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是个值得纪念值得研究的历史人物
-来新夏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沧县纪晓岚研究会成立大会。我虽然年龄大了一些,今年80岁,但对于今天这个关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盛会,我认为应该参加,所以我就应邀面至了。今天我主要想讲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纪念和研究纪晓岚。对于这个问题,我从两方面发表一些看法。
第一, 纪晓岚在清朝乾嘉时代居于高位、负有盛名、学问淹贯,而且有关他的民间传说之丰富,在整个封建社会象他这样的地位的人当中是罕见的。有许多名人往往容易被人“造神”,无论是名官巨宦,还是文人学者,他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人民所厌恶的,往往被人们传播一些传说,编造一些笑话,来讥讽嘲弄;一种是为人民所景仰的,人们会对他的一些事迹、一些思想造出一些神奇的传说来颂赞。纪文达公属后者。他以他的聪明睿智,博得人们的敬爱,更重要的是关于他的传说,相当部分是反映了人民的意愿。有关他的传说中大部分牵涉到乾隆皇帝,人民通过纪晓岚这样一个代表人物来应对皇帝,来说明人民的智慧是高于皇帝的。但是,后来有人把纪晓岚一些小节夸大成他生活的全部,这是对纪晓岚的严重歪曲。所以我觉得研究会为什么研究纪晓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还纪晓岚以本来的真实形象,真实面貌。
第二, 纪晓岚是中国文化史上有重大贡献的文献学者,是一位文化巨人。纪晓岚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所做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而且截止目前也尚无来者。
纪晓岚在文化事业做了两件事情。
一是编纂了《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的编纂,是在清代盛世的一次大的举动。在此之前,经过了康雍两朝和乾隆的前期,国力日益充实,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现在中国的版图,基本定型于清代。西北、西南部平定了,东北这一片也并入中国版图。经济上,也得到了复苏和发展。康乾盛世确是中国历史上的闪光点。
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以后,就会出现文化的发展。一个朝代在开始的时候首先要稳定政权。政治稳定之后,就将进入经济、文化发展时期。一般的政权都要经过这三个阶段。我们国家现在正处在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那么未来呢,将要发展文化。我们这个纪晓岚研究会,正好适应了未来文化建设高潮的需要。
乾隆皇帝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就要通过文化来体现他的大统一思想。到了乾隆中期,经过三代皇帝的努力,三藩也平定了,台湾也收复了,西北也归顺了,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已经形成了。他要通过文化来体现、表达一种气象,一种祖国大一统的气象。《四库全书》就是乾隆皇帝为了反映大一统局面的一个结晶。而且这部全书的编纂,也成了中国文献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是一个有着优秀文化传统,保存着丰富文献资料的国家。在世界上居于首位,屹立于世界之林,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中国的文献在历史上经过三次大的总结。一次是在汉朝,在公元交界的时期,汉朝出现了《史记》、《汉书》等,总括了前史的文献,记述了千年的历史。
从公元初到九世纪的隋唐时期,在唐初出现贞观之治,这时就要总结以前的几个世纪的文献,所以就出现了《隋书·经籍志》。《隋书·经籍志》又把近千年的文献作了一次总括。从九世纪到十八世纪中叶,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兴盛又慢慢衰弱的时期。这又是近千年的历史,中国虽然经历了许多战乱,但基本上保持了大一统局面,中国的文献得到了很丰富的归藏。在乾隆时期出现了中国文献史料的第三次大的结集。《四库全书》担负了这一历史使命。清朝一些学者已经有了动议,要编一部儒家的汇总性的图书。当时有人提出,道家有《道藏》、佛家有《佛藏》,而儒家则没有一部《儒藏》。所以在乾隆初期,就出现了“儒藏”说。他们提出要把儒家经典汇编在一起,成为完整的体现中国主流思想的一套大的丛书。这个问题后来就落实为编纂《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的编纂责任交给谁了呢?就交给了纪晓岚。当时朝廷下了文件,要各省把社会上的书籍征集起来送到中央来。这是中国历代都有过的一种行为。通过征书来充实国家藏书。然后再在这些藏书中选择编纂《四库全书》。当然对于《四库全书》的编纂,研究者当中也有些非议,因为在编书过程中也毁掉了一些书,所以有一种说法叫“功魁祸首”。即对保存文化典籍有功,但对摧残文化也做了一些灾难性的事情。这个事情如果从政治学的角度来分析,无可厚非。一个统治者总要用一种主流思想来维系。如果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他总是要把分毁掉,或删改。历代都有这种现象。如果从功过上来分析,它还是功大于过。《四库全书》的编纂,保存了中国的历史文献,而且能够广泛流通。至今海内外一提《四库全书》,可以说稍有学识者无不知之。
