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警戒吧 关注:620贴子:2,028

药物警戒相关术语的定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帖专门用来记录药物警戒相关术语的定义。欢迎大家指正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2-02-12 23:03回复
    首先说一下为什么要开这个贴,药物警戒的工作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专业术语的,这些术语对于行业外的人的来说可能没有特殊的意义,但是在和专业人士交流或者撰写文件的时候为了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就不能乱用术语,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术语的定义。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2-02-13 15:23
    回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智取威虎山?里面有很多关于“黑话”的描写情节。
      土匪:天王盖地虎(意思是你好大的胆!敢来气你的祖宗?)
      杨子荣:宝塔镇河妖(意思是要是那样,叫我从山上摔死,掉河里淹死)
      可以把术语理解为药物警戒领域的“黑话”。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2-02-13 15:23
      回复
        对于在正在准备面试的朋友,掌握了术语,如果在面试过程中能正确的使用,妥妥的加分项。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2-02-13 15:23
        回复
          由于有很多术语定义是来自于英文法规/指南,因此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会将其翻译成中文。如果想看英文原文的,可以在下面评论。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2-02-13 15:23
          收起回复
            药物警戒: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药品安全相关问题的科学与活动(来源:WHO)。
            注释:药物警戒是一种科学活动。通过一系列手段,最终的目的是预防药品的安全性风险。
            关键词:科学活动;发现、理解、评价和预防;药品安全相关问题(定义中基本每个词都是关键词)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2-02-13 16:32
            回复
              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不良事件是在用药病人中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学事件,它并不一定与用药有因果关系。因此,不良事件可以是在时间上与使用药品有关联的任何不利的和非期望的体征(如异常实验室结果),症状,或疾病,无论其是否与该药品有因果关 (来源:ICH E2A)。
              注释:不良事件是药物警戒工作中最底层、最基础、最常用的定义,这个术语的定义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
              第一个重要的点是“用药之后发生”,表明首先要有时间关联性,用药前发生的就不能归类为不良事件了;第二个是“不利的”,可以认为是对患者不好的,比如吃止痛药后出现了皮疹,这个皮疹就是“不利的”;第三个是“非期望的”,可以理解为是意料之外的,虽然前面所说的皮疹也可以算作意料之外的,但是还有一层含义,意料之外的疗效,没错这种也可以算作不良事件,比如鼎鼎大名的蓝色药丸,本来一开始是用来治疗心脏病的,那时候异常bo qi都是被当作不良事件收集的,之后数量多了才被辉瑞发现了可以用来治疗bo qi功能障碍。所以再有人跟你说药物警戒是纯成本部门,那就把这个案例甩给他吧。
              关键词:时间关联性;不利的;非期望的(包括意外疗效)。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2-02-13 16:32
              回复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药品和不良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至少有合理的可能性(来源:ICH E2D)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来源:中国GVP、81号令)
                注释:ICH E2D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是国际通用的,而中国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是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导致与国际不一致,但是ICH E2D的定义在中国也是适用的。日常工作与沟通交流中请以ICH的定义为准。
                这边主要介绍一下ICH的定义:药品不良反应是在不良事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新的条件,“合理的因果关系”,表明药品不良反应要在满足不良事件所有条件的同时,还要被认为与药品之间有因果关系。而因果关系的是需要通过专业人士运用医学知识进行判断的,因此药品不良反应天生就加入了人的主观意见,不良事件则侧重于记录客观发生的事件。下面举几个例子:患者服用抗生素10分钟后出现了皮疹,皮疹可以算作不良事件,然后若皮疹被判断为与抗生素有关联,则皮疹也可以算作是药物不良反应。
                关键词:不良事件;合理的因果关系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2-02-13 16:33
                回复
                  严重的(serious)不良事件/不良反应:
                  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导致以下情况之一的:(1)导致死亡;(2)危及生命;(3)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4)永久或显著的功能丧失;(5)致畸、致出生缺陷;(6)其他重要医学事件。(来源:ICH E2A、ICH E2D、131号令、10号令)
                  注释:只有不良事件/反应本身导致了以上情形的才能算这个不良事件符合了上述严重性标准
                  如:患者虽然发生了不良事件,但是却因为其它与该不良事件无关联的情况而死亡(如进病进展等),根据已有信息不能认为不良事件导致了患者死亡。同理虽然患者发生了不良事件,但是患者由于其它原因住院(如:预先计划的住院检查),则不能认为不良事件导致患者住院。
                  对于危机生命的严重性标准得是发生不良事件/反应的当时患者即刻存在死亡的风险,才符合危及生命的严重性标准(如用药后出现过敏性休克,患者即将死亡,但是由于抢救及时捡回一条命,这可以算作危及生命),并非是指假设将来发展严重时可能出现死亡(如:患者出现了肝功能不全,假定再恶化一点就会变成肝衰竭而导致死亡,这种假定不能判断为符合危及生命的严重性标准)
                  关于其它重要医学事件,这个在日常工作中一般是用于让医学专业人士灵活判断的,很多不良事件本身可能并没有符合(1)至(5)的任何一条标准,但是报告人和公司就是认为这个不良事件会有严重的后果(比如:肾损伤、短暂性失明等等),这时候就可以选择这一条严重性标准。而且很多公司内部也会有严重不良事件列表,当收集到的不良事件命中了列表之后,即便报告过来的时候是非严重的,公司也会升级为严重,这种列表有的时候被称为IME list或者 always serious list等。
