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半“情院”,有感之余,闲来无事聊聊:
一听剧名,觉得是一个描述北方四合院街坊四邻小老百姓生活的温馨剧,哪知看了之后才发现只是“四旧”。
傻柱其实是真傻,不过傻得有个性,属于6、70年代的典型傻子代表,傻到为了情感葬送自己的生活。其实不应该说他傻,应该说他执着,执着的为了情感和哪个年代给他造就的道德观,价值观去葬送了自己的一生,而且无怨无悔,这虽然算是真男人,但也不男人。为什么这么说呢?说他是真男人,是因为他为了自己追求的敢于奉献自己的一切;说他不男人,是因为他太执着于去彰显自己的男人气概,却被人消耗殆尽。
秦淮茹,一个为了利益而去祸害他人的人,三个孩子的母亲,别人的遗孀,还带着婆婆,在中立的角度来看,她确实命苦,一个人拉扯孩子,还有个不识趣的婆婆。平日里没少收剐傻柱,打着自己是个命苦的女人的旗号,便宜能占就占,但却不想付出代价,后来,发现傻柱对她的怜悯无私奉献后,心生情愫,想要把对她无私奉献的傻柱当成长期饭票,不仅仅收剐傻柱每天下班提回来的剩菜,而且还想接管傻柱的财务,除了用自己和为傻柱料理生活作为交换之外,还为傻柱平添三个便宜孩子和一个便宜的妈,并且还屡屡把喜欢傻柱的其他女人堵在门外,如果要说这是一种报恩,不如说这是讨债,可傻柱压根不欠她什么,天底下没有这么报恩的方式,这部剧做到了。
许大茂,一个投机主义者,看到网上有很多人为其正名,其实,我的看法却不一样。许大茂,没错,他是一个真实的人,但他并不是什么好人,充其量算是人性现实的一面,但过于单一,如果说他的角色限制了他的人性另外一面,那这个角色也并不真实,因为,人性,本就是善恶参半,没有谁一直是好人,也没有谁一直是坏人。
先说这三个角色吧,总结来说,这部剧本来是想给现代年轻人洗脑,重塑7、80年代的人性光辉,其实却只是把现代年轻人的智商踩在地上摩擦。在一个社会中,道德往往是既得利益者在给底层灌输的精神垃圾,让底层如玻璃瓶中的苍蝇,在所谓道德的框架里四处碰撞,无法突破阶层的藩篱,困死在固有的阶层中。
很多所谓的道德往往是为穷人量身打造的,而底层对所谓的道德往往又是不加思索的接受,然后就是用所谓的道德来自己感动自己,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精神枷锁的闭环,达到既得利益者的目的。
比如,在公交车上让座是一种所谓的道德,底层的思维往往就停留在让座这个行为上,却没有思考,公交运输资源不够为什么不多投入?为什么高铁上的一等座不能给老弱病残让座?现实是,高铁上的一等座空着也不可能让座给底层的老弱病残去坐。同理,飞机上的头等舱和商务舱即使空着,也不可能让给老弱病残,推而广之,老干部病房可以给病无所医的人礼让一下吗?那些拿着几万退休金的人能礼让一下一个月几十元的农民吗?
社会底层要想打破阶级的固化,首先要抛弃既得利益者的精神垃圾,当然,这不是让人不道德,而是要对任何所谓的社会规则过一下脑子,想一想制定这个社会规则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一听剧名,觉得是一个描述北方四合院街坊四邻小老百姓生活的温馨剧,哪知看了之后才发现只是“四旧”。
傻柱其实是真傻,不过傻得有个性,属于6、70年代的典型傻子代表,傻到为了情感葬送自己的生活。其实不应该说他傻,应该说他执着,执着的为了情感和哪个年代给他造就的道德观,价值观去葬送了自己的一生,而且无怨无悔,这虽然算是真男人,但也不男人。为什么这么说呢?说他是真男人,是因为他为了自己追求的敢于奉献自己的一切;说他不男人,是因为他太执着于去彰显自己的男人气概,却被人消耗殆尽。
秦淮茹,一个为了利益而去祸害他人的人,三个孩子的母亲,别人的遗孀,还带着婆婆,在中立的角度来看,她确实命苦,一个人拉扯孩子,还有个不识趣的婆婆。平日里没少收剐傻柱,打着自己是个命苦的女人的旗号,便宜能占就占,但却不想付出代价,后来,发现傻柱对她的怜悯无私奉献后,心生情愫,想要把对她无私奉献的傻柱当成长期饭票,不仅仅收剐傻柱每天下班提回来的剩菜,而且还想接管傻柱的财务,除了用自己和为傻柱料理生活作为交换之外,还为傻柱平添三个便宜孩子和一个便宜的妈,并且还屡屡把喜欢傻柱的其他女人堵在门外,如果要说这是一种报恩,不如说这是讨债,可傻柱压根不欠她什么,天底下没有这么报恩的方式,这部剧做到了。
许大茂,一个投机主义者,看到网上有很多人为其正名,其实,我的看法却不一样。许大茂,没错,他是一个真实的人,但他并不是什么好人,充其量算是人性现实的一面,但过于单一,如果说他的角色限制了他的人性另外一面,那这个角色也并不真实,因为,人性,本就是善恶参半,没有谁一直是好人,也没有谁一直是坏人。
先说这三个角色吧,总结来说,这部剧本来是想给现代年轻人洗脑,重塑7、80年代的人性光辉,其实却只是把现代年轻人的智商踩在地上摩擦。在一个社会中,道德往往是既得利益者在给底层灌输的精神垃圾,让底层如玻璃瓶中的苍蝇,在所谓道德的框架里四处碰撞,无法突破阶层的藩篱,困死在固有的阶层中。
很多所谓的道德往往是为穷人量身打造的,而底层对所谓的道德往往又是不加思索的接受,然后就是用所谓的道德来自己感动自己,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精神枷锁的闭环,达到既得利益者的目的。
比如,在公交车上让座是一种所谓的道德,底层的思维往往就停留在让座这个行为上,却没有思考,公交运输资源不够为什么不多投入?为什么高铁上的一等座不能给老弱病残让座?现实是,高铁上的一等座空着也不可能让座给底层的老弱病残去坐。同理,飞机上的头等舱和商务舱即使空着,也不可能让给老弱病残,推而广之,老干部病房可以给病无所医的人礼让一下吗?那些拿着几万退休金的人能礼让一下一个月几十元的农民吗?
社会底层要想打破阶级的固化,首先要抛弃既得利益者的精神垃圾,当然,这不是让人不道德,而是要对任何所谓的社会规则过一下脑子,想一想制定这个社会规则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