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功,道家称为服气、吐纳。通过静坐,让自己的思想安静下来,道谓“存思”。 《道德经》:“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专气致柔,能婴儿”。婴儿者,无思无虑,饿者食,渴者饮,完全是种自然的状态之中。“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入静的方法
有呼吸法、意守法、体感法和口诀法等。
呼吸法
又称随息法。也就是意念集中在呼吸上,随呼吸上下出入,以达到一念代万念的方法。对初学者来说,呼吸入静法是一个方便法门。 呼吸入静可以只注意吸气,而呼气不着意随之而出,也可以只注意呼气,不注意吸气,或随呼吸上下出入。 在全身经络已经畅通的情况下,可以着意于皮肤上,用皮肤的毛细孔吸进天地宇宙间的清灵之气,呼出全身的病气,浊气,用这种意念配合呼吸一段时间,然后放松,什么都不想,呼吸自然,保持头脑空白和身体松弛舒适的状态,一旦杂念上来,再用皮肤呼吸法排出杂念,这样一念代万念,就能逐步进入入静的深层次。
意守法
这是最常用的入静法。
意守的穴位主要有上中下丹田、会阴、命门、涌泉。优点是容易聚气,得气较快,但缺点是火候不容易掌握。所谓火候就是指神意于穴位的轻重程度。一般要求似守非守,轻轻着意,勿忘勿助,或者呼气时放开,或者吸气时放开。千万不可死死守住,否则就会出现阳气上亢、气滞的现象,引起全身各方面的不适,特别是头昏脑胀。 意守穴位,一般以意守下丹田为普遍(肚脐下5cm),因为下丹田为真气生发之海,一般练周天功多以意守下丹田为主。意守穴位最好配合观想。
入静也是修炼内功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世人都有凡尘杂念。内心里的灰尘,必须运用慧剑斩心。静坐有利于调整人的心态和情绪。一个心烦气躁的人、内心有杂念的人、五心不定的人,是很难去做好静坐的修炼的。
入静的感觉
神志:练功处于似睡非睡的状态,思维处于停止状态,感觉到自身消失,与天合一,就是入静的较高阶段了。
呼吸:呼吸较平常更细、匀、深、缓。有时会出现胎息,即肚脐呼吸、皮肤呼吸现象。皮肤吸气时有凉感,呼气时有热感。任其自然,不刻意追求其结果。
体感:真正进入入静状态,能感觉到全身周围会是一个气场,真气与天地之气浑然一体,此刻即进入了入静之门。随着练习的时间久了,练功者会感觉到身体丹田部位真气跳动、滚动、流动,身体发热,发光。或者感到身轻如云。
意识:出现各种景象。如见神灵,如闻虫鸣、鸟叫,异香扑鼻,佳人如画,山川美景、亭台楼阁,历历在目。这些都称之为幻景;练功者必须稳住心神,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保持心境不起波澜。
入静的方法
有呼吸法、意守法、体感法和口诀法等。
呼吸法
又称随息法。也就是意念集中在呼吸上,随呼吸上下出入,以达到一念代万念的方法。对初学者来说,呼吸入静法是一个方便法门。 呼吸入静可以只注意吸气,而呼气不着意随之而出,也可以只注意呼气,不注意吸气,或随呼吸上下出入。 在全身经络已经畅通的情况下,可以着意于皮肤上,用皮肤的毛细孔吸进天地宇宙间的清灵之气,呼出全身的病气,浊气,用这种意念配合呼吸一段时间,然后放松,什么都不想,呼吸自然,保持头脑空白和身体松弛舒适的状态,一旦杂念上来,再用皮肤呼吸法排出杂念,这样一念代万念,就能逐步进入入静的深层次。
意守法
这是最常用的入静法。
意守的穴位主要有上中下丹田、会阴、命门、涌泉。优点是容易聚气,得气较快,但缺点是火候不容易掌握。所谓火候就是指神意于穴位的轻重程度。一般要求似守非守,轻轻着意,勿忘勿助,或者呼气时放开,或者吸气时放开。千万不可死死守住,否则就会出现阳气上亢、气滞的现象,引起全身各方面的不适,特别是头昏脑胀。 意守穴位,一般以意守下丹田为普遍(肚脐下5cm),因为下丹田为真气生发之海,一般练周天功多以意守下丹田为主。意守穴位最好配合观想。
入静也是修炼内功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世人都有凡尘杂念。内心里的灰尘,必须运用慧剑斩心。静坐有利于调整人的心态和情绪。一个心烦气躁的人、内心有杂念的人、五心不定的人,是很难去做好静坐的修炼的。
入静的感觉
神志:练功处于似睡非睡的状态,思维处于停止状态,感觉到自身消失,与天合一,就是入静的较高阶段了。
呼吸:呼吸较平常更细、匀、深、缓。有时会出现胎息,即肚脐呼吸、皮肤呼吸现象。皮肤吸气时有凉感,呼气时有热感。任其自然,不刻意追求其结果。
体感:真正进入入静状态,能感觉到全身周围会是一个气场,真气与天地之气浑然一体,此刻即进入了入静之门。随着练习的时间久了,练功者会感觉到身体丹田部位真气跳动、滚动、流动,身体发热,发光。或者感到身轻如云。
意识:出现各种景象。如见神灵,如闻虫鸣、鸟叫,异香扑鼻,佳人如画,山川美景、亭台楼阁,历历在目。这些都称之为幻景;练功者必须稳住心神,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保持心境不起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