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通红楼梦吧 关注:1,734贴子:35,398
  • 1回复贴,共1

红楼札记(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97~100回
   此4回正是绛珠仙逝,金玉成亲一节故事终末,若不带着感情去读,恐糟蹋了续书人一片苦心,但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此节故事虽甚感人,但编造的痕迹太大了~~~贾母、王熙凤、薛姨妈、薛宝钗一干人等在这一节中所有表现,纯粹是为了为了衬托黛玉之死的悲苦这个主题而服务了,在这里,感受不到一丝长辈亲戚的关爱,甚至变得有如血海深仇一般~~~若有人极喜黛玉者,那么必定会被此节所感,一边成亲,一边离世;一边喜庆,一边悲苦;一边是停机德的宝钗,一边是咏絮才的黛玉,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对比,再加一个词,刻意的对比。这是艺术的创造,而非生活的展现,若说红楼一梦,可这一梦也太过诡异了。
   前面我即说过,进入到黛玉之死这节以前,整个贾府的基调都是宝黛之恋,王熙凤的玩笑,兴儿等下人的叙述,都暗示了这一点,这对恋人的身份在整个贾府是得到承认的,没有人提出过什么反对,这即使在续书中也有体现,如82回中袭人心想“看在贾母王夫人光景及凤姐儿往往露出话来,自然是黛玉无疑了”。但是到了这里,陡然变成了贾母王熙凤等都赞同宝玉娶宝钗为妻,转的非常不恰当,而且也非常不自然——我们没有看到贾母因为什么原因而讨厌了黛玉,仅仅是说“林丫头的乖僻”(90回)?说不过去吧,前文可从来没有表现过黛玉的乖僻,说到乖僻,惜春那种倒有点是~~~所以,这一段实在是有些诡异了,若说把黛玉之死这个故事单独提炼出来,倒也没用问题,但是结合上前文,怎么也看不出贾母和王熙凤要这么做的原因。
   当然,我也不能否认,续书在宝黛爱情这条线上还是下了功夫的,从82回“病潇湘痴魂惊恶梦”一段文字,可以看出,结局是早已明了的,只不过这个伏笔伏的水平真的有限,浅白而又无趣~~~第5回警幻之地中的名册,也是暗示结局的,但又是图又是曲,寓意丰富而又含蓄非常,兼有艺术气象,到了这里的恶梦,真可以说是文字直白,人物大变——贾母在这里真的没有丝毫慈爱的影子,冷酷劲十足,倒有几分邢夫人的样子了,一笑,一叹~~~
   另外,我还必须指出,为了符合这个故事,宝钗的形象被弱化到了一种言明的虚无感,似乎整个成亲和掉包的过程,宝钗一直处于一种背景似的尴尬境地,直到这节过后才开始说些“正经的话”。实在让人难以想象,一个聪慧异常的女孩在这么一件重大事情上表现的这么没有主见,匪夷所思~~~联想到前十几回,宝钗就是一种存在感近乎0的状态,大概也能够明白一二了,续文这一段,宝钗的形象几乎可以等同于二木头迎春了。
   还有我对于97回整回的文字内容表示怀疑,似乎续书者把握整个故事篇幅的能力有限,此回名为“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但这里写林黛玉一大篇文字,比薛宝钗的多几倍,但关于焚稿一节的只有一段,回目实在有愧于回文,总之铺陈的有点问题。
   放下对文本的理性研究,如果仅仅就感情的感性层面来说,这一节的故事还是很有感染性的,特别是把林黛玉那股苦恨的感觉表现的特别强烈,倒有了一种很强的“怨”的气质。但是回到前文,一僧一道说绛珠仙草修成人形一段文字,说她“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这里分明写的黛玉“愁”的气质,缠绵不尽,而又抱憾而终,怎么到了这里变成饮恨而逝?读罢前80回,我感受到的不是一个痴男怨女般的黛玉,而是一个灵性的缠绵黛玉,如此虽然故事编的不错,但与我的感受实在差了太多,可叹可惜。
   为此,我又返回到第5回,那《枉凝眉》悲叹绵长,似有无限情怀,但其中未有一字“恨”意,反多了一个枉自嗟呀。所以如果从原文《红楼梦》十二支来看,续文的这个故事只能是在一个完整的逻辑链里的错误一环,自相矛盾,即使这个故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仇爱恨以及世态人情,但与整个小说的设定不符。续文花了18回的篇幅才酝酿出了这么个高潮,可惜了。
   说道第5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真个儿悲凉凄凄,观判词,赏曲目,奈何“薄命”二字,无能为力,枉自叹息,一悲。



IP属地:浙江1楼2010-07-26 19:33回复
    毕竟旁人续作,能将一处写的出彩已是不易。
    好文却无人来识,也是可惜。
    我就自己顶个。


    2楼2010-07-26 22: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