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盒测试:基于软件需求,而不是基于软件内部设计和程序实现的测试方式。
2、白盒测试:基于软件内部设计和程序实现的测试方式,重点关注程序代码逻辑方面。
3、灰盒测试:灰盒测试是介于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之间的一种测试模模式,重点关注模块接口。
4、单元测试:主要测试软件模块的源代码。一般由开发人员而非独立测试人员来执行,因为测试者需要懂得该单元的设计与程序实现,测试者可能需要编写额外的测试驱动程序。
5、集成测试:将一些“构件”集成一起时,测试它们能否正常运行。这里“构件”可以是程序模块、客户机-服务器程序等等。
6、系统测试:测试软件系统是否符合所有需求,包括功能性需求与非功能性需求。功能性需求可分系统测试又可为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易用性测试等。一般由独立测试人员执行,通常采用黑盒测试方式或灰盒子测试方法。
7、功能测试:测试软件的功能是否符合功能性需求,测试是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8、性能测试:测试软件在各种状况下的性能,如在正常或最大负载下的状况。
9、易用性测试:测试软件是否易用,主观性比较强。一般要根据很多用户的测试反馈信息,才能评价易用性。
10、冒烟测试:是指在将代码更改签入到产品的源树中之前对这些更改进行验证的过程。在检查了代码后,冒烟测试是确定和修复软件缺陷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冒烟测试设计用于确认代码中的更改会按预期运行,且不会破坏整个版本的稳定性,冒烟测试通常由测试人员或开发人员完成。
11、回归测试:指错误被修正后或软件在功能、环境发生变化后进行的重新测试,回归测试的重点是保证修改后的bug都得以解决,回归测试的困难在于不好评估或判断修改的bug是否会引起其它问题发生,从而来确定哪些内容应当被重新测试。
12、缺陷(bug):软件工程中明确规定和定义软件缺陷是指:1.软件没有达到产品说明书表明的功能;2.软件出现了产品说明书中不一致的表现;3.软件功能超出产品说明书的范围;4.软件没有达到用户期望的目标(虽然产品说明书中没有要求);5.测试员或用户认为软件的易用性差。满足一项以上就可定义为软件存在缺陷。
2、白盒测试:基于软件内部设计和程序实现的测试方式,重点关注程序代码逻辑方面。
3、灰盒测试:灰盒测试是介于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之间的一种测试模模式,重点关注模块接口。
4、单元测试:主要测试软件模块的源代码。一般由开发人员而非独立测试人员来执行,因为测试者需要懂得该单元的设计与程序实现,测试者可能需要编写额外的测试驱动程序。
5、集成测试:将一些“构件”集成一起时,测试它们能否正常运行。这里“构件”可以是程序模块、客户机-服务器程序等等。
6、系统测试:测试软件系统是否符合所有需求,包括功能性需求与非功能性需求。功能性需求可分系统测试又可为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易用性测试等。一般由独立测试人员执行,通常采用黑盒测试方式或灰盒子测试方法。
7、功能测试:测试软件的功能是否符合功能性需求,测试是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8、性能测试:测试软件在各种状况下的性能,如在正常或最大负载下的状况。
9、易用性测试:测试软件是否易用,主观性比较强。一般要根据很多用户的测试反馈信息,才能评价易用性。
10、冒烟测试:是指在将代码更改签入到产品的源树中之前对这些更改进行验证的过程。在检查了代码后,冒烟测试是确定和修复软件缺陷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冒烟测试设计用于确认代码中的更改会按预期运行,且不会破坏整个版本的稳定性,冒烟测试通常由测试人员或开发人员完成。
11、回归测试:指错误被修正后或软件在功能、环境发生变化后进行的重新测试,回归测试的重点是保证修改后的bug都得以解决,回归测试的困难在于不好评估或判断修改的bug是否会引起其它问题发生,从而来确定哪些内容应当被重新测试。
12、缺陷(bug):软件工程中明确规定和定义软件缺陷是指:1.软件没有达到产品说明书表明的功能;2.软件出现了产品说明书中不一致的表现;3.软件功能超出产品说明书的范围;4.软件没有达到用户期望的目标(虽然产品说明书中没有要求);5.测试员或用户认为软件的易用性差。满足一项以上就可定义为软件存在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