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吧 关注:511贴子:2,421
  • 5回复贴,共1

(跟康有为环游世界)【第七十八站】重过马来西亚槟榔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09年8月16日,康有为再次来到了槟榔屿,从1900年8月10日(见第八站)第一次入住算起,竟已过去近十年。年过五旬的他愈发思念故友起来】
己酉七月朔,重游槟榔屿,自庚子七月望来居,于今五度十年矣
十年来去我堪惊,五酌槟榔屿水清。大地游频经似梦,神州劫后变多更。
归魂缥缈关山黑,身世飘流著述成。蒙难整冠问箕子,陈畴【献谋。 黄人 《<清文汇>序》:“当定鼎之始,山泽遗耉,抱器陈畴,綦多宾服。”】待访可怜生。



IP属地:江西1楼2022-07-14 20:17回复
    惜诵
    西北葡萄熟,东南孔雀飞。翠毛损旷野,美酒对斜晖。
    天马欲腾去,名姝未赎归。故园万花放,可惜老渔矶。
    怀简广文竹居
    名朝亮,以诸生奏荐,授教谕。昔与吾同受学朱九江先生,学行高绝,今之岭表大儒,一人而已。闻避地连州躬耕,与世绝云也。
    我有同门友,青云绝世尘。大师传岭海,学道共河汾。
    带草【草名。叶长而极其坚韧,相传汉郑玄门下取以束书,故名。晋伏琛《三齐记》:"郑玄教授不其山,山下生草大如薤,叶长一尺余,坚韧异常,土人名曰康成书带。"】空山老,藜床避地频。康成多著述,浊世剩儒真。

    【简朝亮(1851-1933)字季纪,号竹居。北滘简岸人,清末民初广东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廪生出身。早年与康有为同在名儒朱九江(次琦)门下求学。中年后在乡设读书草堂讲学。时人评价朱门两高徒,认为康有为“思借治术使孔道昌明”,简朝亮“思借著述使孔道灿著”。有《朱先生讲学记》、《尚书集注述疏》、《论语集注补正述疏》等著作传世。
    简朝亮穷数十年精力疏证儒学经典,以期“正人心,挽世风”。年届80,还逐篇为毕沅《续资治通鉴》作史论,阐发经世治国的见解。他把当时国家的危难归咎为人心不古,一再呼吁“明正心修身之道,始可达于治平之阶”。
    简朝亮晚岁淡泊功名,故清末时不应礼学馆顾问官之聘,入民国后亦婉拒国史馆纂修之职,一生以传经授徒为己任,简明亮从教30多年,影响巨大。他言传身教并重,不仅传授知识,也着意培养学生品德,并和门生一起笃行修身之道,门生因此得以潜移默化。他的仪态风采,每使门生心折钦仰:平时雍容平易,和蔼可亲;在堂上则雄谈滚雪,声若洪钟,尤其是谈及丧师辱国、割地赔款的时事,更是拍案而起,大声疾呼,听者无不为之动容。他以道德、学问赢得社会广泛的敬重。康有为称赞他道:“今岭南大儒,一人而已。”】


    IP属地:江西2楼2022-07-14 20:17
    回复
      思旧诗四章
      陈茂才庆笙
      名树镛,新会人。冠年,陈东塾【陈澧】先生以遗书付。节高学博,卓然任道,惜三十早卒。
      万丈青苍气,岩岩任道身。北城频论学,东塾托传薪。
      讲授孙明复,沉沦郑子真。夕晨过陋巷,宿草怅多春。
      【陈树镛,清广东新会人,字庆笙。陈澧遗文多藏其家,并辑为《陈澧文集》,刻未半而卒。生平精三礼学,著有《饮食考》、《复古述闻》、《文献通考订误》等】
      陈孝廉梅坪
      名瀚,通博精修,藏书甚富。吾少年多与借书论学,门下多佳士。
      沉默陈无已,忧时最好修。绛纱传讲座,缥笔拥书楼。
      鹤露【白露以后的露水。 南朝 梁 庾肩吾 《答武陵王赉绢启》:“遂使鹤露宵凝,轻絺立变;雁风朝急,治服成温。” 】书能著,鹖冠【隐士之冠。《文选·刘孝标〈辩命论〉》:“至于鹖冠瓮牖,必以悬天有期。” 李善注:“《七略》鹖冠子者,盖楚人也,常居深山,以鹖为冠,故曰鹖冠。” 】天与游。一瓻【指酒一瓶。古人借书,还时以酒一瓶为酬。瓻,酒器。】曾记借,惆怅酒垆秋。
      【陈瀚(生卒年不详),字梅坪,清同治、光绪年间佛山魁岗堡人(今为石湾区所辖)。少孤贫,人聪慧,5岁能背诵唐诗百多首,入学塾,对毛诗,耳听而熟,大家都赞他记忆力过人。16岁时,因家贫以教童子读书来养母。后补县学生,埋头钻研古籍,探求义理,特别注重经史,所作文章“古藻渊懿”,令人赞赏。
      清同治九年(1870年)考中举人,上京会试时,行李都收拾好了,但想到母亲年老自己不应远行,毅然放弃会考,绝意仕途。于是到广州教书,订立严格学规,奖励学习好的学生,登门求教者常百余人。他性喜藏书,偶获善本,不惜重金购买。担任学海堂学长,以思想敏锐内涵丰富而使人敬服。
      后到佛山书院讲课,闻其名而来求教者十分踊跃,教室往往坐不下,要在室外安排座位。他做学问讲求简明易懂,论史更具卓识,条理清楚,分析细微。三水梁士贻、新会梁启超、番禺
      黄世仲均为其弟子。
      他设七堡团局于莲峰书院,使治安大为好转,曾写“古今治盗得失论”切中时弊;他细心观察,朋友若有生活困难,他总是“贩恤恐后”。他学问精深,态度郑重,不故作艰涩繁琐,不落俗套,敢于独创,能摆脱前人窠臼,论史尤具卓识见解。56岁于家乡逝世。遗著有:《崇古堂集》、《桑乾河考》、《河流考》、《毛诗经传文刊误》等】


