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帝吧 关注:3,526贴子:238,475

【清宫历史】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勿插,插楼者一律删,谢谢合作!



1楼2010-07-04 18:54回复
    她只活了二十二岁,因生而死。但她留下的和她带走的,却影响了整个康熙皇朝乃至更远。
        
         她出身名门世家,金尊玉贵。
        
         她善良贤淑,睿智坚强,没有丝毫的娇纵与刁蛮。
        
         她与圣祖少年夫妻,两小无猜,同舟共济,相濡以沫。
        
         她经历了盛世来临前最最艰难的岁月,却最终永远的留在了黎明前的时代。
        
         她就是仁孝皇后——康熙一生最温馨、最纯真的纪念。
    


    2楼2010-07-04 18:55
    收起回复
           事实上,四位大臣中,除了苏克萨哈是正白旗以外,其余三位均来自两黄旗。所以,鳌拜与苏克萨哈之间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正白旗与两黄旗之间的矛盾。康熙四年,随着这矛盾到达了白热化的阶段,八旗中爆发了影响极大、后果极其恶劣的换地运动。在这场浩劫中,敏锐的政治触角促使孝庄太后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册立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孝庄此举的意图在明显不过,除了为康熙的亲政奠定基础以外,还可以分化三位两黄旗辅臣的关系,并且可以促使因官场事事而变得世故圆滑的索尼再次出山,维护皇权的利益。
          
           然而,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尽管得到了太皇太后的授意,可是赫舍里的皇后之路上仍旧是障碍重重。


      6楼2010-07-04 18:56
      回复
        当然,明眼人一望便知,所谓的家族来历不过是个借口,它的出现不过是要掩盖三大臣与索尼之间的真正矛盾。三个人中,苏索因旗族和首辅之争,不合由来已久;鳌拜则惧怕索尼的重新出山阻挡了自己的势力;遏必隆更是因为自己女儿的落选耿耿于怀。种种原由汇聚一处,终于造成了现在尴尬的局面。


        8楼2010-07-04 18:57
        回复
               三个辅政大臣都有异议,甚至以刀兵相要挟,旁人看来,这一次赫舍里氏恐怕是要与皇后之位无缘了。然而事情却并非如此,坚毅果决如孝庄,多年的政治生涯和洞察事事的能力使得她在这场争斗中异常清醒。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孝庄仍旧坚持自己最初的选择。其实,她之所以如此坚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表面上看来,三人的行为确实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细分析之下,却又破绽重重。首先是苏克萨哈,从两旗的斗争开始,他就一直处在弱势的地位,根本是自身难保,所以不足为惧;其次是鳌拜,一向以来他可以毫无顾忌的与苏克萨哈争斗,其中不乏索尼的默许与庇护,实力对比上仍旧不分伯仲;至于遏必隆,明哲保身是他一贯的作风,因此也只能跟随在鳌拜身后随声附和,行为上则毫无建树,这是也是孝庄太后在赫舍里氏与纽祜禄氏之间选择赫舍里的原因。当然最重要的是,三大臣此刻尽管沆瀣一气,但终究是各怀鬼胎,真正到了关键时刻,绝不可能同心同志。于是,孝庄太后果断的驳回了他们的上疏,维持了原案。当然,最后的结果也正像她之前所预料的那样,鳌拜等人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三人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倒试彻底把索尼给得罪了。这也使得皇室从这桩婚姻中获得了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这样,这一年九月,一身凤冠霞帔的赫舍里便怀着兴奋而忐忑的心情,踏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路,一步步的走进了紫禁城,走进了属于她全新的生活。


          9楼2010-07-04 18:57
          回复
                 皇宫是一个人事复杂的地方,在这里生存,不但需要聪慧的头脑、高超的技巧和细腻的心思,还要有天神庇佑的好运气。所幸的是,这几点赫舍里刚好全都具备了。初入宫廷,年轻的她首先便面临着三个重大的课题。一是如何与皇帝相处,二是如何与太皇太后、皇太后相处,三是如何与宫中妃嫔相处。十二岁的赫舍里究竟要怎样面对这一切呢?
                
