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城市吧 关注:1,441,746贴子:104,575,069

回复:制造业最厉害五个城市,上海,深圳,无锡,苏州,宁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厉害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23-09-04 23:41
回复


    IP属地:上海77楼2023-09-05 15:24
    收起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8楼2023-09-05 21:27
      回复
        厉害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9楼2023-09-08 23:31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2楼2023-09-23 05:07
          回复
            刚刚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4楼2023-09-25 12:56
            回复


              IP属地:上海86楼2023-10-08 21:48
              回复


                IP属地:上海87楼2023-10-21 16:31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8楼2023-10-21 19:10
                  回复
                    目测深圳的制造业已经到头了 上海 苏州还有潜力可挖 比亚迪面临国内同行的卷 利润率按月都在下行 特别是苏州 潜力非常大 而且是走上正确的赛道


                    IP属地:江苏89楼2023-10-22 22:06
                    收起回复
                      苏州才是实打实的工业一条链,不像上海北京这种,放个总部,gdp全算给自己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0楼2023-10-24 09:53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91楼2023-11-17 13:19
                        收起回复
                          以后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2楼2023-11-17 15:29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3楼2023-11-22 10:52
                            回复
                              上海:攻关可重复火箭垂直起降
                              2023-11-2108:20:25来源:解放日报
                              打造“上海星”“上海箭”,形成年产50发商业火箭、600颗商业卫星的批量化制造能力……昨天,上海发布《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展现上海在商业航天领域的“雄心壮志”:探索星箭一体新模式,构筑技术驱动新格局,建设数智制造新高地,开拓应用示范新场景,引领长三角区域空间信息一体化发展,为航天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三大拳头产品
                              《计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要以商业航天跨越式发展为牵引,围绕卫星制造、运载发射、地面系统设备、空间信息应用和服务等环节,加强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发展,推动空天地信息网络一体化融合。
                              要形成从火箭、卫星、地面站到终端的全覆盖产业链。发展新一代中大型运载火箭、低成本高集成卫星、智能应用终端三大拳头产品。形成年产50发商业火箭、600颗商业卫星的批量化制造能力,以打造“上海星”“上海箭”为目标,提供卫星研制、运载发射、在轨交付与管理链式服务模式。推动形成地面站、测运控中心、应用终端等自主建设能力。
                              促进商业航天发展,需要增强从技术攻关、平台建设到人才引育的多层次科研力量支撑。《计划》提出,要开展液氧甲烷动力、可重复火箭垂直起降、海上平台发射、卫星弹性网络通信等关键技术攻关。在空间信息领域,新增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应用技术中心、数据共享中心等创新平台5个以上,加强“引育留用”专业人才、创业团队在沪发展。
                              此外,还要形成覆盖从治理、经济、生活三大领域、相关重点行业到典型场景的多领域综合示范应用。在三大领域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计划》提出,要聚焦空间技术与数据服务在城市、交通、气象、海洋、环境、安全、应急、能源、金融等重点行业的规模应用,拓展生活和消费级应用,形成30个典型应用场景解决方案。
                              推进新一代运载火箭首飞
                              《计划》提出一系列重点任务,包括提升火箭研制发射一体化能力、提升商业卫星批量化智造能力等,开发性价比高、成熟稳定、具有品牌效应的商业运载火箭,推进商业火箭制造、总装测试基地建设。
                              推进长征六号丙、3.8米直径新一代中大型运载火箭研制并实现首飞。推动研发、制造、总装、测试一体化,提升卫星星座高密度发射保障水平。深化海上发射平台论证,推进商业发射场论证建设。
                              建设国内领先的卫星智能化、标准化、批量化制造基地,建成低成本脉动式卫星批量生产线。为下一阶段互联网、遥感探测等卫星系统建设提供支撑。结合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多星并行测试、整星自动状态监测等智造能力。
                              加快形成卫星地面接收站、信关站、任务管控系统、综合数据处理系统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加强芯片、模组、天线、终端、智能传感等终端系统供应链建设。推动卫星通信、卫星宽带、手机直连等智能终端研发,形成“场景互通、终端互联”的发展模式。
                              积极争取卫星互联网、综合时空(PNT)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大力支持千帆卫星星座、智慧天网、甚高频数据交换系统(VDES)等星座组网建设。开展卫星测运控平台建设,为多频段、不同轨道各类卫星系统提供发射段、在轨运行的测运控管理服务。
                              优化“一体两翼”空间布局
                              产业布局方面,《计划》提出,优化“一体两翼”空间布局,围绕闵行上海航天城,打造灯塔辐射效应显著的商业航天“核心主体”;围绕布局在浦东的卫星互联网研究院、临港微小卫星研制基地,打造“东翼”卫星科研生产集聚区;围绕青浦长三角数字干线和北斗空间信息应用示范区、松江G60科创走廊和卫星产业基地,打造“西翼”产业化特色品牌园区。结合嘉定空间科学、宝山卫星大数据、杨浦北斗高精度、虹口5G+卫星互联网等各区集聚优势,打造因地制宜的产业协同创新特色园区。
                              要打造商业航天创新模式,发挥央企主力军作用,打造“链主”企业和“头雁效应”。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巩固提升优势民营企业研发和制造能力,扶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推动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联动,设立商业航天、商业火箭新平台。依托空间信息产业协会、创新创业中心、孵化平台等,培育经营主体、搭建合作渠道。
                              强化综合保障方面,《计划》提出,加强市、区政策联动,将商业航天纳入整体产业布局。研究在卫星批量化、火箭总装测试和终端制造等方面,给予工业用地保障。发挥市、区两级财政资金作用,加大向卫星组网建设、测控服务、发射保险等方面倾斜。


                              IP属地:上海94楼2023-11-22 11:5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