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吧 关注:115,682贴子:604,792
  • 53回复贴,共1

有关A⇒q且B⇒q 所以(A∧B)⇒A⇒q的逻辑困惑,求大佬们帮帮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各位吧友,本人一直对于有关“A⇒q且B⇒q 所以(A∧B)⇒A⇒q”的相关一系列推理存在着许多困惑,怎么也想不明白,希望吧内的各位大佬能够帮帮忙,解答一下我下面提出的疑问,哪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行,谢谢,本人感激不尽!


IP属地:浙江1楼2022-10-14 14:08回复
    我的观点:
    关于问题1、问题2,先思考一个简单问题:
    (A∧B)⇒A是真的,这是显而易见的吧。
    那A和B不能同真时咋办?
    不能同真,就意味着不满足使用条件,仅此而已,而不是说这个表达式失效了。
    在思考你的原问题,令①代表A⇒q,②代表B⇒q ,③代表A∧B.
    ①且②,能否推出③⇒①,也可以看成“①且②且③”能否推出①。
    A、B不能同真的例子,就不满足使用条件,仅此而已。
    ---------------
    问题3:有效。
    ---------------
    问题4:你写的有点复杂,你只需要知道,
    逻辑学的【或】一般指【同或】(相容选言命题),符号为A∨B,意思是A、B至少一个为真。
    此外,还有一个【异或】(不相容选言命题),符号为⊕(多用于数学、计算机),意思是A、B只有一个是真的。
    【只要A和B有一个为真,那么q就是真的】是自然语言,一般情况而言,意思是:
    A∨B⇒q。
    但不排除有些情况下具有歧义,可能想表达的是 A⊕B⇒q。
    所以更严谨的表达是【如果A、B至少一个为真(同或),那么q是真的。】
    【如果A、B只有一个为真(异或),那么q是真的。】
    你去纠结一个不太精准(可能产生歧义)的表达,如何解读最科学,没有意义,知道怎么表达更严谨就行了。
    -----------------
    问题5:【a是解决问题e的有效办法】,就如同【小明是人】一样是一个单称命题,转化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很别扭的。
    非要转化,正确的表达方法是引入变量(比如x),【如果x是方法a,那么x是能够解决问题e的】【如果x是小明,那么x是人】。


    IP属地:天津2楼2022-10-14 16:48
    收起回复
      关于楼主回复中的第一个问题,
      张三的例子,跟【模态命题】完全没关系,直接换成奇数和偶数也一样:
      如果x是奇数,那么x是整数;
      如果x是偶数,那么x是整数;
      能不能推出,如果x是奇数且x是偶数,那么x是整数?
      因为x不可能既是奇数又是偶数,所以直接按我说的,当成【不符合应用条件】就行了。


      IP属地:天津3楼2022-10-15 17:12
      收起回复
        问题4中,【A∨B⇒q】跟【A⇒q 并且 B⇒q】是等价的。
        --------------------
        问题5你有点理解偏了,你直接这么想就行了,有一个集合M,它里面的元素是所有能够解决问题e的方法。
        a、b、c、d都是集合M里的一个元素,就行了。
        至于,同时使用a、b2个方法,能不能解决问题e,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a、b、c、d都是集合M里的一个元素】是分析不出来的。
        即便同时使用a和b2个方法,能够解决问题e,也不能表达成 a∧b⇒解决e,这是让人匪夷所思的表达。应该把同时使用a、b,当做一个方法f,放到集合M中。
        所以我也不赞成你简写成 【采取方法a⇒解决e。】因为你容易理解偏了,还是按照我说的【集合】和【元素】的关系理解比较好。


        IP属地:天津5楼2022-10-15 17:49
        收起回复
          【条件1为真】,并且 【条件2为真】 时,【条件3】可以推出【结论】。
          跟【条件1为真】并且【条件2为真】并且【条件3为真】时,可以推出【结论】。是一个意思。
          楼主的【A⇒q且B⇒q ,所以(A∧B)⇒q】
          可以看成【A⇒q 且 B ⇒q 且A∧B ,可以推出q】


          IP属地:天津6楼2022-10-15 18:14
          回复
            关于【采取方法a⇒解决e,还是(采取方法a且不采取其他方法)⇒解决问题e比较好】
            你想一下,你在玩一个游戏,我跟你说【如果按下A键,那么角色会攻击】。
            我用不用说【如果按下A键,并且 不按下其他键,那么角色会攻击】?
            虽然这么说没错,但是生活中不会这么说,因为大家都理解你的意思,是【单独使用】。
            ----------------------------------
            所以,假如游戏的设定是:按下A键会攻击,按下B键会攻击,同时按A、B键不会攻击,那么我会理解成:
            (单独使用)A键⇒攻击
            (单独使用)B键⇒攻击
            这样一来 【(单独使用)A键∧(单独使用)B键】是矛盾的,不构成【A⇒q且B⇒q 所以(A∧B)⇒q】的反例。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
            按下A键∧非按下其他键⇒攻击
            按下B键∧非按下其他键⇒攻击
            一个意思。
            -----------------------------------
            总结一下就是:要不要【写复杂】,是要看使用环境,【是否可能造成误解】。当你认为【A键⇒攻击,B键⇒攻击】有可能造成误解的时候,那么可以按照我的方法加上【单独使用】,或者按照你的方法加上【∧非按下其他键】。
            当然,这还是在【A和B有可能一起按下(一起使用)】的例子中,而很多例子根本就不可能一起用,
            比如【方法A能解 数学题M、 方法B也能解数学题M】方法A、方法B本身都是完整的,同时使用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无需表达成【使用方法A 且 不使用方法B】,
            又比如【清蒸能做鱼、红烧能做鱼】,两种方法本身就各自完整且独立,无需表达成【清蒸 且 不红烧且不……】。


