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游戏吧 关注:1,574贴子:11,025
  • 3回复贴,共1

以下分享大班孩子的想象性和团体性游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1楼2021-09-02 16:13回复
    [太阳]早安分享[太阳]
    语言游戏(二)
    15、捉迷藏
    目标:
    1、学习正确运用方位词:里外、上下。
    2、能大胆地讲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准备:创设情境:兔妈妈家(房子、树、小桥、草地);各种玩具小动物;一幼儿扮演兔妈妈。
    玩法:
    1、家长带领孩子去兔妈妈家做客,运用方位词找找小动物在哪里?找到后说:“我在(XX)(替换成方位词)找到了谁(XX)。”
    2、孩子藏,家长和兔妈妈找。兔妈妈说:我一个也没有找到,你们能告诉我刚才你们藏在哪儿了吗?(孩子介绍:我藏在了……)
    16捉蜻蜓(听说游戏)
    目标:
    1、能正确发出“天、灵、捉、蜻蜓”等字音。
    2、锻炼快速反应能力。
    准备:飞舞的蜻蜓教具一个。
    儿歌:天灵灵,地灵灵,满天满地捉蜻蜓。捉蜻蜓,捉蜻蜓,捉到一只小蜻蜓。
    玩法:孩子扮“网”手掌伸平,掌心向下。家长扮“蜻蜓”食指碰“渔网”。家长边念儿歌边抖动飞舞的蜻蜓教具。儿歌念完,扮“网”的孩子手掌迅速握紧,扮“蜻蜓”的家长手指迅速缩回,被捉住的孩子扮“网”继续游戏。
    17、好玩的抱枕
    玩法:“抱枕可以怎么玩?看看谁最会动脑筋,想出的办法多?”孩子自由玩抱枕,家长观察孩子的动作、倾听孩子的语言,了解孩子。另一个家长用数码相机拍下孩子玩抱枕的不同动作。
    18、夹尾巴
    其中一位家长:(边唱边敲门)“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孩子和另外的家长:(一起用力推门)“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朝门缝一看)“大灰狼挣断尾巴,哭着逃跑了。”一起欢呼:“我们胜利啦!我们胜利啦!”“我们战胜了大灰狼,真是聪明、勇敢的小兔子!”
    19、把门关的紧紧的
    家长:(边唱边敲打门)“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孩子和另一位家长:(一个拉一个排着队,用力把门关得紧紧的)“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朝门缝听一听、看一看)“外面好像没有声音了。大灰狼看咱们把门关得紧紧的,走不进来,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20、摘苹果
    目标:
    1.复习字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哥哥、宝宝、吹泡泡、幼儿园、小字点、洗手、皮球、跳舞、唱歌、布娃娃。
    2.能用两个以上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准备:一棵树、有字的苹果、与人数相等的小筐。
    玩法:
    1.孩子认读树上的苹果,并摘下两个(或三个)。
    2.用自己摘下来苹果上的字说一句完整话。
    3.说出后可以把苹果放入自己的筐中,树上的苹果摘光后,摘得苹果最多的为胜利。


