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天药宗吧 关注:61,870贴子:319,267
  • 5回复贴,共1

《国医之道》——共读医者史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现在的人,正是接过了前人的责任,挑在肩上,随后义无反顾地走了下去。”


IP属地:山东1楼2021-11-12 15:11回复
    上古时期,黄河流域部落的首领神农氏,曾亲身尝百草,以己身试毒,常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情况。(出自《淮南子》记载)
    当时,民智未全开,部落中的许多子民,因误食有毒的植物或动物,常出现呕吐、腹泻、昏厥等症状,严重时更为致死。然无人知晓药石所医,往往伤及腹胃,落下病根,寻不得解求方法,最终酿成命祸。
    神农氏爱惜子民,不愿再见此情景,遂亲自尝试百草,总结其功效,分门别类地给出辨认方法,并开始有意识地“对症下药”。后传说神农氏终因误食断肠草而身亡,后人为纪念其敢于亲身实践的伟大精神,将中国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命名为《神农本草经》,记载三百多种药物的疗效,编纂成册,传以后人,至今仍有珍贵的医学参考价值。


    IP属地:山东2楼2021-11-12 15:12
    回复
      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四处行医,足迹遍布中原大地。然其不求仕途,因生活在三国时代初期,亲眼见到百姓为战乱流离失所、疾病冗生,故坚定要拯救苍生疾苦,沉心钻研医术,尤其擅长外科手术,多年间已有所成。
      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破损也”,世人多对以刀剖体有所畏惧,更有疼痛难忍之。华佗首创麻沸散,为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并投入剖腹取疾等外科医疗中,开创全身麻醉手术的先例,后世尊其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更有创始五禽戏,提倡养生之道,传以后世,多为百姓所用。


      IP属地:山东3楼2021-11-12 15:13
      回复
        与华佗生在同一时代的张仲景,乃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为后世尊称为“医圣”。张仲景所生时期,东汉政局极为动荡,各大势力为争夺至高权力而致战争四起,民不聊生,农民揭竿而起。
        据史书记载,东汉末年曾爆发八次重大疫病,建安年间更是疫病流行。百姓面对肆虐的战争与疫病手足无措,死亡人数居高不下。面对此情,张仲景极为痛心疾首,四处行医游走,冒感染疫情之险,医治在战争中受苦的百姓。
        在此过程中,张仲景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最终著《伤寒杂病论》一书,乃是集秦、汉以来医学之大成,并通过自身广泛的经验验证过的专业书籍。此书传阅甚广,后流传海外,亦收到国外医学界的认可和推崇。


        IP属地:山东4楼2021-11-12 15:14
        回复
          隋唐年间,巢元方活跃于医学界,任太医博士(此官职出自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于隋代建立),后奉旨主持编撰《诸病源候论》,共50卷,记载内科、五官科、外伤科、妇产科和小儿科等疾病,系统地为疾病分类检索,旁征博引,众多中医理论,细致入微,皆汇集在这本重要医学文献当中。
          《诸病源候论》为巢元方主持编撰,其背后仍有众多医学者做出贡献,将毕生医学注入此书,传至后世,宋、元、明、清四朝代皆有刊本,流传之广,可见一斑。


          IP属地:山东5楼2021-11-12 15:14
          回复
            自古以来,中国名医众多,有医者流芳百世,也有籍籍无名者,一生行医救人,未曾留下姓名。至当代,中国执业医师众多,大到一台手术,小到头疼脑热,人们的生活已不能缺少医生这个职业。
            现今,一场疫情,让医生成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身影。他们或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或在医院中竭力救治患者,或伏案研究,日复一日地为抗击病苦而投入全部精力。厚重的防护服下,是汗水与泪水混合,是无私奉献,以命相搏,与死亡、与病痛斗争,将鲜活的生命拉回人间,是一名又一名医生,以身作则,将希望带回这个时代。正如过去,神农氏、华佗、张仲景与巢元方等中医,多次以身试险,敢于尝试,在无数次实践中,得以突破当前医术之难关,造福苍生,庇佑万民。
            “现在的人,正是接过了前人的责任,挑在肩上,随后义无反顾地走了下去。”


            IP属地:山东6楼2021-11-12 15: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