            IP属地:天津7楼2022-10-16 09:44
            收起回复
              继续扩展一下A、B键和游戏的例子。
              某人告诉你【按A键,角色会攻击 】,但如果是 回城的时候不能攻击、钓鱼的时候不能攻击、……的时候不能攻击呢?
              在你跟朋友交流的时候,要把所有这些情况都表达清楚吗?【按A键 且 非回城 且非……的时候 ,会攻击】,当然不用,那样表达会太臃肿,有可能 攻击 不能打断的动作有数十种。
              那什么时候需要表达清楚?在游戏作者编写程序的时候,也就是你跟【计算机】交流的时候,肯定会有清晰的逻辑代码,让你能知道,A键的攻击能打断哪些动作、不能打断哪些动作。
              所以,不要把日常交流中的【按A键,角色会攻击 】理解成【任何情况下,按A键,角色100%会攻击,不会出现例外的情况】。只当成【A键是攻击键】或者【(通常情况下)按A键 会攻击】。
              ——
              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在用例子思考【如果……那么……】的时候,是不适合用这些日常例子的。【按A键,角色会攻击 】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命题】,人们确实会有“真、假”的判断,但那是加上【通常情况】的理解,而什么是【通常情况】本身就没有严格定义。
              所以,在思考【如果……那么……】时,更适用那些前后逻辑关系严密(也即不会产生反例)的例子,也就是【如果x是P,那么x是Q】这样的例子。比如【如果x是偶数,那么x是整数】,所有偶数都是整数,这个逻辑关系(集合关系)是明确的,不用加【通常情况下】,也不可能会有反例。


              IP属地:天津11楼2022-10-16 11:28
              回复
                关于橡皮泥的例子,我举个更严谨的。
                某个电子秤的载物盘足够大:
                1、如果把箱子A放到电子秤上,那么电子秤会显示10kg。
                2、如果把箱子B放到电子秤上,那么电子秤会显示10kg。
                能不能推出 如果把箱子A放到电子秤上,并且把箱子B放到电子秤上,电子秤会显示10kg?
                不能,因为跟上面的例子一样,是【单独】放,或者【箱子A放到电子秤上 ∧ 不放其他东西】
                ————————
                为什么说这个例子更严谨?因为【箱子A放到了电子秤上】是个简单、直观且严谨的【命题】,你在现场也很容易区分这个条件是否满足(是真还是假)。举例子要举这种才好分析。


                IP属地:天津12楼2022-10-18 17:16
                收起回复
                  承接“【10g橡皮泥可以刚好塞满某塑料盒】,怎么改写成【如果……那么……】的语句?尽量通顺?” 这个问题
                  其实我也是觉得这么些很不严谨,理解不了,但是这是我从语言学的相关知网文章上面看到的,起初的原因是对“只有才”句式专门表达“必要条件”感到疑惑,然后上面查看,有些语言学家说“只有才”句式在语言学里基本上表示充要,比方说“只有a才是b”,表达的就是“a是b的充要条件”,比方说“只有这样的教材才是生动有趣的”,表示的就是“这样的教材是生动有趣的充要条件”,也就是“这样的教材是生动有趣的(充分条件)”“非这样的教材即其他教材是不生动有趣的”(必要条件);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就中国”,表达的就是“社会主义能够就中国”(社会主义是救中国的充分条件),并且“非社会主义即其他的主义不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是救中国的必要条件),所以我才养成了“a能够做到b”就是指“a是b”的充分条件的想法。请问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IP属地:浙江13楼2022-10-18 21:11
                  回复
                    关于这一个回复能够重新发一下吗?我这里怎么也看不到这个回复,谢谢!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2-10-19 21:38
                    收起回复


                      IP属地:天津18楼2022-10-19 21:51
                      收起回复
                        只有他才能完成这件事情:自然语言里一般有两层含义:
                        1.他能完成这件事情;2.其他的(所有)人完成不了这件事情。
                        假若引入“x是他”“x能够完成这件事情”。那就变成了1.“如果x是他,那么x能够完成这件事情”,对应第一层含义(当然这种表述在谓词逻辑里不严谨); 2.任意x“如果x不是他,那么x不能够完成这件事情”,即所有其他人不能够完成这件事情,即第二层含义。但仔细想想好像不对,如果这么说的话不就是“x是他”是“x能够完成这件事情”的必要条件了吗?那这样的话岂不是还有对【任意x “如果x能够完成这件事情,那么x是他”】,即“所有能够完成这件事情的人是他”,可这样子不是会含有“他能够完成这件事情”的意思了吗?可是第二层含义“其他人不能够完成这件事情”严格来讲是读不出这层意思的啊?所以为什么第二层互换的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


                        IP属地:浙江21楼2022-11-08 21:43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2-11-09 17:12
                          回复


                            IP属地:天津26楼2022-11-09 20:30
                            收起回复


                              IP属地:天津27楼2022-11-09 20: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