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日出山城
前面的路因山体滑坡被阻断,凡是北上的行者,不得不另换途径,向东渡河,再走陆路前往长安方向。然而渡河后,相邻的那个县城便是日出山城。
红河村一役后,宁大妈带着刚出生的宁采臣,一路跋山涉水,风尘仆仆满面风霜,最后落户于日出山城。
这个地名对七夜金光来说都不陌生,一时间两人心思各异。
率先慢悠悠开口的是金光,“你的弟弟,那个宁采臣应该还住在那边吧。”下了渡船,脚踏实地,他远眺东方,此时刚到傍晚,正是金乌西坠的时候,天色略显昏黄,天际云彩染上了胭脂色,那座依山而建的小城正有数户人家冒出青白青白的寥寥炊烟。
随后他转眸凝视七夜,“我真好奇,他现在是个什么模样。”
他是真的想知道,如今十九年过去,这对一母同胞的兄弟又会有怎样的际遇?他们原本的人生走向是截然不同的,偏偏又有宿命纠缠。
对于不怀好意的话,七夜不想回应,他只是迟疑与沉默,心里有去见一面的想法,却又不想扰了对方的平静生活。
发现小魔头一如既往的优柔寡断,金光顿觉无趣,正当他拿出水囊,轻抿一口。那边陷入纠结挣扎的七夜终于有了主意,成功甩锅,“既然你如此好奇,不如去看一看,想来他至少过得比你我都自由。”
眼尾抽跳,金光表情不太对。
七夜迈步时,似乎感到奇怪,提醒道:“天快黑了。”言下之意便是该由他控制行动了。
金光登时心中气闷,冷冷撇过头去。
岁月无情不饶人,哪怕岁月是把杀猪刀。许多人身上的某些特质是一辈子也不会变的。
穿着一身松松垮垮的长衫,将近不惑的宁采臣背着书篓,由北方缓慢出现。他的身材变化不算大,样貌多了些少时不曾有的沧桑,由于蓄须的缘故,瞧着大约是三十多岁,稳重憔悴了许多,不过那股子呆书生的迂腐味儿并未散去。
紧紧背带,宁采臣望着他的家乡,站在日出山城的城门,出了口长气,感慨道:“可算是回来了。”
“宁夫子,回来啦?”
路过的扛着锄头的庄稼汉,与他相熟,打着招呼。
“有劳陈兄弟挂念,”宁采臣赶紧作揖感激。
被称作陈兄弟的汉子哈哈大笑,与他同路的还有两人笑着说宁夫子太过客气,还询问他什么时候重新开私塾。
宁采臣早有打算,便直接道:“今年不会了,游学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小生有信心,明年定能高中,届时再办书塾。”
那陈兄弟表情有些复杂。努力考科举考了十几年,而且一直不续弦娶妻,论这份执着的毅力,庄稼汉子确实无法理解。
“对了。”陈兄弟忽然想到什么,“说来也巧,宁夫子你家前日来了两位客人,我们说你赶考游学几月,不知道啥时候回来,他们依旧不离开,还一直在后山等着嘞。”
客人?宁采臣微微睁大眼,十分迷茫。
远处青山翠绿,连绵起伏,眺望而去,视野开阔,宽广无垠,仿佛能让一切烦恼都显得渺小,然而近处的坟茔却拉回一切思绪。两口子的合葬冢,狭小又寒酸,仅仅是个大土堆,野蛮生长的杂草更是几乎到了墓碑的腰际,大约有很长时间无人来扫墓了。
旁边还有两座小的,左边的碑上刻着‘亡妻宁氏小倩’的几个字样,右边的则是‘故先兄宁氏长子宁七夜’的墓碑,原本鲜红的文字早已褪色,变得斑驳,充满岁月流逝的无情。
