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今日苍南 2021-4-7期 一个奇异的地名和一个少见的姓氏 陈如亮
篆刻师褚茂团打来电话,说石砰内湖鸳鸯井自然村山后的一座古墓,因168公路途经,村干部认为此墓为石砰褚家所有,让褚家人过来看下。茂团随褚氏族人到达现场,经辨认,墓碑上有个姓名“日章”和褚氏一位先人同名,但墓碑上“日章”的妻子姓氏及儿子姓名和族谱上不同,茂团手机上向我询问并发来微信相片,我放大相片观看,蓦然想到墓碑下方一般都写有“某公之墓”,便叫茂团再往下挖。果然,墓碑仍有一半埋于泥土里,此墓碑竟然长约一米,墓碑下方刻着“柯公墓”,此墓是柯家人所有,不是褚家的。茂团仔细辨认墓碑上的字,却有了意外收获。墓碑右方刻的字是“乾隆甲辰年阳月立此碑”,左方刻有“平邑廿三都石砰乌洋井”字样。乾隆甲辰年是1784年,距今237年,石碑上的“乌洋井”地名是目前发现的鸳鸯井自然村另外叫法的最早物证。
石砰文人褚坚老师曾经写过一篇《石砰有个地名不叫“乌烟井”应叫“鸳鸯井”》文章,对鸳鸯井地名进行了论证。鸳鸯井自然村内有一口老井,井旁有座保存完好的老宅,老宅内住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楮坚到现场后,老人向他讲了一个上代流传下来的故事:“很久以前,这口水井刚刚打成时,每天早晨有一对相亲相爱的鸳鸯来水井戏水。人们看到这对鸳鸯如此恩爱,都不忍心打扰他们。于是,形成不成文的约定,每天早晨要等这对鸳鸯戏水完毕才可挑水洗衣等。居住在井边的一位漂亮女孩与住在后山上的一位贫穷小伙相爱,女孩父母嫌小伙家太穷而坚决反对,结果发生男女双双跳海殉情的悲剧。自从悲剧发生后,这对恩爱的鸳鸯再也没有出现了。人们为了纪念这对鸳鸯,就把此井称为“鸳鸯井”,同时鸳鸯井也成为此处地名。
传说终究是传说,整个金乡境内,很少有鸳鸯出现,即使古代生态好,有鸳鸯,也是栖息在湖泊和沼泽地带,不会长时间停留在水井里,要是在水井戏水,恐怕会被村民抓走了。
现在本地人,一般称此地为“乌烟井”,“乌烟”就是鸦片的俗名,有人猜测此处曾经种植罂粟,但询问本地人,都肯定地回答,此地历史上从无种植罂粟。此次柯氏墓碑的发现,显示“鸳鸯井”、“乌烟井”可能都是“乌洋井”的谐音变化,据当地村民介绍,离“鸳鸯井”水井不远处,还有一个地名叫“垟心”。石砰内湖四面环山,只有一个口通向大海,之所以称为“内湖”,世代传说远古时此处是大湖泊,后来地质变化,湖水流干,成为滩涂,再后成为垟地。村民刘维采介绍,此处地挖下去,泥土是乌黑色的。
可以推想,墓碑上的“洋”字应该是“垟”字错写,此地垟土乌黑色,又恰有一口长年不断水的好井,故被称为“乌垟井”。
为了获取更多资料,我想寻找墓碑主人柯公的故事,经查询,石砰片区已无柯姓,金乡镇柯姓也极少,只问到西门大街有户人家姓柯。
百度了一下柯姓,也是比较古老的姓氏,在宋版《百家姓》排第164位。人口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西南、西北、东北各地。2013年有数据综合分析,柯姓人口总数106万,全国排名145位。应该说全国范围,柯姓不算少,但在金乡境内,确属少见,我找到了西门大街的柯昌相,他拿出族谱,说祖上从舥艚迁到金乡,目前金乡镇柯姓只有他一户。据了解,金乡镇另有两位女性柯姓,都是外地嫁入的。查看《柯氏族谱》得知,苍南柯姓分东山头、朱家站、舥艚等三派,从福建迁入,迁入时间不详,仔细核对“乌洋井”柯公墓碑上名字,族谱内查无相对之人。两百多年前“乌洋井”一米多长的柯公墓碑,在长度上甚少相匹敌的,墓体建筑在当时也是不错的,想不到如今已查无后裔,但也为当地留下一个历史地名见证,这应该是柯公所预料不到的了。