                
                 与康熙的关系是赫舍里皇后生涯成败的关键,这一点不只是她,恐怕连孝庄心里都在犯嘀咕。大婚喜轿进入紫禁城的那一天,那一幕,竟与十几年前的情景如此的相似。因为政治走进皇宫的皇后,和处在青春叛逆期的皇帝能否和睦相处仍旧是个未知数。前车之鉴不远,这玄烨,毕竟是那个人的儿子啊。


            10楼2010-07-04 18:57
            回复
                   然而很快,孝庄的担忧便消除了。新婚的小皇帝和小皇后不但没有发生任何矛盾,反而相处融洽,情投意合。当然,会有这样的结局并不难理解,对于赫舍里来说,从小的教育使得她对皇帝有一种由来的崇敬与尊重。或许入宫前,她也像所有情窦初开的少女一般,对爱情和未来有着朦胧的憧憬,尽管这憧憬是建立在政治联姻的基础上。然而入宫后,康熙皇帝也确实没有令她失望。少年天子那英武挺拔的矫健身姿,高贵祥和的傲人气质,以及胸怀天下的壮志雄心都深深地叩响赫舍里的心扉。更奇妙的是,从此以后,这就是她的男人了。未来的日子里,她将紧紧跟随他的节奏,并时刻追随他的步伐。因为眼前的康熙,不仅仅是她的丈夫,还是她的君王,她的敬仰和她未来的依靠。于是,温顺乖巧的赫舍里更加小心翼翼地在康熙面前展露着,她妻子的体贴和少女的羞涩。


              11楼2010-07-04 18:58
              回复
                     至于康熙皇帝,十二岁的他有着比他的父亲同龄时更加成熟稳重的心智。小新娘的温婉柔顺、大方得体,正是他所期望并欣赏的品质。加上那青涩中蕴含的盈盈气度,拘禁中又透露的点点纯真,更令他不由自主地心生怜爱。于是,相互的理解与尊重使得小夫妇之间的感情温馨而和谐。同时,共同的成长经历又为他们增添了一份“绕床弄青梅”的融融情意。
                    
                     与皇帝感情的和谐令赫舍里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而在接下来在与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相处中,她更是具有先天的优势。前面我们讲到了,赫舍里是孝庄亲自挑选的并极力维护的孙媳妇。不论最初孝庄看重的是赫舍里这个人,还是她父祖手中的权力和威望,但从后来的接触中,出身巴克什世家的赫舍里谦恭孝顺以及周到的为人处事都令孝庄太后十分的满意。康熙的册文中曾写道“上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尽诚孝”,“勤两宫之孝养,娴以承颜”,“积深爱以事两宫,每迎色笑”,由此看来,赫舍里与孝庄和孝惠之间的关系同样非常融洽。而这一点,也是她能够赢得一向注重孝道的康熙认同与赞赏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和皇后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欢聚在一起,果真是异常的温馨与安慰。


                12楼2010-07-04 18:58
                回复
                       在顺治帝废黜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时候,曾经提出了一条这样的理由,说她“处心弗端,且嫉刻甚,见貌少妍者,即憎恶欲置之死。虽朕一举动,靡不猜防,联故别居,不与接见。”不论顺治皇帝所说的是否属实,我们都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帝王,对于自己的皇后妃嫔极其厌恶的一点,便是嫉妒与猜疑。当然,用现在的眼光来说,我们对于这种嫉妒是能够保持宽容的态度的,毕竟爱情是自私的,没有哪个女人会真心希望自己的丈夫每天留连别的女人怀中。然而,在当时那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这种妒嫉却是为人唾弃不齿之行,甚至在七出之列中也明确表明了这是一项可以作为休妻原则的规定。至于在皇宫中,如何处理与众多妃嫔之间的关系同样是一个皇后能否得到尊重与威信的重点所在。


