业是强制。
3.特斯拉公布的两组信息,该如何解读?
有几个争议性比较大的地方。第一,特斯拉的数据显示,车辆在发生碰撞前是属于严重超速,因为当时车速是118.5千米每小时,而事故路段是国道,限速80千米每小时。特斯拉的意思其实很明显,就是事故的原因是由于当时车速过高,车主初期没有判断好刹车力度,进行了轻踩动作,感到不对劲后,才进行了重踩,但是此时车辆已经来不及刹停了。车主称,当时的车速大概在50—60千米每小时之间,不存在超速的说法,而且交警也没有认定车辆超速。很明显,特斯拉的数据和车主的说辞,有严重冲突。
车主方面的说法,她称自己的父亲以车速约60km/h左右行驶在距离红绿灯约200米处,这时松开电门车辆开始减速并向前滑行。在快接近前方等红灯车辆时,先轻踩刹车未见明显减速,后重踩刹车,但发现刹车踏板僵硬,很难踩动,制动失效。听起来和特斯拉方面的数据说明是吻合的。但问题是,王女士认为车辆刹车时的速度下降率有问题。即采取刹车后,车辆从118.5公里/小时降至最终的48.5公里/小时,一共经历了4秒28。
这里也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特斯拉公布的数据并非是完整的,像踏板位移数据、电机转速信号等关键数据是没有的。而依靠现有的缸压数据,其实我们并不知道驾驶者到底如何踩刹车、深浅力度如何。所以iBooster是不是会出现电子上的问题,很多人也提出这一可能性。
大家怀疑特斯拉公布的数据并非是完整的,特斯拉说行车数据是加密的,不能更改,又当裁判又当运行员一样。据我20多年的软件开发经验:自己开发的软件自己把底层代码加密是为了防止外人轻易破解,你们相信我自己也不能改吗?这就好比你自己的手机自己设了密码自己记得密码也不能解开一样可笑。
再看特斯拉公布的第二组信息,也就是车辆事故前30分钟,这段时间超过40次刹车,平均不到一分钟踩一次刹车,多次时速超过100的情况下刹停。很多人搞不不清楚,特斯拉对此想要表达的意思。
4.近日,美国11个州的23名Model 3车主对特斯拉提起诉讼,声称他们所驾驶的Model 3存在极其危险的故障,具体为:在正常自动驾驶状态下,特斯拉汽车会在没有司机提示、没有踩下油门的前提下突然失控,高速行驶。
目前,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已接到195起投诉,原因全部是特斯拉汽车意外失控,其中52起投诉涉及Model 3,47起涉及Model X,96起涉及Model S。如此同时,特斯拉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出事了,因为自动驾驶导致两人死亡,美国将对特斯拉发出调查令,强制获得发生事故车辆的所有数据。
由此可见,“突然加速门”已经在特斯拉汽车身上出现许久。在国内,“加速门”已经出现过很多次,最近一个月被曝光的事故就有几起。
最受关注的问题有两个: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失灵引起的交通事故,以及起火自燃爆炸事故。自燃、刹车刹不住也不是第一次有消费者控诉了,很多专家都同样抱怀疑态度,特斯拉8年前就知道电池存在缺陷,但却故意忽略这些安全隐患,拿人类的生命在冒险。
5,2021年2月特斯拉被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就消费者反映的异常加速、电池起火、车辆远程升级(OTA)等问题共同一同约谈了特斯拉,一家车企同时被五部门约谈的情况并不多见。据不完全统计,2020 年全年特斯拉国内共发生 11 起「失控」事故,若干次自燃。无一例外,特斯拉都把责任归咎于用户的「误操作」,从未承认是自家产品的问题。总之,不管是谁的错,都不是特斯拉的错,特斯拉永远正确!之前出那么多次问题,最后全都甩锅于消费者 " 操作不当 "。
在多方势力参与后,该起事件已经不单单是车主和特斯拉的问题了,而是已经上升到了全民的高度上了。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特斯拉这边不断被曝存在质量问题,确实依旧卖得火热,生意还扩张到航天、内裤和酒水,还想涉及自已组建车险公司,自己的车自己来理赔。真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马斯克做不到。天才马斯克还在继续冒险,他有权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你也有权拿命陪他赌,但你们都没权力用别人的生命去冒险。
任何企业的傲娇之气,都是惯出来的,而好的服务态度,都是监管和竞争逼出来的。
今年2月,维权的张女士和她的家人外出游玩,并由她父亲驾驶一辆特斯拉Model 3,其间发生了交通事故,追尾前方多车,而她认为事故是由于“刹车失灵”导致的,并希望特斯拉能提供车辆发生事故前半小时的完整行车数据。可特斯拉方面调查认定,车主是超速才会造成事故的,自己也做到了“仁至义尽”,是车主在“无理取闹”。此外,由于担心数据被当事人用来炒作宣传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拒绝提供相关数据。
事后特斯拉发布了一个声明说:维权的车主之前超速发生了事故,然后找特斯拉退车。特斯拉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但是车主就是不接受。
看完之后是不是觉得特斯拉很无辜,被维权的车主碰瓷了?
