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唯识学的依他起,是指从唯识的角度上说(不从识的角度上看,就不这么说了),一切因缘生法,皆唯识变。
依,是依识变现,他是众缘。
一切依他起,皆是因缘所生、唯识所变。
这个是依他起。
2,如果只从中观缘起的角度上说,就只说一切有为法皆是众缘所生。
而且这个众缘,已经包括了识的内容了。
在中论中,是把识缘与其它缘放在一个平等的序列中谈的。
3,中观与唯识,都是破一切相而入第一义谛。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
中观是直接同时破一切相(遍计所执相与依他起相),识境俱空,彻底的能所本空,而见毕竟空性。
唯识学,就是绕了一个圈子了:先破遍计所执境,次破依他起内境,再破依他起见分与心所,终破依他起八识自体,而证毕竟空性(唯识性)。(可参看窥基菩萨的五重唯识观)
4,佛说唯识学,只是为了一部分与此角度相应根机的人说的。若无这类根机众生,则佛不说唯识义。
5,证入毕竟空性时的心,叫真如心,也叫根本智心。
这是智空一如的境界。
这个根本智心,也叫如来藏、本觉、本寂真心。
6,一切佛法内容,不论是唯识、中观、如来藏、唯境、唯根,都是可以圆融圆通圆满的。
依,是依识变现,他是众缘。
一切依他起,皆是因缘所生、唯识所变。
这个是依他起。
2,如果只从中观缘起的角度上说,就只说一切有为法皆是众缘所生。
而且这个众缘,已经包括了识的内容了。
在中论中,是把识缘与其它缘放在一个平等的序列中谈的。
3,中观与唯识,都是破一切相而入第一义谛。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
中观是直接同时破一切相(遍计所执相与依他起相),识境俱空,彻底的能所本空,而见毕竟空性。
唯识学,就是绕了一个圈子了:先破遍计所执境,次破依他起内境,再破依他起见分与心所,终破依他起八识自体,而证毕竟空性(唯识性)。(可参看窥基菩萨的五重唯识观)
4,佛说唯识学,只是为了一部分与此角度相应根机的人说的。若无这类根机众生,则佛不说唯识义。
5,证入毕竟空性时的心,叫真如心,也叫根本智心。
这是智空一如的境界。
这个根本智心,也叫如来藏、本觉、本寂真心。
6,一切佛法内容,不论是唯识、中观、如来藏、唯境、唯根,都是可以圆融圆通圆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