                  13楼2010-07-04 18:58
                  回复
                         随着时光的流逝,年轻的赫舍里运用了自己所有的热情与精力努力实践着一个皇后应尽的职责与义务。为了适应国家的经济状况,她紧紧跟随皇帝的意愿,以皇后之尊倡行节俭,成了康熙的名副其实的贤内助。而过去受到的良好教育与修养此时也给了赫舍里巨大的帮助。聪慧如她,优雅与从容早已随着时间的推移深深地浸入了她的骨髓,令她在纷繁复杂的宫中人事中显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同时由于她与皇家的联姻,也令索尼在临终前的几年中全心全意地为皇家奔走,这一切,都为康熙日后的亲政铺平了道路。
                    康熙八年冬天,又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季节里,赫舍里的生活迎来了一次重大的丰收——她与玄烨的第一个儿子承祜降生了。同样在这一年中,16岁的康熙皇帝终于除掉了压在他头上整整八年的辅臣大山。当初不可一世的鳌拜,在少年天子精明的布置之下终于落马。看吧,努力换来了收获,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而这也是赫舍里一生最最幸福的时光。


                    15楼2010-07-04 18:59
                    回复
                           历史上每一个曾经发生的事实似乎都在启示着我们,永远不要试图揣测命运轨迹,否则,它只会带给你不幸与失望。
                          
                           快乐的日子总是不能长久,康熙十一年二月,当玄烨陪着祖母在赤城汤泉修养的时候,却万万没有想到,那个聪明活泼,被他视作掌上明珠般的嫡子承祜,却在紫禁城里愀然地夭折了。一直以来,康熙就是赫舍里的主心骨,只要他在身边,她就可以坚强的面对一切挫折。在康熙蛰伏于鳌拜的淫威下时,赫舍里静静地陪伴在他身边,陪他一同忧郁、一同愤怒、一同徘徊、一同无奈每一个日日夜夜。而如今,康熙却远在千里之外,只剩下赫舍里一人面对病危的儿子,孤助无措的她欲哭无泪。
                      


                      16楼2010-07-04 18:59
                      回复
                             承祜的离开带走了赫舍里真心的笑容,尽管她为了不让大家,尤其是康熙担心而尽力维持原样,但触及到内心的伤痛却久久不能释怀。就这样,赫舍里的身体渐渐变得越来越孱弱了。秋天,康熙再一次陪同孝庄去到遵化疗养。康熙的离开后的赫舍里不需要再假装开心,于是,就如同一直提着的一口气终于吐掉了一般,赫舍里病倒了。


                        18楼2010-07-04 18:59
                        回复
                               十月初二,归途中的康熙得知了皇后的病情,焦急万分的他却无法抛下祖母赶回北京,甚至不能完全表露出自己的担心,因为孝庄太后也才刚刚从疾病中恢复过来。康熙了解孝庄与赫舍里的感情,知道如果告诉她的话,很可能产生不好的影响,但终究纸包不住火,害怕一向疼爱皇后的太皇太后怪罪,御医不顾康熙的警告向孝庄透露了真相。果然,一听到这个消息的孝庄太后立刻孝庄以命令的口吻告诉爱孙:“尔欲奉我同行固是,但中宫病剧,可速往省视,若病势痊可,不妨再来相迎。”


                          19楼2010-07-04 19:00
                          回复
                                 得到了祖母的允许后,康熙不再耽搁一刻,于十月初四下午申时(十六点)从颜家工起驾急行,赶赴京城。从位于蓟县西北二十多公里处的颜家工到北京,行程将近140公里,然而康熙只用了不到十二个小时便赶了回去,速度几乎等同于六百里加急,可见他是如何的归心似箭。当凌晨五更的梆子敲响时,康熙终于踏进了皇后的寝宫。


                            20楼2010-07-04 19:00
                            回复
                                   这个时候的赫舍里正躺在病榻上昏睡,朦胧中却仿佛看到了皇帝的身影。也许赫舍里并没有将他当作是现实,虽然此刻无助的她是如此热切的盼望康熙能够在她的身边,就像半年前失去儿子的时候一样。但她也十分了解康熙的性情,抛下病愈的祖母回京探望自己,如此有违孝道的事情,赫舍里从不敢奢望他能够做到。但是最终,她却惊喜的发现,坐在床边,紧紧握着她冰冷双手的那个人,就是她的丈夫,就是她深深眷恋、朝朝期盼着,却又不敢让人知晓的人儿。


                              21楼2010-07-04 19: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