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吧 关注:26,305贴子:206,779
  • 17回复贴,共1

转: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阶段相适应的初次分配方式. http://www.wyzxwk.com/Article/sichao/2022/06/457808.html


IP属地:湖南1楼2022-06-22 12:15回复
    有人总在想实行按劳分配(或者按劳分配为主体),不是说这种想法不好,而是因为不可能——按劳分配(或者按劳分配为主)不是与市场经济(即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历史条件下(无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者别的什么市场经济都不可能实现)的分配方式。
    企图把按劳分配(或者按劳分配为主)强加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阶段头上,既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也是脱离实践的幻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初次分配中该实行什么样的收益分配方式呢?
    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就是就是新中国经过艰辛的探索所作出的响亮回答(参阅:《【争鸣】: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https://bbs.pinggu.org/jg/kaoyankaobo_kaoyan_1127660_1.html
    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即逐步消灭剥削),才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阶段相适应的初次分配方式。


    IP属地:湖南2楼2022-06-22 13:13
    回复
      从初次分配的角度,楼主提出的方法原则是对的,实践中也是可行的,在资本与劳动要素的分配上,资本承担的风险因素可以一并考虑;同时,还不能忽略资本构成对分配的影响,劳动密集型企业与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差别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分配。再有就是要重视二次分配问题,随着智能化生产模式的到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矛盾会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二次分配会成为社会的主要分配方式。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6-25 14:13
      回复
        @我是谁:
        非常感谢您对“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初次分配方法原则的赞同。
        初次分配的收益分配方式的变革、创新是史无前例的。笔者为杭州国资委的大胆探索尝试叫好,并认为“虽然进行得不一定很顺利(也不知道是否还在进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仅就其能“在分配原则上,明确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可以享有企业收益分配权”而言,相比于收益分配历来与劳动要素毫不相干的资本要素独占收益,无疑在初次分配的收益分配史上开启了伟大变革、创新。


        IP属地:湖南4楼2022-06-26 13:25
        回复
          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发布:经管之家 | 分类:考研
          https://bbs.pinggu.org/jg/kaoyankaobo_kaoyan_1127660_1.html


          IP属地:湖南5楼2022-07-15 10:37
          回复
            【专题讨论】【争鸣】: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盼铁成钢 发表于 2012-7-5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519544-1-1.html
            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一.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二. "允许和鼓励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提出,标志着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理论思想的诞生.
            三.对十五大关于“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不同解读.
            四.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常识去认识和理解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理论思想中的收益.
            五.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是马克思关于逐步完成经济改造,逐步把劳动从劳动资料的权力(奴役)下解放出来,逐步使劳动从经济上获得解放的具体化、中国化.
            六.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是长期探索获得的理论成果.
            七.十六大、十七大为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理论思想成果的应用作出了新的部署.
            八.遗憾与期待.


            IP属地:湖南6楼2022-07-16 10:43
            收起回复
              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盼铁成钢 发表于 2012-7-5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519544-1-1.html
              ……
              “八.遗憾与期待”部分内容摘录:
              ……
              新的“收益分配论”,是中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原本应是指导分配制度改革实践,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础。令人遗憾的是,多年来,这一重要理论成果并未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并遭遇到各种误解、曲解,各种误解、曲解都站在维护资本要素独占全部收益的角度,否认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而我们党自己对这一重要理论成果,既没有形成规范的文字表述,也没有做出进一步的阐述。
              十五大提出的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是全新的“收益分配论”,“收益”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词。十五大提出的是“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而在十六大关于新的分配原则和十七大关于创立、健全新的分配制度的表述中,都没有再出现“收益”这两个字。
              没有形成规范的表述和进一步的阐述,不仅不利于新的理论成果的研究和应用,也为误解、曲解关于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 留下了可乘之机。十八大将于下半年召开,对十八大的期盼:
              期盼: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能得到全党的重视、珍惜!
              期盼:党的十八大对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有更加规范的表述!
              期盼:党的十八大能对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应用于改革实践有新的部署!


              IP属地:湖南7楼2022-07-16 10:46
              回复
                “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论到底是什么货色?
                人民大学原副校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林岗教授2015年在揭示某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按要素贡献参与分配”非常滑稽。
                林刚谈“按要素贡献参与分配”摘录:
                记者:您怎么看待“按要素贡献参与分配”这种说法?
                林岗:生产要素按照贡献大小参与收入分配,这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即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说法。这种理论实际上是非常滑稽的。……
                洋人将它用学术的词语装点起来,就在某些人心目中成了神圣的经济学教义,称为“功能分配理论”。
                企业生产中,机器设备、厂房这些物质形态的资本,离开了人的劳动,自己能够贡献什么?要说劳动工具、机器、厂房、设备等生产资料的贡献,那只是技术上的。但是,收入分配是人和人的社会关系,不是物质生产要素之间的技术关系。实际上,机器等物质资本本身并不参与分配。参与分配的是作为资本所有者的企业主和作为雇佣劳动者的工人。
                ……
                西方主流经济学编出这套理论实际上是想掩盖马克思所说的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对立的利益关系。所以,把资本家对工人的分配问题,通过生产函数变成各种物质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然后再借助这种关系将企业主与工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归结为要素价格的决定问题。这样,实际发生的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剩余价值和利润的真实来源就被掩盖起来了。
                现在,有些人将功能分配理论归入现代经济学,而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归入过时的古典经济学。其实,功能分配理论要早于马克思的理论。其早期形式之一,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批判过的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对这种理论的荒谬,马克思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建议大家有空时读一读。后来,奥地利学派的庞巴维克等人和美国的克拉克又在萨伊的基础上发展出边际生产力论,用意很大程度上是对抗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要素价格理论或功能分配理论现在是标准微观经济学教科书的“标配”,还很有市场。
                现在许多人身受充满马克思所说的“辩护士的坏心恶意”的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之害,不知道这是一个错误的东西。


