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人?
什么是人?这是一种抽象的物种,我个人认为从生物学角度来讲,人具有生命活动能力,由特定机体组成,能从事复杂的智慧型行为。然而人还可从精神与文化层面去理解,人具备神话特性,历史特性,时间赋予人的特殊性,在不同时期,参与不同的社会构成。
但是就人对社会组成来说,还是比较狭隘的。人存在这个社会当中其主观意识几乎完全支配自我行为。我将客观性的由浅到深的剖析什么是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小的环境中,很难得到全面的立体的结论。人生存在时间内,意识被社会的经历而左右,行为会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所执行,即使是经过本我思想意识对事物的客观认知而得出结论。人无论有多么复杂的心理活动与精神活动最终都要以行动为表现,做出肢体上的(包括语言)反应!那么这一系列就会产生对周围社会与他人的影响,影响一旦发生就会有连锁反应。其实最终考究一个人所谓的“好坏”就是根据他的思想与行为。但是这种现象又不具备稳定性,因为人有生理现象,健康的人是精神支配行为,非健康的人是神经支配行为。有时我们会发现一种显现,比如你和一个陌生人产生冲突,你要避让锋芒,因为你的判断促使你冷静,可是对方依然强势甚至对你造成伤害,这种人其实是神经性的,病态的。他无法抑制自己的行为。即使他事后会后悔,可是当下次发生时,还会犯下同样的问题,这是病理性的行为。那些杀人犯为何如此残忍,也许他们的神经已经不受精神控制了,他们的行为已然超越道德与文化层面上的评判范畴了,这也是病理性的神经出现了问题。在比如当下许多明星有钱,精神生活多姿多彩,周围生活环境好,可是背地里却还是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按理说他们的三观丰富,社会阅历丰富,这或许就是一种精神外溢过度,导致负面压力产生的健康人。
人是抽象的,人不具备完整性,人有缺陷,人多变!所谓健康的人是身体与周围的生活环境是良性的,非健康的人则相反。人就是在这些特性当中不断塑造的,经过人本身不同的特性,加之社会生存环境的雕刻,形成自我主观精神世界。
在我的主观意识当中,我客观的认为,人无“好坏”,但有“贵贱”。人会根据现实的环境所产生“移念”。好坏只是一刹那的选择,贵贱是一生的选择。大家或许都听过一些新闻,为了家庭为了生计跑某滴司机,平时在家多么憨厚老实,助人为乐,却把人家如花似玉的女大学生奸杀,他为何能做出如此卑劣之事?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人的意念被嫁接到独立的思维框架里,几乎不受客观条件约束,甚至可能他已经没有约束性的自控能力,成为应激反射!错失成为“坏人”。所以我还要说,人之初,性本恶!人的善与恶都是与生俱来的,而恶更大于善!不是有几句话常常这么说,俗雅只在须臾之间,爱与恨只在一瞬间,天才与疯子只差一步等等。恶是一个人最原始的最野性的呼唤,它无关好坏。
(二)如何看待他人?
那么我们是人的主体,应该如何去看待他人呢?社会中的主要参与者就是人,可以说一切事物都是由人这个生命体创造并延续,不断的为后人遗留历史的痕迹。人本体都无法了解自己,更何况人与人之间的构架是多么的复杂。相处这个过程是最艰难的,相知是最漫长的。我们不可能获得他人足够的理解,也不可能完全深知任何人。在这些基础上,就会产生谎言、误会、诽谤、冤枉等,所以我们看待他人时都会很主观。
社会的复杂性都会对我们产生困扰,尤其是意志薄弱的人。初期会以外观为导向,中期则被舆论所左右,后期就会因行为与事迹下定论。
面对一个人,不要试图去了解他,我们首先要以包容的心态,包括对一个人的外表,生活环境,行为举止,行事风格等。人有时会跳入自己的圈子无法自拔,他会以自己圈子为条件去看待他人,这样主观的行为往往会造成提前失望,也就是对此人再无兴趣可言,甚至反感。其实每个人都很有趣,相处是一件很有价值且值得一试的举动,如果草率了事,早早对人拒之门外会失去很多。人都是具备不确定性,如果没有交集当然可以不用去理会。包容性的看待他人也会对自己产生良性的结果,你乐观客观且平静的看待他人,这样让你与此人相处和行事都会有一个很好的弹性空间,也就是说,对方也会包容你的过失。
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问题,心理总埋怨为什么为会遇到这样的人和事。有句俗话说的好,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虽说有些讽刺,但是道理还是很深刻的。你的主观意识在控制你要接触什么人,遇到什么要的事。
避而远之——避,具有极其丰富的哲学道理。避并不是躲,我个人认为它的含义是预判预测,这样在祸患到来之前我们就可避免。比如我们开车都会遇到路怒的人,包括我们自己,仔细想想是不是每次出事情前都有避让的机会?如果我们没有提前预知预判,可能我们就会成为破了的鸡蛋,那么苍蝇自然会叮上来了。前段时间有一个新闻,女大学生考研期深夜在酒吧打工,三番五次拒绝了醉酒客人的无理要求,结果被活活用刀捅死。那么这个事情必定和自身有着直接的关系,大好年华深夜酒吧打工,行为让人唏嘘呀!
