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87工艺指的是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的工艺过程。其中,“一年一个生产周期”凸显了禧大福酒生产周期的漫长,从每年重阳节前后开始投料,次年重阳节前最后一次取酒结束,共需耗费一年左右的时间。
“两次投料”包括下沙和糙沙各一次。“沙”就是酿造禧大福酒的一种重要原粮——茅台镇有机红缨子糯高粱。第一次投料生产的过程,就是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中所谓“下沙”——重阳下沙。“下沙”包括润沙、蒸煮、摊凉、加曲、堆积、入窖发酵等六个工序。糙沙是发酵一个月后进行的第二次投料,占总料量的50%,工序与下沙大致相似。润粮后,将高粱加入下沙发酵出甑后的酒醅中,再加入大量的大曲粉和下沙蒸馏得的生沙酒搅拌均匀以后收拢堆积发酵,进入酒窖发酵。
两次投料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粱,继续上甑蒸煮。摊凉后加入曲药,收堆发酵,然后重新下窖。前两次蒸煮原料都不取酒,只为增加发酵时间,裹挟更多微生物。
“九次蒸煮”指的是禧大福酒整个酿造过程需经历九次蒸煮。第一、二次投粮经过两次蒸煮,但不取酒。第三次蒸煮开始,时间为腊月到次年正月,剩下的七次蒸煮都会取酒,一直到次年农历九月份才完成所有蒸煮过程。
“八次发酵”代表禧大福酒酿造共经历了八次反复发酵。发酵分为“阴阳发酵”,开放式发酵是指把酒醅摊凉、堆积、充分网罗空气中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是“产香”的发酵,意在吸收天地之精华,是“阳发酵”,也称“有氧发酵”;封闭式发酵是指在开放式发酵到一定程度后,把酒醅用窖泥密封于窖池中发酵,是“产酒”的发酵,意在吸收天地之灵气,是“阴发酵”,也称“厌氧发酵”。

“七次取酒”是指禧大福酒酿造需要进行七次取酒。不同轮次所取的酒在品质方面各有不同。第一轮次取的酒是糙沙酒,生涩而略有生粮味和酸味。第二轮次取的酒是回沙酒,味甜而略有涩味。第三至第五轮次取的酒是大回酒,酱香突出,醇和,酒体丰满,出酒率高。第六轮次取的酒是小回酒,酱香明显,后味长,有焦香味。第七轮次取的酒是枯糟酒,醇和,焦香味重,微苦。
在历经一年时间的酿造后,禧大福酒还需经过贮存、勾调等工序才能出厂,从投料到出厂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12987工艺加之“一年制酒五年藏”,禧大福在酿造工艺方面精益求精、匠心独到,从而成就了美酒佳酿,让禧大福在酱酒市场上收获了众多忠实拥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