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向地球的中美洲,终结了蜥形纲为主的中生代,史称白垩纪末-第三纪大灭绝。
白垩纪末-第三季大灭绝不单是陆地的灾难,对海洋来说也是如此。以大型脊椎动物为主食的沧龙科,如霍夫曼沧龙、贝氏海王龙(即海诺龙)纷纷走上了灭绝的道路。
然而,有这么一支类群挺过了这场灾难,鼠鲨目耳齿鲨科的白垩鼠鲨属(Cretolamna)。白垩鼠鲨属较小的体型使它熬过了黎明前的黑夜,进入了宛若废土的古新世。
通过牙齿形态的对比,学者推测C. appendiculata演化成了奈氏耳齿鲨(Otodus naidini)。奈氏耳齿鲨是耳齿鲨属最早的成员,生存于大约6000万年前的古新世早期,最大7米的体型和今天的大白鲨相仿。
耳齿鲨属,这个属最有名的成员就是巨齿鲨。顾名思义,耳齿鲨属的典型特征就是齿冠的两侧有一对副齿尖,看起来就像一对耳朵,类似的构造耶出现在了今天的鼠鲨目成员身上。
奈氏耳齿鲨的出现可以说是十分怪异的,大型的辐鳍鱼类和头足类因为白垩纪末灭绝事件的打击而消亡,海洋爬行动物只剩下残存的海生鳄类和海龟,奈氏耳齿鲨如此巨大的体型游荡在百废待兴的古新世海洋,称得上是不折不扣的怪兽了。
时间到了5700万古新世晚期,奈氏耳齿鲨的后裔,本帖的主角斜耳齿鲨(Otodus obliquus)出现了。
早在古新世斜耳齿鲨的分布范围就已经十分广泛,它们的化石记录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到非洲的摩洛哥,欧洲的法国、俄罗斯,再向西延伸到北美。到了始新世,连澳洲、中东都有它的航迹。
西非的摩洛哥出土了相当多的斜耳齿鲨化石,不仅是牙齿还有数量多到难以置信的椎骨,仅我目前了解到的就有150多枚,其中最大的一枚椎骨直径超过5英寸。在化石材料稀缺的灭绝鲨鱼里,斜耳齿鲨的完整度可以说是相当喜人。
5600万年前,北大西洋大型火成岩区域的火山作用导致了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整个温暖期持续了20万年,在这段时期里,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五度至八度。对好不容易摸索出新生存方式的动物来说这无疑是当头一棒,然而对斜耳齿鲨而言是相反的。
海洋升温使得斜耳齿鲨开始一轮体型暴涨,没错,让当时的海鳄和古杯蛇(大型海生蛇类)头疼的极热事件反而变成了斜耳齿鲨增大体型的助力,自极热事件以后,斜耳齿鲨的体长跨过了两位数的门槛。
大部分的斜耳齿鲨牙齿斜高在2-3英寸之间,对应体长6-8米,相当于大个体的大白鲨。已知最大的斜耳齿鲨牙齿斜高约有4.7英寸(11.9厘米),对应一条12米的个体。
如果按照大白鲨的体长-体重公式,通常来说12米的大白鲨体重将在18吨左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个体重已经超过了最大上龙之一的生命萨奇卡龙,但直接套用大白鲨的体长-体重公式得出的结果不一定合理。
齿列长,也就是一排牙齿的宽度加上每颗牙齿的齿间距,通过完整齿列进行计算灭绝鲨鱼的体型是目前最稳妥的方式。
越长的齿列也就意味着更大的颌骨,如下图的Gorden Hubbell收藏的斜耳齿鲨齿列,最大的一枚牙齿斜高达3.1英寸,齿列长1108mm,对应8米的个体。1108mm的齿列如果放在大白鲨身上就是一条长达8.5米的极限个体,这就表明斜耳齿鲨拥有更宽大的颌骨,在体长相近的情况下要比大白鲨更重。