                  关键词:事件本身导致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2-02-14 17:15
                  回复
                    关于严重性(serious)和严重程度(Severity)
                    虽然这两个词在外人看起来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是从业人员必须明确这两者的区别。严重性(serious)指的就是那6条严重性标准,这个是法规层面内容,法规规定了严重的报告比非严重的报告就有不同的时限和随访要求。而严重程度(Severity)是医学层面的内容,是医学专业人士对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判断,比如:头痛在医学上可以按照CTCAE标准分为1级~5级,也可以按照轻、中和重度来进行判断,表达为轻度头痛或重度头痛。我们在撰写文件或者日常交流的时候要十分注意这两个词的使用。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2-02-14 17:15
                    收起回复
                      非预期不良反应:
                      1. 不良反应的性质、严重程度、特性或结果与本持有人说明书中的术语或描述不符,应当被认为是新的不良反应(或称非预期不良反应)。(来源:中国131号令 上市后)
                      2. ADR 其本质、严重程度、特性、或结果与地方/区域性说明书处方资料(如,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或产品特征概要)中所用的术语或描述不一致的,应当被认为是非预期的。(来源ICH E2D 上市后)
                      3. 不良反应的性质、严重程度、后果或频率,不同于试验药物当前相关资料(如研究者手册等文件)所描述的预期风险。(来源:中国10号令 临床)
                      4. 指不良反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同已有的药品资料不符。(来源ICH E2A 临床)
                      注释:可以看到中国的法规要比ICH E2A的要求更多一些,因此一般会遵循国内法规的要求。在判断预期性的时候会有一个安全参考信息(RSI),根据药物所在阶段的不同所运用的RSI也不同,在临床阶段一般使用研究者手册来进行预期性判断(也有用CCDS或上市后说明书的情况),到上市后阶段一般使用本地的说明书或者公司核心数据(CCDS)来判断预期性。只要不良反应的性质(如:RSI中记载的是肾炎,但是发生的是间质性肾炎)、严重程度(如:RSI中记载的是CTCAE 2级的事件A,但是发生了CTCAE 3级的事件A)、后果(如:RSI中记载的是可逆,发生的事件导致了后遗症,即不可逆)或发生频率(根据统计发生率出现跨越,如从常见(1%~10%)变为非常常见(>10%))与说明书记载的不一致的均为非预期(或新的)。
                      关键词:安全参考信息;性质、严重程度、后果或发生频率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2-02-15 20:05
                      回复
                        可疑的非预期严重不良反应(Suspected Unexpected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 SUSAR):
                        指一份报告同时满足“严重”、“非预期”和“不良反应”这三者的要求。(10号令)
                        注释:请注意如果一份报告已经被判定为严重和非预期时,只要申办方和研究者中有一方认为不能排除相关性,则这份报告属于SUSAR。比如:一份严重的非预期报告,研究者认为与试验药物无关,但是申办方认为无法判断相关性,这时这份报告就是一份SUSAR报告,需要按照要求快速报告。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我国药监对于报告的阈值设置比较低,是宁滥勿缺的态度,当然这个和我们药物警戒起步晚也有关系,如果在专业人士不够充足的情况下把阈值设定的很高,那么势必会漏掉一些报告。相比美国,FDA在相关性上以申办方的判断为准,如:研究者认为有关,但是申办方认为无关的报告便无需上报。
                        关键词:严重;非预期;不良反应;可疑的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2-02-15 20:05
                        回复
                          个例报告的最低标准:
                          可识别的患者、可识别的报告者、怀疑药物和不良事件或结局(可以识别出严重性和预期性)。(来源ICH E2A 临床)
                          可识别的患者、可识别的报告者、怀疑药物和不良事件。(来源ICH E2D&131号令 上市后)
                          注释:虽然有些法规或指南里面告知可识别的患者或报告者需要收集到他们的某一个信息才符合要求(如:年龄性别等等),但是实际上我们在收集报告时之所以要有可识别的患者和报告者是为了确定这个报告不是虚无的,因此我们只要确定这个患者或者报告者是现实中存在的自然人便符合了可识别这个标准。
                          关键词:可识别即为真实存在的自然人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2-02-16 21:54
                          回复
                            关于发布的内容,大家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交流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2-02-16 22:09
                            回复
                              Day0
                              1. 在上市许可持有人的任何一名职员首次接到符合最低标准和快速报告标准的病例报告的这一天,启动向药监部门报告的计时。通常,这天考虑为第0天。(来源 ICH E2D 上市后)
                              2. 上市许可持有人或其委托方首次获知该个例不良反应,且达到最低报告要求的日期,记为第0天。(来源 131号令 上市后)
                              3. 申请人首次获知当天为第0天。(来源:中国10号令 临床)
                              4. 只要满足最低标准就应在规定的时限内递交。(来源 ICH E2A 临床)
                              注释:一般情况下是申请人或上市许可持有人中任意一名员工获知符合最低标准的日期为day0,但是如果申请人获知上市许可持有人将其内部的一些工作委托给第三方,这时候第三方的所有员工即被囊括进这个计算day0范围内,此外,还存在申请人/上市许可持有人与其它公司有合作并签署了数据交换协议的(PVA),这时候合作方的所有员工也会比囊括进这个计算day0的范围内。如何保证,这么多员工在获知报告时能及时反馈至PV,这是十分考研PV从业人员的智慧和经验的。
                              关键词:满足最低标准;受托方;PVA签署方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2-02-17 22: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