七夜认认真真扫地拔草,将坟墓顶上的石块垒得整齐,全程一言不发,等清理干净,他就在墓前跪了一天一夜。
他的心好痛,如同被千把锋利的刀刃反复切剁,痛得连手指都在发抖,不知不觉间竟把地面抠出了几道深深的抓痕。都说魔心永不会疼,明明他的身体里全是充盈的魔气,可他还像普通的血肉之躯,连呼吸都带着一抽一抽的疼。
害死未曾蒙面的生身父亲,七夜充满愧疚,害死精神状态不佳的生身母亲,七夜恨不得自戕谢罪。倘若不是他的这幅命格,宁家本该夫妻和美,子孙满堂。
七夜俯下身,重重的以额抵地,等再直起身时,不见半点泪光。
父母在天有灵,想必不愿见到无用的落泪忏悔。
天渐渐有了一丝丝光亮,万物慢慢从黑夜中显露出来,迷迷蒙蒙不算真切。
金光远远打量那个腰背挺直的背影,莫名有种似曾相识。他的表情不再冷硬得无懈可击,目光刹那变得悠远缥缈,借由七夜的身躯,穿过光阴,见到了在玄心祖师爷牌位前不断磕头叩拜的自己。
真是可笑,他二人身居正魔两道,竟会有这种离奇的相似。
夜间的山路并不好走,宁采臣提着灯笼,走得气喘吁吁。他的邻居说那两人进山扫墓一直未归,他就忍不住担心出事。
“也不知道这两位到底是谁,明明我没有什么朋友啊。”
说来惭愧,宁采臣交友能力十分欠缺,泛泛之交倒有一些,知根知底的交心过命朋友却已经多年不曾遇见了。
带着疑惑,他嘀咕完,继续迈步,等到天将明时,才终于抵达目的地。
模模糊糊瞧见跪着的轮廓,骇了一跳,大晚上的谁会跪在自己爹娘墓前啊?千万不要是谁认错墓碑了。
宁采臣快步走近,忍不住出声道:“兄台,你——”
此时此刻,晨雾散尽,他终于看清了大概,那道清瘦有力的背影愈发显得清晰,微微卷曲披散的黑发,还有那种让他觉得压抑的魔道气息。
话声戛然而止,最初的一瞬间,宁采臣脑海是空白的。他的手剧烈颤抖,提着的灯笼落地,咕噜噜滚进草丛。
自打母亲去世,世间唯一的血亲便剩下同胞兄长。
等那位兄长死了,从此往后,他在这个人间,再无血脉亲缘。
宁采臣不敢去回忆那年元宵,充满血腥与苦痛别离的夜晚。一夕之间,至亲至爱都没了,给他留下的除了一具尸首,再无其他,后来在爹娘旁边给兄长立坟建冢,只能放空棺,立衣冠冢。
他从此不敢过元宵节,因为瞧着别人家团团圆圆,只有他形单影只。
宁采臣发出的动静,惊醒了两个陷入回忆的人。
七夜扭过头,表情多了几分错愕,他慢慢站起身,有些迟疑,实在是时间在宁采臣身上刻下太多痕迹,他险些认不得眼前之人。
深呼吸两口,宁采臣勉强不再哆嗦,呼吸稍微均匀几分,他不知道是激动还是紧张,思前想后好半响,才磕磕绊绊地问:“你还活着吗?”
七夜没想到他会这般询问,愣了下,才点头。
“活着你怎么不回来祭奠爹娘?为什么要等十九年?”宁采臣忽然开始大吼大叫,早先的书生修养全没了,现在要不是脑子里还有一根弦控制理智,恐怕已经冲上去用力捶一拳。
紧接着心中涌出个恐怖的念头,宁采臣面色青白又问:“你是不是还想灭世?”
七夜摇头。如故人所说,他后悔了,他其实那年就后悔了,只不过天魔冲七煞的怨气影响心智,唯余疯狂的恨意叫嚣着复仇,直至最终一切都无法挽回。
嘴唇抖了抖,宁采臣哇地一声哭了出来,越哭越伤心,由于过度悲伤,还打起了嗝。
另外两人:“……”
怎么还是老样子?
