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却又只是很短暂的一部分。有的时候我会回想起来,自己曾经在高中时期有过那么一段几乎从我记忆力快要褪色的经历,有那么一群来自天南海北却又已然淡去的朋友。”
半月雨,是我的贴吧名,这个名字说起来也奇怪,不好听,也不好读,当初想起名叫半月来着,但是因为昵称被占用了,所以在后面试了很多很多字,最后用了一个雨,但是我不喜欢下雨,我所生活的城市也不多雨,只是阴差阳错,就用了这个名字。最早的时候,我在各类贴吧里游走,去的最多的是魔兽世界吧,但那里人太多,大家像是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里,所以只是逛,偶尔水水。后来无意间发现了文艺吧,这里是一座小村庄,人不多,大家都有固定的居所,而那个时候的我,中二,自信,又喜欢呼朋唤友,便搭了一所简陋的房子,定了下来。
帖子的名字我有些忘了,大概是给别人评价文字的内容,说的很狂很傲,羞于提起,却蛮有趣,也算是一种青春吧。
在这座小村庄里,有很多有趣的人。有些人的名字我已经忘了,有些人的名字我还记得,像是风有遗霜,地甲拳势等等,还有小格子猫,蓝口袋,绿花小叔,少年狂、枫叶无声黑白等等,许许多多。大家在这里交流,从一个房子到另一个房子,像是串门,又像是邀请朋友做客。
那个时候我写文章,大概是属于无病呻吟的样子,稀稀拉拉的不成体系,但是爱写,也喜欢写,零零总总发了许多帖子。又交结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像是小李、夕照,这些我们还有零碎的练习,不过想想,也是一两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大家都安静地在彼此的朋友圈当中。
好像是一下子就不联系了。因为记忆给我的感觉像是中断了,我回想一下,或许是因为上了大学,能够见到的世界更加花花,精力也不像之前那么充沛。以前的高中犹如水潭,我朋友很多,却总能照顾得到,但两点一线,因此总要有能够挥洒的地方,文艺吧就不错,我爱折腾,还鼓捣过什么贴吧改革,后来也不了了之,也算是个人特色,这大抵就是我这人的一个缩影,总是半途而废,无疾而终。
人的朋友是有限的,而走出了学生生活之后,更汹涌的潮水会让你精疲力尽,因而最后就渐行渐远。
不过那对我来说是一段值得记忆的时光,和喜欢的人们一起做喜欢的事情,写文章,彼此吹嘘。我和夕照曾经保持过很长时间的书信往来,他这家伙装逼得很,高中时候的书信都用繁体字,那些信不知道还留没留着,但之前我很珍惜,只是后来好像找不到了。我们后来在南京还见过两面,在我去读大学的时候,一次是他和大学室友来,我们逛了南大。一次是他和小李来,我们吃了火锅。再后来就是因为疫情,大家也没再见过了。和小李、夕照两人,大概是我最亲密的关系,我记忆最深的内容,就是在某次深夜,他和我吹牛逼说,以后的中国文学,要看我和你了。想到这里的时候总是忍不住笑出声,然后又突然止住。
我们也很久不联系了。
小李的话,是河南人,个子高高大大。他写的东西却细腻得很,我比他大几岁,在读高中的时候他好像正要中考,那时他就已经才华横溢,不论是童话还是其他的什么,是我喜欢又嫉妒的样子。和夕照不同,他烟火气息更浓,却也总是多变。后来他南漂北走,现在好像仍在北京。
再往前,是夜风谁染霜林醉,一个云南的小姑娘,记得最深的,是她有一个叫二月的男朋友,具体的ID忘记了,后来好像也分手了。我们彼此加了微信,我会在朋友圈刷到她,生活幸福,只是好像长大了,所以我也不太敢继续和她热络。
这个吧的名字叫李口普半夜骗苍猫,是当初我们那一批人里关系熟络的人,每个人的昵称中的一个字,李是小李,口是口袋,普是普普,半是我,夜是夜风,骗是一个叫骗子的人,苍是苍梧,猫是小格子猫。当初好像是在文艺吧里起了争执,然后就携家带口搬来了这里,想想真是幼稚。不过也蛮有趣,但是最后仍旧是难逃荒废。
我还当过一阵子的吧主,在文艺吧,去定期举办一些作文比赛,想要将那里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但是因为学习的关系,也没能坚持下去,后来夕照也做过一阵子,但是他好像不太擅长,最后给了散落。他是一个不太文艺的人,最起码给我的感觉,不太像是一个文人。这当然不是一个什么负面的评价,夕照像是一个纯粹的文人,对文字或者说学术上有着热情和才情,但是散落的话更像是一个经理。后来我也很少回去文艺吧了,也就没再关注这些了。
我记得我曾经还有一个小群,但是大家在里面也几乎不发声了。
每个人都是天上的风筝,大家在空中彼此打一个照面,随后就飞向更高更远的地方了。
讲起来,如果不是偶然间打开贴吧,我或许不会写这么一段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是总有些东西是割舍不掉的,那是我的一段经历,一部分人生。从十七岁到二十七岁,十年过去了,很多东西好像都改变了,但是也有很多东西其实还在那里。
2023年即将到来,这是新年前的最后一天,应该是所有旧的东西当中最旧的部分,就好像马上要倾倒的垃圾里,那些不值一提的部分。
我不知道你们还有多少人记得我,又或者会想起那段时光,不知道会有谁看到这篇,又或者就看不到。