    IP属地:北京2楼2021-09-06 15:42
    回复
      改良后的传统纸牌游戏:
      道具:扑克牌一副
      游戏规则:一人随机发牌,2-4人参与竞赛。发牌者用眼睛看竞赛者的示意,如点头则发一张牌,摇头就不发牌;然后轮到下一个竞赛者。发完一圈后再重复刚才的程序,直到所有人都不再要牌(最多可发五张牌)为止。竞赛者公布自己每张牌相加后的点数,十点半为最大,超过十点半则爆炸,点数变成零。点数大的为胜利者,五张牌都拿满了而点数仍没有超过十点半的称为“五小”,也是胜利者。
      游戏说明:A的点数为1,其余花牌均为半点。
      游戏目的:
      1、社会参照:关注发牌者和其他参与者
      2、认知:10以内的加法
      3、确认能力:判断是否爆炸,判断失败者和胜利者
      4、共同注意力:强烈的参与动机带来高度的关注
      5、情绪分享:分享胜利或失败的感觉
      6、变通能力(弹性思维能力):将所有的花牌转化为半点
      7、心智训练:预测是否会爆炸,并作出正确的选择(是否要牌)
      卡片游戏之2——翻翻乐:
      选取成对的片8-10组,图案面朝下放在桌子上。孩子和家长轮流翻卡片,一次可以任意翻两张。如果翻开的两张卡片图案相同,则赢得卡片,并可以继续翻,直到翻开得两张卡片图案不一样,则轮到对方翻。赢得卡片最多的为胜者。
      游戏变化:
      1) 用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先玩:开始时家长故意问一句谁先玩呀,孩子往往希望自己先玩。家长也装做想先玩。同时作出姿势要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石头剪刀布的过程也要设置很多的停顿或假动作,迫使孩子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参照家长的一举一动。
      2) 孩子的兴致正高的时候,故意半天不动,等待孩子的眼神接触。
      玻璃弹珠游戏
      道具:一块平板(尺寸最好不小于300mm*500mm),两个塑料盒子,不同颜色的玻璃弹珠若干。
      玩法:将平板的一段稍微垫高2-75px作为滑道,两个人面对面坐着,一人先出示弹珠的颜色,并准备用盒子接弹珠;一人在滑道顶端滚弹珠,弹珠的颜色必须和出示的颜色一样。滚弹珠时故意不停地变换放的位置,让对方适时调整盒子的位置以接住弹珠。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的社会参照、动作调控和情绪分享能力,
      游戏变化:
      1、熟悉游戏规则后,加入“猜颜色”的环节,同时训练点头、摇头的动作技能:
      接的一方先挑弹珠一个握在手心,让对方猜是什么颜色,并通过点头摇头来确认对方的判断是否正确。对方则据此更换弹珠直到猜对后,才将玻璃弹珠滚下,另一方用盒子接住。
      2、加入表情的学习和模仿:
      用表情来代替点头和摇头的动作
      游戏说明:
      1、刚开始时游戏规则一定要简单,等孩子熟悉玩法之后再慢慢加入新的变化。
      2、务必要加入情绪分享的行为,如接住弹珠后双方击掌庆贺,或摆个pose大叫一声“耶!”
      3、切记停顿、延迟、不可预期性以及气氛的营造是所有RDI活动中,对训练最为有效的手段。


      IP属地:北京3楼2021-09-17 12:19
      回复
        26站在玻璃门外,他把手贴在玻璃上,我心一动,也把自己的手贴在他的手心上(隔着玻璃),孩子本来看都没看一眼,完全没关注,这下,他似乎有点奇怪,但仍没看我,只是自己把手移开,两只手指来戳在门上,我也同样,对应用手指戳在他的位置上,他看了我一眼,又把手移走了,换了个方式,我也跟着换,这样好几个回合,没有用任何语言,但成功引起了他的主动注意。应该算一个RDI小活动吧。
        27、帆帆要吃葡萄,放一颗在小盒子内,让他躲到门外,我把小盒子藏在懒人沙发下,他进来后只能从我的脸上找到答案,错了就没得吃,要重来。
        28、和孩子一前一后先踏步走,走一段突然变成慢走,又变快走,变跑,变换路线走,突然又躲起来
        “蹬自行车”
        发现“蹬自行车”是个很好的RDI游戏(不是指骑自行车,而是两个人脚心相抵的蹬),可以加入以下变化:
        1、协调相对位置:故意采取不合适的位置,比如离得稍远,脚虽够得着但使不上力,或者歪着,两双脚不能正对着,等待孩子来协调
        2、教练发出指令:预备--起,两个同时用力,注意孩子是否跟你同步启动。
        3、活动过程中:注意自己的力量,去感受孩子参与这项活动的程度,是否能适时地收腿和蹬脚,大人的腿部力量变轻些才能感受到孩子的状况。
        4、加入节奏的变化:过段时间后悄悄变慢或变快,看孩子有没有及时调整节奏,这时大人开始要控制节奏,再退到50%的参与程度。如果孩子不能及时跟上,可以用语言提示“快一点,慢一点”
        5、加入形式的变化:从两人来回蹬变成往两边分。
        6、结束:大人假装累坏了,抬不起腿,提出结束,休息一下换下一个活动。如果孩子能同情你,主动提出你累了就休息,那就太完美了
        挤牙膏/倒水
        有几次早上飞飞抢着帮我挤牙膏,我便抓住这个机会,我拿着牙刷,让他挤给我弄,可以想象这是一个需要“协调”的“共同活动”,当然我还故意不很配合,如把牙刷那远一点,如此创造更多需要协调的机会,然后还让飞飞帮我倒水给我漱口,不止是倒水,还喂到我口中
        倒龟粮
        飞飞养了两只乌龟,龟粮用一个安利瓶子装着,飞飞抢着喂乌龟,我让他把手伸出来我倒在他手里,我拿着瓶子把龟粮抖出来,你可以想象那一颤一颤地过程,要能顺利接住我抖出来的龟粮,自然是需要持续的参照和配合,飞飞很好地做到了,一只手不好接还懂得两只手一起来,其实这就是协调能力


        IP属地:北京5楼2021-09-18 15: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