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逆风翻盘之路
一赛季临近尾声,各区争霸也基本进入收官阶段,此文谨为本区一赛季战记,也为了感谢奉献了这一系列战役的战友和对手。出于安全考虑,区服就不公布了。
开局,笔者随机选择了吴国。虽有一代的指引在前,但毕竟是新游,各国玩家都在探索各种功能和被各种bug恶心的死去活来中平稳发育。作为战争的第一阶段,和平发育是当时的主旋律。虽然世界频道偶尔也发生各种口角,抢要塞时也会发生小规模的摩擦,但三个国家整体上还是比较克制的。
每个国家都有一个最强势的军团脱颖而出,由于玩家稀少,没费什么力气就吸纳了本国几乎所有活跃玩家,国内的纷争还没开始就销声匿迹。各国的最强军团都在紧罗密布的攻占关外的中立城,攻城的速度因为各国采取的策略不同和玩家人数的不同这时候出现了差别。三国中,吴国是对游戏各种规则研究测试最深入的,通过不建或只建很少的哨塔和每次重新建造大营的方式,攻城速度暂时排名第一;蜀国是人数最多的,这也在预料之中,毕竟这游戏的名字带有很强烈的引导性,打城速度排名第二;魏国人数最少,暂时排名第三。这个排名也给吴国的玩家带来了错觉,误以为本国玩家数即使没有超过蜀国也至少是持平的,加上当时充值最多战力最高的玩家也在吴国,加上新游戏其他玩家不怎么会搭配队伍,而吴国在大佬带领下在几次小冲突中占了上风,使得当时吴国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误判。是的,吴国有点飘了。加上蜀国也被吴国的气势所慑,加上局部战局不利,对形势也做出了跟吴国一样的误判。虽然笔者一直在提醒当时的盟主和大佬,蜀国实力比估计的要强的多,但基本没什么作用。
随着各国玩家熟悉了游戏机制,积累了更多资源和武将,并且大部分玩家初步掌握了搭配队伍的技术后,形势渐渐变得微妙起来。吴国的万氪大佬慢慢发现自己的队伍已经很难再做到低损一穿多了。战争的第一个转折点发生在开服后第三周左右。彼时各个关隘已经解锁,各国都第一时间占领关隘并向着第二个州府快速铺路。这时候蜀国人多的优势就充分体现出来了,铺路的速度比吴国快了差不多一倍。吴国因为距离近的缘故,先铺路到了长沙并继续建防守哨塔,希望能在长沙争夺战中获得先手。毫无意外的,第一次吴蜀的大规模战役,长沙哨塔攻防战开始了。这场作为一赛季战争的第一个转折点的战役结束的出奇的快,蜀国率先建好了前线接壤的哨塔,并以碾压的姿态打退了吴国守塔的所有队伍。吴国被打蒙了,蜀国自己也很意外。战斗开始前,两国都觉得这会是一场势均力敌的龙争虎斗,结果没有想到蜀国的优势如此之大。从战前布局上,吴国是占据优势的。天时在吴一方,吴国率先铺到了长沙并开始建立防线;地利也在吴国一方,吴国作为前线基地的城池离攻防战的哨塔距离更近一点。但最关键的人和在蜀一方,蜀国的人实在太多了,从氪金玩家到普通玩家全面领先,吴国迅速溃败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赛季的第二个关键战役马上到来,长沙争夺战。作为第一次战役失利的代价,吴国不但失去了所有防御哨塔,也失去了一个关键的战友,榜一大佬退游了。好在大佬很局气,临走前把自己的账号给了盟里的一位战友,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吴国迅速调整了心态,并且对局势迅速做出了新的判断,在最短的时间里跟比较佛系的魏国达成了同盟,蜀国和吴魏联军的第一次碰撞一触即发。这场战役从长沙城解锁开始,到蜀国奠定胜局只用了五分钟,蜀国以远远超过吴魏两国玩家总和的人数又一次轻松获胜,过程中投石车都没怎么损失,接下来吴魏联军虽然又集结组织了几波攻势,但比起第一波要差不少,不出意外的全部失败。长沙争夺战以蜀国完胜告终,自此蜀国开始了强势的争霸之路。
蜀国在拿到长沙后,一路高歌猛进,紧接着又拿下天水,并封锁了几乎所有通往洛阳的渡口和关隘,企图阻止吴魏两国进入司隶,而吴国在渡口和关隘附近一直在跟蜀国打着游击。长期的两线作战和多线被骚扰不断消耗着蜀国玩家的热情,而通往洛阳的渡口和关隘开放还有好几天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蜀国玩家的流失速度明显超过了吴魏两国,蜀国的玩家数从远超吴魏总和慢慢变成了多出不到一半。在渡口开放前两天,吴国除了进行多线骚扰拆哨塔断路外,也打通并占领了赤壁东渡口和武关的必经之路,并在开放前铺到了渡口和关隘前。