前面的路因山体滑坡被阻断,凡是北上的行者,不得不另换途径,向东渡河,再走陆路前往长安方向。然而渡河后,相邻的那个县城便是日出山城。
红河村一役后,宁大妈带着刚出生的宁采臣,一路跋山涉水,风尘仆仆满面风霜,最后落户于日出山城。
这个地名对七夜金光来说都不陌生,一时间两人心思各异。
率先慢悠悠开口的是金光,“你的弟弟,那个宁采臣应该还住在那边吧。”下了渡船,脚踏实地,他远眺东方,此时刚到傍晚,正是金乌西坠的时候,天色略显昏黄,天际云彩染上了胭脂色,那座依山而建的小城正有数户人家冒出青白青白的寥寥炊烟。
随后他转眸凝视七夜,“我真好奇,他现在是个什么模样。”
他是真的想知道,如今十九年过去,这对一母同胞的兄弟又会有怎样的际遇?他们原本的人生走向是截然不同的,偏偏又有宿命纠缠。
对于不怀好意的话,七夜不想回应,他只是迟疑与沉默,心里有去见一面的想法,却又不想扰了对方的平静生活。
发现小魔头一如既往的优柔寡断,金光顿觉无趣,正当他拿出水囊,轻抿一口。那边陷入纠结挣扎的七夜终于有了主意,成功甩锅,“既然你如此好奇,不如去看一看,想来他至少过得比你我都自由。”
眼尾抽跳,金光表情不太对。
七夜迈步时,似乎感到奇怪,提醒道:“天快黑了。”言下之意便是该由他控制行动了。
金光登时心中气闷,冷冷撇过头去。
岁月无情不饶人,哪怕岁月是把杀猪刀。许多人身上的某些特质是一辈子也不会变的。
穿着一身松松垮垮的长衫,将近不惑的宁采臣背着书篓,由北方缓慢出现。他的身材变化不算大,样貌多了些少时不曾有的沧桑,由于蓄须的缘故,瞧着大约是三十多岁,稳重憔悴了许多,不过那股子呆书生的迂腐味儿并未散去。
紧紧背带,宁采臣望着他的家乡,站在日出山城的城门,出了口长气,感慨道:“可算是回来了。”
“宁夫子,回来啦?”
路过的扛着锄头的庄稼汉,与他相熟,打着招呼。
“有劳陈兄弟挂念,”宁采臣赶紧作揖感激。
被称作陈兄弟的汉子哈哈大笑,与他同路的还有两人笑着说宁夫子太过客气,还询问他什么时候重新开私塾。
宁采臣早有打算,便直接道:“今年不会了,游学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小生有信心,明年定能高中,届时再办书塾。”
那陈兄弟表情有些复杂。努力考科举考了十几年,而且一直不续弦娶妻,论这份执着的毅力,庄稼汉子确实无法理解。
“对了。”陈兄弟忽然想到什么,“说来也巧,宁夫子你家前日来了两位客人,我们说你赶考游学几月,不知道啥时候回来,他们依旧不离开,还一直在后山等着嘞。”
客人?宁采臣微微睁大眼,十分迷茫。
远处青山翠绿,连绵起伏,眺望而去,视野开阔,宽广无垠,仿佛能让一切烦恼都显得渺小,然而近处的坟茔却拉回一切思绪。两口子的合葬冢,狭小又寒酸,仅仅是个大土堆,野蛮生长的杂草更是几乎到了墓碑的腰际,大约有很长时间无人来扫墓了。
旁边还有两座小的,左边的碑上刻着‘亡妻宁氏小倩’的几个字样,右边的则是‘故先兄宁氏长子宁七夜’的墓碑,原本鲜红的文字早已褪色,变得斑驳,充满岁月流逝的无情。
七夜认认真真扫地拔草,将坟墓顶上的石块垒得整齐,全程一言不发,等清理干净,他就在墓前跪了一天一夜。
