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方案
1、为了杠杆率,买纯消费的不返还,重疾意外大医疗都添置上,但是太理想化了,像保障型的保单最好买在同一个业务员手上,这样理赔和统筹计划都方便。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方案可执行性不高,花费精力过多,如果不懂保险,就很看业务员水平和个人道德,毕竟保险本质是合同,条款说赔才赔,不会因为同情你或业务员跟你关系好就理赔给你。
2、花钱买长期的保障,这种一般就是10年15年20年30年交的,目前大部分都是返还型的,相较定期重疾而言他的优势就在于一旦罹患疾病,你不用担心后面三十年再出现其他疾病该怎么办。因为非标体(通俗的理解为办理过理赔的被保险人身体,但不准确)可能会导致后续保险公司不再接受你的投保;或责任免除,即相关的疾病都不会赔付;或提高保费。而这些对于长期重疾险来讲都不是问题,只要你的保险合同还没有终止(通俗的讲就是重疾还有赔付次数剩余),你的保费就不会涨,如果还有自带或附加的豁免条款触发,更是由保险公司代缴剩余所有保费,而保障持续持有,到期该返还保费就返还保费。医疗和长期定期意外险区别没有重疾险这么大就不赘述了。
3、混合购买,结合以上两种方案,这个就很考究业务员水平,主要思想就是既拥有长期的保障,又能省一点保费支出。比如购买基本的保障额度比如20wan重疾保障终身,然后通过每年30wan保障额度的定期消费型重疾险来做额外补充,相比于直接购买50wan长期重疾减少支出的保费就很可观,这种方案的主要保障就在于对20到50岁这种一定不能出事的年龄侧重保障,而在超过50岁以后,消费型重疾险的保费开始随着年龄上涨到一个可观的数目,这个时候继续购买就违背省钱的初衷了,那么我们就只剩下了20wan的长期重疾保额来保障终身。这个方案也有他的缺点,我称之为“一次有效”,即初次罹患重疾他的作用与一份50wan保额的保单作用相同,但随着现在重疾年轻化高频多发的趋势来看,人一辈子只患一次重疾的概率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如果不幸在20-50这个年龄出现两次重疾,第二次赔付后的家庭经济情况就显得有点捉襟见肘了,毕竟定期寿险很有可能在第一次赔付以后就不接受再次投保了。@fghk21º
1、为了杠杆率,买纯消费的不返还,重疾意外大医疗都添置上,但是太理想化了,像保障型的保单最好买在同一个业务员手上,这样理赔和统筹计划都方便。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方案可执行性不高,花费精力过多,如果不懂保险,就很看业务员水平和个人道德,毕竟保险本质是合同,条款说赔才赔,不会因为同情你或业务员跟你关系好就理赔给你。
2、花钱买长期的保障,这种一般就是10年15年20年30年交的,目前大部分都是返还型的,相较定期重疾而言他的优势就在于一旦罹患疾病,你不用担心后面三十年再出现其他疾病该怎么办。因为非标体(通俗的理解为办理过理赔的被保险人身体,但不准确)可能会导致后续保险公司不再接受你的投保;或责任免除,即相关的疾病都不会赔付;或提高保费。而这些对于长期重疾险来讲都不是问题,只要你的保险合同还没有终止(通俗的讲就是重疾还有赔付次数剩余),你的保费就不会涨,如果还有自带或附加的豁免条款触发,更是由保险公司代缴剩余所有保费,而保障持续持有,到期该返还保费就返还保费。医疗和长期定期意外险区别没有重疾险这么大就不赘述了。
3、混合购买,结合以上两种方案,这个就很考究业务员水平,主要思想就是既拥有长期的保障,又能省一点保费支出。比如购买基本的保障额度比如20wan重疾保障终身,然后通过每年30wan保障额度的定期消费型重疾险来做额外补充,相比于直接购买50wan长期重疾减少支出的保费就很可观,这种方案的主要保障就在于对20到50岁这种一定不能出事的年龄侧重保障,而在超过50岁以后,消费型重疾险的保费开始随着年龄上涨到一个可观的数目,这个时候继续购买就违背省钱的初衷了,那么我们就只剩下了20wan的长期重疾保额来保障终身。这个方案也有他的缺点,我称之为“一次有效”,即初次罹患重疾他的作用与一份50wan保额的保单作用相同,但随着现在重疾年轻化高频多发的趋势来看,人一辈子只患一次重疾的概率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如果不幸在20-50这个年龄出现两次重疾,第二次赔付后的家庭经济情况就显得有点捉襟见肘了,毕竟定期寿险很有可能在第一次赔付以后就不接受再次投保了。@fghk21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