司隶渡口关隘解封,蜀国吴国都第一时间占领关口并向司隶内城市铺路。蜀国占领的关口有天然的地理优势,离襄樊和京兆这两个战略重镇要近很多。但长时间的绝对优势让蜀国对形势产生了误判,铺路显得有些随意,而吴国则在关口开放的当天白天和夜里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组织效率,在路远人少的情况下,硬是先一步铺路到了襄樊,并在襄樊解锁的第一时间发起了攻城。虽然在蜀国的绝对人数骚扰下,第一次攻城失败了,但当天下午,在蜀国以为吴国因为之前攻城耗尽了器械而不会这么快再次攻城的情况下,吴国又一次用刚刚生产出的十来辆投石车迅速拿下了襄樊,打了蜀国一个措手不及。这次襄樊之战的失利给蜀国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他们可能也没想到,被压着打了一个月的吴国怎么还有士气和实力反扑,并且还打赢了。拿下襄樊后,地利来到了吴国这边,在蜀国拿下平阳挺进长安时,吴国先手封锁了蜀国赤壁北渡口通往京兆的必经之路,并且在攻城debuff的加持下,不算轻松的拿下了京兆。
此时的长安还没有解锁,蜀国已经率先铺路到了长安做好了攻城准备,并且朝着洛阳开始铺路。吴国因为京兆距离洛阳非常近的原因,拿下京兆后就迅速铺路到了洛阳,并马上向长安铺路。吴蜀双方在司隶围绕着哨塔攻防布局,而随着长安解锁的时间到来,两国也迎来了一赛季战争的最重要的转折点。彼时蜀国没有想到的是,吴国的目标其实从来都不是长安。吴国通过连夜快速铺路,利用蜀国的大意拿下了襄樊和京兆,这是前不久蜀国刚刚收到的教训。所以当吴国往长安迅速铺路摆出一副要和蜀国争夺长安的姿态时,蜀国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被司隶的哨塔攻防战吸引了,完全没有注意到,在长安即将解锁的当天上午,吴国已经有一路哨塔悄无声息的铺到了长沙。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醉翁之意不在酒。蜀国提前集结了大部队,在长安解锁的第一时间对长安宣战了,在攻城准备的一分钟里,当吴国看到蜀国已经大规模领用了投石车后,立刻对长沙宣战。蜀国蒙了,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时候如果蜀国集中所有力量先拿下长安,再全力回防长沙,凭借绝对的人数和高端战力的全面优势,结局还未可知。但蜀国内部产生了分歧,有部分高战选择派主力部队回防,其他人继续攻打长安,蜀国一直顺风顺水每次靠人数轻松碾压而疏于指挥的隐患也暴露了出来。回防的高战在吴国提前做好的充分准备面前没掀起多大的浪花,十辆左右的弩车集火成了陆续回来防守的高战队伍的噩梦,吴国在几乎没有付出什么代价的情况下守住了蜀国的第一波回防。而蜀国在长安的攻城也出现了重大失误,由于长安的守军比当时玩家等级高出不少,在一部分高战主力回防长沙的情况下,蜀国又急于拿下长安,于是本来应该机动护卫投石车的队伍有一部分也领用了器械,在一波守军出击的过程中,几乎所有投石车被团灭了。接下来蜀国的行动再一次暴露了指挥效率低下的弱点,玩家的队伍陆续复活后,没有第一时间集结,而是陆续上去清理守军,造成了不少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最终的结果,蜀国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在攻城时间即将结束的时候勉强拿下了长安,长沙易主。
