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峰共舞吧 关注:21贴子:2,018

【小舞】【转】问问日刊部分知识整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QQ邮箱订阅的问问日刊中有不少有价值的东西,
这么多很难记住,于是小舞直接转过来,发在一个帖子里
希望以后能够用到!


删除|1楼2010-04-18 18:55回复
    回复:6楼
    于是上面这段最后三条它没有……我只找了点,没有详细说明,不管了~


    删除|7楼2010-04-18 19:21
    回复
      中国历史共有几位僧人去天竺取经?
      东晋的法显是第一位到达印度取经的中国人
      之后是唐朝的昙无竭
      再后是 唐朝的玄奘
      再然后是 唐朝的 义净法师
      再之后是唐朝的 慧超法师
      再之后是唐朝的 不空法师 (本是印度人 到中国居住后又回印度求经 再回中国)
      宋代以后就 太多太多了   可以说不记其数只是影响不大, 因为那时交通已经比较便捷了~
      于是我只知道三位……= =


      删除|8楼2010-04-18 19:32
      回复
        回复:16楼
        广东这强悍~~~


        IP属地:江苏禁言 |17楼2010-04-23 01:28
        回复
          “感冒”一词源出官场
              翻遍中医经典,均无“感冒”一词。说来别致,该病名的直接源头不在医家,却在官场。 南宋年间,馆阁(中央级学术机构)设有轮流值班制度,每晚安排一名阁员值宿。当时值班阁员开溜成风,开溜的名堂,代代阁员约定俗成,在值班登记簿上均写为“肠肚不安”。 一位名叫陈鹄的太学生,硬被拉去馆阁值宿。他开溜时,偏不循例照写“肠肚不安”,却标新立异大书“感风”二字。 陈鹄之所以发明出“感风”这个新奇用语,自有客观原因。在很长时期内,中医对病因的表述都不规范明晰。南宋医学理论家陈无择首次把引致百病的病因区分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大类;就外因而论,又区分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反常气候变化。陈鹄对他的同时代人陈无择尚未获得张扬的新学说显然已有了解,故而在开溜时能够卖弄小聪明,随手借来六淫之首“风”,并前缀以“感”——感者,受也。 陈鹄所创先例,为其后数世官场不时因袭,迨至清代,却发生突破性形变。 却说清代官员办毕公事请假休息,例称请“感冒假”。“冒”——透出也。“感冒假”作为一个意义总体,可作如是阐释:本官在为该公务操劳之际,已感外淫,隐病而坚持至今,症状终于爆发出面!故而不得不请假将养。


          删除|19楼2010-04-23 13:11
          回复
            为什么千年僵尸穿着是清朝的官服?
            清朝的官服从拍摄效果上比较符合僵尸的形象,因为清朝官服比较直统统的,颜色较深,加上官帽的外形,整个服饰与汉服不一样,有一种压抑、沉闷的味道,所以用于拍僵尸最合适。如果用唐朝、明朝、汉朝的服装来拍,也不是不可以,但因为汉服颜色可能较浅(如白色)、比较宽大,拍僵尸没有清官服合适,反而会有一种飘逸的仙气在里面。所以拍漂亮的女鬼一般就穿的是古代汉服啦。
            僵尸着清装是早期香港电影中的 并非所有僵尸都是穿清装 只是先入为主的思想在作怪 而且清装比别的朝代的服装怪异些 蹦起来时也僵硬的多 别的朝代的衣服蹦起来太飘逸 没有僵尸那种僵硬的感觉
            再就是修炼也要年头的吗。很明显清朝的僵尸都是初级班的。很任意就被发现了。所以被发现,被抓到的都是清朝的初级僵尸。
            别的朝代的僵尸的进入中级或高级或特级或进化级的班级了。人类是抓不到的。也是发现不了的。就是发现了也对付不了。


            删除|23楼2010-04-27 22:07
            回复
              为什么时间和角度是60进制?
              60进制得到应用的原因:有推测认为:10和60相比融通性较差,10只有2和5两个约数,而60有1、2、3、4、5、6、10、12、20、30、60等12个约数。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某一数被分成2、3、4、5等分的情况,目前还在广泛使用的1/4单位(quarter)就是例子。4不能整除10,但能整除60,所以60进制比10进制更容易避开小数的复杂计算。
              使用60进制最大的理由是表示小数的分数数量要比10进制多得多。实际使用中,将某一区间10等分则会变成0.1、0.2、0.3、…、0.9、1,再将它们10等分,就会变成0.01、0.02、0.03、…、0.09、0.1,如此继续下去,可将分数变成小数。但不幸的是最简单的1/3却不能用小数表示,因为3不是10的约数。


