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考研吧 关注:16,675贴子:25,750
  • 8回复贴,共1

哈工大机械专业考研经验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22-04-02 11:09回复
    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大家报考哈工大机械专业的研究生,我是2021年上岸哈工大(深圳)机械专硕的一位学长,也是一名二战考生,2020年和2021年专业课分别考了121分和114分,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有关机械考研的心得,供你们参考。
    一、为什么要考研?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考研就是一场战争,我们每个人既是元帅,也是战士,和自己竞争,也和别人竞争,打的是能力战,心理战,时间战,信息战,长期战。大家在投身这场紧张激烈的战争之前,一定要花一些时间,认真想清楚自己的初心是什么——我为什么要投入这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能让我收获什么?这些收获是我想要的吗?失败的后果我能够承受吗?
    我相信,有一些同学并不是出于对科研的热爱,而是由于就业形势不好,或为了提高学历才决定考研的。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好是2022级考生录取名单公布后不久,刚刚尘埃落定的时候。这一年,全国考研的人数再创新高,达到了457万人,各学校各专业分数线普遍上涨,深圳校区机械专硕复试淘汰率更是达到42%,安全线(在复试名单中按录取人数确定的分数线)达到了350分(注意,这是在偶数年的情况下),这说明考研的内卷程度正在增加,且没有到达峰值的迹象,考上研究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上岸后还有三年的研究生涯等待着你,这三年中,国企、私企、研究所等就业单位,以及结构、算法等就业岗位的形势又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万一落榜,二战也将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竞争压力。
    还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本科不是太好,或者课程没有学好,觉得考上哈工大的研究生,有了这块金字招牌就万事大吉了。我想说的是,这么想当然没有错误,研究生学历确实能够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但读研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首先机械专业本身并不是热门专业,其次你的个人能力基本决定了你的导师水平,你的优势方向基本决定了你的研究方向,能力不太好的学生,可能选不到抢手的导师和方向,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毕业,就业方向和薪资水平也可能不是十分出众。对于这一点,大家要有充分的认识。
    总而言之,同学们一定要高屋建瓴,利用好自己的人脉,搜集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充分听取别人的意见,综合考虑这些信息,分析决策的利弊,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奋斗目标,慎重做出选择。


