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了,都没有写下一些自己的东西。最近思考了不少,觉得应该记录下来,既是给自己一个不断进步的鞭策。
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欺骗任何人,但是永远不能去欺骗你自己,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总是给自己找理由说不是我的责任,那么就对自己是没有帮助的。我过去的一年在家政企业及行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以及一些市场调查,及看过的书中的一些思想,来与大家做一个分享,未必是对的,但确确实实是我想过并去实践过,去经历过。
开始进入家政这个行业的时候,起步很高,遇见了很多商业上的高人,每天就在探讨如何去发展和做大家政行业。尽管盈利模式不是很清晰,也没有重点包装的产品,但是想法是一定会赚钱的,一定会做大的,因为行业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建立一个“服务——销售”一体化的平台,从对很多家政公司的调研中得到信息,尤其是北京小管家和泸州小蜜蜂的经验中,一直感受到,我们会做得更好。一种无根源的自信,甚至有一些自大了。
但是隐患有二:
1、有清晰的商业运营模式,“三维一体化”的社区店操作,但是缺少清晰的盈利模式,有没有技术优势,就没有体现出核心竞争力;
2、团队的建设中应届大学生过多,激情有余而经验不足,家政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行业,在团队的建设中就应该注意经验就比理论更重要。
其实从某种意义说,植根于社区,三位一体化的模式是完全符合一个4C(customer, cost, convenience, communication )的营销理论的。
1、 满足客户(customer)的需求:植根于高端社区楼盘,直接面向终端打造刚性需求;
2、 以消费者能接受的成本(cost)去定价:近距离的面对终端客户,去掉了交通,电话转预约等麻烦,可以打造竞争价格优势;
3、 本着方便(convenience)购买的原则进行渠道规划:店面形象直接面对客户,方便客户预约,并增强了客户的可信度;
4、 变单向促销为双向沟通(communication):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进行沟通,还后期进一步发展中,更有利于增值服务的渗透和介入;
其实这个对于商业发展的今天来说,仅仅一个IDEA是已经不值钱了,你能想到的很多东西别人也能想到,但是想到再去做到哪就是比较难的了。在这个过程中,从大学上家政学这个专业,到在杭州做家政企业,个中的“迷茫、孤独、彷徨、无奈、失落、无助、失望、煎熬~~~~”等等的这些感觉我都拥有过,相信很多和我一样大的朋友们,尤其读家政的,或者创业,更或者在家政中创业的人都曾经历过,但是当遇见这些各种问题的时候,你的选择是什么呢?
有一天,我在看一篇文章,介绍的是一代管理学大师彼得 德鲁克的思想,他的书《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中,谈的最多的就是责任,而没有一处“权利”,书中论述道:“责任是一个严厉的主人。如果只对别人提出要求而并不对自己提出要求,那是没有用的,而且也是不负责任的。”说实话,比人天性愚钝,第一遍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并不是看得很懂,又看了很多遍,在这个一点一滴的积累中,终于慢慢的领悟到,管理者不是你有了权利才有责任,或者说不是成为了管理者才去管理。而是抱着一种责任的心态走向管理的角色,从一开始就要学会一种自我的管理。
2003年的那一天,我被调剂到了家政,尽管我也不知道家政是什么,也不喜欢,但是人生的这一刻让我来到了这个专业,贴上了中国第一届家政本科生的标签,我选择了接受。既然人生让我来到这一刻并且我一开始就接受了它,那我就应该思考的是:我对家政学的责任是什么?因为学科不完善,因为没有形成一个家政产业的规模,所以需要“我”(这里的我指代的是一切家政人)!
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欺骗任何人,但是永远不能去欺骗你自己,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总是给自己找理由说不是我的责任,那么就对自己是没有帮助的。我过去的一年在家政企业及行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以及一些市场调查,及看过的书中的一些思想,来与大家做一个分享,未必是对的,但确确实实是我想过并去实践过,去经历过。
开始进入家政这个行业的时候,起步很高,遇见了很多商业上的高人,每天就在探讨如何去发展和做大家政行业。尽管盈利模式不是很清晰,也没有重点包装的产品,但是想法是一定会赚钱的,一定会做大的,因为行业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建立一个“服务——销售”一体化的平台,从对很多家政公司的调研中得到信息,尤其是北京小管家和泸州小蜜蜂的经验中,一直感受到,我们会做得更好。一种无根源的自信,甚至有一些自大了。
但是隐患有二:
1、有清晰的商业运营模式,“三维一体化”的社区店操作,但是缺少清晰的盈利模式,有没有技术优势,就没有体现出核心竞争力;
2、团队的建设中应届大学生过多,激情有余而经验不足,家政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行业,在团队的建设中就应该注意经验就比理论更重要。
其实从某种意义说,植根于社区,三位一体化的模式是完全符合一个4C(customer, cost, convenience, communication )的营销理论的。
1、 满足客户(customer)的需求:植根于高端社区楼盘,直接面向终端打造刚性需求;
2、 以消费者能接受的成本(cost)去定价:近距离的面对终端客户,去掉了交通,电话转预约等麻烦,可以打造竞争价格优势;
3、 本着方便(convenience)购买的原则进行渠道规划:店面形象直接面对客户,方便客户预约,并增强了客户的可信度;
4、 变单向促销为双向沟通(communication):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进行沟通,还后期进一步发展中,更有利于增值服务的渗透和介入;
其实这个对于商业发展的今天来说,仅仅一个IDEA是已经不值钱了,你能想到的很多东西别人也能想到,但是想到再去做到哪就是比较难的了。在这个过程中,从大学上家政学这个专业,到在杭州做家政企业,个中的“迷茫、孤独、彷徨、无奈、失落、无助、失望、煎熬~~~~”等等的这些感觉我都拥有过,相信很多和我一样大的朋友们,尤其读家政的,或者创业,更或者在家政中创业的人都曾经历过,但是当遇见这些各种问题的时候,你的选择是什么呢?
有一天,我在看一篇文章,介绍的是一代管理学大师彼得 德鲁克的思想,他的书《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中,谈的最多的就是责任,而没有一处“权利”,书中论述道:“责任是一个严厉的主人。如果只对别人提出要求而并不对自己提出要求,那是没有用的,而且也是不负责任的。”说实话,比人天性愚钝,第一遍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并不是看得很懂,又看了很多遍,在这个一点一滴的积累中,终于慢慢的领悟到,管理者不是你有了权利才有责任,或者说不是成为了管理者才去管理。而是抱着一种责任的心态走向管理的角色,从一开始就要学会一种自我的管理。
2003年的那一天,我被调剂到了家政,尽管我也不知道家政是什么,也不喜欢,但是人生的这一刻让我来到了这个专业,贴上了中国第一届家政本科生的标签,我选择了接受。既然人生让我来到这一刻并且我一开始就接受了它,那我就应该思考的是:我对家政学的责任是什么?因为学科不完善,因为没有形成一个家政产业的规模,所以需要“我”(这里的我指代的是一切家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