              删除|24楼2010-04-27 22:08
              回复
                为什么轮子是圆形的?
                问问推荐的网友答案如果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轴安在圆心上。当车轮在地面滚动的时候,车轴与地面的距离,总是等于车轮半径。因此,坐在车上的人,都将平衡地被车子拉着走。车轮做成圆的,也还有别的原因,例如,当一样东西在地上滚动的时候,要比在地面上拖着走省力得多,这是因为滚动磨擦力比滑动摩擦阻力小的缘故。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如果我们希望转动不均匀,我们就要用非圆形轮了。在自动化生产中,常常用到一种叫做“凸轮”的零件, 它轮周上各点到轴心的距离并不是相同的。


                删除|25楼2010-04-27 22:08
                回复
                  康熙的陵墓里为何葬了48个后妃?
                  一座陵墓,埋葬了一位皇帝、四位皇后、四十八位妃嫔和一位皇子,这样的埋葬规格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这就是康熙皇帝的景陵。
                  康熙皇帝在位61年,死后葬于清东陵,即今天的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内有顺治帝孝陵、孝庄昭西陵、乾隆帝裕陵、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康熙帝的陵墓为景陵。
                  从空中看,景陵整体上呈半圆形,地位高者列前居中,地位低者居后。景陵地宫内,除了葬康熙皇帝,还有孝成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和敬敏皇贵妃。景陵妃园寝内葬有四十八位妃嫔和康熙的皇十八子胤衸。四十八位妃嫔中,包括贵妃1人,即温僖贵妃;妃11人,即慧妃、惠妃、宜妃、荣妃、平妃、良妃、宣妃、成妃、顺懿密妃、纯裕勤妃、定妃;嫔8人,贵人10人,常在9人,答应9人。敬敏皇贵妃原本和妃嫔们葬在一起,后来移葬在景陵地宫内。景陵妃园寝正中是温僖贵妃,景陵双妃园寝葬抚育过乾隆的康熙妃嫔悫惠皇贵妃和惇怡皇贵妃。
                  在康熙帝之前,处于政治联姻的需要,清朝皇帝的皇后多是蒙古公主。康熙时期,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鳌拜专横跋扈,结党营私,而索尼历经三朝,沉稳干练。在孝庄太皇太后的主持下,皇后的桂冠终于从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女子的手中移到了赫舍里氏的头上,索尼的孙女变成了康熙的皇后。这也完全是一场政治婚姻。
                  1665年,12岁的康熙皇帝和13岁的赫舍里氏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大典。虽然是一场政治婚姻,但皇帝和皇后年岁相仿,鳌拜把持朝政对皇帝多有不敬,压抑的环境促成了皇帝和皇后的恩爱感情。婚后不久,康熙和皇后赫舍里氏生有一子,但这个孩子只活了四岁就夭折了。
                  康熙铲除鳌拜,亲理朝政之后,已经不再需要皇后家族势力的扶持。政治纽带一旦宽松,皇帝和皇后的关系自然也就不会那么亲密了。康熙后宫的女人逐渐多了起来,钮祜禄氏、佟佳氏、乌雅氏……一个接一个地进宫。钮祜禄氏出身世家,聪明伶俐,喜欢读书,良好的文化素养使她在众多的妃子中脱颖而出。钮祜禄氏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深受康熙帝的喜爱。佟佳氏是康熙的表妹,康熙帝对她百依百顺。对于自己的妻妾,康熙帝似乎都十分温存。
                  虽然身边的女人日益增多,但康熙对少年时候就相识相知的结发妻子还是很有感情的。吴三桂谋反后,康熙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就在这时,赫舍里氏又一次临产。上午皇后生了一个儿子,下午便去世了,喜事转瞬之间变为丧事,康熙帝悲痛欲绝,不顾前方战事吃紧,辍朝五日为大行皇后举办隆重的丧事。在赫舍里氏的梓宫停灵的25天时间里,康熙皇帝竟然有20天亲自去举哀,足见感情之深。
                  赫舍里氏以生命为代价生下来的皇子,不满两岁便被康熙皇帝册立为皇太子。后来,太子不成器,最终被康熙废掉。废太子时,康熙哭骂他“生而克母”,仍念念不忘发妻。
                  皇帝的感情从来就不是给一个人的,康熙也不例外。康熙陆续迎娶的后妃中,年龄小者只十一二岁,最大者也不过十五六岁,有的在二十几岁就去世了。从康熙九年最早去世的赠慧妃博尔济吉特氏算起,到乾隆三十三年最后去世的醇怡皇贵妃止,康熙帝的后妃们历经了康雍乾三朝,前后延续了99年。在康熙帝的后妃中,还有四对亲姐妹。其中,孝懿仁皇后佟氏及其妹妹佟氏贵妃又是康熙帝的亲表妹,这在中国古代帝王中是很少见的。


