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治一切风证,临床使用的三大功效。一是息风止痉,就是惊风、抽搐之类的;二是平抑肝阳,就是眩晕及偏头痛。三是祛风通络,用于中风手脚麻木、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或手足拘挛;食疗天麻炖鸡,有平肝息风,养血安神的作用。

中药-天麻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我国从古至今就有“药食同源”的食疗文化,天麻是治疗头疼的药材,常常搭配鸡作为一道食疗炖菜,天麻炖出来没有药味如同吃脆山药,大部分人都能接受。
1.平肝息风
天麻质润多液,能养血息风,可治疗血虚肝风内动的头痛、眩晕,亦可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
2.祛风止痛
用于风痰引起的眩晕、偏正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天麻适合用于内风所致的头晕。内风引起头痛的三种类型:一、肝阳上亢型,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出现;二、痰浊中阻,表现症状:经常感觉头偏沉;三、肾虚病人,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伴有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天麻对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不合适。

3.防治心血管疾病
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轻度收缩脑血管,增加冠状血管流量。
4.降血压
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
天麻用药禁忌
天麻是中药材,尽管它的作用及功效是非常的多的,但是一些服用的禁忌是要我们注意。《雷公炮炙论》:使御风草根,勿使天麻,二件若同用,即令人有肠结之患。服用天麻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恶心、胸闷、皮肤丘疹伴瘙痒等,个别会出现面部或全身浮肿,甚至脱发现象。不仅单用天麻会发生这类反应,有的人服了含天麻的汤剂如半夏白术天麻汤等、中成药如天麻丸、天麻蜜环菌糖衣片后,同样会出现对天麻过敏的症状。对天麻的副作用或使用禁忌,古人早有认识。如《本草纲目》云:“久服天麻,遍身发出红丹。”《本经逢原》也云:“天麻性虽不燥,毕竟风剂,若血虚无风,火炎头痛、口干便闭者,不可妄用。”清代名医吴仪洛更是直言:“血液衰少及非真中风者忌用”。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天麻有一定毒副作用,天麻中毒剂量是40克以上,中毒潜伏期是1-6小时。
【药理知识】
【中药名】天麻 tianma
【别名】赤箭、木浦、明天麻、定风草、神草、水洋芋。
【英文名】Gastrodiae Rhizoma
【来源】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块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寄生植物,其寄主为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 (Vahl,ex Fr.) Quel,以蜜环菌的菌丝或菌丝的分泌物为营养来源,借以生长发育。块茎椭圆形或卵圆形,横生,肉质。茎单一,圆柱形,黄褐色。叶呈鳞片状,膜质,下部鞘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苞片膜质,窄披针形,或条状长椭圆形,花淡黄绿色或黄色,萼片和花瓣合生成歪壶状,口部偏斜,顶端5裂;合蕊柱顶端有2个小的附属物;子房倒卵形,子房柄扭转。蒴果长圆形,有短梗。种子多数而细小,粉尘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产地分布】生于湿润的林下及肥沃的土壤上。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现各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春季4~5月采挖为“春麻”,立冬前9~10月采挖为“冬麻”,质量较好。挖起后除去泥土,大小分档,用清水或白矾水略泡,刮去外皮,蒸或煮透心,摊开晾干或用无烟火烘干。亦可切片晒干。“明天麻”一般用硫黄熏过,略呈半透明状,色泽较好。
【药材性状】椭圆形或长条形,略扁,皱缩而稍弯曲,长3~15厘米,宽1.5~6厘米,厚0.5~2厘米。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纵皱纹及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索。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鹉嘴状的芽或残留茎基;另端有圆脐形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气微,味甘。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肝经。
【功效与作用】平肝息风止痉。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息风止痉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煎服。用治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药理研究】动物试验证明,天麻浸膏及水煎液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天麻多糖有增强实验动物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及细胞免疫和抗炎作用。另有延缓衰老,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心肌细胞等作用。
【主要成分】本品主要含天麻苷、天麻素、天麻醚苷、天麻核苷、胡萝卜苷、巴利森苷A、腺苷、微量生物碱、多糖等,另含镍、铬、钡、锰、锌、铜等微量元素。
【使用禁忌】气血虚甚者慎服。
使用天麻时应注意孕妇慎用;老年人和婴幼儿不宜长期使用。如果与镇静药、麻醉药同用,应注意减量。不宜与免疫抑制剂合用。
更多中医药知识,可关注公众号“草木小课堂”