人的三观决定周围的圈子,朋友同事、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都是由此而来。你接触到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无论让你心烦还是让你开心,都是在人的潜意识内决定好了的。有些人总抱怨为何我总遇到渣男等之类的话,反省一下自己的意识取向?为人处事当中,大家总会遇到一些小人、愚人、恶人、奸人或是能人、强人、善人、憨人等等,但其中最为反感的小人和憨人。如何应付这样的人且不说,毕竟要根据现实来做。那么要反观自身,我们如何做好自己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调整心态,这是最根本的。无论主观还是客观评价,要做到事未先发而心先定,很多事都是在正反相互作用下而发展的。如果我们限制不了即将发生的事情,但至少我们可以阻止它继续发展下去。当自身处于逆境,就要顺势摆脱,得失荣辱并不重要,重新在正确的轨道出发。为人处事之道也是如此,不要纠结于小人对你的诋毁,小人喜欢抓住一个人的缺陷或者是弱点,甚至可以说是把柄,那么你要反思自己做过什么不好的事情。当然,一定是不好的事情!
(三)人真的有等级之分
人有穷富之分、高低之分、等级之分,甚至有贵贱之分。道德上来讲的人生而平等是人道主义精神,欧洲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也强调人的权利是平等的。如今对当下社会来说是有局限性的,这些表象也是根据客观的根据来判定的。平等是一种主观的意念,是理想化的精神寄托。然而我们生活在社会当中,每个人都有衡量他人的尺度,如社会地位与职能范围,财富学识与文化素养,教育程度与生活环境等等。
我们自身就存在着等级观念,也许这是人自我定位的一种方式,是有历史积淀的。如果没有上下限,可能人的等级分化更加严重,社会的构成致使差距相对减少,尽可能的达到理论上的平等。我们也会遇到各种情况,比如你去饭店吃饭,如果看到很脏的人在你身边,也会刻意的避开,至此你已经对人做了等级之分。是不是你更喜欢和优秀的人玩?当然大家都想进步,都希望能接触到有能力的人,但此刻你早已在心中有了分化的判定。也许等你了解了这些人的背后故事,是不是会有一些改观?答案是肯定的,往往在心灵上的触碰才能让你改观。前段时间有一位德高望重男教师,曾经给许多编剧写过剧本,文化底蕴深厚,如果哪位学子能进入他的班级那是一种荣幸,结果后来以补课的名义单独开房猥亵了一名男童,他的人生辉煌时刻即将结束,不禁让我的心咯噔一声,一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不同流俗的人居然可以突破下限,如此下流?他本身给自己的的定位是很低的,在他的内心是允许自己做出这样的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同时也会给别人设定了在自己心里的位置,这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始终有一种下限来约束我们。分类其实也并不是贬义,是一种惯性的生活状态。
自古就有等级制度,在那个时代这是多么严格的体系,固有优胜略汰的内涵。在社会发展中人层分级是很有特殊意义的,它可以确保在社会顶端人群起着引导作用的功能,底端人群又可分散过载的社会“增量”。
(四)人的奇怪行为。
人的奇怪行为都有什么?看看我们周围生活的爱人孩子,亲人朋友或是陌生人,他们总会做一些奇怪的事,我个人认为是由于他们在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综合性的三观认知以及学识层次,知识储备,认知能力和道德范围以及应激能力所造,更深的话可能还涉及到生理性的行为条件反射。但是不管什么原因这些奇怪的行为真是身不由己,发脾气,做傻事,冲动,甚至危害他人和自己。
奇怪的行为变得司空见惯,正常的行为却成了标新立异。比如我们开车礼让斑马线上的行人,感觉很自豪,很崇高。一般人不会避让,直至现在成文规定才有所改观,看来道德上的束缚只是个人崇高的理想。如果不去避让行人,反而不会有太大的波澜。更有圣者过马路为他避让,他也会很生气盯着驾驶员好像要破口大骂,甚至过马路打电话,散步慢悠悠,还有些人骑自行车专门在马路中间行驶,那么宽的人行路真的放不下他啊。交通规则总是强调行人是弱势群体,碰到要负大部分责任,这种观念弱化了行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行为规范准则,人可以提前预知避祸,而汽车的未知性太大。其实开车的人大部分是守规矩的,都会正常行驶在机动车道,行人活动杂乱无章,会更大几率造成危险伤害而成为导火索。反观,作为司机应该规避伤害,做出正确理性的判断。
人还有很多奇怪的行为,有些人就喜欢伤害别人,讽刺挖苦欺骗嫁祸等等。有时候我们的父母也会误会我们,即使他们知道事情的真相,他们会很任性的骂我们,闹的还很厉害,其实就是一件很小的事。夫妻之间也会欺骗,很幸福的生活却还要搞婚外恋。朋友之间相处那么多年,因为一点小事就绝交了,对待陌生的新朋友却是宽容,理解,善良。
有时我们对一个人很好,忽然有一天怠慢了他,整个人设就崩塌了。反之,经常冷漠的对待一个人,偶尔热情一下,他感动流涕!真不愧是斗米养恩人呐。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也是这个意思吧?