                  删除|26楼2010-04-29 22:00
                  回复
                    中国第一个外国籍太监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外国籍的太监叫朴不花,是高丽人,生于元朝文宗时代,朴不花在皇宫中与奇洛皇后关系亲密,官职一升再升,就连大臣们都要看他的眼色行事,可谓是权倾天下,光耀了“太监”的门庭。
                    于是这条……


                    删除|28楼2010-04-29 22:05
                    回复
                      易经和奇门遁甲的联系
                      易经是一部哲学+占卜的书籍,它一方面讲究方位占卜以及万事万物的吉凶占卜。另一方面又是通过占卜展现深奥的哲理知识的一部巨著。不但对于事物的占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又会通过对事物的占卜过程和爻辞来达到对人起到一种深刻的教育作用。实在是一部独一无二的人类最好的生活指导书籍,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奇门遁甲则是一种纯粹的占卜中的玄学。至于它的准确程度很高暂且不说,光是让研究他的人不一般的感觉就会让人望而生畏,不过它的方位的吉凶占卜准确率也是很高的,它也是博大精深的一门学问,要想研究明白它的道理,要比研究周易还要难得多。
                      总之,周易和奇门遁甲都是中华古人流下来的最早宝贵的知识遗产。是中华古人创造的最早的两朵奇葩,虽然奇门遁看起来要晚些,但是他们都在各自发挥着各自在历史中的重要角色。他们之间各自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是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相互作用、相映生辉。即各自独立,又相互作用。
                      曾被人们称为中华历史中的三部奇书(包括周易、山海经、黄帝内经),一部天书(奇门遁甲)中的周易和奇门遁甲,必会在未来人们的研究中大放奇彩,让中国甚至整个人类从中得福。


                      删除|29楼2010-04-29 22:05
                      回复
                        【典故】
                        说曹操曹操到的原义: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一句流行俗语,形容曹操耳目众多,动作迅速无所不在,随时都可能出现在你我面前,因此大家必须要小心提防。
                        说曹操曹操到的典故:
                        汉献帝在李傕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一处后继续追拿汉献帝,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已杀到,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成功,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
                           民间说法是曹操主动前来护驾,与三国演义稍有不同(见《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部”)。
                        且说曹操在讨伐董卓之后,曾任东郡太守。当时山东黄巾又起,他与济北相鲍信共同讨伐黄巾,招安降兵三十余万。自此曹操威名日重,被朝廷加封为镇东将军。董承、杨奉护驾至洛阳后,仍担心李傕、郭汜来犯,故奏请汉献帝,宣曹操入朝,以辅王室。操接旨后,尽起山东之兵,赶来洛阳护驾。刚到洛阳城外,适逢李傕、都记领兵来攻洛阳。
                        说曹操曹操到的外文解释:
                           《简明英汉词典》
                           Speak of the devil(魔鬼, 恶棍),and he appears.
                           或者
                           Speak of the devil here she is! st.
                           英语的说法代表了民间谚语引申后的意义,也就是说虽然曹操是来护驾的,但是正因为曹操及时护驾,却从此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阴谋,是比李郭二人更险恶的devil。
                        说曹操曹操到的运用:
                           《孽海花》 二十九回 龙吟虎啸跳出人豪 燕语莺啼惊逢逋客
                           “一壁笑著道:“无巧不成书!说到曹操,曹操就到。职道才和美菽在裁判所里遇见陈千秋,正和美菽讲哩!这个人,职道从小认识的,是个极聪明的少年,可惜做了革命党。”
                           吕布听说,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三国演义》十二回)毛宗岗评:“见了曹操,反问曹操,舍却曹操,别赶曹操。谚云:方说曹操,曹操就到。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删除|30楼2010-04-29 22:07
                        回复
                          终于一页啦~


                          删除|31楼2010-04-29 22:07
                          回复
                            夫妻称“两口子”由来于清朝乾降年间。
                                 当年,山东有一个叫张继贤的才子,一个偶然的机会,张继贤与本地恶少石万仓的妻子曾素箴相识,二人一见钟情,夜夜往来。
                                 石万仓是个酗酒成性的家伙。一次,石万仓因饮酒过度、引起酒精中毒而身亡。石家人怀疑石万仓是被其妻曾素箴害死的,于是告到县衙门,说曾素箴因偷奸杀死亲夫。
                                 县官接状后,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张继贤和曾素箴打入大牢,判为死罪,从县府押到京城。
                                 一次,乾隆皇帝阅案,看到了张继贤的供状,见其文笔不凡,十分惊讶。于是,乾隆皇帝亲自到牢中去看望张继贤。在交谈中,乾隆皇帝确信张继贤是个才子,便有心救他。
                                 不久,乾隆皇帝下江南私访,途经微山湖时,停留了几天。乾隆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后,便御批:将张继贤发配到卧虎口,将曾素箴发配到黑风口。
                                 张继贤、曾素箴二人虽然双双冤入大牢,但是情却始终未断。这次获皇帝恩准发配到“两口”后,真是喜出望外,二人时常互往互来,甚是自由。他们这样来往于卧虎口与黑风口,被人们称为“两口子”。
                                 后来,人们就把“两口子”衍指“夫妻俩”。