中药-天麻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我国从古至今就有“药食同源”的食疗文化,天麻是治疗头疼的药材,常常搭配鸡作为一道食疗炖菜,天麻炖出来没有药味如同吃脆山药,大部分人都能接受。
1.平肝息风
天麻质润多液,能养血息风,可治疗血虚肝风内动的头痛、眩晕,亦可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
2.祛风止痛
用于风痰引起的眩晕、偏正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天麻适合用于内风所致的头晕。内风引起头痛的三种类型:一、肝阳上亢型,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出现;二、痰浊中阻,表现症状:经常感觉头偏沉;三、肾虚病人,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伴有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天麻对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不合适。

3.防治心血管疾病
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轻度收缩脑血管,增加冠状血管流量。
4.降血压
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
天麻用药禁忌
天麻是中药材,尽管它的作用及功效是非常的多的,但是一些服用的禁忌是要我们注意。《雷公炮炙论》:使御风草根,勿使天麻,二件若同用,即令人有肠结之患。服用天麻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恶心、胸闷、皮肤丘疹伴瘙痒等,个别会出现面部或全身浮肿,甚至脱发现象。不仅单用天麻会发生这类反应,有的人服了含天麻的汤剂如半夏白术天麻汤等、中成药如天麻丸、天麻蜜环菌糖衣片后,同样会出现对天麻过敏的症状。对天麻的副作用或使用禁忌,古人早有认识。如《本草纲目》云:“久服天麻,遍身发出红丹。”《本经逢原》也云:“天麻性虽不燥,毕竟风剂,若血虚无风,火炎头痛、口干便闭者,不可妄用。”清代名医吴仪洛更是直言:“血液衰少及非真中风者忌用”。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天麻有一定毒副作用,天麻中毒剂量是40克以上,中毒潜伏期是1-6小时。
【药理知识】
【中药名】天麻 tianma
【别名】赤箭、木浦、明天麻、定风草、神草、水洋芋。
【英文名】Gastrodiae Rhizoma
【来源】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块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寄生植物,其寄主为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 (Vahl,ex Fr.) Quel,以蜜环菌的菌丝或菌丝的分泌物为营养来源,借以生长发育。块茎椭圆形或卵圆形,横生,肉质。茎单一,圆柱形,黄褐色。叶呈鳞片状,膜质,下部鞘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苞片膜质,窄披针形,或条状长椭圆形,花淡黄绿色或黄色,萼片和花瓣合生成歪壶状,口部偏斜,顶端5裂;合蕊柱顶端有2个小的附属物;子房倒卵形,子房柄扭转。蒴果长圆形,有短梗。种子多数而细小,粉尘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产地分布】生于湿润的林下及肥沃的土壤上。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现各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春季4~5月采挖为“春麻”,立冬前9~10月采挖为“冬麻”,质量较好。挖起后除去泥土,大小分档,用清水或白矾水略泡,刮去外皮,蒸或煮透心,摊开晾干或用无烟火烘干。亦可切片晒干。“明天麻”一般用硫黄熏过,略呈半透明状,色泽较好。
【药材性状】椭圆形或长条形,略扁,皱缩而稍弯曲,长3~15厘米,宽1.5~6厘米,厚0.5~2厘米。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纵皱纹及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索。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鹉嘴状的芽或残留茎基;另端有圆脐形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气微,味甘。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肝经。
【功效与作用】平肝息风止痉。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息风止痉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煎服。用治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药理研究】动物试验证明,天麻浸膏及水煎液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天麻多糖有增强实验动物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及细胞免疫和抗炎作用。另有延缓衰老,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心肌细胞等作用。
【主要成分】本品主要含天麻苷、天麻素、天麻醚苷、天麻核苷、胡萝卜苷、巴利森苷A、腺苷、微量生物碱、多糖等,另含镍、铬、钡、锰、锌、铜等微量元素。
【使用禁忌】气血虚甚者慎服。
使用天麻时应注意孕妇慎用;老年人和婴幼儿不宜长期使用。如果与镇静药、麻醉药同用,应注意减量。不宜与免疫抑制剂合用。
更多中医药知识,可关注公众号“草木小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