这就是特斯拉的高明之处,首先占领道德制高点,给人以“我们被碰瓷”的印象,以此来博得舆论的同情。
特斯拉在处理这起事件之中的做法,实在是有点趁人之危。而且,事情没闹大前不像人们质疑的那样“傲慢”,反而是在有意无意地在装无辜,特斯拉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女车主超速、拒绝赔偿的事情,但是针对维权女车主真正的诉求却只字未提!女车主向特斯拉提出的诉求有两点,一是退车,二是合理赔偿损失,其中包括精神损失、医疗费、误工费,从没有提过金额,何来高额赔偿一说。
2.事件发生后,特斯拉中国高管陶琳公开表示,怀疑女子背后有人指使,还称“对不合理诉求不妥协”。此类言论被普遍解读是特斯拉傲慢、强硬的表现,顿时引爆社交舆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央视媒体、委员等多方发声,敦促特斯拉主动提供数据和资料,依法处理消费纠纷。注意这里是依法而不是像美对我们企业是强制。
3.特斯拉公布的两组信息,该如何解读?
有几个争议性比较大的地方。第一,特斯拉的数据显示,车辆在发生碰撞前是属于严重超速,因为当时车速是118.5千米每小时,而事故路段是国道,限速80千米每小时。特斯拉的意思其实很明显,就是事故的原因是由于当时车速过高,车主初期没有判断好刹车力度,进行了轻踩动作,感到不对劲后,才进行了重踩,但是此时车辆已经来不及刹停了。车主称,当时的车速大概在50—60千米每小时之间,不存在超速的说法,而且交警也没有认定车辆超速。很明显,特斯拉的数据和车主的说辞,有严重冲突。
车主方面的说法,她称自己的父亲以车速约60km/h左右行驶在距离红绿灯约200米处,这时松开电门车辆开始减速并向前滑行。在快接近前方等红灯车辆时,先轻踩刹车未见明显减速,后重踩刹车,但发现刹车踏板僵硬,很难踩动,制动失效。听起来和特斯拉方面的数据说明是吻合的。但问题是,王女士认为车辆刹车时的速度下降率有问题。即采取刹车后,车辆从118.5公里/小时降至最终的48.5公里/小时,一共经历了4秒28。
这里也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特斯拉公布的数据并非是完整的,像踏板位移数据、电机转速信号等关键数据是没有的。而依靠现有的缸压数据,其实我们并不知道驾驶者到底如何踩刹车、深浅力度如何。所以iBooster是不是会出现电子上的问题,很多人也提出这一可能性。
大家怀疑特斯拉公布的数据并非是完整的,特斯拉说行车数据是加密的,不能更改,又当裁判又当运行员一样。据我20多年的软件开发经验:自己开发的软件自己把底层代码加密是为了防止外人轻易破解,你们相信我自己也不能改吗?这就好比你自己的手机自己设了密码自己记得密码也不能解开一样可笑。
再看特斯拉公布的第二组信息,也就是车辆事故前30分钟,这段时间超过40次刹车,平均不到一分钟踩一次刹车,多次时速超过100的情况下刹停。很多人搞不不清楚,特斯拉对此想要表达的意思。
4.近日,美国11个州的23名Model 3车主对特斯拉提起诉讼,声称他们所驾驶的Model 3存在极其危险的故障,具体为:在正常自动驾驶状态下,特斯拉汽车会在没有司机提示、没有踩下油门的前提下突然失控,高速行驶。
目前,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已接到195起投诉,原因全部是特斯拉汽车意外失控,其中52起投诉涉及Model 3,47起涉及Model X,96起涉及Model S。如此同时,特斯拉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出事了,因为自动驾驶导致两人死亡,美国将对特斯拉发出调查令,强制获得发生事故车辆的所有数据。
由此可见,“突然加速门”已经在特斯拉汽车身上出现许久。在国内,“加速门”已经出现过很多次,最近一个月被曝光的事故就有几起。
最受关注的问题有两个: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失灵引起的交通事故,以及起火自燃爆炸事故。自燃、刹车刹不住也不是第一次有消费者控诉了,很多专家都同样抱怀疑态度,特斯拉8年前就知道电池存在缺陷,但却故意忽略这些安全隐患,拿人类的生命在冒险。
5,2021年2月特斯拉被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就消费者反映的异常加速、电池起火、车辆远程升级(OTA)等问题共同一同约谈了特斯拉,一家车企同时被五部门约谈的情况并不多见。据不完全统计,2020 年全年特斯拉国内共发生 11 起「失控」事故,若干次自燃。无一例外,特斯拉都把责任归咎于用户的「误操作」,从未承认是自家产品的问题。总之,不管是谁的错,都不是特斯拉的错,特斯拉永远正确!之前出那么多次问题,最后全都甩锅于消费者 " 操作不当 "。
在多方势力参与后,该起事件已经不单单是车主和特斯拉的问题了,而是已经上升到了全民的高度上了。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特斯拉这边不断被曝存在质量问题,确实依旧卖得火热,生意还扩张到航天、内裤和酒水,还想涉及自已组建车险公司,自己的车自己来理赔。真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马斯克做不到。天才马斯克还在继续冒险,他有权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你也有权拿命陪他赌,但你们都没权力用别人的生命去冒险。
任何企业的傲娇之气,都是惯出来的,而好的服务态度,都是监管和竞争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