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老陆丰人在讲陆丰的历史,我看之大为震撼!作为后一辈的年轻人更要去扩充这样的历史知识,哪怕你对家乡有多么的不满与异议,你如何去见解!都要把家乡的历史看明白,看如今的它更要看以前的它,就如同你站在现在回望以前的你,改变了什么,好的坏的,好的,要如何去深入开发。坏的,要如何去改,才有思路与步骤!让我们来看这段历史**吧!
1984年前(改革开发后)林升平任县委书记时,陆丰可以说是“太平盛世、政通人和”。当时的陆丰是汕头专区的经济大县、广东省的标兵!当时顺德的党政部门也曾经组团来陆丰取经。
1983年底,陆丰回归到久别的惠阳专区(惠州府)温暖的怀抱后,林书记就遭人排挤掉,并换来了另一系统的政府官员,从此陆丰走上了不归路:1、教育荒废。由于回归惠州后,原汕头籍的老师回流汕头,造成陆丰的小学老师教初中,初中老师教高中的师资困境。以博美中学为例,84年前每年都可以考上十几个大学生,之后却一个都难!2、官场开始腐化。买官卖官开始出现,各个部门都有权打私贩私 。以博美为例,博美武装部就曾经设立打私办而到处扰民。3、港资企业开始有减无增。以博美为例,当时博美有港资厂大大小小十几家,而现在只剩霞绕手袋厂一家,这一家的主厂现搬到东莞,员工也发展到几千人。4、本土企业逐步没落。东海牌风扇(据说顺德的美的是来陆丰取经后才组建的)、陆丰糖厂、陆粮香酒厂、碣石化工、碣石凉果厂、甲子贝雕、甲子远洋冷冻厂。。。等等,现在已消声灭迹。5、家庭作坊(传统手工业)日益消瘦。原甲子的贝雕、碣石的麦果雕、博美的豆枝(腐竹)。。。。等等,现在也好像很少看到了。
1988年海陆丰人民自己当家作主,成立了汕尾市,陆丰人民也曾经欢呼过,以为从此可以重整旗鼓、有所作为。但谁也想不到后来居然发生“人民大厦吃人民”的丑恶事件。汕尾建市,受益的不是陆丰人民,而是汕尾、陆丰的****官员。他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他们不惜牺牲陆丰老百姓,到碣石、甲子等镇打私贩私,捞笔钱后就虚报产量,撤县改市。随之又大搞开发区,结果是:陆丰开发区,有开无发!吃亏的是农民兄弟赖以生存的田园!
陆丰为了一个市名,不知道害苦了多少老百姓。原东海的日杂百货批发市场从此衰落,博美的烟草批发市场的商户被逼转移到普宁流沙、南海大沥落户,甲子渔港变为死港,碣石有湾而弯(旺)不起来!陆丰成为名副其实的沿海贫困县市。从此,陆丰老百姓被逼到四散走,陆丰现在150万人口中最少有100万人在外谋生创业。
据说,当时汕头专区是想挽留陆丰的,由于陆丰跟海丰是兄弟,兄弟是不能分离的 ,故陆丰同海丰这对难兄难弟一同回归惠州,最后又一道从惠阳地区独立出来。 假如陆丰继续留在汕头专区,陆丰今日会不会沦为全国沿海唯一的贫困县级市呢?
人是因为有自知,才会进步,一个群体也是一样。我觉得陆丰人应该懂得自己缺少什么,弱于什么,而不是坐井观天,孰不知,我们的生活已经离广东这个经济大省好远,好远。。。。。。
身为陆丰人,小时候总为自已的家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感到自豪。然而,在外几多年,辗转几地,身边耳濡目染之一切,感觉家乡陆丰已经在人们的视野中渐渐地消失了,虽然有时偶尔会听到或看到一些与“陆丰”两字有关的新闻,但却都是一些诸如打击走私、人民大厦之类的负面报道。或许,对陆丰来讲,再也没有什么能够比这些更出名的了。其实应该说,不关是整个陆丰,就是整个汕尾都是这样。我们平常在电视或在报纸上,都很少能够看到与汕尾或陆丰有关的一些东西了,徜若仔细一点,就可注意到就连在一些省市级的电视天气预报中,广东省全部市县都有它的名字存在,但唯独没有汕尾!是呀,汕尾在它们眼里,在大家眼里,还有什么东西再值得大家炫耀,有什么东西值得人家去尊敬呢?
这个地理位置,我看过很多同学都转载发给,我在这里再说一下,这样显得全面点!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更加了解!就整个陆丰地区来讲,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位置。它地处粤东碣石湾畔,南濒南海,西邻港澳,介于深圳和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距广州330公里、香港300公里、深圳280公里、汕头140公里。全市面积1681平方公里,人口150多万,下辖二十多个镇(场),其中东海、碣石、甲子是三大中心城镇。特别是碣石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武德五年(公元622 年),陆丰就曾置县,后虽经多波折,但碣石卫古城在明初却是与奉天卫、天津卫齐名的全国36卫之一,现系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全市116.5公里的海岸线上,有乌坎、金厢、碣石、甲子、(我们的)湖东五个港口。其中,碣石港是国家级的港口,甲子港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口岸和广东省十大港口之一,乌坎港位于中心城区,是个运输良港,乃清朝初期粤海关7大总口之一。碣石的玄武山庙还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声名远播海内外。在别人眼里,陆丰有着如此独天得厚的地理优势,特别是陆丰在深汕高速公路又设有出口,有一条通往珠三角的快速桥梁,且地近深圳等珠三角地区,又临海坐拥多个港口,占尽了天时、地得、人和,实乃是一方沃土, 简直是上天赐予陆丰的最好的礼物。然而,撤县建市十年后,却没有了当初欣欣向荣地景向。何以如此?
