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夜深人静,月黑风高。
沈府院墙外头的树杈晃了又晃,晃到最后落下来个人。那人袍衫打扮,外袍宽大,里头鼓鼓囊囊不知道塞了什么东西,跑起来衣裳内部上下奔涌,看起来笨拙得很。
沈逐时站在书楼的顶阁朝下望,就看到自家弟弟一路提里耷拉地狂奔而来,顿时把眉头一皱:这个混账小子,是越来越守不住规矩了!
城中虽然已无宵禁明令,但沈家从来家规森严,男子未及加冠之年就不许在外留过子时。沈栖白今年刚满十七,正是最狡猾的年纪,有着充沛的精力可以干坏事而无人知。若非家中护院来找她告状,沈逐时还真不知道原来这个乖弟弟竟是天天都在“随风潜入夜”。
她和弟弟沈栖白相差四岁,她十五岁刚及笄那年,父母在返乡途中出了意外,留下她和幼弟相依为命。她父亲沈尹是重湖县县令,与她母亲海玉屏情深意笃,并未纳妾。所以夫妻二人一同撒手人寰之后,沈家家中便只剩沈逐时勉强主事。沈氏族人频频探访她们姐弟二人,趁着还未出热孝之期便要为沈逐时与未婚夫婿晋戎操办亲事,说是免得三年孝期内横生变故,白白耽误青春年华。并又几次三番地邀请沈栖白入嗣旁支,便于照管。
沈逐时从小被父母保护得很好,见亲眷们如此热心,便真以为他们怜恤悯孤,一切都是为了她们二人考量。她感激涕零地听他们安排,心中却也知道一切已与父母在世时大不相同,便暗自留了个心眼。
到了一定的时日,她把账面上的钱对了对,才发现原来他们一个个狼子野心,嘴上说得好听关切,不过是为了能够尽快吞没父母留下的家产而已。
她和沈栖白吃了几次闷亏,终于摸清楚了那些叔伯们的不可靠。起先她还不愿撕破脸皮,只婉言拒绝了所有要沈栖白入嗣的邀请,余下的事慢慢再计划。然而她这边才刚有所动作,亲戚们便一日三回地上门来,简直是想要把她半卖半送地嫁到晋家去。
沈逐时这回是真对他们灰了心,知道现在谁都靠不住,只能自寻出路。
阿弟年幼、亲戚凶恶。论情伦理,她现在都得把一家之主的位置坐稳。既然他们都以为她嫁了人就不能再插手沈家的事,那她便不嫁了。而且不光此时不嫁,只要沈栖白一日未成家立业,她便绝不出阁。
沈逐时一不做二不休,请来媒人作陪,亲自上门与从小定下婚约的晋家退婚。她才不管什么家丑不可外扬——他们做都敢做,她还怕说么?晋家夫人贞英是她母亲的手帕交,听闻此事之后不仅未对她苛责,而且还做出保证:此后但凡沈逐时姐弟有所求,晋府必有所应。
沈家亲戚苍蝇似的嗡嗡闹了一场,见她下定决心,再不肯让他们占点好处,只好也散了。沈逐时攘外成功,终于换得片刻安宁。可这清净只是一时,她依然是一脑门子官司——沈尹为官清廉,留下的家产只能供二人吃喝,但凡有些大事要动用银钱的,便就要为难了。她和沈栖白两个人都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妇孺,想卖力气都不成。她读书倒是比普通的秀才都强得多,可是女子也不能入仕为官。
沈逐时思来想去,最终把心一横,决定经商。
之所以需要狠下心来经商,倒不是怕历代清流、书香门第的大小姐出去抛头露面做生意惹人笑话,而是因为沈尹一支往上数八代都没有做过生意的,沈逐时连府中账簿都不曾过目,堪称对此一无所知,要用微薄的家底去经商堪称是大大的冒险。
可不冒险又怎么办,难道小小年纪就要等在家中坐吃山空?
