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高二高三全年重要事件清单列表!早了解早规划!
新高一、高二、高三的考生从本周开始就要陆续开学了。新学年有哪些大事需要提前了解,又有哪些重要的时间节点需要特别注意呢?小编给大家列了清单,一起来看一下吧!
邳州兴学教育公众号:单招兴国收集整理
第一点高中生新学年重要事件清单
1.新高三考生:新学年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包括各次重要考试、高校特殊招生方式及高考重要招生政策等。尤其是高校特殊招生方式,名校升学的路径不止一种,各位考生家长需多了解升学途径,为考生进入名校做好规划。
2.新高一、新高二:需要重点关注生涯规划,重视选科,选科关乎考生未来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一定要综合考虑,慎重选择。
除此之外,少年班、少创班、清华领军计划、清北英才班、五大学科竞赛等都为考生提供了不用上高三就能直接录取名校的难得机会,成绩优异的低年级考生可重点关注。
3.无论新高一、新高二还是新高三考生,提升文化课成绩都是高中学习的基础,因此考生需要重视高中三年的考试,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为进入更高层次院校打下基础。
新高一高二高三新学年重要事件清单
(点击可查看大图)
备注:上图根据往年各事件时间安排整理,新学年具体情况以当年实际安排为准。
第二点新学年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即将进入新的学年,不论对新高一、新高二还是新高三的考生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尤其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假期过后,身心都会变得懒散,因此必须及时收心,调整心态很重点。小招给大家准备了几点调整心态的秘诀,希望给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1.调整作息时间:调整好心态和作息生物钟,模拟开学节奏,营造收心环境。假期放纵的节奏就让它快速成为过去时,脑子里要有学习的概念。有计划的高中生在这段时间里,可以将自己的学习计划实施起来了,按照正常上课的作息时间起居,一日三餐,早睡早起,调解生物钟,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
2.制定学习计划:从假期的无序到新学期的有序,过渡的关键是要有一个详尽的学习计划,有追赶的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高中生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明确自己的全年学习目标,根据自己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计划安排。
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立足于课本,夯实基础知识是关键;对于比较偏科短板的科目,一定要多加善于总结、多沟通、多强化训练;对于中等偏上的科目,一定要多优化自己的学习技巧,力争更上一层楼。
3.允许缓冲期的存在:长假过后,一下子就投入到学习中,大多数同学都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反差,很正常,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给自己一个缓冲期进行调节。很多同学一想到开学压力大,各科成绩不怎么理想,才刚开始调整状态就显得有些“吃力”。慢慢来,不要操之过急,身体需要缓冲,咱们的心理更需要缓冲,循序渐进才能更好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
建议同学们提前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还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自己每天学习的一个质量。另外,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学习,切不可盲目,迷失在一味的题海战术里,学习要讲究方法,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很重要。
第三点高一、高二、高三学习规划表
高一规划表
▼
高二规划表
▼
高三规划表
▼
2021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出炉!北大第三、上交第二,第一是……
近日,中国薪酬指数研究机构发布了《2021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
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来源于全国各高校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满一年的基础数据,按照工资水平、就业率、人才成长率、薪酬增长率等四个要素,以相应权重,通过统计学模型计算得出。
TOP100
榜单显示,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及北京外国语大学位列前十,其中985高校7所、211高校10所。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位列三甲,毕业生平均薪酬分别为10992元、10602元和10690元。
图源 中国薪酬网
01 平均薪酬
单从平均薪酬来看,毕业生月薪能超过10000元的高校有24所。
北京交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和东南大学虽然薪酬指数排名在30名之后,但毕业生平均薪酬仍然过万。另外,平均薪酬在9000-10000元的高校有31所,8000-9000元的高校有24所,7000-8000元的高校有21所。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经济发达城市的高校毕业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待遇。
02 薪酬指数排名
从薪酬指数排名来看,前20位高校中,除排名第11位的浙江大学外,其余无一例外位于北上广三座一线城市,其中北京10所、上海8所、广州1所。
03 工资水平
仅看工资水平,趋势同样明显:在24所毕业生平均薪酬超过10000元的高校中,除北京13所、上海6所、广州2所外,剩下的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及东南大学均位于长三角发达城市。