回头再看一下这场战役,之所以吴国能以弱胜强拿下长沙,除了吴国的布局和对对手心理的把握外,运气因素也不少。之前吴国在襄樊和京兆争夺上占了先手,才有可能对长安施压,其实就算吴国真的铺到了长安,也是不太可能在蜀国的手里抢到城池。之前的襄樊和京兆吴国都是借着攻城时对手的debuff才勉强拿下,甚至在攻打襄樊时,蜀国顶着debuff还让吴国失败了一次。而蜀国是早早铺到长安的,如果双方一起宣战,蜀国没有debuff的情况下吴国是毫无疑问会被全面碾压的。而蜀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被吴国明修栈道的行为牵扯了几乎所有注意力,完全没有注意到长沙那边才是吴国的战略意图所在。而吴国为了达成这个难度极大的战略目标,细节上也提前做了很多准备。首先盟里有蜀国的细作这一点是基本确认了的,所以吴国在发通知邮件时只说了时间和有关键战役,特意忽略了战略目标,让盟里很多人都以为目标是长安。其次,吴国确定不是细作的老玩家们单独拉了小组并且私聊通知了目标,并于前一天晚上陆续把队伍都派去了长沙附近的哨塔驻守,并互相提醒,在地图上根本看不到暴露在外的队伍。最后,宣战长沙的时机选在了蜀国大部分人已经领用了攻城器械之后,而不是对手宣战的第一时间就宣战,这样让对手骑虎难下,无法第一时间放弃攻城来回防。加上蜀国一直被司隶的哨塔攻防战吸引,整个上午幸运的没有一个人注意到长沙多出的哨塔,蜀国一直顺风顺水疏于指挥,而吴国在长时间的逆风拉扯中,留下的玩家基本都能做到令行禁止,指挥效率极高,诸多因素合在一起才造就了这一场很难复制的胜利。
即使是这场战役胜利了,蜀国依然是绝对的优势,如果让蜀国建好哨塔宣战长沙,长沙绝对会再次易主。但接下来吴国再次体现出了逆风局必备的坚韧顽强的素养,对长沙附近的哨塔严防死守,不论蜀国半夜还是清晨建造哨塔都会有人第一时间通报,并组织高战先手拆除。战役的失利和对组织者的不满引起了蜀国的内讧,玩家弃坑了一批,退盟另起炉灶了几个,剩下的玩家也是信心全无,在后来象征性的打了几次司隶内洛阳附近的哨塔攻防战后彻底躺平放弃了洛阳的争夺,自此形势逆转,蜀国大势已去。
再往后吴国继续布局洛阳,毫无悬念的拿下,并继续联合魏国蚕食蜀国的城池,最后在赛季结束前把魏国和蜀国剩下的玩家全部收入吴国,除了蜀国战败后退盟一直无差别炸矿的几个跳梁小丑。自此,乾坤归位,天下大定。
一赛季临近尾声,回看整个赛季,吴国的玩家靠着从不放弃的坚持笑到了最后,逆境的隐忍和团队的团结是翻盘的关键。新赛季在即,此篇战记献给那些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和即使输了也还守着底线的部分曾经的对手如今新的队友,征途仍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一赛季临近尾声,各区争霸也基本进入收官阶段,此文谨为本区一赛季战记,也为了感谢奉献了这一系列战役的战友和对手。出于安全考虑,区服就不公布了。
开局,笔者随机选择了吴国。虽有一代的指引在前,但毕竟是新游,各国玩家都在探索各种功能和被各种bug恶心的死去活来中平稳发育。作为战争的第一阶段,和平发育是当时的主旋律。虽然世界频道偶尔也发生各种口角,抢要塞时也会发生小规模的摩擦,但三个国家整体上还是比较克制的。
每个国家都有一个最强势的军团脱颖而出,由于玩家稀少,没费什么力气就吸纳了本国几乎所有活跃玩家,国内的纷争还没开始就销声匿迹。各国的最强军团都在紧罗密布的攻占关外的中立城,攻城的速度因为各国采取的策略不同和玩家人数的不同这时候出现了差别。三国中,吴国是对游戏各种规则研究测试最深入的,通过不建或只建很少的哨塔和每次重新建造大营的方式,攻城速度暂时排名第一;蜀国是人数最多的,这也在预料之中,毕竟这游戏的名字带有很强烈的引导性,打城速度排名第二;魏国人数最少,暂时排名第三。这个排名也给吴国的玩家带来了错觉,误以为本国玩家数即使没有超过蜀国也至少是持平的,加上当时充值最多战力最高的玩家也在吴国,加上新游戏其他玩家不怎么会搭配队伍,而吴国在大佬带领下在几次小冲突中占了上风,使得当时吴国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误判。是的,吴国有点飘了。加上蜀国也被吴国的气势所慑,加上局部战局不利,对形势也做出了跟吴国一样的误判。虽然笔者一直在提醒当时的盟主和大佬,蜀国实力比估计的要强的多,但基本没什么作用。
