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界(主要是美国、法国和英国)对美国作家艾德加•爱伦•坡170多年的研究史大致分三个阶段:在坡生前到19世纪末的第一阶段,除了少数诗歌外,坡本人和他的小说在美国受到普遍指责和排斥,相反,在英国尤其是法国,坡的作品受到了强烈的肯定;第二阶段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坡的小说逐渐成为研究重点并被经典化,研究方法也逐渐走向科学化;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这个阶段对坡的批评明显地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第一阶段:从1829年到19世纪末,19世纪的坡批评的主流是浪漫主义批评和作家批评。在道德意识强烈的美国,只有坡的部分诗歌创作受到批评界的认可,而坡本人的放荡生活和他的怪异变态的小说主题遭到了文学界的普遍排斥和指责。在体验到工业化的压抑,充满了世纪末颓废情绪的英国和法国,坡本人和他的作品成了抵抗现代化的象征而受到文学界的普遍重视,而坡的极富原创性的诗学理论更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创作。
第二阶段: 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欧洲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反理性哲学思潮,如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这些哲学思潮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改变了人们对文学作品的评价,道德和理性不再是文学创作的尺度,浪漫主义诗化和英雄化的时代也已经过去,非理性和病态成为现代文学艺术的表现对象。坡受到德国、俄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的欢迎和研究,坡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受到如此关注和拥有巨大影响的作家。第三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至今,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后工业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领域内的也出现了多元共存的局面,与此相对应,文学批评方法也改变了以往的清晰脉络而趋向多元化,这一点在70年代以后的坡批评上也有明显的体现。拉康、德里达等人对被现代主义赋予意义的坡的作品如《红死魔的面具》等进行了解构式阅读。除了以上批评界所发生的变化以外,这一阶段坡的传记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继出现了《与众不同的坡》、《泄密的心:坡的生平和作品》等一批优秀著作。
坡的小说、诗歌和文学理论对我国文坛产生过影响,特别是上个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他的作品在当时进行的反封建斗争中,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鲁迅对其《黑猫》曾有过评价。解放以后,人们把他的作品归类于颓废派,基本停滞了对他的研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于坡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少学者专家也对他以及他的作品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于翻译领域。如:1982年由陈良廷翻译,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爱伦•坡短篇小说集》;1994年由赵荣荣翻译,群众出版社出版的《爱伦•坡神秘小说集》;1995年由曹伦明译,三联书社出版的《爱伦•坡•集:诗歌与故事》(上下册),该书中收集和翻译了他的全部的诗歌和故事。国内爱伦•坡的研究成果也有两个发展时期,第一个发展时期为1982年—1998年间,在这十多年中,我国学术界对爱伦•坡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爱伦•坡的研究十分肤浅,据统计,《人大复印资料》上仅查到论文11篇,其中有3篇还是爱伦•坡生平简介。第二个发展阶段为1998年后,我国爱伦•坡的研究进入了发展繁荣期。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学者们对爱伦•坡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发表了数以千计的论文。
根据不同类型的解读分析文章,大体可以将对爱伦坡小说研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其一,是对其小说主题加以研究的。爱伦坡的小说充斥着死亡、恐惧色调,及时是对美的展现也是扭曲的、病态的。其小说体现出了透着死亡气息的神秘之美,例如《红死魔的面具》,通过面具来体现死神正在跳舞,预示着人们逃不出死亡的宿命。借死亡来表现了人生的渴望《爱伦坡死亡主题的内涵哲学》。(他的诗歌也表现了对死亡的沉思《爱伦坡的诗歌:书写与死亡的生命沉思》,谈到了诗人的原始焦虑和文化危机)。
第一阶段:从1829年到19世纪末,19世纪的坡批评的主流是浪漫主义批评和作家批评。在道德意识强烈的美国,只有坡的部分诗歌创作受到批评界的认可,而坡本人的放荡生活和他的怪异变态的小说主题遭到了文学界的普遍排斥和指责。在体验到工业化的压抑,充满了世纪末颓废情绪的英国和法国,坡本人和他的作品成了抵抗现代化的象征而受到文学界的普遍重视,而坡的极富原创性的诗学理论更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创作。
第二阶段: 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欧洲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反理性哲学思潮,如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这些哲学思潮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改变了人们对文学作品的评价,道德和理性不再是文学创作的尺度,浪漫主义诗化和英雄化的时代也已经过去,非理性和病态成为现代文学艺术的表现对象。坡受到德国、俄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的欢迎和研究,坡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受到如此关注和拥有巨大影响的作家。第三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至今,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后工业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领域内的也出现了多元共存的局面,与此相对应,文学批评方法也改变了以往的清晰脉络而趋向多元化,这一点在70年代以后的坡批评上也有明显的体现。拉康、德里达等人对被现代主义赋予意义的坡的作品如《红死魔的面具》等进行了解构式阅读。除了以上批评界所发生的变化以外,这一阶段坡的传记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继出现了《与众不同的坡》、《泄密的心:坡的生平和作品》等一批优秀著作。
坡的小说、诗歌和文学理论对我国文坛产生过影响,特别是上个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他的作品在当时进行的反封建斗争中,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鲁迅对其《黑猫》曾有过评价。解放以后,人们把他的作品归类于颓废派,基本停滞了对他的研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于坡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少学者专家也对他以及他的作品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于翻译领域。如:1982年由陈良廷翻译,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爱伦•坡短篇小说集》;1994年由赵荣荣翻译,群众出版社出版的《爱伦•坡神秘小说集》;1995年由曹伦明译,三联书社出版的《爱伦•坡•集:诗歌与故事》(上下册),该书中收集和翻译了他的全部的诗歌和故事。国内爱伦•坡的研究成果也有两个发展时期,第一个发展时期为1982年—1998年间,在这十多年中,我国学术界对爱伦•坡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爱伦•坡的研究十分肤浅,据统计,《人大复印资料》上仅查到论文11篇,其中有3篇还是爱伦•坡生平简介。第二个发展阶段为1998年后,我国爱伦•坡的研究进入了发展繁荣期。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学者们对爱伦•坡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发表了数以千计的论文。
根据不同类型的解读分析文章,大体可以将对爱伦坡小说研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其一,是对其小说主题加以研究的。爱伦坡的小说充斥着死亡、恐惧色调,及时是对美的展现也是扭曲的、病态的。其小说体现出了透着死亡气息的神秘之美,例如《红死魔的面具》,通过面具来体现死神正在跳舞,预示着人们逃不出死亡的宿命。借死亡来表现了人生的渴望《爱伦坡死亡主题的内涵哲学》。(他的诗歌也表现了对死亡的沉思《爱伦坡的诗歌:书写与死亡的生命沉思》,谈到了诗人的原始焦虑和文化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