                IP属地:湖南9楼2022-07-16 10:54
                回复
                  历来重视初次分配中的收益分配,早在建国初期就提出: 收益分配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政策.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1156785-1-1.html


                  IP属地:湖南11楼2022-07-24 10:18
                  收起回复
                    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阶段相适应的初次分配方式.
                    2010年,盼铁成钢就曾以人民网“E两会”4307号提案向“两会”建言:
                    建议:“两会”能重视收益分配制度的创新!
                    期盼“两会”代表、委员们重温15大提出的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和16、17大精神,将变革旧的收益分配方式,创建新的收益分配制度列入会议议题,尽快出台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相关规定,让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通过有中国特色的收益分配方式通过法律、制度体现出来,让广大劳动者通过劳动、勤劳分享发展的成果,让通过劳动、勤劳能致富从梦想逐步变成现实。
                    人民网“E两会”4307号提案 案由(提案主题): 建言2010“两会”:重视收益分配制度的创新!
                    (余略)详见:https://bbs.pinggu.org/thread-737170-1-1.html


                    IP属地:湖南12楼2022-07-28 11:12
                    回复
                      资本,作为“物”,如货币、机器、厂房、设备、原材料……当然都是生产要素,统称为资本要素不是没道理。
                      与“物”相对应的则是“人”即劳动者,如生产经营中的经营管理性劳动、技术工人的操作性劳动、生产经营中的各种辅助性劳动……也都是生产要素,统称为劳动要素。
                      然而,仅仅把资本视为生产要素,只见“物”不见“人”,是很浅薄的。
                      资本,就其社会属性而言,本质上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或者说是生产关系。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是资本剥削劳动而独占收益(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剩余)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
                      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固然必须重视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让其有利可图),但更须见“人”,按照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要求“改造”它,对其进行必不可少的引导、规范、限制,因而必须从收益分配上作出能逐步消灭剥削的有效制度安排,以逐步减轻直至最终消灭剥削,走向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谈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必须的,但避谈乃至讳言为它的剥削设置“红绿灯”,是极不厚道的。


                      IP属地:湖南13楼2022-07-28 13:06
                      回复
                        “收益分配问题乃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政策”。 “逐步而稳妥地提高劳动报酬是正确的,必要的”。“一般的原则是:必须随着生产的增长、劳动效率的发挥和群众的觉悟,逐步而稳妥地提高劳动报酬的比例”。“提高劳动报酬,逐渐减低以至最后完全取消对生产资料的报酬”,“要取决于整个社会生产技术条件的改善和生产的增长水平”。——摘自1953.10.4.中央关于农村合作社收益分配问题的“指示”和1953.12.16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收益分配问题乃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政策”。 15大关于允许和鼓励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提出,标志着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理论思想的诞生,是全新的收益分配论,是与资本要素独占收益有本质区别的收益分配论,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收益分配论,是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走向共同富裕的收益分配论。
                        臭名昭著的“三位一体”的“按要素分配论”,是维护资本要素独占收益的分配论,是掩盖剥削、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的分配论。把15大提出的新的收益分配论 解读为 臭名昭著的“按要素分配论”,不是糊涂就是故意,是对新的收益分配论的严重误解、曲解、污蔑、糟蹋!
                        全新的收益分配论为早就臭名昭著的“三位一体”的“按要素分配论”所取代,这不是一般的“糊涂”,而是涉及大是大非的重大理论问题。


                        IP属地:湖南14楼2022-08-04 09:55
                        回复
                          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阶段的初次分配的收益分配方式。
                          按资分配——资本主义社会(以资为本的市场经济)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扣除”之后,初次分配中,(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所揭示的)资本(要素)独占收益——(当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仍在因袭着的、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的、资本剥削劳动的)等量资本获取等量收益(剩余价值、利润)的收益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社会(以劳为本的非市场经济,即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消亡基础之上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扣除”之后,初次分配中,劳动(要素)独占收益——(并非当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就可以且能够实行的)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收益(没有资本参与收益分配、消灭了剥削的)的收益分配方式。
                          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以资为本的市场经济向以劳为本的非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扣除”之后,初次分配中,劳资共享收益,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步消灭剥削——逐步提高劳动(要素)所得占比直至全部归劳动(要素)所得,逐步削减资本(要素)所得直至最终消除资本(要素)所得的收益分配方式。
                          剥削,分配不公且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的历史现象。消灭剥削,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个只能逐步消灭的历史过程。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搞两极分化的共同富裕之路,必须创建与自身所处历史阶段相适应的、能逐步消灭剥削的初次分配收益分配方式。
                          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新的收益分配论,填补了马克思主义由按资分配向按劳分配过渡的历史阶段的理论空缺,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辛探索取得的成果。
                          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新的收益分配方式,亟待应用于初次分配实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阶段的初次分配相适应的收益分配方式。


                          IP属地:湖南15楼2022-08-20 14:41
                          回复
                            “胖东来”不仅让劳动(要素)分享收益(利润、剩余劳动成果、剩余价值),而且让劳动(要素)分享收益的占比高达95%!这是收益分配史上的伟大革新!这是对旧的、由资本(要素)独占收益的“反叛”!
                            当然,与一切新生事物一样,这一新生事物也必然招致维护旧的收益分配方式者们的“群殴”、“围攻”。


                            IP属地:湖南23楼2024-12-09 13: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