从鲨鱼的牙齿形态可以大致判别食性和生态位。相信不少人提到鲨鱼的牙齿第一反应就是大白鲨,为了能够更有效地猎杀海洋哺乳动物,大白鲨牙齿的切割边缘布满了锯齿。
斜耳齿鲨的牙齿十分容易辨别,齿根膨大,带有多个小孔。齿冠虽然不具备锯齿边缘但锋利程度仍然可观,齿冠的宽度也相对客观。斜耳齿鲨牙齿的舌面突出,随着牙齿尺寸的增大,舌面的突出会越发明显,齿冠的珐琅质光滑。
斜耳齿鲨的种名有倾斜之意,把斜耳齿鲨的齿列排开我们不难发现,倾斜对斜耳齿鲨的牙齿来说,是,却也不是。确实,斜耳齿鲨的后牙和侧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倾斜,但负责主要杀伤的前牙形态却非常笔直。
同为控制生存环境里其他生物种群数量的顶级掠食者,斜耳齿鲨的牙齿形态和后代巨齿鲨、近亲大白鲨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
巨齿鲨、大白鲨的牙齿可以理解为偏向切割,带有锯齿边缘的宽阔齿冠从大型鲸类、鳍足类的身上切下一块大肉。斜耳齿鲨的牙齿形态更加偏向穿刺、固定。
按照巨齿鲨的颌骨重建斜耳齿鲨,斜耳齿鲨明显倾斜的侧齿和后齿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倒钩。垂直的主攻齿嵌入猎物皮肉的深处时,侧齿和后齿可以发挥强大的固定作用。
前文提到过,现代也有类似斜耳齿鲨牙齿构造的鼠鲨目,如大西洋鼠鲨。大西洋鼠鲨以鲭鱼、鲱鱼等体型相对较小的鱼类为食,齿冠两侧的副齿尖是为了可以更好得固定自己的主食。
那,斜耳齿鲨这样的牙齿形态是用来对付什么的?如果参考大西洋鼠鲨,那就是大型的辐鳍鱼。斜耳齿鲨可以说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鱼类,但在它生存的年代里可以算得上大型的辐鳍鱼类并不多。





白垩纪末-第三季大灭绝不单是陆地的灾难,对海洋来说也是如此。以大型脊椎动物为主食的沧龙科,如霍夫曼沧龙、贝氏海王龙(即海诺龙)纷纷走上了灭绝的道路。
然而,有这么一支类群挺过了这场灾难,鼠鲨目耳齿鲨科的白垩鼠鲨属(Cretolamna)。白垩鼠鲨属较小的体型使它熬过了黎明前的黑夜,进入了宛若废土的古新世。
通过牙齿形态的对比,学者推测C. appendiculata演化成了奈氏耳齿鲨(Otodus naidini)。奈氏耳齿鲨是耳齿鲨属最早的成员,生存于大约6000万年前的古新世早期,最大7米的体型和今天的大白鲨相仿。
耳齿鲨属,这个属最有名的成员就是巨齿鲨。顾名思义,耳齿鲨属的典型特征就是齿冠的两侧有一对副齿尖,看起来就像一对耳朵,类似的构造耶出现在了今天的鼠鲨目成员身上。
奈氏耳齿鲨的出现可以说是十分怪异的,大型的辐鳍鱼类和头足类因为白垩纪末灭绝事件的打击而消亡,海洋爬行动物只剩下残存的海生鳄类和海龟,奈氏耳齿鲨如此巨大的体型游荡在百废待兴的古新世海洋,称得上是不折不扣的怪兽了。
时间到了5700万古新世晚期,奈氏耳齿鲨的后裔,本帖的主角斜耳齿鲨(Otodus obliquus)出现了。
早在古新世斜耳齿鲨的分布范围就已经十分广泛,它们的化石记录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到非洲的摩洛哥,欧洲的法国、俄罗斯,再向西延伸到北美。到了始新世,连澳洲、中东都有它的航迹。
西非的摩洛哥出土了相当多的斜耳齿鲨化石,不仅是牙齿还有数量多到难以置信的椎骨,仅我目前了解到的就有150多枚,其中最大的一枚椎骨直径超过5英寸。在化石材料稀缺的灭绝鲨鱼里,斜耳齿鲨的完整度可以说是相当喜人。