尽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薪酬指数排名第四,但毕业生平均薪酬全国最高,达到11032元,也是唯一一所超过11000元的高校。上海交通大学薪酬指数虽然超过北京大学排名第二,但平均薪酬不及北京大学。
04 排名上升最快的院校
百强榜中,中央美术学院排名上升最快,2020年排名第47名,今年排名第32名;浙江财经大学在去年排名第70名,今年上升15位;中南大学由去年第58上升至第45名。
其他一些排名显著上升的高校,因专业设置符合当前经济环境和行业需求,毕业生的工资水平、就业率、人才成长率、薪酬增长率相对增幅均较为明显。
图源 中国薪酬网
05 排名的特点
第一,指数排行比较高的大学集中在财经类、信息科技类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少数传媒类和师范类大学位置也很靠前。
第二,理工类院校占比虽然很高,但仍然低于社会期望,原因很复杂。理工类部分专业就业形势好,但也有一些理工类专业正处于转型时期,过去急需,但现在供大于求。再者,很多工科院校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自身定位有待调整。
第三,看收入榜单不要把薪酬绝对化,不能简单地看表面的数字,还要看所在地区(城市)的房价、物价等消费指数,甚至要看动态变化、隐性收入以及社会贡献,比如航天事业和公益事业等。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因其专业更符合市场需求,满足用工单位实际需要,薪酬水平呈现总体趋好态势。
图源 中国薪酬网
根据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可以发现,毕业生平均薪酬集中在6000-7000元。其中,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排名第一,薪酬指数为79.2,毕业生平均薪酬为7242元。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紧随其后,毕业生平均薪酬为6926元和7140元。
以上数据证明:薪酬待遇不仅要看学校差异,还要看地域,更要贴合市场需求,好的待遇的决定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新华网:今年本科生最爱报考这些专业
2021年高考结束,而从今年考生专业选择中,医卫类持续向好、师范类大火、强基计划吸引力增强。
“新华试点”记者采访发现,在专业选择和职业预期呈现强相关特点的同时,考生个人志趣、对未来产业的前瞻等越来越成为志愿选择的关键因素。
动向一
师范等专业受热捧,就业前景明确成重要考量。
2021年师范专业火出了圈。在一些省份,部属师范院校的专业组投档线飙升,有的大学录取线已经接近北大、清华,非部属师范院校也水涨船高。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先哲说,师范专业持续火热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背景下的求稳心态。就读师范专业有将来获得在编教师岗位的竞争优势,升学深造的机会又不比其他专业差。尤其是去年新冠疫情暴发,大学生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疫情带来的就业不确定性让考生、家长专业选择心态更加趋向求稳。
动向二
强基计划第二年吸引力增强,人数与生源质量大幅提高。
强基计划今年实施第二年,吸引力增强。新华社记者采访多个院校发现,去年强基计划第一年,部分高校出现未招满、校考弃考、大幅降分等情况,今年强基计划录取人数增加,考生报考更加理性,认可度提升。专家分析,总体上今年强基招得比去年更好,报名的学生更多是真正喜欢基础学科的,考生和家长都更理性了。
北京理工大学招办主任徐建表示,今年学校有近4000人报考强基,最热的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专业。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高考处处长王跃说,愿意学基础学科的考生多了,今年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比去年增加了50%以上。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广东招生组组长王亚星表示,考生在报考时一定要选择喜欢或适合的专业,不能图虚名而通过分数稍低一些的强基计划上名校。强基计划不能转专业,如果不喜欢就不一定能学得好,可能造成厌学。
动向三
未来产业升温,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越来越热。
从聚焦当下到放眼长远,今年考生在专业选择方面前瞻性增强。除了传统热门专业如计算机与软件、金融、经济类等专业受欢迎以外,一些新兴专业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也越来越热。
王亚星说,虽然很多高分理科生还是相对青睐传统一些的理工科好专业,但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的分数已经不低,未来可期。
专家分析,医卫专业曾一度是报考低谷,如今一路冲高,吸引大量高分考生,除了新冠疫情凸显了医生职业价值和职业形象外,不少考生也意识到老龄化社会到来将产生求医高需求。
动向四
从家长意志转向考生兴趣,专业选择更加遵从内心热爱。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以前高考报志愿大多会以父母的意见为主,这两年,更多转向以考生个人志趣为出发点。北大招办相关负责人说,整体感觉学生在志愿填报时更遵从内心的热爱。
专家认为,当前一些学校已经重视从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更早了解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特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来,应更重视引导学生选择专业时将个人志趣与国家发展相结合,让一些重要的“冷门”专业热起来。
我部地址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新苏商务楼
关注邳州兴学教育官方公众号:单招兴国 获取最新教育、高考、单招资讯。
新高一、高二、高三的考生从本周开始就要陆续开学了。新学年有哪些大事需要提前了解,又有哪些重要的时间节点需要特别注意呢?小编给大家列了清单,一起来看一下吧!