篆刻师褚茂团打来电话,说石砰内湖鸳鸯井自然村山后的一座古墓,因168公路途经,村干部认为此墓为石砰褚家所有,让褚家人过来看下。茂团随褚氏族人到达现场,经辨认,墓碑上有个姓名“日章”和褚氏一位先人同名,但墓碑上“日章”的妻子姓氏及儿子姓名和族谱上不同,茂团手机上向我询问并发来微信相片,我放大相片观看,蓦然想到墓碑下方一般都写有“某公之墓”,便叫茂团再往下挖。果然,墓碑仍有一半埋于泥土里,此墓碑竟然长约一米,墓碑下方刻着“柯公墓”,此墓是柯家人所有,不是褚家的。茂团仔细辨认墓碑上的字,却有了意外收获。墓碑右方刻的字是“乾隆甲辰年阳月立此碑”,左方刻有“平邑廿三都石砰乌洋井”字样。乾隆甲辰年是1784年,距今237年,石碑上的“乌洋井”地名是目前发现的鸳鸯井自然村另外叫法的最早物证。
石砰文人褚坚老师曾经写过一篇《石砰有个地名不叫“乌烟井”应叫“鸳鸯井”》文章,对鸳鸯井地名进行了论证。鸳鸯井自然村内有一口老井,井旁有座保存完好的老宅,老宅内住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楮坚到现场后,老人向他讲了一个上代流传下来的故事:“很久以前,这口水井刚刚打成时,每天早晨有一对相亲相爱的鸳鸯来水井戏水。人们看到这对鸳鸯如此恩爱,都不忍心打扰他们。于是,形成不成文的约定,每天早晨要等这对鸳鸯戏水完毕才可挑水洗衣等。居住在井边的一位漂亮女孩与住在后山上的一位贫穷小伙相爱,女孩父母嫌小伙家太穷而坚决反对,结果发生男女双双跳海殉情的悲剧。自从悲剧发生后,这对恩爱的鸳鸯再也没有出现了。人们为了纪念这对鸳鸯,就把此井称为“鸳鸯井”,同时鸳鸯井也成为此处地名。
传说终究是传说,整个金乡境内,很少有鸳鸯出现,即使古代生态好,有鸳鸯,也是栖息在湖泊和沼泽地带,不会长时间停留在水井里,要是在水井戏水,恐怕会被村民抓走了。
现在本地人,一般称此地为“乌烟井”,“乌烟”就是鸦片的俗名,有人猜测此处曾经种植罂粟,但询问本地人,都肯定地回答,此地历史上从无种植罂粟。此次柯氏墓碑的发现,显示“鸳鸯井”、“乌烟井”可能都是“乌洋井”的谐音变化,据当地村民介绍,离“鸳鸯井”水井不远处,还有一个地名叫“垟心”。石砰内湖四面环山,只有一个口通向大海,之所以称为“内湖”,世代传说远古时此处是大湖泊,后来地质变化,湖水流干,成为滩涂,再后成为垟地。村民刘维采介绍,此处地挖下去,泥土是乌黑色的。
可以推想,墓碑上的“洋”字应该是“垟”字错写,此地垟土乌黑色,又恰有一口长年不断水的好井,故被称为“乌垟井”。
为了获取更多资料,我想寻找墓碑主人柯公的故事,经查询,石砰片区已无柯姓,金乡镇柯姓也极少,只问到西门大街有户人家姓柯。
百度了一下柯姓,也是比较古老的姓氏,在宋版《百家姓》排第164位。人口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西南、西北、东北各地。2013年有数据综合分析,柯姓人口总数106万,全国排名145位。应该说全国范围,柯姓不算少,但在金乡境内,确属少见,我找到了西门大街的柯昌相,他拿出族谱,说祖上从舥艚迁到金乡,目前金乡镇柯姓只有他一户。据了解,金乡镇另有两位女性柯姓,都是外地嫁入的。查看《柯氏族谱》得知,苍南柯姓分东山头、朱家站、舥艚等三派,从福建迁入,迁入时间不详,仔细核对“乌洋井”柯公墓碑上名字,族谱内查无相对之人。两百多年前“乌洋井”一米多长的柯公墓碑,在长度上甚少相匹敌的,墓体建筑在当时也是不错的,想不到如今已查无后裔,但也为当地留下一个历史地名见证,这应该是柯公所预料不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