5600万年前,北大西洋大型火成岩区域的火山作用导致了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整个温暖期持续了20万年,在这段时期里,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五度至八度。对好不容易摸索出新生存方式的动物来说这无疑是当头一棒,然而对斜耳齿鲨而言是相反的。
海洋升温使得斜耳齿鲨开始一轮体型暴涨,没错,让当时的海鳄和古杯蛇(大型海生蛇类)头疼的极热事件反而变成了斜耳齿鲨增大体型的助力,自极热事件以后,斜耳齿鲨的体长跨过了两位数的门槛。
大部分的斜耳齿鲨牙齿斜高在2-3英寸之间,对应体长6-8米,相当于大个体的大白鲨。已知最大的斜耳齿鲨牙齿斜高约有4.7英寸(11.9厘米),对应一条12米的个体。
如果按照大白鲨的体长-体重公式,通常来说12米的大白鲨体重将在18吨左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个体重已经超过了最大上龙之一的生命萨奇卡龙,但直接套用大白鲨的体长-体重公式得出的结果不一定合理。
齿列长,也就是一排牙齿的宽度加上每颗牙齿的齿间距,通过完整齿列进行计算灭绝鲨鱼的体型是目前最稳妥的方式。
越长的齿列也就意味着更大的颌骨,如下图的Gorden Hubbell收藏的斜耳齿鲨齿列,最大的一枚牙齿斜高达3.1英寸,齿列长1108mm,对应8米的个体。1108mm的齿列如果放在大白鲨身上就是一条长达8.5米的极限个体,这就表明斜耳齿鲨拥有更宽大的颌骨,在体长相近的情况下要比大白鲨更重。
从鲨鱼的牙齿形态可以大致判别食性和生态位。相信不少人提到鲨鱼的牙齿第一反应就是大白鲨,为了能够更有效地猎杀海洋哺乳动物,大白鲨牙齿的切割边缘布满了锯齿。
斜耳齿鲨的牙齿十分容易辨别,齿根膨大,带有多个小孔。齿冠虽然不具备锯齿边缘但锋利程度仍然可观,齿冠的宽度也相对客观。斜耳齿鲨牙齿的舌面突出,随着牙齿尺寸的增大,舌面的突出会越发明显,齿冠的珐琅质光滑。
斜耳齿鲨的种名有倾斜之意,把斜耳齿鲨的齿列排开我们不难发现,倾斜对斜耳齿鲨的牙齿来说,是,却也不是。确实,斜耳齿鲨的后牙和侧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倾斜,但负责主要杀伤的前牙形态却非常笔直。
同为控制生存环境里其他生物种群数量的顶级掠食者,斜耳齿鲨的牙齿形态和后代巨齿鲨、近亲大白鲨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
巨齿鲨、大白鲨的牙齿可以理解为偏向切割,带有锯齿边缘的宽阔齿冠从大型鲸类、鳍足类的身上切下一块大肉。斜耳齿鲨的牙齿形态更加偏向穿刺、固定。
按照巨齿鲨的颌骨重建斜耳齿鲨,斜耳齿鲨明显倾斜的侧齿和后齿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倒钩。垂直的主攻齿嵌入猎物皮肉的深处时,侧齿和后齿可以发挥强大的固定作用。
前文提到过,现代也有类似斜耳齿鲨牙齿构造的鼠鲨目,如大西洋鼠鲨。大西洋鼠鲨以鲭鱼、鲱鱼等体型相对较小的鱼类为食,齿冠两侧的副齿尖是为了可以更好得固定自己的主食。
那,斜耳齿鲨这样的牙齿形态是用来对付什么的?如果参考大西洋鼠鲨,那就是大型的辐鳍鱼。斜耳齿鲨可以说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鱼类,但在它生存的年代里可以算得上大型的辐鳍鱼类并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