人总不喜欢认错,即使知道自己不对。比如做错了一件事被人骂,骂人者知道问题不太严重,可他却骂得更难听,更严重,让你更加忏悔,事后骂人者自己也很难过。人更加喜欢辩论,强加于他人,重视自己的论点。我能看出他人的缺点,但是我不告诉他,我希望看到他犯错。我喜欢看热闹,我希望事情变得更糟糕等等诸如此类的观念。根据我的观察,多数奇怪的行为是负面的、讽刺性的、贬义的,极少的是正面的、善怜的、褒义的。
对于人的奇怪行为,我客观的认为,最好的解药就是谅解他人,包容他人,善待自己,爱护自己吧。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4b162166efa828bd1239debcd1e41cd/3491fc039245d6887cb054b7f9c27d1ed31b24e4.jpg?tbpicau=2025-02-26-05_2bcdd1c1bfb7936a21f490dd213894dc)
什么是人?这是一种抽象的物种,我个人认为从生物学角度来讲,人具有生命活动能力,由特定机体组成,能从事复杂的智慧型行为。然而人还可从精神与文化层面去理解,人具备神话特性,历史特性,时间赋予人的特殊性,在不同时期,参与不同的社会构成。
但是就人对社会组成来说,还是比较狭隘的。人存在这个社会当中其主观意识几乎完全支配自我行为。我将客观性的由浅到深的剖析什么是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小的环境中,很难得到全面的立体的结论。人生存在时间内,意识被社会的经历而左右,行为会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所执行,即使是经过本我思想意识对事物的客观认知而得出结论。人无论有多么复杂的心理活动与精神活动最终都要以行动为表现,做出肢体上的(包括语言)反应!那么这一系列就会产生对周围社会与他人的影响,影响一旦发生就会有连锁反应。其实最终考究一个人所谓的“好坏”就是根据他的思想与行为。但是这种现象又不具备稳定性,因为人有生理现象,健康的人是精神支配行为,非健康的人是神经支配行为。有时我们会发现一种显现,比如你和一个陌生人产生冲突,你要避让锋芒,因为你的判断促使你冷静,可是对方依然强势甚至对你造成伤害,这种人其实是神经性的,病态的。他无法抑制自己的行为。即使他事后会后悔,可是当下次发生时,还会犯下同样的问题,这是病理性的行为。那些杀人犯为何如此残忍,也许他们的神经已经不受精神控制了,他们的行为已然超越道德与文化层面上的评判范畴了,这也是病理性的神经出现了问题。在比如当下许多明星有钱,精神生活多姿多彩,周围生活环境好,可是背地里却还是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按理说他们的三观丰富,社会阅历丰富,这或许就是一种精神外溢过度,导致负面压力产生的健康人。
人是抽象的,人不具备完整性,人有缺陷,人多变!所谓健康的人是身体与周围的生活环境是良性的,非健康的人则相反。人就是在这些特性当中不断塑造的,经过人本身不同的特性,加之社会生存环境的雕刻,形成自我主观精神世界。
在我的主观意识当中,我客观的认为,人无“好坏”,但有“贵贱”。人会根据现实的环境所产生“移念”。好坏只是一刹那的选择,贵贱是一生的选择。大家或许都听过一些新闻,为了家庭为了生计跑某滴司机,平时在家多么憨厚老实,助人为乐,却把人家如花似玉的女大学生奸杀,他为何能做出如此卑劣之事?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人的意念被嫁接到独立的思维框架里,几乎不受客观条件约束,甚至可能他已经没有约束性的自控能力,成为应激反射!错失成为“坏人”。所以我还要说,人之初,性本恶!人的善与恶都是与生俱来的,而恶更大于善!不是有几句话常常这么说,俗雅只在须臾之间,爱与恨只在一瞬间,天才与疯子只差一步等等。恶是一个人最原始的最野性的呼唤,它无关好坏。
(二)如何看待他人?
