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子主贴《老子和杨朱谁前谁后》的性仁心发文:“梁启超认为,老聃是一个拘谨守礼的人,与《五千言》中那种反礼的精神相悖,所以《老子》不象为老聃所书。老聃有一句话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三十八章),似不可能是老子的话。并从《老子》中找出了“万乘之君”、“取天下”、“仁义”等词,认为不是春秋时人所能作,而是战国时的用语,并认为墨子孟子书中未论及老子。
罗根泽认为,墨子提出“尚贤”,而老子提出“不尚贤”,那么,“不尚贤”这一否定判断不可能在“尚贤”之前出现。
钱穆认为:“孔墨均浅近,而老独深远;孔墨均质实,而老独玄妙。以思想之进程言,老子断当在孔墨之后。”
另一些学者从文体上来论证《老子》,冯友兰说老子是一种经体,是战国时的作品,不同于春秋时期的“对话体”(如《论语》)。
而顾颉刚认为《老子》是赋体,是战国时的新兴文体。
罗根泽和冯友兰从私家著述的角度提出,战国前无私家著作和私人著述等。
司马迁提到了三个“老子”。第一个是名李耳、字聃的老子,第二是老莱子,第三是太史儋。三人都称老子,都是隐君子,这让汉代的司马迁糊涂了,搞不清楚,只好把他们三个都列出来.
古往今来学者们也对老子其人其书诸说不一。一说老子就是教诲孔子的李耳(老聃),当在孔子之前的春秋晚期,从《战国策》、《礼记●曾子问》、《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典籍的引述可知。主此说者如马叙伦《老子校诂》、郭沫若《青铜时代●老聃、关尹、环渊》、任继愈《老子新译》等。郭沫若还指出《老子》书出战国环渊之手。
一说老子是战国时代人,《老子》是战国时代的书。主此说者如清代汪中《老子考异》、梁启超《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罗根泽《诸子考索●老子及<老子>书的问题》、范文澜《中国通史》等。
一说老聃当在杨朱、宋钘之后,成书在秦汉之间。主此说者如顾颉刚《从<吕氏春秋>推测老子之成书年代》、《秦汉的方士与儒生》等。
一说老聃是古代传说中的博大真人,《老子》成书于庄周、宋钘之后,可能出于詹何之手。主此说者如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老子杂辩》、《庄老通辩》等。
一说《老子》作者是战国时期周太史儋,《老子》成书于《论语》、《墨子》、《孟子》之后,《庄子》、《荀子》、《韩非子》之前。主此说者如饶尚宽译注的《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