但不论如何,祝福所有人,大家新年快乐。
半月雨,是我的贴吧名,这个名字说起来也奇怪,不好听,也不好读,当初想起名叫半月来着,但是因为昵称被占用了,所以在后面试了很多很多字,最后用了一个雨,但是我不喜欢下雨,我所生活的城市也不多雨,只是阴差阳错,就用了这个名字。最早的时候,我在各类贴吧里游走,去的最多的是魔兽世界吧,但那里人太多,大家像是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里,所以只是逛,偶尔水水。后来无意间发现了文艺吧,这里是一座小村庄,人不多,大家都有固定的居所,而那个时候的我,中二,自信,又喜欢呼朋唤友,便搭了一所简陋的房子,定了下来。
帖子的名字我有些忘了,大概是给别人评价文字的内容,说的很狂很傲,羞于提起,却蛮有趣,也算是一种青春吧。
在这座小村庄里,有很多有趣的人。有些人的名字我已经忘了,有些人的名字我还记得,像是风有遗霜,地甲拳势等等,还有小格子猫,蓝口袋,绿花小叔,少年狂、枫叶无声黑白等等,许许多多。大家在这里交流,从一个房子到另一个房子,像是串门,又像是邀请朋友做客。
那个时候我写文章,大概是属于无病呻吟的样子,稀稀拉拉的不成体系,但是爱写,也喜欢写,零零总总发了许多帖子。又交结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像是小李、夕照,这些我们还有零碎的练习,不过想想,也是一两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大家都安静地在彼此的朋友圈当中。
好像是一下子就不联系了。因为记忆给我的感觉像是中断了,我回想一下,或许是因为上了大学,能够见到的世界更加花花,精力也不像之前那么充沛。以前的高中犹如水潭,我朋友很多,却总能照顾得到,但两点一线,因此总要有能够挥洒的地方,文艺吧就不错,我爱折腾,还鼓捣过什么贴吧改革,后来也不了了之,也算是个人特色,这大抵就是我这人的一个缩影,总是半途而废,无疾而终。
人的朋友是有限的,而走出了学生生活之后,更汹涌的潮水会让你精疲力尽,因而最后就渐行渐远。
不过那对我来说是一段值得记忆的时光,和喜欢的人们一起做喜欢的事情,写文章,彼此吹嘘。我和夕照曾经保持过很长时间的书信往来,他这家伙装逼得很,高中时候的书信都用繁体字,那些信不知道还留没留着,但之前我很珍惜,只是后来好像找不到了。我们后来在南京还见过两面,在我去读大学的时候,一次是他和大学室友来,我们逛了南大。一次是他和小李来,我们吃了火锅。再后来就是因为疫情,大家也没再见过了。和小李、夕照两人,大概是我最亲密的关系,我记忆最深的内容,就是在某次深夜,他和我吹牛逼说,以后的中国文学,要看我和你了。想到这里的时候总是忍不住笑出声,然后又突然止住。
我们也很久不联系了。
小李的话,是河南人,个子高高大大。他写的东西却细腻得很,我比他大几岁,在读高中的时候他好像正要中考,那时他就已经才华横溢,不论是童话还是其他的什么,是我喜欢又嫉妒的样子。和夕照不同,他烟火气息更浓,却也总是多变。后来他南漂北走,现在好像仍在北京。
再往前,是夜风谁染霜林醉,一个云南的小姑娘,记得最深的,是她有一个叫二月的男朋友,具体的ID忘记了,后来好像也分手了。我们彼此加了微信,我会在朋友圈刷到她,生活幸福,只是好像长大了,所以我也不太敢继续和她热络。
这个吧的名字叫李口普半夜骗苍猫,是当初我们那一批人里关系熟络的人,每个人的昵称中的一个字,李是小李,口是口袋,普是普普,半是我,夜是夜风,骗是一个叫骗子的人,苍是苍梧,猫是小格子猫。当初好像是在文艺吧里起了争执,然后就携家带口搬来了这里,想想真是幼稚。不过也蛮有趣,但是最后仍旧是难逃荒废。
我还当过一阵子的吧主,在文艺吧,去定期举办一些作文比赛,想要将那里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但是因为学习的关系,也没能坚持下去,后来夕照也做过一阵子,但是他好像不太擅长,最后给了散落。他是一个不太文艺的人,最起码给我的感觉,不太像是一个文人。这当然不是一个什么负面的评价,夕照像是一个纯粹的文人,对文字或者说学术上有着热情和才情,但是散落的话更像是一个经理。后来我也很少回去文艺吧了,也就没再关注这些了。
我记得我曾经还有一个小群,但是大家在里面也几乎不发声了。
每个人都是天上的风筝,大家在空中彼此打一个照面,随后就飞向更高更远的地方了。
讲起来,如果不是偶然间打开贴吧,我或许不会写这么一段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是总有些东西是割舍不掉的,那是我的一段经历,一部分人生。从十七岁到二十七岁,十年过去了,很多东西好像都改变了,但是也有很多东西其实还在那里。
2023年即将到来,这是新年前的最后一天,应该是所有旧的东西当中最旧的部分,就好像马上要倾倒的垃圾里,那些不值一提的部分。
我不知道你们还有多少人记得我,又或者会想起那段时光,不知道会有谁看到这篇,又或者就看不到。
但不论如何,祝福所有人,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