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论坛吧 关注:73,737贴子:11,463
  • 0回复贴,共1

又到端午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左笔钱诗贵
昨晚就吃到粽子了,味道尚可。
其实明天才是端午节,我这算是提前庆祝一下。
因为打赢了疫情阶段性胜利,今天小区六道门一下子打开了,心情顿时敞亮许多,于是每道门都走一遍,过把瘾再说。
小区封闭五十余天,我几乎足不出户,更是滴酒不沾,反而吃得饱,睡得香。
每天老三样,这话讲了许多次,如同相声演员于谦有"抽烟、喝酒、烫发"三大爱好似的,我是读书、写字、作文一样不可少。
应该是养成习惯了。
看样子我是愚钝型,如此努力却无建树。
别人可以当笑话看,我却不以为然,反而愈发乐在其中。
其实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自娱自乐。
我努力了,开花结果是应该的,但光开花不结果也很正常。
如同端午节到了一样,可以吃粽子,也可以不吃粽子,但并不影响我过节的心情。
弹指一挥间,我已经经历了五十六个端午节了,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孩提时代。
尽管我的家乡背靠花果山,但那时脚下的土地却是贫瘠的,海浪冲击着淤泥,堆积起来大片滩涂,充满了盐碱的土地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除了野草,庄稼是长不出来的。
最喜欢生长在盐碱地里野蛮生长的当数芦苇了,而芦苇叶是包粽子的最佳材料。
老家的芦苇叶又绿、又长、又宽,所包的粽子清香扑鼻,令人食欲大开,为此名气传的很远。
每逢端午节之前,百里之外的老百姓都会赶过来采芦苇叶。
记得奶奶带着我们走亲戚,带去的礼物之一就是芦苇叶。
粽子熟了,扒下的芦苇叶还是不能丢,收集起来继续使用。
因为采芦苇叶不是重活,母亲便把这项任务交给我们弟兄四个,每个人各背一个芦苇编织的篓子,直到采满了才能算完成任务。
弹指一挥间,数十年已经过去了,孩提时代永远定格在记忆之中。
因为工作关系,我长年奔波于各地,导致不少次端午节是在外地度过,虽然朋友热情款待,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心情可以想象到。
吃过午饭,和万总约好,去玉泉寺拜会开渡和尚。
车在山中穿梭,仿佛进入人间仙境。
此玉泉寺已有千年之久,古人题诗不少,比较了一下,还是喜欢白居易所写的诗。
《题玉泉寺》
"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
闲心对定水,清净两无尘。
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
兴尽下山去,知我是谁人。"
开渡和尚是我老朋友,彼此都是爽快人,喝了几杯茶,聊了两件事,便拎着寺里的野树茶和蔬菜,匆匆而去。
万总车开到小区门口,我便下了车,又把六道门轮流走一遍,看到不少人手里拎着粽子,使劲嗅了嗅,可惜没闻着粽味。
唉,要是用老家芦苇叶包的粽子就好了,迎面肯定是香味扑鼻。
于是盘算着给妹妹打个电话,让其留点家乡的粽子,好抽空回去解解馋。
(跪跪日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6-02 23:0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