-来新夏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沧县纪晓岚研究会成立大会。我虽然年龄大了一些,今年80岁,但对于今天这个关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盛会,我认为应该参加,所以我就应邀面至了。今天我主要想讲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纪念和研究纪晓岚。对于这个问题,我从两方面发表一些看法。
第一, 纪晓岚在清朝乾嘉时代居于高位、负有盛名、学问淹贯,而且有关他的民间传说之丰富,在整个封建社会象他这样的地位的人当中是罕见的。有许多名人往往容易被人“造神”,无论是名官巨宦,还是文人学者,他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人民所厌恶的,往往被人们传播一些传说,编造一些笑话,来讥讽嘲弄;一种是为人民所景仰的,人们会对他的一些事迹、一些思想造出一些神奇的传说来颂赞。纪文达公属后者。他以他的聪明睿智,博得人们的敬爱,更重要的是关于他的传说,相当部分是反映了人民的意愿。有关他的传说中大部分牵涉到乾隆皇帝,人民通过纪晓岚这样一个代表人物来应对皇帝,来说明人民的智慧是高于皇帝的。但是,后来有人把纪晓岚一些小节夸大成他生活的全部,这是对纪晓岚的严重歪曲。所以我觉得研究会为什么研究纪晓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还纪晓岚以本来的真实形象,真实面貌。
第二, 纪晓岚是中国文化史上有重大贡献的文献学者,是一位文化巨人。纪晓岚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所做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而且截止目前也尚无来者。
纪晓岚在文化事业做了两件事情。
一是编纂了《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的编纂,是在清代盛世的一次大的举动。在此之前,经过了康雍两朝和乾隆的前期,国力日益充实,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现在中国的版图,基本定型于清代。西北、西南部平定了,东北这一片也并入中国版图。经济上,也得到了复苏和发展。康乾盛世确是中国历史上的闪光点。
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以后,就会出现文化的发展。一个朝代在开始的时候首先要稳定政权。政治稳定之后,就将进入经济、文化发展时期。一般的政权都要经过这三个阶段。我们国家现在正处在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那么未来呢,将要发展文化。我们这个纪晓岚研究会,正好适应了未来文化建设高潮的需要。
乾隆皇帝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就要通过文化来体现他的大统一思想。到了乾隆中期,经过三代皇帝的努力,三藩也平定了,台湾也收复了,西北也归顺了,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已经形成了。他要通过文化来体现、表达一种气象,一种祖国大一统的气象。《四库全书》就是乾隆皇帝为了反映大一统局面的一个结晶。而且这部全书的编纂,也成了中国文献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是一个有着优秀文化传统,保存着丰富文献资料的国家。在世界上居于首位,屹立于世界之林,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中国的文献在历史上经过三次大的总结。一次是在汉朝,在公元交界的时期,汉朝出现了《史记》、《汉书》等,总括了前史的文献,记述了千年的历史。
从公元初到九世纪的隋唐时期,在唐初出现贞观之治,这时就要总结以前的几个世纪的文献,所以就出现了《隋书·经籍志》。《隋书·经籍志》又把近千年的文献作了一次总括。从九世纪到十八世纪中叶,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兴盛又慢慢衰弱的时期。这又是近千年的历史,中国虽然经历了许多战乱,但基本上保持了大一统局面,中国的文献得到了很丰富的归藏。在乾隆时期出现了中国文献史料的第三次大的结集。《四库全书》担负了这一历史使命。清朝一些学者已经有了动议,要编一部儒家的汇总性的图书。当时有人提出,道家有《道藏》、佛家有《佛藏》,而儒家则没有一部《儒藏》。所以在乾隆初期,就出现了“儒藏”说。他们提出要把儒家经典汇编在一起,成为完整的体现中国主流思想的一套大的丛书。这个问题后来就落实为编纂《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的编纂责任交给谁了呢?就交给了纪晓岚。当时朝廷下了文件,要各省把社会上的书籍征集起来送到中央来。这是中国历代都有过的一种行为。通过征书来充实国家藏书。然后再在这些藏书中选择编纂《四库全书》。当然对于《四库全书》的编纂,研究者当中也有些非议,因为在编书过程中也毁掉了一些书,所以有一种说法叫“功魁祸首”。即对保存文化典籍有功,但对摧残文化也做了一些灾难性的事情。这个事情如果从政治学的角度来分析,无可厚非。一个统治者总要用一种主流思想来维系。如果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他总是要把分毁掉,或删改。历代都有这种现象。如果从功过上来分析,它还是功大于过。《四库全书》的编纂,保存了中国的历史文献,而且能够广泛流通。至今海内外一提《四库全书》,可以说稍有学识者无不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