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努力追求的是一个活的人,真的人。为此,他既赋予人物那种质朴自然的特点,而且突出他对同志、对老乡们的亲切和细心。尤其当他和游击队长刘洪发生分歧时,冯喆注意表现这一名基层政工人员的性格丰富性:既坚持原则,晓之以理,又亲切细致,动之以情。由于刘洪莽撞蛮干,使李正不幸负伤,而当他伤愈后重见刘洪时,刘洪羞愧难受,李正却为战友的醒悟心怀喜悦,目光中透露出无比兴奋、鼓励、深情。冯喆扮演的人物,历来具有潇洒自如、质朴亲切的表演特点,而他在扮演一名政工人员时,仍能保持这一艺术特色,是值得肯定的。《羊城暗哨》中的王练,冯喆的表演更为突出,可以说,这是新中国电影史上很有光彩的公安人员形象之一。这不仅由于这一形象贯串全片,戏的份量很重,而且由于他在准确掌握人物基调的基础上,善于表现人物在瞬息万变的境况下的细微变化,给人留下甚为鲜明、深刻、丰满的印象。王练的真正身份是公安人员,而他的使命是以“敌特”身份打入特务组织内部。可取的是,冯喆并没有片面地去追求戏剧效果,将我方公安人员在敌特圈中活动时演得流里流气,一副邪相,而使人感到他始终是一名堂堂正正,负有特殊使命的公安战士。在电影中,王练的对手都是一伙有经验,狠毒而又狡猾的敌特分子,如马老板、八姑,尤其是隐藏很深的梅姨,而冯喆在扮演这一人物时,既表现出他从容自如,小心谨慎;又反映出他精明干练,巧于周旋。尤其是赋予人物头脑机警、动作敏捷这一特点,既说明冯喆对人物性格特点掌握得准确,又可以看到他在基本功和表演技巧上的扎实。如他单身去墓地会见梅姨一场,敌特小神仙、八姑本想考察和愚弄他一番,可他镇定自若,察言观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终于使那伙自以为聪明的敌特一一显出了原形。又如他和八姑以“假夫妻”的关系,进行了多次曲折、复杂、微妙的交锋时,往往能在十分意外、变化多端的情况下,表现出人物的感情和动作变化。这种似真似假、假中见真、真中有假的规定情景,表演上的分寸感是不易掌握的,过火了容易失真,拘谨了又易于模糊,冯喆演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确显示了他的较高的艺术功力。冯喆生前的最后一部影片是在《桃花扇》中扮演历史人物侯朝宗。这一历史人物,在我国戏曲、话剧舞台上,都曾多次演出过。而冯喆塑造的这一形象仍有自己的特色。这是一个最终降清变节的古代文人。但是,冯喆并不简单地把他当作受批判的反面人物来演,而却着力体现了一个“真”字,侯朝宗曾对国家、朋友、香君怀有真情,他心怀壮志,一腔热血,并且有对流落风尘的香君的真情爱意。不过,冯喆又很细微地从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反映出他在真情之中往往过于激动,浮夸,这种热情过度正潜伏着他那种脆弱动摇的性格因素。侯朝宗降清以后,重来寻访香君的戏,是影片的高潮,也是人物起伏变化较大,感情细腻复杂的关键时刻,冯喆仍着力于他对香君的深情,他自信自己的行为将博得香君的体谅,因此,当他向香君倾诉离别之苦,当他抚慰香君的悲切痛苦时,他是真诚的,充满激情的,这赢得了香君的共鸣,产生了人物间真实的交流。但是,真诚的感情流露中,冯喆又细微地让朝宗流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羞愧、掩饰之情,反映出他内心的不安和惶恐。终于,当李香君表达了对他的满腔深情后,他以为已征服了对方的感情,将头上的披风帽摘了下来,露出了那降清的鲜明标记——长长的辫子和血红顶子的帽子,使香君受到强烈震动,终于和他彻底决裂,从此永诀。他也深感突兀,脸容刹地黯淡下来,陷于惘然之中。这一场戏,的确是电影的画龙点睛之笔。冯喆的表演相当出色和成功。冯喆是位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的、具有一定表演造诣的电影演员,而他却在十年动乱中于1969 年6 月受迫害致死,至1978 年8 月22 日,才得以平反昭雪。对这样一位有贡献、有建树的电影演员,人们是不会忘记他的。他将和他的许多角色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作者: 高风GF ** 2005-9-2 08:02 回复此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