沈逐时摸着石头过河,把从前翻过的医书捡了起来,又常去晋府向精通医术的贞英夫人讨教养颜妙方,用以研制女子所用胭脂香粉,倒也小有所成。借着闺中好友们的口口相传,她倒是足不出户便小赚一笔。
然而她也知道靠着友人的照应经营,终究不是长远之计。跟沈栖白商量过后,她卖掉城外的两亩薄田,用卖田得来的银钱在街上租了一间店面,指派管家和两名伶俐家丁兼职担任起掌柜、伙计的角色,开门迎客。
重湖县少有此类店铺,再加上沈尹为官清正、深受爱戴,城中百姓本就怜悯沈家小姐家道中落,更是愿意尽一份绵薄之力。所以店铺开张后生意竟很是不错。
然而日子顺当了没几日,铺子里却又出了怪事。
店里少了东西——这倒算不上古怪,新店开业人多,被人浑水摸鱼也是常事。可后来沈逐时在打烊后仔细一盘点,发现少的不光是胭脂水粉,而且店里还缺了三樽黄杨木的山水雕。
开这家店用尽了沈家账上的散钱,她实在没有闲钱购置摆设,便将沈尹生前做的一些木雕摆出来以作装饰。这些木头摆件并非名家之作,不值什么钱,偷去也不好脱手;何况这木雕个头巨大,哪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光明正大的揣进怀里夹带出去?
在沈逐时百思不得其解之时,两名家丁为了将功补过、自证清白,便自告奋勇地要在店中值夜,誓把蟊贼捉拿到手。
她没有多想,只以为是哪位叔伯见不得她好过所以故意捣乱,既然两名忠仆如此勇毅,她便允下了,只叮嘱他们捉到贼人之后点到即止,不必闹得太过。
这第一夜,风平浪静;第二夜,无事发生。到了第三夜的时候,两人便都有些懈怠了,决定一人值守上半夜,一人值守下半夜。可偏偏就是在交班的半刻钟里,桌上的黄杨骏马又不见了。
——半夜不睡觉,蹲着点地偷一樽木雕?
沈逐时心想:莫非是有伯乐赏识父亲的手艺,怕她不肯出手,这才趁夜偷取?又或是有人对她父亲芳心暗许,生前不敢妄动,等他死后才来睹物思人?
她越想越觉得此事离奇可笑,于是到了第四天黄昏之后,她亲自前往店铺,想要会会那位技术高超、眼光低劣的大盗。
前半夜照旧是无事发生。两名家丁陪着大小姐,不敢乱说乱动,又无事可做,只好闷头喝茶。结果二人都喝了一肚子水、频频地跑起了茅厕。
沈逐时一个人坐在房中,对着一小朵烛火昏昏欲睡,不知哪里卷过一阵风,叫火苗蹿了一蹿。也是在这时,她注意到窗户留了一条缝隙,外头悄悄地伸进来一条树枝,看叶子的形状大约是榆树。
她没管,只专注地守株待兔。
然而风一个劲地溜着窗缝呼呼地吹,她后知后觉地觉出了异常,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这铺子临水,春日里河边只有嫩嫩的柳条,何时长出这么长的榆树枝来?
沈逐时怕叫嚷起来打草惊蛇,于是悄悄地抄起匕首,贴到窗边顺势把那树枝狠狠一拔,想拔萝卜似的把那贼人揪出来。然而握到树枝的一瞬,那枝条蛇似的顺着她手腕游走,竟瞬间长成了笼子,将她困在了里头挣扎不得!
被树枝困住并不吓人,可事出反常必有妖。她听父亲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可此刻看着眼前盘根错节的树笼,由不得她不行。
一想到自己是被妖怪给捉住了,沈逐时一阵阵地胆寒心悸,一边呼救,一边强撑着不哭。
然而那二名家丁大约是怕就近解手不雅,跑出去找茅厕久久未回。沈逐时呼救不得,也顾不得脏不脏了,对着最近的树枝张嘴就咬。
那树枝想是怕疼,一下子便将周身枝条收了个死紧,勒得沈逐时快要闭过气去。
就在她实在支撑不住、以为小命休矣之时,竟见屋顶闪下一道白光。那白光并非闪电般骇人,而更似天极清朗时的月光。而一位白衣侠士从光中缓步踱出,不过在榆树枝条上用指轻轻一点,那枝条便似是被雷劈了一般的痉挛抽搐起来,最终退散开去。
夜深人静,月黑风高。
沈府院墙外头的树杈晃了又晃,晃到最后落下来个人。那人袍衫打扮,外袍宽大,里头鼓鼓囊囊不知道塞了什么东西,跑起来衣裳内部上下奔涌,看起来笨拙得很。
沈逐时站在书楼的顶阁朝下望,就看到自家弟弟一路提里耷拉地狂奔而来,顿时把眉头一皱:这个混账小子,是越来越守不住规矩了!