    3楼2022-04-02 11:10
    回复
      二、哈工大机械专业考研初试基本情况
      哈工大三个校区(本部、威海、深圳)机械专业的学硕(机械工程)和专硕(机械)的考试科目以及复试分数线都相同,初试专业课均为且只能选择839机械设计基础(2022级新规定),学制均为三年(2022级新规定)。
      区别:
      1.三个校区的区别:
      从2022年的情况来看(以下均排除4名专项考生与特殊照顾考生):
      本部 威海 深圳
      学硕招生人数 75 2 5
      专硕招生人数 89 34 67
      学硕录取生初试最低分 320 327 365
      专硕录取生初试最低分 321 324 343
      学硕第一志愿通过初试考生 101 2 18
      专硕第一志愿通过初试考生 73 12 116
      可以看出,深圳校区竞争最为激烈,本部属于正常水平,威海校区则经常招不满一志愿学生,还需要招其他校区的复试落榜调剂生。至于各个校区的导师情况,大家可以去官网查看教师名录,提前了解清楚。此外,2022年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机械专业首次招收其他校区调剂生26人,暂未招收一志愿考生。
      2.学硕与专硕的区别:
      如上表所示,对于考研而言,本部学硕招生较多,深圳则几乎不招学硕(大部分学硕都为推免生),造成深圳学硕录取分数较高的现象。但实际上,除了学硕比专硕少修几学分的课以外,二者在培养、毕业、就业和深造等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奖学金、学费、导师、申请读博等等),这一点不同于其他学校。
      3.工大本校生与其他考生的区别:
      工大在初试上很公平,不会存在压分和照顾本校考生的情况。复试会对工大本校生有所照顾,但并不会歧视其他院校考生,重点在于对个人能力的考察。同时还要提醒大家,工大机械的复试排名与初试排名一般来说变化不大,因此不要把希望都寄托在复试翻盘上,初试成绩才是王道,一定要充分重视。
      三、考研初试专业课复习策略
      考研初试一共四科,政治,英语一,数学一,专业课。其他三门是以不变应万变(政治背肖四,英语和专业课都以真题为主导),只有数学是以万变应万变,题目考点多,花样多,风格多,市面上的复习资料也是五花八门,没有统一标准。因此,数学是最关键的一科,复习难度最大,复习时间最长,翻车几率最大,拉开分差最大的一科,它决定了我们考研的成败。无奈,本人数学学的也不是太出色,对大家也是爱莫能助,我就不向大家提出数学上的具体建议了,这里希望大家一定要充分重视数学,一天不能松懈,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投资,最好是找到大神带你学,及时帮你解决问题,才能取得理想分数。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专业课的复习。机械设计基础这门专业课分为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个部分,其中机械原理只考计算题,复习资料为:1.课本(推荐第二版)、2.第三版课本配套的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简称机原全解)、3.机械设计基础考研指导书——机械原理(简称紫皮书);机械设计有填空、简答、计算、画图等题型,复习资料为:1.课本、2.课本配套的思考题与习题解答以及机械设计学习指导(这两本书统称机设全解)、3.机械设计基础考研指导书——机械设计(简称黄皮书)。二者题目独立,没有两科综合题型。此外还要准备真题,有需要的话也可以买一些考研机构的教辅资料和学长笔记等等。
      以下是我个人的复习经验,供大家参考,尤其是时间节点,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做出调整。当然,时间越多,复习越充分。


