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和艾草不一样,两种都是属于同一种植物,药用价值也都是一样的。艾叶是艾草的叶片,艾草是全草。艾叶是常用的中药,主要是苦辛温,归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作用。对于虚寒性的出血证,艾叶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一般治疗出血常炒炭用,和阿胶、地黄等类药配伍,比如胶艾汤。如果对于血热妄行导致的出血,可以鲜艾叶配一些凉血、止血的鲜生地、鲜侧柏叶、鲜荷叶等治疗热性的出血。另外也可以用于下焦虚寒的痛经、闭经等,也可以外用治疗皮肤瘙痒症。艾叶可以在割的时候和草连同割下,捣烂晒绒就是艾绒,也可以做成艾条,对于平常做的艾灸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
1.艾叶有散寒止痛作用,可以温经止血,用于治疗女性小腹冷痛、痛经,月经不调或宫寒不孕等症状,它是一个妇科的良药。
2.艾叶专入三阴经而直走下焦,能暖宫散寒止痛,为治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克胞宫之要药。
3.艾叶为妇科安胎之要药,治疗妊娠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4.艾叶辛香苦燥,局部煎汤外洗有祛湿止痒之功,可用治湿疹、阴痒、疥廯等皮肤瘙痒。
5.艾条捣绒,可制成艾条、艾炷等,用以熏灸体表穴位,能温煦气血,透达经络,为温灸的主要原料。

【药理知识】
【中药名】艾叶 aiye
【别名】蕲艾、祁艾、大艾叶、艾蒿、五月艾。
【英文名】Artemisiae Argyi Folium。
【药用部位】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叶。
【植物形态】为多年生草本,高40~120厘米。茎直立,圆柱形,质硬,基部木质化,外披灰白色软毛,茎中部以上分枝。茎下部的叶在开花时枯萎,单叶,不规则互生,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背面灰绿色,密披白色绒毛,近茎顶端的叶片有时全缘,无柄,披针形。花序总序排列,顶生或多数的头状花序集合而成。瘦果长圆形。
【产地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安徽、山东、湖南、湖北产量大。
【采收加工】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开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茸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性味归经】性温,味苦、辛。归肝经、脾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温经止血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水煎服;外用适量,供炙治或熏洗用。主要用治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近年对其药理作用有不少研究,如水浸剂对致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尚有增进食欲等作用。艾叶油有镇咳、祛痰、平喘、抑菌、镇静、抗休克等作用。
【药理研究】具有抗菌作用;能显著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性休克;抑制心肌收缩,抗血凝和高强度抑制血小板聚集;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尚具有利胆、兴奋子宫作用。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0.2%~0.33%,尚含β-谷甾醇、豆甾醇、α-香树脂、β-香树脂、无羁萜、柑橘素、槲皮素与4个桉烷衍生物。另含2-甲基丁醇、艾醇、龙脑、顺式香苇醇、优葛缕酮、α-侧柏烯、甲基丁香油酚、魁蒿内酯等成分。
【使用禁忌】阴虚血热者及宿有失血病者慎用。
更多中医药知识,关注公众号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
1.艾叶有散寒止痛作用,可以温经止血,用于治疗女性小腹冷痛、痛经,月经不调或宫寒不孕等症状,它是一个妇科的良药。
2.艾叶专入三阴经而直走下焦,能暖宫散寒止痛,为治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克胞宫之要药。
3.艾叶为妇科安胎之要药,治疗妊娠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4.艾叶辛香苦燥,局部煎汤外洗有祛湿止痒之功,可用治湿疹、阴痒、疥廯等皮肤瘙痒。
5.艾条捣绒,可制成艾条、艾炷等,用以熏灸体表穴位,能温煦气血,透达经络,为温灸的主要原料。

【药理知识】
【中药名】艾叶 aiye
【别名】蕲艾、祁艾、大艾叶、艾蒿、五月艾。
【英文名】Artemisiae Argyi Folium。
【药用部位】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叶。
【植物形态】为多年生草本,高40~120厘米。茎直立,圆柱形,质硬,基部木质化,外披灰白色软毛,茎中部以上分枝。茎下部的叶在开花时枯萎,单叶,不规则互生,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背面灰绿色,密披白色绒毛,近茎顶端的叶片有时全缘,无柄,披针形。花序总序排列,顶生或多数的头状花序集合而成。瘦果长圆形。
【产地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安徽、山东、湖南、湖北产量大。
【采收加工】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开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茸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性味归经】性温,味苦、辛。归肝经、脾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温经止血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水煎服;外用适量,供炙治或熏洗用。主要用治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近年对其药理作用有不少研究,如水浸剂对致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尚有增进食欲等作用。艾叶油有镇咳、祛痰、平喘、抑菌、镇静、抗休克等作用。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0.2%~0.33%,尚含β-谷甾醇、豆甾醇、α-香树脂、β-香树脂、无羁萜、柑橘素、槲皮素与4个桉烷衍生物。另含2-甲基丁醇、艾醇、龙脑、顺式香苇醇、优葛缕酮、α-侧柏烯、甲基丁香油酚、魁蒿内酯等成分。
【使用禁忌】阴虚血热者及宿有失血病者慎用。
更多中医药知识,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