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新车网吧 关注:6,054贴子:13,111
  • 1回复贴,共1

开启商业化元年 自动驾驶将如何进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今的汽车市场已是“无智不欢”,智能驾驶从曾经的“高配”变成今天的“标配”。下一步将如何进阶?随着资本催化剂的再次注入,细分场景的逐渐落地,自动驾驶行业涌现出新的发展特点,也留给市场不少待解决的疑问和挑战。

  2021年12月18日,《电动汽车观察家》和《赛博汽车》联合主办的2022电观大会在线上举办。这一届大会的主题定为“趋势·场景·案例”。其中就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探讨,业内普遍保持乐观态度,自动驾驶迎来加速发展期,并将带动整个产业链格局及价值的重塑。
智能电动汽车大众化
  《电动汽车观察家》创始人、总编辑邱锴俊提到,在L2方向上,智能驾驶功能上车已经很普遍。9月底统计,中国L2级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0%。赛博汽车团队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月报》显示,新能源汽车市场L2级产品渗透率更高,从10月数据来看,已经达到33%。
  高阶智能驾驶是车企追求的方向,越是高端,智能水平要越高。特斯拉、小鹏、蔚来、理想、华为、百度都推出了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智能化对电动车的市场带动作用也非常明显,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常务会长李金勇判断,未来随着高级辅助驾驶、智能座舱以及自动驾驶的实现,2022年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者大约能实现150-200万辆的产销规模,包括蔚来、理想、特斯拉、广汽、大众、比亚迪等。
  中国用户对智能驾驶和智能汽车的需求很旺盛。据权威机构的调研,大部分消费者愿意为自动驾驶额外支付的费用在1万到6万。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于智能汽车的期望值不太一样,中国消费者对于智能汽车的期望值,“想”和“非常想”就占到了70%以上,远远高于全球的平均数值。
  智能化是电动化之后的又一巨大变革,加快转型步伐,加大资源投入,掌握底层技术,给消费者提供可靠、安全、好用的产品,刻不容缓。
自动驾驶进入落地期
  经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自动驾驶进程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2013-2015年是导入期,随后开始膨胀,资本、产业及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期望在2018年达到了顶峰。因发展不及预期,自动驾驶行业在2019年进入冷静期,2020年开始回暖,更理性、务实的进入落地阶段。

  根据罗兰贝格的预判,到2025年,L4+L3在新车中的渗透率将超过20%。L4级别的自动泊车和结构化道路预计在2025年前后形成商业化,“先盈利再拓展复杂功能”已迫在眉睫。
  在2028年到2030年,Robotaxi将在结构化道路有更大规模的使用。到了2030年往后,更多的城市道路,包括很多全场景、全域的私家车有望往无人驾驶做进一步的发展。


  从技术角度来看,自动驾驶汽车相关的专利总数和占比都在不断增加。罗兰贝格从算力角度做了判断:L5的算力需要2000-4000TOPS,L4需要300-1000TOPS,而目前L2+的ADAS算力大概在10-30TOPS。现阶段领先的半导体公司,包括国内的一些芯片公司,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真正按车规级、低成本的标准来落地,还有挑战。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最为迅猛,但是在罗兰贝格看来,下一步的机会一定是在智能及互联领域,包括出行方式、出行生态的变化。届时将形成四大圈层全新生态系统:
  最核心的出行层围绕用户,短期内私家车的智能化提升将在泊车、高速等场景下率先落地,长期看将是Robotaxi颠覆出行。第二层是载体层,整个汽车产业链都会往自动驾驶的方向去延展。第三层是服务层,除了智能座舱以外,数据、平台、应用等要素将进一步丰富服务。第四层是基建层,地图与通信是保障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核心要素,自动驾驶将反哺交通,构建绿色智慧交通体系。
  自动驾驶有渐进式和跨越式路线,这两条线需要有效的融合,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海量数据对算法的不断演练和训练,才是最关键的。因此,自动驾驶公司本身离不开OEM的合作,OEM也需要去拥抱新生态。


1楼2021-12-22 13:10回复


    2楼2021-12-22 13: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