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吧 关注:12,857贴子:106,640
  • 16回复贴,共1

夏朝起源不在河南的铁证:龙山乏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夏朝起源不在河南的铁证:龙山乏玉2020-08-28 08:42·首条平话
给还在河南寻找夏文明起源的考古学家们提个醒,不要再白费功夫。就截至目前的考古发现而言,夏的起源肯定不在河南。不管是总结出来的新密新砦+王湾三期+王城岗遗址,还是打包河南龙山文化所有遗址,都无法对应文献和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夏早中期,也不可能孕育出夏晚期的二里头。建设二里头的施工队跋山涉水来自别的地方。
——算是题记
近日,笔者为了调查新石器时代以来到龙山文化结束期间,各地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发展状况,专门查阅了玉石器的发掘出土情况。虽然以前翻阅各类考古发掘报告的时候,已经感觉到新石器以来,河南范围玉石器出土比较匮乏,但匮乏的程度仍超乎意料。
查阅的书名叫《中国出土玉器全集》,200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主编田凯,副主编唐际根、侯俊杰、高西省。全书一共15分册,每册编选240件玉器。河南省单独编在第5分册,部分省份单独成册,部分省份按地域关系合编在一册。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编者的话之一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编者的话之一
查阅和统计的范围是新石器时代以来到龙山文化结束,收入本全集玉器的编选情况。河南卷只有8件,第9件就是二里头出土的玉器了。山西卷52件,陕西卷29件,甘肃卷58件,山东卷35件,湖北卷39件,浙江卷146件,江苏卷53件,安徽卷66件,广东卷22件,北京卷2件,河北卷5件,湖南卷13件,青海卷57件,宁夏卷6件,新疆卷26件,内蒙卷81件,辽宁卷52件,广西卷2件,四川卷15件,重庆卷11件(未列出的省区,需要数据可跟贴)。
此时间范围内,河南进入编选的玉器,玉璜2件,玉饰2件,玉铲3件,绿松石1件。没有出现二里头的玉璋、玉柄形器、玉壁、玉斧、玉刀、玉戈等礼器、兵器,以及用作装饰品的玉环、玉镯、玉玦等等。
从河南入选的玉器器型分析,最大权重是玉铲,共3块,最小权重当属4号玉饰,因为其加工粗糙,文化意义不明。鉴于1号绿松石在中国玉器历史早期以及至今在部分民族的文化中所占重要性,入选也有必要。也就是说,在此时间段内,能够入选的最高等级玉器是玉铲,这说明河南科学考古没有发现比玉铲更高等级的玉器。对应代表晚夏的二里头所反映社会组织,身份地位,王权象征等的重要玉器,在二里头之前一件也没有出土过。
以下是编选的8件玉器图片:

01河南仰韶文化玉璜

02河南仰韶文化绿松石

03河南屈家岭文化玉璜

04河南屈家岭文化玉饰

05河南龙山文化玉铲

06河南龙山文化玉饰

07河南新石器时代玉铲

08河南新石器时代玉铲


IP属地:四川1楼2021-12-21 22:10回复
    从玉器出土地点分析,除了仰韶文化1号玉璜出土于嵩山南面,距二里头不到60公里的临汝镇外,其余7件,都可视作屈家岭文化传播范围,特别是淅川下王岗特别明显。其中标注为龙山文化的玉器,实际就是石家河文化范围。
    对河南而言,当前已经发现的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除了受屈家岭及后屈家岭文化影响的等级稍微高一点,其他根本就是一些极为普通的聚落村庄或小市镇,最多可以归为古城。在既没有龙山文化相对应的重大考古遗址,又没有出土器物体现出龙山文化特点的情况下,所谓的河南龙山文化,其实是不成立的。要知道在这同一时间范围,中国的龙山文化群星闪耀,多处遗址进入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定义的方国阶段。
    既然二里头出土的重要玉器,在新石器晚期的所谓“河南龙山文化”范围从未出现过,那么显然,二里头文化自然就不是继承自“河南龙山文化”。邹衡教授多年前就得出了这个结论,但似乎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1996年5月16日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后,又把新砦遗址列为重点,进行再次发掘,并在工程报告中形成了二里头文化的直接来源,是新密新砦+王湾三期这么一个违反常识和逻辑的结论。对此,原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李维明先生,因为赞同并捍卫老师的观点,与发掘新砦遗址的考古工作者爆发了一场学术争鸣。
    既然对应文献的夏早中期不在河南,那么一些文献典籍的记载显然不正确。比如“河图洛书”的传说,被说成就发生在河南的河洛之间。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在后世一些学者的理解中,就是指这两件事。
    但是,对应的时间段内,整个河南竟然没有出现这样的考古现象,即发现玉制的龟之类。而在牛河梁、凌家滩、良渚等遗址,却出土了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玉龟。特别是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龟和带图形的玉版,具有更加生动具体的文化阐释,需深入了解者可百度搜索,此处不作具体介绍。而对应时间段的仰韶文化双槐树遗址,一片玉制品都没有,出土了一件很小的骨雕蚕,被某些考古学者阐释成了中国农桑文化的起源。
    可见从考古实证看,对龟的文化演绎应该是非常早的,只是这个演绎的考古实证与河南无关。至于广为流传的河图洛书图画,据说是朱熹理学创建者之一,被誉为“朱门领袖”的蔡元定,从四川带回来的三幅图,其中两幅图给了朱熹,一幅自己留下了。当然,这已经是南宋时候的事了。