城中虽然已无宵禁明令,但沈家从来家规森严,男子未及加冠之年就不许在外留过子时。沈栖白今年刚满十七,正是最狡猾的年纪,有着充沛的精力可以干坏事而无人知。若非家中护院来找她告状,沈逐时还真不知道原来这个乖弟弟竟是天天都在“随风潜入夜”。
她和弟弟沈栖白相差四岁,她十五岁刚及笄那年,父母在返乡途中出了意外,留下她和幼弟相依为命。她父亲沈尹是重湖县县令,与她母亲海玉屏情深意笃,并未纳妾。所以夫妻二人一同撒手人寰之后,沈家家中便只剩沈逐时勉强主事。沈氏族人频频探访她们姐弟二人,趁着还未出热孝之期便要为沈逐时与未婚夫婿晋戎操办亲事,说是免得三年孝期内横生变故,白白耽误青春年华。并又几次三番地邀请沈栖白入嗣旁支,便于照管。
沈逐时从小被父母保护得很好,见亲眷们如此热心,便真以为他们怜恤悯孤,一切都是为了她们二人考量。她感激涕零地听他们安排,心中却也知道一切已与父母在世时大不相同,便暗自留了个心眼。
到了一定的时日,她把账面上的钱对了对,才发现原来他们一个个狼子野心,嘴上说得好听关切,不过是为了能够尽快吞没父母留下的家产而已。
她和沈栖白吃了几次闷亏,终于摸清楚了那些叔伯们的不可靠。起先她还不愿撕破脸皮,只婉言拒绝了所有要沈栖白入嗣的邀请,余下的事慢慢再计划。然而她这边才刚有所动作,亲戚们便一日三回地上门来,简直是想要把她半卖半送地嫁到晋家去。
沈逐时这回是真对他们灰了心,知道现在谁都靠不住,只能自寻出路。
阿弟年幼、亲戚凶恶。论情伦理,她现在都得把一家之主的位置坐稳。既然他们都以为她嫁了人就不能再插手沈家的事,那她便不嫁了。而且不光此时不嫁,只要沈栖白一日未成家立业,她便绝不出阁。
沈逐时一不做二不休,请来媒人作陪,亲自上门与从小定下婚约的晋家退婚。她才不管什么家丑不可外扬——他们做都敢做,她还怕说么?晋家夫人贞英是她母亲的手帕交,听闻此事之后不仅未对她苛责,而且还做出保证:此后但凡沈逐时姐弟有所求,晋府必有所应。
沈家亲戚苍蝇似的嗡嗡闹了一场,见她下定决心,再不肯让他们占点好处,只好也散了。沈逐时攘外成功,终于换得片刻安宁。可这清净只是一时,她依然是一脑门子官司——沈尹为官清廉,留下的家产只能供二人吃喝,但凡有些大事要动用银钱的,便就要为难了。她和沈栖白两个人都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妇孺,想卖力气都不成。她读书倒是比普通的秀才都强得多,可是女子也不能入仕为官。
沈逐时思来想去,最终把心一横,决定经商。
之所以需要狠下心来经商,倒不是怕历代清流、书香门第的大小姐出去抛头露面做生意惹人笑话,而是因为沈尹一支往上数八代都没有做过生意的,沈逐时连府中账簿都不曾过目,堪称对此一无所知,要用微薄的家底去经商堪称是大大的冒险。
可不冒险又怎么办,难道小小年纪就要等在家中坐吃山空?