如果你又感触,就请分享,让更多的陆丰人看
1984年前(改革开发后)林升平任县委书记时,陆丰可以说是“太平盛世、政通人和”。当时的陆丰是汕头专区的经济大县、广东省的标兵!当时顺德的党政部门也曾经组团来陆丰取经。
1983年底,陆丰回归到久别的惠阳专区(惠州府)温暖的怀抱后,林书记就遭人排挤掉,并换来了另一系统的政府官员,从此陆丰走上了不归路:1、教育荒废。由于回归惠州后,原汕头籍的老师回流汕头,造成陆丰的小学老师教初中,初中老师教高中的师资困境。以博美中学为例,84年前每年都可以考上十几个大学生,之后却一个都难!2、官场开始腐化。买官卖官开始出现,各个部门都有权打私贩私 。以博美为例,博美武装部就曾经设立打私办而到处扰民。3、港资企业开始有减无增。以博美为例,当时博美有港资厂大大小小十几家,而现在只剩霞绕手袋厂一家,这一家的主厂现搬到东莞,员工也发展到几千人。4、本土企业逐步没落。东海牌风扇(据说顺德的美的是来陆丰取经后才组建的)、陆丰糖厂、陆粮香酒厂、碣石化工、碣石凉果厂、甲子贝雕、甲子远洋冷冻厂。。。等等,现在已消声灭迹。5、家庭作坊(传统手工业)日益消瘦。原甲子的贝雕、碣石的麦果雕、博美的豆枝(腐竹)。。。。等等,现在也好像很少看到了。
1988年海陆丰人民自己当家作主,成立了汕尾市,陆丰人民也曾经欢呼过,以为从此可以重整旗鼓、有所作为。但谁也想不到后来居然发生“人民大厦吃人民”的丑恶事件。汕尾建市,受益的不是陆丰人民,而是汕尾、陆丰的****官员。他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他们不惜牺牲陆丰老百姓,到碣石、甲子等镇打私贩私,捞笔钱后就虚报产量,撤县改市。随之又大搞开发区,结果是:陆丰开发区,有开无发!吃亏的是农民兄弟赖以生存的田园!
陆丰为了一个市名,不知道害苦了多少老百姓。原东海的日杂百货批发市场从此衰落,博美的烟草批发市场的商户被逼转移到普宁流沙、南海大沥落户,甲子渔港变为死港,碣石有湾而弯(旺)不起来!陆丰成为名副其实的沿海贫困县市。从此,陆丰老百姓被逼到四散走,陆丰现在150万人口中最少有100万人在外谋生创业。
据说,当时汕头专区是想挽留陆丰的,由于陆丰跟海丰是兄弟,兄弟是不能分离的 ,故陆丰同海丰这对难兄难弟一同回归惠州,最后又一道从惠阳地区独立出来。 假如陆丰继续留在汕头专区,陆丰今日会不会沦为全国沿海唯一的贫困县级市呢?
人是因为有自知,才会进步,一个群体也是一样。我觉得陆丰人应该懂得自己缺少什么,弱于什么,而不是坐井观天,孰不知,我们的生活已经离广东这个经济大省好远,好远。。。。。。
身为陆丰人,小时候总为自已的家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感到自豪。然而,在外几多年,辗转几地,身边耳濡目染之一切,感觉家乡陆丰已经在人们的视野中渐渐地消失了,虽然有时偶尔会听到或看到一些与“陆丰”两字有关的新闻,但却都是一些诸如打击走私、人民大厦之类的负面报道。或许,对陆丰来讲,再也没有什么能够比这些更出名的了。其实应该说,不关是整个陆丰,就是整个汕尾都是这样。我们平常在电视或在报纸上,都很少能够看到与汕尾或陆丰有关的一些东西了,徜若仔细一点,就可注意到就连在一些省市级的电视天气预报中,广东省全部市县都有它的名字存在,但唯独没有汕尾!是呀,汕尾在它们眼里,在大家眼里,还有什么东西再值得大家炫耀,有什么东西值得人家去尊敬呢?
这个地理位置,我看过很多同学都转载发给,我在这里再说一下,这样显得全面点!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更加了解!就整个陆丰地区来讲,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位置。它地处粤东碣石湾畔,南濒南海,西邻港澳,介于深圳和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距广州330公里、香港300公里、深圳280公里、汕头140公里。全市面积1681平方公里,人口150多万,下辖二十多个镇(场),其中东海、碣石、甲子是三大中心城镇。特别是碣石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武德五年(公元622 年),陆丰就曾置县,后虽经多波折,但碣石卫古城在明初却是与奉天卫、天津卫齐名的全国36卫之一,现系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全市116.5公里的海岸线上,有乌坎、金厢、碣石、甲子、(我们的)湖东五个港口。其中,碣石港是国家级的港口,甲子港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口岸和广东省十大港口之一,乌坎港位于中心城区,是个运输良港,乃清朝初期粤海关7大总口之一。碣石的玄武山庙还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声名远播海内外。在别人眼里,陆丰有着如此独天得厚的地理优势,特别是陆丰在深汕高速公路又设有出口,有一条通往珠三角的快速桥梁,且地近深圳等珠三角地区,又临海坐拥多个港口,占尽了天时、地得、人和,实乃是一方沃土, 简直是上天赐予陆丰的最好的礼物。然而,撤县建市十年后,却没有了当初欣欣向荣地景向。何以如此?
如果你又感触,就请分享,让更多的陆丰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