      IP属地:江西3楼2022-07-14 20:18
      回复
        黄京卿公度
        名遵宪,戊戌以党祸被锢。
        磊砢老松节,萧条人境诗。湘波荡新化,海国久周驰。
        党锢苏黄尽,骚词屈宋悲。长才从古弃,多难泣交期。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人。清朝大臣、爱国诗人、外交家、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教育家、文学家、史学家、民俗学家,梅州八贤之一。
        光绪二年(1876年),考中举人,历任驻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兼马六甲总领事等职。戊戌变法期间,署任湖南按察使,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戊戌变法失败后还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黄遵宪病逝,终年五十八岁。
        工于诗,喜以新生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个人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己亥杂诗》、《己亥续怀人诗》、《朝鲜策略》、《治法》、《人境庐集外诗辑》、《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近世诗界三杰”之冠、中日友好的先驱使者】


        IP属地:江西4楼2022-07-14 20:18
        回复
          谭粮道叔裕
          名宗浚,博极群书,清才雅文。由及第第二入翰林,典四川学,江南试。政府某公忌之,旋放云南粮道,不得意,以病著述不遂,惜哉!
          科名文学擅风流,大雅清才世选楼。瑚链宝光弃清庙,莼鲈秋思痛归舟。
          著书未遂生平愿,乘簜空为滇蜀游。惆怅两京尊酒话,回车尚记秣陵秋。

          【谭宗浚(1846—1888),南海人(现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神山管理区沙龙村)。清同治十三年(1874)甲戌科陆润庠榜进士第二人。
          谭宗浚是诗文收藏家谭莹的儿子,少承家学。谭宗浚的父亲与邑属文人结成西园吟社、建立了“学海堂”,文誉广为流传,声噪海内。谭宗浚自幼年秉承家学,聪明灵敏,像他父亲一样强记过人。虽年纪增大,他的文章由绚烂渐渐趋于平澹,提笔千言,一挥而就。而且对待写作,他也不满足于一种体例。谭宗浚素来好游,去一处必定探寻名胜古迹。1861年中举人。1874年举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撰修,方略馆协修等。1876年督学四川。1882年充江南乡试副考官,嗣出任云南粮储道、按察使。后以病告归,至广西隆安道卒。博览群书,好蓄书籍,对韩愈、杜甫、欧阳修、苏轼等名家文集点勘数遍。有藏书楼曰“希古堂”、“荔村草堂”,自称“余家希古堂书,凡先教授之所遗近三万余卷,余续购之,几八万余卷,合之凡十二万卷有奇。虽无宋元佳本,然搜采略备”。编撰《希古堂书目》抄本2册,现分别收藏于山东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他调云南任职后,其12万卷藏书不便于携带,剔除重复和常见之本后,仍有8万余卷。去世后,子、孙二代先后携至安徽、湖北、广州,不久星散零落。藏书印有“南海谭氏藏书”、“彝鼎图书慰寂寥”等。工诗文,熟于掌故。著有《希古堂文集》(甲、乙集)、《辽史纪事本末》、《芳村草堂诗抄》、《于滇集》、《希古堂文集》、《两汉印经考》、《荔村随笔》等】


          IP属地:江西5楼2022-07-14 20:18
          回复
            【来南洋康有为还联系到多年没见的老朋友邱菽园(见第六站新加坡),在论诗时,康有为提出了那句著名口号“新世瑰奇异境生,更搜欧亚造新声”】
            论诗示菽园,兼寄任公【梁启超】、孺博【麦孟华】弟
            一代才人孰绣丝,万千作者亿千诗。吟风弄月各自得,覆酱【覆酱瓿,盖酱坛。后用以比喻著作毫无价值,或无人理解,不被重视。《汉书·扬雄传下》:“ 鉅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 雄笑而不应。” 】 烧薪【谓著作没有价值,只能当柴烧掉。《北史·陈奇传》:“﹝ 游雅 ﹞取 奇 注《论语》、《孝经》烧於庭内。 奇 曰:‘公贵人,不乏樵薪,何乃燃奇 《论语》?’”】空尔悲。
            正始如闻本风雅,丽葩无那祖骚词。汉唐格律周人意,悱恻雄奇亦可思。
            新世瑰奇异境生,更搜欧亚造新声。深山大泽龙蛇远,瀛海九州云物惊。
            四圣崆峒迷大道,万灵风雨集明廷。华严帝网重重现,广乐钧天窃窃听。
            意境几于无李杜,目中何处着元明。飞扬势作风云起,奇变见犹神鬼惊。
            扫除近代新诗话,冥契箫韶闻乐声。元气混茫与微妙,感人千载妙音生。

            【麦孟华(1875年-1915年)清末维新派。字孺博,号伤心人、聋僧人。广东顺德人。1888年入广州学堂。1891年入万木草堂,成为康有为的忠实弟子。少时与梁启超齐名,在草堂弟子中有“梁麦”之称。生平喜爱吟咏,词章绵丽沉郁,著有《蜕庵诗词》三卷,后为友人收入《粤两生集》】


            IP属地:江西6楼2022-07-14 20: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