那么我们是人的主体,应该如何去看待他人呢?社会中的主要参与者就是人,可以说一切事物都是由人这个生命体创造并延续,不断的为后人遗留历史的痕迹。人本体都无法了解自己,更何况人与人之间的构架是多么的复杂。相处这个过程是最艰难的,相知是最漫长的。我们不可能获得他人足够的理解,也不可能完全深知任何人。在这些基础上,就会产生谎言、误会、诽谤、冤枉等,所以我们看待他人时都会很主观。
社会的复杂性都会对我们产生困扰,尤其是意志薄弱的人。初期会以外观为导向,中期则被舆论所左右,后期就会因行为与事迹下定论。
面对一个人,不要试图去了解他,我们首先要以包容的心态,包括对一个人的外表,生活环境,行为举止,行事风格等。人有时会跳入自己的圈子无法自拔,他会以自己圈子为条件去看待他人,这样主观的行为往往会造成提前失望,也就是对此人再无兴趣可言,甚至反感。其实每个人都很有趣,相处是一件很有价值且值得一试的举动,如果草率了事,早早对人拒之门外会失去很多。人都是具备不确定性,如果没有交集当然可以不用去理会。包容性的看待他人也会对自己产生良性的结果,你乐观客观且平静的看待他人,这样让你与此人相处和行事都会有一个很好的弹性空间,也就是说,对方也会包容你的过失。
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问题,心理总埋怨为什么为会遇到这样的人和事。有句俗话说的好,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虽说有些讽刺,但是道理还是很深刻的。你的主观意识在控制你要接触什么人,遇到什么要的事。
避而远之——避,具有极其丰富的哲学道理。避并不是躲,我个人认为它的含义是预判预测,这样在祸患到来之前我们就可避免。比如我们开车都会遇到路怒的人,包括我们自己,仔细想想是不是每次出事情前都有避让的机会?如果我们没有提前预知预判,可能我们就会成为破了的鸡蛋,那么苍蝇自然会叮上来了。前段时间有一个新闻,女大学生考研期深夜在酒吧打工,三番五次拒绝了醉酒客人的无理要求,结果被活活用刀捅死。那么这个事情必定和自身有着直接的关系,大好年华深夜酒吧打工,行为让人唏嘘呀!
人的三观决定周围的圈子,朋友同事、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都是由此而来。你接触到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无论让你心烦还是让你开心,都是在人的潜意识内决定好了的。有些人总抱怨为何我总遇到渣男等之类的话,反省一下自己的意识取向?为人处事当中,大家总会遇到一些小人、愚人、恶人、奸人或是能人、强人、善人、憨人等等,但其中最为反感的小人和憨人。如何应付这样的人且不说,毕竟要根据现实来做。那么要反观自身,我们如何做好自己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调整心态,这是最根本的。无论主观还是客观评价,要做到事未先发而心先定,很多事都是在正反相互作用下而发展的。如果我们限制不了即将发生的事情,但至少我们可以阻止它继续发展下去。当自身处于逆境,就要顺势摆脱,得失荣辱并不重要,重新在正确的轨道出发。为人处事之道也是如此,不要纠结于小人对你的诋毁,小人喜欢抓住一个人的缺陷或者是弱点,甚至可以说是把柄,那么你要反思自己做过什么不好的事情。当然,一定是不好的事情!