                            删除|34楼2010-04-30 19:59
                            回复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叫印度人啊三
                              印度阿三是由“红头阿三”演变过来的,因为“红头阿三”就是指印度人。
                              “红头阿三”语源是上海地方话,旧时上海有(各国)租界,英租界内一般的差吏(小警察)多是从英殖民地印度调来的印度人,他们因为信仰印度教,头上都缠头巾(当然,没当差前一般头缠白巾),做为制服,印度警察的头巾冠以‘红色’,这是“红头”的由来。
                              至于阿三,有两种说法:
                              其一,那时的人形容猴子即“阿三”(为何则不得而知),举凡洋人,在国人看来,皆如猴子般形貌举止,尤其以印度人之面貌黧黑更甚,而且民族“优越性”使然,觉得自家仍是高印度一头、、、故此特(蔑)称印度人为‘阿三’
                              其二,据说因为印度人由于殖民地的关系,做公务员是要懂英语的,而他们因为懂英语的关系,却也喜欢在中国人面前摆谱,通常在说一些不流利中文时,总会不自觉地加一句“I SAY......”(我说...)由于 I say 的发音和“阿三”很接近,因此便有了“阿三”的称呼。
                              还有一种版本,是当时印度自诩为继美、苏后世界的第三强国,于是我们就叫他们“阿三”以戏谑之
                              印度阿三的来历是过去印度人因为自己是不结盟运动(亚非拉好几十个国家组成的一个松散的联盟)的领袖,便狂妄的宣称美国是一极、前苏联是一极,而他们作为不结盟运动的领袖,是当之无愧的第三极。自视颇高,根本没把中国放在眼里,最后狂妄的和中国打了一架。当然,后果你也知道,中国人拿着塑料鞋底轻轻地抽了他两下屁股,从此印度引为耻辱,说英雄打脸不打屁股,尤其是打完后还把裤子给提起来,有好生相劝的送回家,这更是奇耻大辱,到现在印度人还无法原谅中国。自此,中国一些好事者便亲切的称呼印度为阿三。当然,后来称自己为世界第三的还有越南,但中国人好象从来都是嗤之以鼻的,到现在也不见谁称越南是阿三。
                              另:话说七、八十年前,上海还是个租界,所以老外非常多、尤其是英国人,更是占了绝大多数!为了维护上海租界的治安,所以英国人找了很多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来当保安警察(当时的名词叫做巡捕)。
                              这些印度佬的皮肤都很黑,加上宗教信仰之故,头顶上都缠着红巾。所以上海人一开始都叫这些印度警察为「红头黑炭」。
                              不过英国体系的公务人员(尤其是警察)长久以来都习惯被称呼为SIR(详见成龙的警察系列电影,不是都叫警察为阿SIR或是警SIR吗?)。另外上海人一向习惯在单音节的单字前面添加一个「阿」字。所以上海人叫着叫着、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于是印度警察就被叫成了「红头阿三」了。
                              后来又过了几个月,上海人发现并不是每一个印度人都是缠着红巾的锡克教徒,印度还有很多不缠红头巾的其它宗教人民。所以上海人索性就把「红头阿三」改成了「印度阿三」,于是这个不礼貌的浑号就一直沿用至今、几乎华人地区的每一个人都还是习惯叫印度人为「印度阿三」。
                              另外还有一种可信度颇高、已经被列入俚语辞典大百科的说法!就是当时上海租界的民众经常要与这些印度警察沟通,不过中国人的英文不好、印度人的英文也是怪腔怪调,所以当时上海的「警民沟通」可说是鸡同鸭讲、非常地不顺畅!
                              不过上海人居然从这种鸡同鸭讲式的沟通上,又找到了新的乐子。因为他们发现印度警察每回遇上了舌尖嘴利的上海民众的时候,总是会面红耳赤、吞吞吐吐,喜欢结结巴巴地反复讲着:「I Say.....I Say.....」。所以上海人就把印度警察的经典结巴名句:「I Say」、用上海话来发音,又变成了「阿三」。
                              就是因为以上这两种有点莫名其妙的原因,所以「印度人」与「印度阿三」之间,从此就被硬生生地画上了等号。想起来,印度人也真的蛮冤枉的!平白无故就多了「印度阿三」这个浑号!
                              再周星驰大话西游里,唐僧绰号“那个印度阿三”,搞笑之极


                              删除|35楼2010-04-30 20: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