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吧 关注:52,311贴子:330,825
  • 5回复贴,共1

通假字“通”是同的意思,那“见是什么意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比如:“说”通“悦”,
“靆”见“叇”,那这个“见”又是什么意思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3-19 00:09回复
    20220319通假及其他
    “靆(音代)”见“叇”,見,參見的意思。靆有四個異體字(字形不同,讀音、意義相同) ---- 𩃷𩃠霴叇。
    某字通某字,某字同某字,多見於訓詁學著作。
    通,通假的通,本字已有,借其他字用,例如,早晨的早,借用蚤代替早,即蚤通早。
    假借字,假,借也,核心是借字而用,本無其字,借他字而用,例如需要的要,借要(腰)而用。
    某字同某字,用於古今字,此今非今之簡化字體系,而是在繁體字體系之下使用,例如,召康公的召(音邵)即為古字,而其今字則為邵。古今字的特點,第一,讀音相同;第二,字義相同;第三,越古老的字,筆畫越少。例如,左→佐、右→佑(參見《關雎》‘左右流之’),執金吾的吾→衙(音御,參見《石鼓文》)。
    以說通悅為例,
    比說悅更古老的字是兌(音悅),例如《兌命》(參見《禮記》),即《說命》(參見《尚書》),兌說音悅,即傅說之說,姓傅名說,商湯的宰相。
    兌說而言,則兌說古今字。不亦説乎之說悅而言,則說通悅。
    另,說音脫通脫,例如說劍,即脫劍,‘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說劍也’(參見《禮記》,脫,解除武器之意),‘使其從者說劍而入’(參見《左傳》)。


    IP属地:北京2楼2022-03-19 11:28
    回复
      古今字有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越古老的字(或文),筆畫越少。例如《左傳》‘卓子’,《史記》作‘悼子’。則卓為古字,悼為今字。第二個特點,後世的作品,為了保留古字,不用今字,反而刻意使用古字,例如《史記》‘田完敬仲’,田為古字(田音甲),參見《兮甲盤》。


      IP属地:北京3楼2022-03-19 12:00
      回复
        中國大陸語文課本教學教材中存在的問題
        沒見過大陸之外的中文教材,沒有辦法進行比較,僅僅針對中國大陸的語文教材,說一說‘某通某’和‘某同某’。
        事實上,大陸的語文教材也弄不清楚何時用‘某通某’,何時用‘某同某’。這看起來是不是很搞笑?或者很難以置信?的確如此!至於為什麼語文教材居然能出現這類問題,那只能用‘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來解釋了!
        例如,語文教材‘ 見通現 ’,應該是見同現。‘坐通座’,應該是‘坐同座’。隨便一看,一片一片的出問題。參見下面附圖(既然初中版有問題,高中版不可能沒問題。但為了高考分數,教材說什麼你就寫什麼即可,用不著和教材較勁,哪怕教材是錯的!):


        IP属地:北京4楼2022-03-19 14:44
        回复
          題外話
          當然了,中國文明和文化,太源遠流長了,所謂博大精深,比如不認識字(讀錯字)這件事情,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通曉中國文字的全部。鄙人覺得其中最冤的就是顧秉林院士了,清華美院教授寫了一幅篆字的黃遵憲的詩,讀的結結巴巴,很正常嘛!能有幾個人認識篆字呀?就讀錯了一個字(左亻右瓜),這個字電腦都打不出來,偏的不得了,《周禮.形方氏》的鄭注纔有提到。不認識,難道不正常嗎?很正常的!



          IP属地:北京5楼2022-03-19 15: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