(三)人真的有等级之分
人有穷富之分、高低之分、等级之分,甚至有贵贱之分。道德上来讲的人生而平等是人道主义精神,欧洲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也强调人的权利是平等的。如今对当下社会来说是有局限性的,这些表象也是根据客观的根据来判定的。平等是一种主观的意念,是理想化的精神寄托。然而我们生活在社会当中,每个人都有衡量他人的尺度,如社会地位与职能范围,财富学识与文化素养,教育程度与生活环境等等。
我们自身就存在着等级观念,也许这是人自我定位的一种方式,是有历史积淀的。如果没有上下限,可能人的等级分化更加严重,社会的构成致使差距相对减少,尽可能的达到理论上的平等。我们也会遇到各种情况,比如你去饭店吃饭,如果看到很脏的人在你身边,也会刻意的避开,至此你已经对人做了等级之分。是不是你更喜欢和优秀的人玩?当然大家都想进步,都希望能接触到有能力的人,但此刻你早已在心中有了分化的判定。也许等你了解了这些人的背后故事,是不是会有一些改观?答案是肯定的,往往在心灵上的触碰才能让你改观。前段时间有一位德高望重男教师,曾经给许多编剧写过剧本,文化底蕴深厚,如果哪位学子能进入他的班级那是一种荣幸,结果后来以补课的名义单独开房猥亵了一名男童,他的人生辉煌时刻即将结束,不禁让我的心咯噔一声,一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不同流俗的人居然可以突破下限,如此下流?他本身给自己的的定位是很低的,在他的内心是允许自己做出这样的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同时也会给别人设定了在自己心里的位置,这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始终有一种下限来约束我们。分类其实也并不是贬义,是一种惯性的生活状态。
自古就有等级制度,在那个时代这是多么严格的体系,固有优胜略汰的内涵。在社会发展中人层分级是很有特殊意义的,它可以确保在社会顶端人群起着引导作用的功能,底端人群又可分散过载的社会“增量”。
(四)人的奇怪行为。
人的奇怪行为都有什么?看看我们周围生活的爱人孩子,亲人朋友或是陌生人,他们总会做一些奇怪的事,我个人认为是由于他们在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综合性的三观认知以及学识层次,知识储备,认知能力和道德范围以及应激能力所造,更深的话可能还涉及到生理性的行为条件反射。但是不管什么原因这些奇怪的行为真是身不由己,发脾气,做傻事,冲动,甚至危害他人和自己。
奇怪的行为变得司空见惯,正常的行为却成了标新立异。比如我们开车礼让斑马线上的行人,感觉很自豪,很崇高。一般人不会避让,直至现在成文规定才有所改观,看来道德上的束缚只是个人崇高的理想。如果不去避让行人,反而不会有太大的波澜。更有圣者过马路为他避让,他也会很生气盯着驾驶员好像要破口大骂,甚至过马路打电话,散步慢悠悠,还有些人骑自行车专门在马路中间行驶,那么宽的人行路真的放不下他啊。交通规则总是强调行人是弱势群体,碰到要负大部分责任,这种观念弱化了行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行为规范准则,人可以提前预知避祸,而汽车的未知性太大。其实开车的人大部分是守规矩的,都会正常行驶在机动车道,行人活动杂乱无章,会更大几率造成危险伤害而成为导火索。反观,作为司机应该规避伤害,做出正确理性的判断。
人还有很多奇怪的行为,有些人就喜欢伤害别人,讽刺挖苦欺骗嫁祸等等。有时候我们的父母也会误会我们,即使他们知道事情的真相,他们会很任性的骂我们,闹的还很厉害,其实就是一件很小的事。夫妻之间也会欺骗,很幸福的生活却还要搞婚外恋。朋友之间相处那么多年,因为一点小事就绝交了,对待陌生的新朋友却是宽容,理解,善良。
有时我们对一个人很好,忽然有一天怠慢了他,整个人设就崩塌了。反之,经常冷漠的对待一个人,偶尔热情一下,他感动流涕!真不愧是斗米养恩人呐。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也是这个意思吧?
人总不喜欢认错,即使知道自己不对。比如做错了一件事被人骂,骂人者知道问题不太严重,可他却骂得更难听,更严重,让你更加忏悔,事后骂人者自己也很难过。人更加喜欢辩论,强加于他人,重视自己的论点。我能看出他人的缺点,但是我不告诉他,我希望看到他犯错。我喜欢看热闹,我希望事情变得更糟糕等等诸如此类的观念。根据我的观察,多数奇怪的行为是负面的、讽刺性的、贬义的,极少的是正面的、善怜的、褒义的。
对于人的奇怪行为,我客观的认为,最好的解药就是谅解他人,包容他人,善待自己,爱护自己吧。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4b162166efa828bd1239debcd1e41cd/3491fc039245d6887cb054b7f9c27d1ed31b24e4.jpg?tbpicau=2025-02-26-05_2bcdd1c1bfb7936a21f490dd213894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