邳州兴学教育公众号:单招兴国收集整理
第一点高中生新学年重要事件清单
1.新高三考生:新学年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包括各次重要考试、高校特殊招生方式及高考重要招生政策等。尤其是高校特殊招生方式,名校升学的路径不止一种,各位考生家长需多了解升学途径,为考生进入名校做好规划。
2.新高一、新高二:需要重点关注生涯规划,重视选科,选科关乎考生未来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一定要综合考虑,慎重选择。
除此之外,少年班、少创班、清华领军计划、清北英才班、五大学科竞赛等都为考生提供了不用上高三就能直接录取名校的难得机会,成绩优异的低年级考生可重点关注。
3.无论新高一、新高二还是新高三考生,提升文化课成绩都是高中学习的基础,因此考生需要重视高中三年的考试,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为进入更高层次院校打下基础。
新高一高二高三新学年重要事件清单
(点击可查看大图)
备注:上图根据往年各事件时间安排整理,新学年具体情况以当年实际安排为准。
第二点新学年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即将进入新的学年,不论对新高一、新高二还是新高三的考生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尤其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假期过后,身心都会变得懒散,因此必须及时收心,调整心态很重点。小招给大家准备了几点调整心态的秘诀,希望给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1.调整作息时间:调整好心态和作息生物钟,模拟开学节奏,营造收心环境。假期放纵的节奏就让它快速成为过去时,脑子里要有学习的概念。有计划的高中生在这段时间里,可以将自己的学习计划实施起来了,按照正常上课的作息时间起居,一日三餐,早睡早起,调解生物钟,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
2.制定学习计划:从假期的无序到新学期的有序,过渡的关键是要有一个详尽的学习计划,有追赶的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高中生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明确自己的全年学习目标,根据自己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计划安排。
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立足于课本,夯实基础知识是关键;对于比较偏科短板的科目,一定要多加善于总结、多沟通、多强化训练;对于中等偏上的科目,一定要多优化自己的学习技巧,力争更上一层楼。
3.允许缓冲期的存在:长假过后,一下子就投入到学习中,大多数同学都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反差,很正常,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给自己一个缓冲期进行调节。很多同学一想到开学压力大,各科成绩不怎么理想,才刚开始调整状态就显得有些“吃力”。慢慢来,不要操之过急,身体需要缓冲,咱们的心理更需要缓冲,循序渐进才能更好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
建议同学们提前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还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自己每天学习的一个质量。另外,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学习,切不可盲目,迷失在一味的题海战术里,学习要讲究方法,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很重要。
第三点高一、高二、高三学习规划表
高一规划表
▼
高二规划表
▼
高三规划表
▼
2021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出炉!北大第三、上交第二,第一是……
近日,中国薪酬指数研究机构发布了《2021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
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来源于全国各高校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满一年的基础数据,按照工资水平、就业率、人才成长率、薪酬增长率等四个要素,以相应权重,通过统计学模型计算得出。
TOP100
榜单显示,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及北京外国语大学位列前十,其中985高校7所、211高校10所。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位列三甲,毕业生平均薪酬分别为10992元、10602元和10690元。
图源 中国薪酬网
01 平均薪酬
单从平均薪酬来看,毕业生月薪能超过10000元的高校有24所。
北京交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和东南大学虽然薪酬指数排名在30名之后,但毕业生平均薪酬仍然过万。另外,平均薪酬在9000-10000元的高校有31所,8000-9000元的高校有24所,7000-8000元的高校有21所。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经济发达城市的高校毕业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待遇。
02 薪酬指数排名
从薪酬指数排名来看,前20位高校中,除排名第11位的浙江大学外,其余无一例外位于北上广三座一线城市,其中北京10所、上海8所、广州1所。
03 工资水平
仅看工资水平,趋势同样明显:在24所毕业生平均薪酬超过10000元的高校中,除北京13所、上海6所、广州2所外,剩下的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及东南大学均位于长三角发达城市。