      4楼2022-04-02 11:11
      回复
        先说机械原理。整体的复习思想是:多轮复习,横纵结合,紧扣真题。所谓横向,指的就是机械原理的各个考点,纵向则是每个知识点我们掌握的程度,以及做题挖掘的深度。我给大家的复习建议是:第一轮先过一遍课本知识点(不懂的地方可以看一下b站的录屏课或者网课,建议大家买第二版课本的原因就是第三版无关内容太多,不适合翻阅),过完一章课本,就做一下书后和全解中的典型题目(具体题目列表,一些机构资料中有),再把所有真题中的本章题目挑出来做(可以提前给每道真题按章节分类编号,这一阶段做真题要按章节做,当练习做,不求正确率,不需要计时),再把课本和题目总结成第一版笔记。你会发现:第一,每年的真题考察内容很有规律,比较集中,甚至很多是重复的;第二,简单和中等题目占了真题的大多数;第三,真题的做法也是有套路的,比如求自由度先找三类特殊情况再数数,凸轮上来先把基圆偏距圆连心线画上,齿轮先按基本参数算三圆,轮系先按中心轮拆解成小轮系等等。这些常用的公式与定义、重复率高的题型、大概的套路要体现在第一版笔记里。至于课本和题目中较难的章节(例如连杆机构、摩擦与效率、速度波动与调节)等等,先熟悉基本公式和题型,不要深究,先放到后面。这就是第一轮横向复习,要在最短时间内了解真题考察的知识点内容以及出题风格,建立感性认识,避免看很多真题不考的东西,做无用功。
        第二轮复习,就要每天抽出固定的大块时间,结合真题,对于之前没有搞清楚的地方进行深入挖掘,弄清做法,找到规律,同时强化自己对公式与套路的熟悉与记忆,也就是攻坚阶段,这一阶段建立在你对知识点与题目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这一轮复习是纵向复习,时间较长,每一章复习,把各种资料堆在一起,集中突破,力求挖深挖透。一些较偏的考题(偏不偏,可以从考察频率和答案解法看出来,例如摆动件凸轮,双重周转轮系,斜齿轮计算等)可以再往后放。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更多的规律和细节,比如瞬心法求角速度或速度时,公式中几个字母下角标的数字有玄机;连杆机构可以分为几个类型,每一个类型的极限位置和最小压力角位置都是有规律的,可以列表格作对比;摩擦题型中判断反力有固定步骤,核心是根据主动件运动方向标出相对运动,再找二力杆,再用“F12阻止ω21”;凸轮要求的几个角度都要在基圆上划分;齿轮核心公式并不多,主要是基本概念、变位、根切、正确啮合、重合度几个点,套路比较固定;轮系实际是解方程组;机构等效是“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以传动比为中心,以功率等效列等式,以转角关系作带入,以全功为零求数据,速度调节只涉及4个公式,画能量指示图核心是找曲线交点;动平衡用一个方程就可以完全概括,等等。如果你有学长答疑或者现成的笔记,可以大大缩短你自己找这些规律的时间。此外,这时也可以选做一些紫皮书的题目,不过这本书有不少题目脱离真题和大纲,因此一定要注意甄别,对难题偏题不要深究。所有你新找到的规律和套路,以及拿到一道题从开头到结尾的做题步骤,以及典型例题、易错题,要总结为第二版笔记。
        第三轮复习,可以在过完机械设计第二轮后再统一进行。这时仍然置偏题等少量死角于不顾,再次进行横向复习,目标是照着第二版笔记总结出的套路和做题流程再做真题,强化训练做题熟练度与知识点掌握程度,最终达到完全脱稿,手到拈来。你这时的参考资料就只有第二版笔记和真题了,如果时间充分的话,也可以适当做一些紧扣考纲的模拟题,目的不是学新东西或押题,而是训练解题熟练度,同时根据做题心得,对第二版笔记进行补充。这一轮的笔记必须提纲挈领,要点清晰,最终要做到每章最多不超过3页(单面页),做到一个月不碰机械原理题,拿起笔记回忆完以后照样会做的程度。这一轮复习可放在九、十月左右,由于这阶段工作属于重复性质,因此可以抽零散时间复习,此时仍应使数学占主要复习时间。
        第四轮复习,应在不耽误数学和英语复习的条件下进行,最晚可推迟至考前一个月左右。这时,大局已经尘埃落定,有两个工作需要完成,一是几个死角和蒸不熟煮不烂的“死牛筋”题目还在困扰我们,这时我们可以每天抽出一段时间专攻一下,必要时可以不求甚解,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在考前突击记忆做题步骤和答案,把这几道偏题攻克下来,二是针对第二版笔记和偏题,把每一章还没记熟或十分关键的几句话、口诀、公式、要点,做最后的梳理总结,整理出两三页纸,做强化记忆,直至进考场之前。


        5楼2022-04-02 11:11
        回复
          再说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整体的复习思想与机原相同,但具体又有所区别。
          机械设计的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应该在机械原理第二轮复习结束后开始,第一轮仍是看视频过课本知识点,对于计算题(螺栓计算、机械传动计算、滚动轴承计算)和轴系作图题可以跳过,真题可以不做,但要经常翻阅,以熟悉考点,并整理出第一版笔记。第二轮复习任务较重,第一是开始纵向复习,按照章节,把除计算与作图题之外的考点要弄透,第二是同时辅以大量练习和默写,把全解、真题、黄皮书的填空简答分章节全部做完,对于核心常考点做到熟记,对于除轴系之外的小作图题(螺栓、键、滚动轴承画法等),要整理到一张图纸上,要求认真细致,不能出错,可以在每张图旁边注上易错点。第三,做题过程中积累经验心得,把知识点、心得和重点题目整理出知识点笔记,要求注意分类清晰,分点细致,图文并茂,比如齿轮的4个设计准则,4个K(意义、影响因素、分析、措施)、5种失效形式(工况、机理、部位、后果、措施)、2个应力计算公式(目的、分析、作用点、公式、参数、讨论)、2个许用应力公式、5个设计参数,螺栓连接的摩擦角、升角公式要画三角形辅助记忆,动压滑动轴承的压力分布也要画图分析,等等,都要对照课本和黄皮书解析认真整理(黄皮书不同于紫皮书,价值极大,大家要认真研读)。这个笔记的整理,建立在你对整个知识点与真题、练习题考点的把握上,一遍整理得不好就再从头整理一遍(反正机设笔记是要反复抄写以增强记忆的)。
          第三轮复习,需要专攻三类计算题,必须像机械原理一样整理出题型、公式和解题步骤,如对于螺栓计算的第一型题目(轴向力FQ+横向力FR+倾覆力矩M),步骤主要是:1.分解与简化(FQ、FQ1、FR、M、A),2.确定最大轴向载荷F,3.确定预紧力F’(a.不滑移、b.不分离、c.不压溃),4.确定最大总拉力F0,5.按静强度设计或校核。然后分类集中做计算题,再把每个类型的典型题目附上,总结出机设计算题笔记。同时要反复抄写整理知识点笔记,辅以适当的练习题。