沈逐时摸着石头过河,把从前翻过的医书捡了起来,又常去晋府向精通医术的贞英夫人讨教养颜妙方,用以研制女子所用胭脂香粉,倒也小有所成。借着闺中好友们的口口相传,她倒是足不出户便小赚一笔。
然而她也知道靠着友人的照应经营,终究不是长远之计。跟沈栖白商量过后,她卖掉城外的两亩薄田,用卖田得来的银钱在街上租了一间店面,指派管家和两名伶俐家丁兼职担任起掌柜、伙计的角色,开门迎客。
重湖县少有此类店铺,再加上沈尹为官清正、深受爱戴,城中百姓本就怜悯沈家小姐家道中落,更是愿意尽一份绵薄之力。所以店铺开张后生意竟很是不错。
然而日子顺当了没几日,铺子里却又出了怪事。
店里少了东西——这倒算不上古怪,新店开业人多,被人浑水摸鱼也是常事。可后来沈逐时在打烊后仔细一盘点,发现少的不光是胭脂水粉,而且店里还缺了三樽黄杨木的山水雕。
开这家店用尽了沈家账上的散钱,她实在没有闲钱购置摆设,便将沈尹生前做的一些木雕摆出来以作装饰。这些木头摆件并非名家之作,不值什么钱,偷去也不好脱手;何况这木雕个头巨大,哪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光明正大的揣进怀里夹带出去?
在沈逐时百思不得其解之时,两名家丁为了将功补过、自证清白,便自告奋勇地要在店中值夜,誓把蟊贼捉拿到手。
她没有多想,只以为是哪位叔伯见不得她好过所以故意捣乱,既然两名忠仆如此勇毅,她便允下了,只叮嘱他们捉到贼人之后点到即止,不必闹得太过。
这第一夜,风平浪静;第二夜,无事发生。到了第三夜的时候,两人便都有些懈怠了,决定一人值守上半夜,一人值守下半夜。可偏偏就是在交班的半刻钟里,桌上的黄杨骏马又不见了。
——半夜不睡觉,蹲着点地偷一樽木雕?
沈逐时心想:莫非是有伯乐赏识父亲的手艺,怕她不肯出手,这才趁夜偷取?又或是有人对她父亲芳心暗许,生前不敢妄动,等他死后才来睹物思人?
她越想越觉得此事离奇可笑,于是到了第四天黄昏之后,她亲自前往店铺,想要会会那位技术高超、眼光低劣的大盗。
前半夜照旧是无事发生。两名家丁陪着大小姐,不敢乱说乱动,又无事可做,只好闷头喝茶。结果二人都喝了一肚子水、频频地跑起了茅厕。
沈逐时一个人坐在房中,对着一小朵烛火昏昏欲睡,不知哪里卷过一阵风,叫火苗蹿了一蹿。也是在这时,她注意到窗户留了一条缝隙,外头悄悄地伸进来一条树枝,看叶子的形状大约是榆树。
她没管,只专注地守株待兔。
然而风一个劲地溜着窗缝呼呼地吹,她后知后觉地觉出了异常,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这铺子临水,春日里河边只有嫩嫩的柳条,何时长出这么长的榆树枝来?
沈逐时怕叫嚷起来打草惊蛇,于是悄悄地抄起匕首,贴到窗边顺势把那树枝狠狠一拔,想拔萝卜似的把那贼人揪出来。然而握到树枝的一瞬,那枝条蛇似的顺着她手腕游走,竟瞬间长成了笼子,将她困在了里头挣扎不得!
被树枝困住并不吓人,可事出反常必有妖。她听父亲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可此刻看着眼前盘根错节的树笼,由不得她不行。
一想到自己是被妖怪给捉住了,沈逐时一阵阵地胆寒心悸,一边呼救,一边强撑着不哭。
然而那二名家丁大约是怕就近解手不雅,跑出去找茅厕久久未回。沈逐时呼救不得,也顾不得脏不脏了,对着最近的树枝张嘴就咬。
那树枝想是怕疼,一下子便将周身枝条收了个死紧,勒得沈逐时快要闭过气去。
就在她实在支撑不住、以为小命休矣之时,竟见屋顶闪下一道白光。那白光并非闪电般骇人,而更似天极清朗时的月光。而一位白衣侠士从光中缓步踱出,不过在榆树枝条上用指轻轻一点,那枝条便似是被雷劈了一般的痉挛抽搐起来,最终退散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