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3大雷区
误区之一:橱窗论
市面上的讲师们都在讲低频次高溢价的商品要做高利润定价;
市面上的讲师们都在讲高频次低溢价的商品要做引流商品;
实际上,或许在传统行业中这一套逻辑是有效可行的,但是我认为在互联网餐饮中,这一套逻辑只会让门店订单过于集中到某几款商品。
这样的后果是什么?
我们先避而不谈,我们来换位到实际情况下来看这个问题就会得到答案。
各位商家在出现订单下滑或不如意的时候,优先会去看同品类月售第一对手的店铺信息,其中你们作基础判断的时候,往往也是直接对标他卖的最好的几款商品,那么你们为了获取订单,也通常采取最直接最暴力的方式:低价竞争。
所以每一个品类第一的商家,会有无数双猩红的眼睛死死的盯着他。
售卖销量越高的商品越容易收到来自腰部和底部商家的恶性价格竞争,所以不断有新的竞争者在压低价格,而为了保持头部位置,你不得不被迫迎战,今天抗住了一家,但是明天还有无数家,长此以往,你的利润一度被挤压被压缩,最后被迫关店。这也是很多月售9999的店铺最终消亡的根本性原因之一。
为什么会带来这种结果,就是因为订单量过于集中到某几款商品。
就和谈恋爱一样,你喜欢一个菇娘,而这个菇娘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子,这男孩子没有什么优势,但是就是特别的帅,你作为竞争者,你需要获得菇娘的芳心,于是你采取了某些手段或者策略将这个男孩子毁了。
因为这个男孩子帅的优点太突出,太明显,太容易被针对。
那假设这个男孩子帅气多金有才华幽默风趣还懂事,那么你无论如何都是没法获得菇娘的芳心,你哪怕让这个男孩子变的贫穷,可他仍然还有无数的亮点存在。
换言而之,在互联网餐饮中,不应该推崇爆款方法和策略,而更应该平庸。
平庸是指所有商品的销量趋于相同,也就是说我们的单量需要尽可能的分散到每一个商品中,造成平均状态。那么这样的情况下,竞对如果要采取针对性手段,他只有将你所有的商品都抄袭到自己店内,且所有商品的利润空间都要再度压缩,这可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低频次和高频次的区别,低频次是不是就应该是高溢价高利润?
对于这个理解,我们是持相反态度。
为什么是低频次那只是站在原有自身角度的考虑,因为你觉得这个商品的成本高,所以没法拉低价格,既然成本本身就很高了,那我的利润自然要拉高。
举个例子∶
猪肉成本2元,那我定价假定4元
牛肉成本5元,那我的定价必然应该是猪肉是2.5倍以上,那我牛肉应该要卖12元起步。
因此,牛肉的价格这么高昂的情况下,那自然大多数用户的没有这个购买力的,但是不代表他不喜欢吃,他不愿意天天吃,而是你的价格迫使它成为了低频次商品。
无论是之前很火的鲍鱼饭还是之前很火的披萨品类,其实本质上都是将低频次的需求商品转化到了高频次需求。
188元的鲍鱼,只有10个人吃得起,你觉得他是消费频次过低,其实是因为你的价格过高,限制了许多想点又点不起的用户;
如果我们将188元的鲍鱼改为88元,那么会有40个人甚至更多的人消费的起,那么频次自然上升,原来能点的起188元鲍鱼的人,他原来只能消费一次,现在能消费两次,原来点不起188的人,但是能消费的起100的人,现在也可以点一次。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不只是拉高了你的销售额,不只是拉高了你的订单量,还可以提升你的平台权重,因为你的成本进行了管控,分量也进行的调控,实际上你的利润是远大与之前的利润空间,很难出现亏损,既然是盈利的,何必一定要去亏本许多商家脑子长着就是为了好看一样,从来不思考背后的逻辑,遇到这个说法,这类商家通常是反问我成本那么高,88元赚什么钱。
我的回答是,如果你连成本管控和调试都做不了的话,只会既定思维去判断和思考,那么你活该关店倒闭。如果做生意不需要动脑子,只需要体力就行了,那抱歉,还轮不到你来赚钱。
我从来没见过靠体力就能发家致富的人,当然你可以觉得你是例外。
如何来论证策略是不是真的如我们所说的呢?于是,我们用了上百家麻辣烫、麻辣香锅、冒菜甚至烧烤店做了新一轮的验证,我们将所有的菜品价格进行了统一化处理,结果发现下单率数据超出意料,有效增长率几乎百分百。
误区之二尾数定价
市面上的讲师们都在讲位数最好是8或者9,这样看起来会让用户觉得很超值;
很多商家听完如获至宝,实际上你们只看到了表层意思,当然也是讲师在表述中不明确不清晰,也只是阐述了表层意思。
但是需要记住的是,这个位数是8也好还是9也好,本身的意义并不大,只能算是锦上添花,如果你的定价本身不合理,你就算是定个XX.021都没什么用。
用户的消费水平在18-20元,你定价为23.8元,请问这多出来的3.8元,谁来买单?用户吗?可他钱包里的钱并不足以支撑23.8元的消费水平。
市面上的课程都过度夸大了位数定价逻辑,而忽略了定价中最重要的合理性规划。所以,定价的核心是什么?
核心是在用户消费力之内做最佳优化,做最合理的定价计算。
我们所推崇的信条∶
定价趋同、利润平均、消费力反推成本与利润、减少用户决策时长,从而提高下单率
那么如何反推成本和利润?
如何定价趋同?
如何利润平均而不影响生存?
全都是学问。
误区之三爆款路线
虽然外卖称之为互联网新餐饮,但是其本质上仍然是餐饮而不是纯互联网生意,互联网只是给予了餐饮一个框架,一个基础设施,并且用户主要进入店铺并非是通过某款高销量的产品而进入,它仍然改变不了即时性的需求与区域限制,也改变不了用户的行为习惯,我们一直在强调存量市场。
换而言之,如果店内爆款产品占据了销量的70%,那就意味着倒闭率高达70%!很多商家可能不理解这个意思,同样的,我们再举个栗子;
某外卖店,店内爆款商品一共5款,占据总销量的75%,因为用户区域有限且竞争激烈,为了获取订单,这五款商品的毛利一定是很低的,甚至是处于保本线,那么且不论店家是否能继续生存,当他的销量越来越高的时候,周边的竞对发现了这几款商品后,于是也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并且采取了恶性价格竞争的策略,拉低了单价,在同等商品的情况下,竞
对单价更低,于是缺乏忠诚度的用户便跑向了竞对,该外卖店订单开始大幅度下降,这是必然的结果,至少短期内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更重要的是,一个用户的就餐选择往往一款主食基本就能满足正常的饱腹需求,因此很难产生周边产品的售卖。
纵观整个新餐饮市场,从来没有任何一家头部外卖店可以生存超过一年时间,甚至很多外卖头部商家前一个月还是月售9999,风光无限,而转瞬便单量急速下滑,倒闭关门,负债累累。
除去存量市场的因素与市场竞争环境外,最大的问题便在于死在了自己一心想要打造的爆款中。
我们一直强调,尽可能将用户流量均分至不同的商品,爆款产品看起来的确拉升了店铺的数据与权重,但是这只是短期的效果,并不能让一家店铺长期生存,外卖市场是个存量市场,如果商品迭代迟缓,依托于靠三板斧吃遍天下,那必然是个凄惨的下场。
所以,爆款思维是一种陷阱,它不适用于互联网新餐饮,它不过是某些互联网运营在进入餐饮行业后,强行应用互联网手段后所带来的结果,而许多传统商家不知所谓,盲目跟风,盲目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