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上图,这个实寄封,成交价大概4300元,值钱不光是因为去安源,而是因为在那个时代。
1968年,为防止邮戳污损到邮票上的毛主席像,邮电部军管会下发通知,要求新发行的《毛主席去安源》邮票画面不能受到污损,为保持画面完美,邮电部第一次采用“不予盖销”的模式,即信封上如果有贴去安源邮票的,不得盖邮戳在邮票上。
1968年10月20日,邮电部军管会重新做出决定:邮票仍要盖销,但不要盖到领袖像的面部,而要盖在左、右下角。
疑点:

1、文字中简繁共用,比较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但BC为同一个字顾,写成2种,不符合一般书写习惯。
2、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筑的“建”字写成“二简字”。
普及一下:二简字,即二次简化汉字方案,1977年颁布,引发了广泛批评,于1986年废止。
查了一下“中国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如图

也就是说这个二简字在1977年才出来,而本信封为1968年,这个字提前了近10年。
我又检索了一下中国古代的关于建字的写法,也没有这种简化方式: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这个信封 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