尽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薪酬指数排名第四,但毕业生平均薪酬全国最高,达到11032元,也是唯一一所超过11000元的高校。上海交通大学薪酬指数虽然超过北京大学排名第二,但平均薪酬不及北京大学。
04 排名上升最快的院校
百强榜中,中央美术学院排名上升最快,2020年排名第47名,今年排名第32名;浙江财经大学在去年排名第70名,今年上升15位;中南大学由去年第58上升至第45名。
其他一些排名显著上升的高校,因专业设置符合当前经济环境和行业需求,毕业生的工资水平、就业率、人才成长率、薪酬增长率相对增幅均较为明显。
图源 中国薪酬网
05 排名的特点
第一,指数排行比较高的大学集中在财经类、信息科技类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少数传媒类和师范类大学位置也很靠前。
第二,理工类院校占比虽然很高,但仍然低于社会期望,原因很复杂。理工类部分专业就业形势好,但也有一些理工类专业正处于转型时期,过去急需,但现在供大于求。再者,很多工科院校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自身定位有待调整。
第三,看收入榜单不要把薪酬绝对化,不能简单地看表面的数字,还要看所在地区(城市)的房价、物价等消费指数,甚至要看动态变化、隐性收入以及社会贡献,比如航天事业和公益事业等。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因其专业更符合市场需求,满足用工单位实际需要,薪酬水平呈现总体趋好态势。
图源 中国薪酬网
根据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可以发现,毕业生平均薪酬集中在6000-7000元。其中,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排名第一,薪酬指数为79.2,毕业生平均薪酬为7242元。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紧随其后,毕业生平均薪酬为6926元和7140元。
以上数据证明:薪酬待遇不仅要看学校差异,还要看地域,更要贴合市场需求,好的待遇的决定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新华网:今年本科生最爱报考这些专业
2021年高考结束,而从今年考生专业选择中,医卫类持续向好、师范类大火、强基计划吸引力增强。
“新华试点”记者采访发现,在专业选择和职业预期呈现强相关特点的同时,考生个人志趣、对未来产业的前瞻等越来越成为志愿选择的关键因素。
动向一
师范等专业受热捧,就业前景明确成重要考量。
2021年师范专业火出了圈。在一些省份,部属师范院校的专业组投档线飙升,有的大学录取线已经接近北大、清华,非部属师范院校也水涨船高。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先哲说,师范专业持续火热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背景下的求稳心态。就读师范专业有将来获得在编教师岗位的竞争优势,升学深造的机会又不比其他专业差。尤其是去年新冠疫情暴发,大学生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疫情带来的就业不确定性让考生、家长专业选择心态更加趋向求稳。
动向二
强基计划第二年吸引力增强,人数与生源质量大幅提高。
强基计划今年实施第二年,吸引力增强。新华社记者采访多个院校发现,去年强基计划第一年,部分高校出现未招满、校考弃考、大幅降分等情况,今年强基计划录取人数增加,考生报考更加理性,认可度提升。专家分析,总体上今年强基招得比去年更好,报名的学生更多是真正喜欢基础学科的,考生和家长都更理性了。
北京理工大学招办主任徐建表示,今年学校有近4000人报考强基,最热的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专业。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高考处处长王跃说,愿意学基础学科的考生多了,今年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比去年增加了50%以上。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广东招生组组长王亚星表示,考生在报考时一定要选择喜欢或适合的专业,不能图虚名而通过分数稍低一些的强基计划上名校。强基计划不能转专业,如果不喜欢就不一定能学得好,可能造成厌学。
动向三
未来产业升温,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越来越热。
从聚焦当下到放眼长远,今年考生在专业选择方面前瞻性增强。除了传统热门专业如计算机与软件、金融、经济类等专业受欢迎以外,一些新兴专业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也越来越热。
王亚星说,虽然很多高分理科生还是相对青睐传统一些的理工科好专业,但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的分数已经不低,未来可期。
专家分析,医卫专业曾一度是报考低谷,如今一路冲高,吸引大量高分考生,除了新冠疫情凸显了医生职业价值和职业形象外,不少考生也意识到老龄化社会到来将产生求医高需求。
动向四
从家长意志转向考生兴趣,专业选择更加遵从内心热爱。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以前高考报志愿大多会以父母的意见为主,这两年,更多转向以考生个人志趣为出发点。北大招办相关负责人说,整体感觉学生在志愿填报时更遵从内心的热爱。
专家认为,当前一些学校已经重视从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更早了解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特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来,应更重视引导学生选择专业时将个人志趣与国家发展相结合,让一些重要的“冷门”专业热起来。
我部地址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新苏商务楼
关注邳州兴学教育官方公众号:单招兴国 获取最新教育、高考、单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