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没跟人讨论军事了,近来感叹北方白军内战,无人机因费效比成为战场主角,特来发1暴论。
海四代无论重型还是中型,常规布局还是鸭翼,都对未来局势无足轻重,因为无论选择哪条路线,它都跟J20是一代的飞机,成本上不会有数量级的变化,战斗力也不会。但是双座J20与忠诚僚机的研究,将决定海空的未来。
无人机在争夺制空权上,受限于信息延迟的问题,无法像在侦察打击等领域一样门槛极低,在各国遍地开花,只能依靠信息链和AI芯片走半自主的忠诚僚机路线。虽然门槛极高,但是一旦走通,能跟现在的侦察打击无人机一样,对有人机形成数量级的成本优势。
无人机无需考虑驾驶人生命安全这一特点,可形成以下优势:1降低安全冗余度,减少体积重量,降低材料系数要求,缩短试飞流程进一步缩短开发周期。2非生命可放心消耗,从而解放机体构型,达成更激进的战术动作。
所以,我对pop3那个“成飞拒绝了海军J20上舰的请求”的说法是相信的。因为,用J20开发一款舰载机,也不过是开发一架同时代的飞机而已,以J20超远的航程以及预设的第一岛链战场而言,对战略态势会有质的改变吗?但是把精力投入到双座J20和忠诚僚机上,将为中国推开6代机时代的大门,这才是改变战略态势的重要任务。
所以,海四代交给开发,选择重型还是中型,鸭翼还是常规构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进度,重要的是能不能跟忠诚僚机配对作战。只要拥有优秀的态势感知能力,隐身能力,数据链,作战距离和滞空时间,如果你能把双座J35弄出来,你甚至弹舱不带弹,带油箱都行。因为此时决定弹药数量的是忠诚僚机的数量以及弹射无人机的两栖攻击舰。 就目前J35流出的信息而言,我认为,技术路线没什么可争论的,但是这个进度实在太慢了。我对沈飞持否定态度,不是因为技术路线,而是双座J35看起来遥遥无期。