随着各国玩家熟悉了游戏机制,积累了更多资源和武将,并且大部分玩家初步掌握了搭配队伍的技术后,形势渐渐变得微妙起来。吴国的万氪大佬慢慢发现自己的队伍已经很难再做到低损一穿多了。战争的第一个转折点发生在开服后第三周左右。彼时各个关隘已经解锁,各国都第一时间占领关隘并向着第二个州府快速铺路。这时候蜀国人多的优势就充分体现出来了,铺路的速度比吴国快了差不多一倍。吴国因为距离近的缘故,先铺路到了长沙并继续建防守哨塔,希望能在长沙争夺战中获得先手。毫无意外的,第一次吴蜀的大规模战役,长沙哨塔攻防战开始了。这场作为一赛季战争的第一个转折点的战役结束的出奇的快,蜀国率先建好了前线接壤的哨塔,并以碾压的姿态打退了吴国守塔的所有队伍。吴国被打蒙了,蜀国自己也很意外。战斗开始前,两国都觉得这会是一场势均力敌的龙争虎斗,结果没有想到蜀国的优势如此之大。从战前布局上,吴国是占据优势的。天时在吴一方,吴国率先铺到了长沙并开始建立防线;地利也在吴国一方,吴国作为前线基地的城池离攻防战的哨塔距离更近一点。但最关键的人和在蜀一方,蜀国的人实在太多了,从氪金玩家到普通玩家全面领先,吴国迅速溃败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赛季的第二个关键战役马上到来,长沙争夺战。作为第一次战役失利的代价,吴国不但失去了所有防御哨塔,也失去了一个关键的战友,榜一大佬退游了。好在大佬很局气,临走前把自己的账号给了盟里的一位战友,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吴国迅速调整了心态,并且对局势迅速做出了新的判断,在最短的时间里跟比较佛系的魏国达成了同盟,蜀国和吴魏联军的第一次碰撞一触即发。这场战役从长沙城解锁开始,到蜀国奠定胜局只用了五分钟,蜀国以远远超过吴魏两国玩家总和的人数又一次轻松获胜,过程中投石车都没怎么损失,接下来吴魏联军虽然又集结组织了几波攻势,但比起第一波要差不少,不出意外的全部失败。长沙争夺战以蜀国完胜告终,自此蜀国开始了强势的争霸之路。
蜀国在拿到长沙后,一路高歌猛进,紧接着又拿下天水,并封锁了几乎所有通往洛阳的渡口和关隘,企图阻止吴魏两国进入司隶,而吴国在渡口和关隘附近一直在跟蜀国打着游击。长期的两线作战和多线被骚扰不断消耗着蜀国玩家的热情,而通往洛阳的渡口和关隘开放还有好几天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蜀国玩家的流失速度明显超过了吴魏两国,蜀国的玩家数从远超吴魏总和慢慢变成了多出不到一半。在渡口开放前两天,吴国除了进行多线骚扰拆哨塔断路外,也打通并占领了赤壁东渡口和武关的必经之路,并在开放前铺到了渡口和关隘前。
司隶渡口关隘解封,蜀国吴国都第一时间占领关口并向司隶内城市铺路。蜀国占领的关口有天然的地理优势,离襄樊和京兆这两个战略重镇要近很多。但长时间的绝对优势让蜀国对形势产生了误判,铺路显得有些随意,而吴国则在关口开放的当天白天和夜里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组织效率,在路远人少的情况下,硬是先一步铺路到了襄樊,并在襄樊解锁的第一时间发起了攻城。虽然在蜀国的绝对人数骚扰下,第一次攻城失败了,但当天下午,在蜀国以为吴国因为之前攻城耗尽了器械而不会这么快再次攻城的情况下,吴国又一次用刚刚生产出的十来辆投石车迅速拿下了襄樊,打了蜀国一个措手不及。这次襄樊之战的失利给蜀国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他们可能也没想到,被压着打了一个月的吴国怎么还有士气和实力反扑,并且还打赢了。拿下襄樊后,地利来到了吴国这边,在蜀国拿下平阳挺进长安时,吴国先手封锁了蜀国赤壁北渡口通往京兆的必经之路,并且在攻城debuff的加持下,不算轻松的拿下了京兆。
此时的长安还没有解锁,蜀国已经率先铺路到了长安做好了攻城准备,并且朝着洛阳开始铺路。吴国因为京兆距离洛阳非常近的原因,拿下京兆后就迅速铺路到了洛阳,并马上向长安铺路。吴蜀双方在司隶围绕着哨塔攻防布局,而随着长安解锁的时间到来,两国也迎来了一赛季战争的最重要的转折点。彼时蜀国没有想到的是,吴国的目标其实从来都不是长安。吴国通过连夜快速铺路,利用蜀国的大意拿下了襄樊和京兆,这是前不久蜀国刚刚收到的教训。所以当吴国往长安迅速铺路摆出一副要和蜀国争夺长安的姿态时,蜀国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被司隶的哨塔攻防战吸引了,完全没有注意到,在长安即将解锁的当天上午,吴国已经有一路哨塔悄无声息的铺到了长沙。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醉翁之意不在酒。