他的心好痛,如同被千把锋利的刀刃反复切剁,痛得连手指都在发抖,不知不觉间竟把地面抠出了几道深深的抓痕。都说魔心永不会疼,明明他的身体里全是充盈的魔气,可他还像普通的血肉之躯,连呼吸都带着一抽一抽的疼。
害死未曾蒙面的生身父亲,七夜充满愧疚,害死精神状态不佳的生身母亲,七夜恨不得自戕谢罪。倘若不是他的这幅命格,宁家本该夫妻和美,子孙满堂。
七夜俯下身,重重的以额抵地,等再直起身时,不见半点泪光。
父母在天有灵,想必不愿见到无用的落泪忏悔。
天渐渐有了一丝丝光亮,万物慢慢从黑夜中显露出来,迷迷蒙蒙不算真切。
金光远远打量那个腰背挺直的背影,莫名有种似曾相识。他的表情不再冷硬得无懈可击,目光刹那变得悠远缥缈,借由七夜的身躯,穿过光阴,见到了在玄心祖师爷牌位前不断磕头叩拜的自己。
真是可笑,他二人身居正魔两道,竟会有这种离奇的相似。
夜间的山路并不好走,宁采臣提着灯笼,走得气喘吁吁。他的邻居说那两人进山扫墓一直未归,他就忍不住担心出事。
“也不知道这两位到底是谁,明明我没有什么朋友啊。”
说来惭愧,宁采臣交友能力十分欠缺,泛泛之交倒有一些,知根知底的交心过命朋友却已经多年不曾遇见了。
带着疑惑,他嘀咕完,继续迈步,等到天将明时,才终于抵达目的地。
模模糊糊瞧见跪着的轮廓,骇了一跳,大晚上的谁会跪在自己爹娘墓前啊?千万不要是谁认错墓碑了。
宁采臣快步走近,忍不住出声道:“兄台,你——”
此时此刻,晨雾散尽,他终于看清了大概,那道清瘦有力的背影愈发显得清晰,微微卷曲披散的黑发,还有那种让他觉得压抑的魔道气息。
话声戛然而止,最初的一瞬间,宁采臣脑海是空白的。他的手剧烈颤抖,提着的灯笼落地,咕噜噜滚进草丛。
自打母亲去世,世间唯一的血亲便剩下同胞兄长。
等那位兄长死了,从此往后,他在这个人间,再无血脉亲缘。
宁采臣不敢去回忆那年元宵,充满血腥与苦痛别离的夜晚。一夕之间,至亲至爱都没了,给他留下的除了一具尸首,再无其他,后来在爹娘旁边给兄长立坟建冢,只能放空棺,立衣冠冢。
他从此不敢过元宵节,因为瞧着别人家团团圆圆,只有他形单影只。
宁采臣发出的动静,惊醒了两个陷入回忆的人。
七夜扭过头,表情多了几分错愕,他慢慢站起身,有些迟疑,实在是时间在宁采臣身上刻下太多痕迹,他险些认不得眼前之人。
深呼吸两口,宁采臣勉强不再哆嗦,呼吸稍微均匀几分,他不知道是激动还是紧张,思前想后好半响,才磕磕绊绊地问:“你还活着吗?”
七夜没想到他会这般询问,愣了下,才点头。
“活着你怎么不回来祭奠爹娘?为什么要等十九年?”宁采臣忽然开始大吼大叫,早先的书生修养全没了,现在要不是脑子里还有一根弦控制理智,恐怕已经冲上去用力捶一拳。
紧接着心中涌出个恐怖的念头,宁采臣面色青白又问:“你是不是还想灭世?”
七夜摇头。如故人所说,他后悔了,他其实那年就后悔了,只不过天魔冲七煞的怨气影响心智,唯余疯狂的恨意叫嚣着复仇,直至最终一切都无法挽回。
嘴唇抖了抖,宁采臣哇地一声哭了出来,越哭越伤心,由于过度悲伤,还打起了嗝。
另外两人:“……”
怎么还是老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