    IP属地:四川2楼2021-12-21 22:15
    收起回复
      那么,除了龙山文化,我们知道还有一个著名的仰韶文化,就是以河南仰韶村命名的,是怎么回事呢?对此,百度百科这样解释: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其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河南仰韶文化的先进程度如何,有机会再谈。我们从这里得到了一个时间点,就是仰韶文化终止于5000年前左右,其后又经过一段至暗时刻,迎来了龙山文化。从5000年前到二里头兴起之间,河南的社会族群发展程度其实是非常低的,其文化发展状况根本不支持这一时间段的传说和有关文献记载。我们据此似可推论,凡发生在5000年前至3750年前之间的所有传说和文献记载,统统都与河南无关,不管是黄帝传说,还是大禹治水等等。但前面所举的河图洛书,居然能在安徽凌家滩遗址发现对应的考古现象,到了南宋时期还能从四川找到图画,这也真是奇迹。所以说,传说和文献也许是有出处的,只是后来调包了地点。
      记住这一点,5000年前左右至3750年前之间的所有传说和文献记载,统统都与河南无关。
      最后给大家提一个问题,为什么自进入龙山时代以来,多处方国如雨后春笋,而河南的黎明却静悄悄?这是一个巨大的疑问,希望有志者深入探索并找到答案。


      IP属地:四川3楼2021-12-21 22:15
      收起回复
        对的。夏商周时期,中原少玉!这不仅从文献史料中有大量记载,而且也得到了考古实证的双重证明。一直至西周,都还是主要靠各地进献玉石矿料。中原的南阳玉矿开采极少,也晚。殷墟中出土玉器的成分分析报告就是实证,南阳玉玉器最少。这,就证明了在远古无玉的时代,是产生不了玉文化的,中原不是玉文化原生地,也没有最早从石器时代进入玉器时代,中原早期一直处于非常原始落后状态,直至商周建都才进入文明时代。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12-22 08:12
        收起回复
          自以为是的古玉考古“大神”们别再扯蛋了!读懂大玉、夷玉河图洛书在东序。天降玄石、禹贡泗滨浮石、金石神玉~珣玗琪…甘黄、甘青为何物再言其它!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12-22 09:12
          收起回复
            夏朝不存在,或夏朝在国外,中国的历史满打满算3300年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12-22 10:28
            收起回复
              大玉、夷玉、河图洛书在东序…全国文化期高古玉皆为天降玄石…泗滨金玉神砭~珣玗琪。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12-26 07:45
              回复
                今天趁着节日,又对中国新石器时代以来的考古发现进行了一次比较综合的梳理比较,写了几千字仍然没有完成。但对文明起源问题,认识上更加清晰。
                本文虽短,仍然具有重要的揭示意义。它比较明确地反映了进入5000年前至3750年前以来,狭义中原人类族群的社会发展程度与其它同一时期重大遗址相比较,确实比较低。
                可以更加明确地指出一点,有关史前文化的传说和文献,至少商之前的内容,是很不靠谱的。或者有靠谱的,但我们没有识别出来。那些把史前文化的传说和文献(不排除某些文献内容本身就是错误的)大量关联狭义中原的做法,只能把人们引入认识误区。至少从已有的考古发现,可以这样认为。


                IP属地:四川11楼2022-01-01 21: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