蜀国提前集结了大部队,在长安解锁的第一时间对长安宣战了,在攻城准备的一分钟里,当吴国看到蜀国已经大规模领用了投石车后,立刻对长沙宣战。蜀国蒙了,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时候如果蜀国集中所有力量先拿下长安,再全力回防长沙,凭借绝对的人数和高端战力的全面优势,结局还未可知。但蜀国内部产生了分歧,有部分高战选择派主力部队回防,其他人继续攻打长安,蜀国一直顺风顺水每次靠人数轻松碾压而疏于指挥的隐患也暴露了出来。回防的高战在吴国提前做好的充分准备面前没掀起多大的浪花,十辆左右的弩车集火成了陆续回来防守的高战队伍的噩梦,吴国在几乎没有付出什么代价的情况下守住了蜀国的第一波回防。而蜀国在长安的攻城也出现了重大失误,由于长安的守军比当时玩家等级高出不少,在一部分高战主力回防长沙的情况下,蜀国又急于拿下长安,于是本来应该机动护卫投石车的队伍有一部分也领用了器械,在一波守军出击的过程中,几乎所有投石车被团灭了。接下来蜀国的行动再一次暴露了指挥效率低下的弱点,玩家的队伍陆续复活后,没有第一时间集结,而是陆续上去清理守军,造成了不少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最终的结果,蜀国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在攻城时间即将结束的时候勉强拿下了长安,长沙易主。
回头再看一下这场战役,之所以吴国能以弱胜强拿下长沙,除了吴国的布局和对对手心理的把握外,运气因素也不少。之前吴国在襄樊和京兆争夺上占了先手,才有可能对长安施压,其实就算吴国真的铺到了长安,也是不太可能在蜀国的手里抢到城池。之前的襄樊和京兆吴国都是借着攻城时对手的debuff才勉强拿下,甚至在攻打襄樊时,蜀国顶着debuff还让吴国失败了一次。而蜀国是早早铺到长安的,如果双方一起宣战,蜀国没有debuff的情况下吴国是毫无疑问会被全面碾压的。而蜀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被吴国明修栈道的行为牵扯了几乎所有注意力,完全没有注意到长沙那边才是吴国的战略意图所在。而吴国为了达成这个难度极大的战略目标,细节上也提前做了很多准备。首先盟里有蜀国的细作这一点是基本确认了的,所以吴国在发通知邮件时只说了时间和有关键战役,特意忽略了战略目标,让盟里很多人都以为目标是长安。其次,吴国确定不是细作的老玩家们单独拉了小组并且私聊通知了目标,并于前一天晚上陆续把队伍都派去了长沙附近的哨塔驻守,并互相提醒,在地图上根本看不到暴露在外的队伍。最后,宣战长沙的时机选在了蜀国大部分人已经领用了攻城器械之后,而不是对手宣战的第一时间就宣战,这样让对手骑虎难下,无法第一时间放弃攻城来回防。加上蜀国一直被司隶的哨塔攻防战吸引,整个上午幸运的没有一个人注意到长沙多出的哨塔,蜀国一直顺风顺水疏于指挥,而吴国在长时间的逆风拉扯中,留下的玩家基本都能做到令行禁止,指挥效率极高,诸多因素合在一起才造就了这一场很难复制的胜利。
即使是这场战役胜利了,蜀国依然是绝对的优势,如果让蜀国建好哨塔宣战长沙,长沙绝对会再次易主。但接下来吴国再次体现出了逆风局必备的坚韧顽强的素养,对长沙附近的哨塔严防死守,不论蜀国半夜还是清晨建造哨塔都会有人第一时间通报,并组织高战先手拆除。战役的失利和对组织者的不满引起了蜀国的内讧,玩家弃坑了一批,退盟另起炉灶了几个,剩下的玩家也是信心全无,在后来象征性的打了几次司隶内洛阳附近的哨塔攻防战后彻底躺平放弃了洛阳的争夺,自此形势逆转,蜀国大势已去。
再往后吴国继续布局洛阳,毫无悬念的拿下,并继续联合魏国蚕食蜀国的城池,最后在赛季结束前把魏国和蜀国剩下的玩家全部收入吴国,除了蜀国战败后退盟一直无差别炸矿的几个跳梁小丑。自此,乾坤归位,天下大定。
一赛季临近尾声,回看整个赛季,吴国的玩家靠着从不放弃的坚持笑到了最后,逆境的隐忍和团队的团结是翻盘的关键。新赛季在即,此篇战记献给那些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和即使输了也还守着底线的部分曾经的对手如今新的队友,征途仍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