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慕龙吧 关注:12贴子:458
  • 2回复贴,共1

《陶渊明集笺注》伤人事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留白


1楼2010-03-27 00:00回复
    “是这样啊。那这个可以算是所谓的日常推理嘛。就像阿西莫夫的‘黑鳏夫系列’。”我能想象到电脑那头的刘绩一定坐直了身子,两眼放光,来了兴趣。
    “不错,有点意思。我们先给出自己的答案,等吴清峰醒了就可以去向他求证是否正确。”
    “那倒不用,这个原因我已经知道了,就看你能不能答对这个考题了。”
    “好,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刘绩颇有劲头地接受了挑战,“首先我想问的是,你凭什么断定吴清峰家就不应该有《陶渊明集笺注》呢?虽然看上去那个小子确实不像有古典文化修养的人,但谨慎起见,还是应该先确认一下:警方在他书房里有发现其他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书籍吗?”
    “你算问到点子上了。以我们之前对他的粗浅认识,虽然可以看出他是个比较西化的人,但直到这次去了他家,才知道他的倾向是多么彻底。单以藏书而言,他家里装得满满的几个大书柜,按照小说、戏剧、散文、诗歌分了类,外国文学史上那些著名的作品,几乎应有尽有,其中不少还是原版书;此外西方文艺理论的著作也占了整整一架子。也是他们教外国文学的油水足,才有钱买这么多书。但是这上千册藏书里,一本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都没有。只在他的书桌上摆着一本显然是新买的《陶渊明集笺注》,和周围环境显得格格不入。”
    “这样就确实有些奇怪了。就算他突然心血来潮对古代经典产生了兴趣,想找个古人的著作研究研究,但为什么偏偏选中了陶渊明呢?是陶渊明的什么地方吸引了他,还是他需要用到陶渊明的某篇诗文,才买书来查阅呢?”
    “你刚才说那本《陶渊明集笺注》放在书桌上,桌上还放着别的什么东西吗?”刘绩转移了话题道。
    “还有一叠他的学生上外国文学课的期末作业。”我回答道。
    “那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就是吴清峰让学生在他这学期讲授过的外国作家里任选一位或者几位,对他们的作品做一个简单分析,写的四五千字的小论文。他看了这些论文后,会打一个分数,作为他们这门课程的考试成绩。我随便翻了几份论文看了,写什么题目的都有,像评价华兹华斯的诗啊,屠格涅夫的小说等等。”
    “这跟陶渊明当然没有关系。”刘绩沉默了一会儿又说,“我们不妨换一个思考角度,这本书虽然在吴清峰的书桌上,却不一定是他买的,不一定是他自己带回来的。”
    “但是就算书是其他人买的,我们还要解决这书是怎么到了吴家这个问题。”我说。
    “当然不可能是买书人把这本书送给吴清峰当礼物,就像不可能有人买一本《荷马史诗》来送给你一样。”刘绩自以为幽默地说道,“那么会不会只是买书人带了这本书来拜访吴清峰,而不小心把书遗忘在了他家呢?”
    “这样的解答也太单纯了。”我反驳道,“假设买书人是你我这样和吴清峰没有深交的人,我们是不会在登门拜访时带一本自己的书去的,这对主人也太不尊重了。假设买书人和吴清峰是亲密好友,他正好买了书之后要来拜访吴,懒得回去把书放下就直接来了呢?这也说不通,因为吴清峰的熟人里就没有会买《陶渊明集笺注》的人。物以类聚,他结交的都是和他性情相投,比较西化的人。”
    “那么还有什么人可能带着书去拜访他人呢?学生去见老师就很有可能。他们会去请教老师关于书中的问题。而吴清峰的学生中倒是有人有买这本书的可能,因为他们是中文系的学生,上‘外国文学课’的同时也要上‘中国古代文学课’,不排除他们当中有谁对陶渊明很感兴趣,但问题是即便吴清峰的某一个学生买了本《陶渊明集笺注》,也只会带着它去找他的古代文学老师,而不会把这本书带到吴家。”
    “退一步说,就算买书人把书带到了吴家,他又正巧把书遗忘在那里的可能是很小的。又不是小册子,那么厚一大本书,怎么会忘记拿走?”


    4楼2010-03-27 00:02
    回复
      “那个女生只是偶然间觉得把这两个人作个比较很有趣就写了这篇东西,但看了它的内容之后,我敢说她一来连《瓦尔登湖》都没有看完,二来对于陶渊明的诗真正读懂了的不超过五首。”
      “而且把这两个人相提并论,本身就是对两者都没有深刻了解的表现。要讲他们的相同点,无非说两者都是著名隐士,都热爱大自然而已。但是即使同是隐士,这个‘隐’的性质也不一样,陶渊明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虽然归于山林,躬耕田园,但他仍然是在‘人境’之中,在尘世之中去追求自身心灵的舒适恬静;而梭罗是在森林里建个小木屋,自给自足,与世隔绝,只和鸟兽为伍,强调的是作为个体超脱于人类社会之外的完全的独立。我这么说并不是要分辨这两人境界上谁高谁低,旨在说明他们两人在本质是上完全不同的。”
      “最关键的提示就是我说那个女生‘思维很跳跃但没有逻辑,经常做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我对那个女生并不了解,连面都没见过,我怎么知道她是这样一个人呢?除了向熟悉她的人简单询问过以外,就是看了那篇论文后的感受了。她上的是‘外国文学’课,不是‘比较文学’。老师明明要求的是写一到两位外国作家,所有的同学也都是照规矩写的,她非要打这种擦边球,一来是显示她思维的活跃知识的广博,一来也是仗着她和吴清峰有些特殊的关系。不然的话,老师直接把她的考试成绩打不及格也是可以的。”
      “但吴清峰有一点还是不错的,作为一个研究者,面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他不肯随便给那个女生一个分数,而是特地去找了相关的书,准备了解之后,再给那篇论文打一个应得的分数。”
      “如果这次的事能给他一个教训,让他改了毛病,倒是一个很好的结果。”
      “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种不读圣贤书的蛮夷能指望吗?”刘绩发过来一个不屑的表情。
      “等等等等,事情有点不对……”正在我觉得刘绩会就此结束谈话的时候,他却又想到了什么似的。
      “如果说吴清峰只是为了批改学生作业要查阅《陶渊明集笺注》,他到图书馆去借来看就行了——我记得这本书我们图书馆还是有的——何必非要花钱去买一本。要是书真是他在图书馆借的,你却口口声声告诉我书是崭新的,是他新买的,这就是绝对的误导!”
      “不错,《陶渊明集笺注》图书馆确实是有的,但正像你一开始说的,我们学校实在太抠门,像这种他们认为比较冷僻的书就只买了一本而已。而最近三个月,这本书都被我借了在看,吴清峰自然不可能再在图书馆借到《陶渊明集笺注》,就只好自己去买来看了。”
      “你有没有搞错?你是研究魏晋文学的,这样的书不买一本放家里,只在图书馆借着看?你和人家吴清峰一比,就不觉得惭愧吗?”刘绩有些抓狂。为了批判我,刚才还是蛮夷的吴清峰,现在却成了正面典型。
      “那有什么办法?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教古代文学的人身上都贴着个清贫的标签。环堵萧然,箪瓢屡空就是形容我们这种人的。买这本书要五六十大元,能省就省了吧。”
      “你就给我哭穷吧!买推理小说的时候又没见你犹豫过!”刘绩恶狠狠地扔给我一个炸弹,之后就没了动静。
      


      7楼2010-03-27 00: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