          6楼2022-04-02 11:13
          回复
            第四轮复习在考前一个半月左右开始,将真题中的轴系题拿出来,取一道最典型的轴系题反复画反复揣摩,直到能够做到每一条线都画得不长不短,画每条线的顺序都能固定下来,不用橡皮,一次成形,又好又快。这张图就类似英语作文的模板,是做其他画图题的基础。这张图画熟以后,其他轴系题以及小图分别按照这种标准来画,每天坚持练习。同时可以把每张错误的轴系图放在一起,总结错误,你会发现有很多错误(键没对齐、轴肩太高轴承无法装拆、装齿轮的轴段太长影响定位等)是经常出现的,这些要做到心中有数。最后还要类似机械原理一样,把知识点笔记每章做最后一次整理,要突出重点,按表格分类对比,辅以重点图形,做出最后一版的精炼笔记(12页左右)。最后的时间,我们就拿着精炼笔记、计算题笔记和图集来复习,知识点反复背诵,图反复画,计算步骤反复熟悉,直至上考场。
            考场上,先把会做的和能套进解题步骤的迅速做完,图迅速画完,给一些难题(主要是机原的连杆和摩擦题等)留出足够时间,另外剩下的时间再去啃一两道我们没见过的新题,能得几分是几分,以及检查。这样的做法,能够保证基本分,同时保证时间充分。
            总而言之,第一,专业课的投入时间与分数基本成正比,练得越熟,背得越熟,分数越高。但我们还必须留给数学足够的时间,所以一定要提高效率,不能闭门造车,要充分利用好学长的笔记和答疑,为数学挤时间;第二,以真题为准绳,以不变应万变。真题做熟,笔记背熟,就不要担心别的,出了这个圈子的新题,大家都不一定会。就怕该会的都没做出来,这就和别人拉开差距了;第二,计算机比人厉害,因此一定要把自己改造成计算机:存储数据准确、执行程序正确、判断与计算迅速、失误较少,这要求我们反复训练,反复总结,反复记忆,一定要全力以赴,不能松懈。


            7楼2022-04-02 11:13
            回复
              四、关于考研复试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疫情影响了几年来大家的生活,却也为我们的复试带来了便利——线上复试,这使我们复习专业课时,不需要准备计算题,只需背诵知识点。另外,重点要做好复试PPT,必须详略得当、要点突出、逻辑清晰,同时要对照PPT准备好7分钟的自我介绍,以及老师可能会提出的问题。顺便一提,我在今年辅导了一位同学的复试,取得了复试成绩前几名的好成绩,大家到时如果有需要可以联系我的QQ。^_^
              最后,送给大家三句话: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72℃
              2022.4.1


              8楼2022-04-02 11:13
              回复


                11楼2022-04-02 11:36
                回复
                  1


                  12楼2022-04-29 22: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